㈠ 抄襲屬偷盜行為!王小平否認《甄嬛傳》抄襲,哪些作品被證實過抄襲
一:於正的《宮鎖連城》抄襲瓊瑤的《梅花烙》早前,於正導的《宮鎖連城》因涉嫌抄襲瓊瑤的《梅花烙》被停播且起訴。其實這個事情幾年前就已經是人盡皆知了,這起侵權案當時的法院判決是瓊瑤勝訴,於正被判要求給瓊瑤公開道歉,停止傳播《宮鎖連城》並且要賠償勝訴方一定的金額。雖然判決已經是塵埃落定,但是於正至今為止也沒有公開給瓊瑤道歉,甚至對此事仍保持自我的觀點,於正的作品也已經不止一次被質疑抄襲的嫌疑,同時也是經常會遭受網路上的爭議。
㈡ 《錦綉未央》真的出事了
本文由北京君眾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主任律師張明君原創。
正值《錦綉未央》大紅大紫之時,11名作家委託律師訴該影視劇涉嫌抄襲,並於近日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進行了立案。
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之,網路文學是互聯網時代下地新型產物,抄襲問題地解決刻不容緩。時代地發展需要的是真真切切地文化創新,而不是片段式地拼接。
張明君律師,北京君眾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
(1)於正《宮鎖連城》與瓊瑤的《梅花烙》,最終於正敗訴,被判實質性相似(即通俗說的抄襲)。著作權法,保護的是表達,而不是思想。如果只是某類主題相似,是不構成抄襲的,但如果情節設計,人物關系,語言表達高度相似,那就會構成抄襲。
瓊瑤方面,上訴時概括了於正抄襲的21個主要情節。最終法院判決確認了其中的9個主要情節,存在實質性相似,並認定劇本《宮鎖連城》作品涉案情節與原告作品劇本《梅花烙》及小說《梅花烙》的整體情節具有創作來源關系,構成對劇本《梅花烙》及小說《梅花烙》改編的事實。用通俗的話來說,抄襲情況屬實,於正方面需向瓊瑤方面賠償500萬並公開道歉。
情節1——偷龍轉鳳,是法院認定為抄襲的情節之一。讓我們以此為例,來探索著作權法中思想和表達的界限。
(1)偷龍轉鳳,如果該情節概括到了「偷龍轉鳳」這一標題時,屬於思想
(2)如果該情節概括到了「福晉無子,側房施壓,為保住地位偷龍轉鳳」,仍然屬於思想
★(3)但對於原審判決所認定的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細節的情節,則可以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且不屬於唯一或有限表達以及公知領域的素材。
陳喆(瓊瑤本名)對於情節1中的設計足夠具體,可以認定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具體是福晉連生三女無子,王爺納側福晉地位受到威脅後,計劃偷龍轉鳳,生產當日又產一女,計劃實施,棄女肩頭帶有印記,成為日後相認的憑據,該情節設計實現了男女主人公身份的調換,為男女主人公長大後的相識進行了鋪墊,同時該情節也是整個故事情節發展脈絡的起因,上述細節的設計已經體現了獨創性的選擇、安排。
(4)雖然與余征抽象概括的第4、5層級相比,原審判決中對於情節的認定未概括某些細節,如如眉挑釁映月、將軍親臨佛堂施壓等,但並未影響該情節屬於表達的判斷。
(2)
從大熱的網路小說,到精裝出版的實體書,再到去年年尾的電視劇,2013年至今,《錦綉未央》始終陷於「抄襲」風波。2017年1月,11名作者聯合起訴原著作者秦簡抄襲。現在還沒有最終判決結果。
(3)唐三公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涉嫌抄襲大風刮過《桃花債》,這在晉江網上是一段傳了很久,很多粉絲熱議的事件。因為三生三世 改編成影視劇,又被重新推上風口浪尖。雙方粉絲各執一詞,各自有很多的舉證,但作者大風刮過本人沒有提起訴訟,所以這個爭議始終在民間,還沒有走上法庭。
(4)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圈裡圈外》,這是國內最早被法庭判決抄襲成立的案件之一。但事後,郭敬明始終沒有道歉,商業影響力依然要高出原作者很多。
㈣ 《錦綉未央》抄襲209本書眾人"眾籌"反抄襲
《錦綉未央》
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11月24日報道
近日,唐嫣主演的電視劇《錦綉未央》正在熱播中,小說原著及作者秦簡卻被曝出抄襲200多本小說,眾多編劇、作者紛紛發聲,號召反對抄襲。對此,《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編劇余飛近日發起了眾籌反抄襲,宣布資助網路作家起訴《錦綉未央》作者。
網帖稱《錦綉未央》涉嫌抄襲
微博ID@言情小說抄襲舉報處的博主,將《錦綉未央》與被抄襲的作品進行比對,發現共抄襲209本書,多為整章復制,全書294章僅9章未抄襲。其中不乏名家名作,比如江南的《縹緲錄》、瓊瑤的《梅花烙》、溫瑞安的《逆水寒》等。網友製作的文稿比對顯示,抄襲文和被抄襲文的相同部分幾乎一字不改,被網友開玩笑說:「這不是抄襲,是復制粘貼。」該條微博轉發數目前已達到7000條,點贊超過2000次。
據了解,《錦綉未央》(原名《庶女有毒》)在2013年就被曝抄襲,但當時發表的網站瀟湘書院選擇處罰了反對抄襲的作者。這一處置行為並未得到認可,反而惹怒了眾多作者和讀者。就在眾人以為這件事已經告一段落,2015年《錦綉未央》的電視劇開始了宣傳活動,再度引發巨大爭議。如今,電視劇熱播,抄襲事件已迅速從網文圈發酵到了整個網路,不少編劇、作者都發聲抵制《錦綉未央》。
在眾多反對聲中,微博ID名網路文學那些事兒的網友發現《庶女有毒》(即《錦銹未央》)已被瀟湘書院刪除,秦簡也被瀟湘屏蔽,並追問是不是太遲了。
編劇余飛發起眾籌反抄襲
著名編劇汪海林近日發布一條微博,指責業內頻繁將有抄襲嫌疑的作品改編成影視劇,表示「抵制抄襲,從我們編劇自己做起」。汪海林稱:「開始不相信,我認為一個人不可能精力過剩到抄200本書,但是這個編劇(秦簡)做到了。」
為什麼好幾年沒有形成訴訟?汪海林指出,原因是涉及到的幾十位作者,「有一個費用的問題,基本的著作權訴訟費用一般是十萬元左右,我們國家又不接受集體的訴訟,作者們必須自訴,但他們負擔不起。」
近日,《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編劇余飛發起了眾籌反抄襲,宣布資助網路作家起訴《錦綉未央》作者。「編劇作為長期走在維權道路上的老炮兒,當這個涉嫌抄襲200多本書的可怕事件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沒有辦法假裝這件事情與自己無關,也沒有辦法假裝網路作家的利益與我們無關。事關抄襲,天下創作者是天然的同盟。」文中說,目前已經募捐近十萬元,可以支付前期的相關費用。汪海林透露,「有兩個律師事務所的朋友以最低的價格接了這個案子,目前這個訴訟在立案的過程中。」
不過,圖書業內人士也表示「知識產權尤其是涉及抄襲很難打贏,除非直接照抄,因為該領域並沒有相關界定,缺乏法律依據」。而且由於電視劇鏈條上的利益方太多,作者處於相對弱勢地位。
㈤ 《錦綉未央》抄襲被告,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熱播劇《錦綉未央》降下余溫,卻不想原著卻涉嫌抄襲,這真是有點尷尬。消息稱,11名作家以小說版《錦綉未央》(原名《庶女有毒》)涉嫌大量抄襲為由,聯合起訴作者周靜(筆名秦簡),索賠210萬元,北京朝陽區法院已正式立案,2月15日將進行證據交換。
這部書,前前後後共抄襲了219本書,可謂是「用心良苦」,有這么大的毅力和精力還不如多去讀書,這種拾人牙慧的事情做來又有何意義?
中國的抄襲現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但是真正採取措施去維權的人卻不多,前有瓊瑤維權成功可以說是開了一條好路。類似於現在熱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便涉嫌抄襲,很多人表示:因為它是一部抄襲的作品,所以無論拍的多好,都不會去看。
網路文字工作者的工作並不是像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往往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卻收益甚微。她這樣簡簡單單的幾分鍾,復制粘貼完成,卻不知道這是別人日日夜夜伏案苦思嘔心瀝血的創造,這是對別人的勞動成果的剽竊,這樣做會打擊創作者的積極性,應該被重重的處罰,不應該讓這種風尚盛行。
但是現實是,維權並不是那麼簡單,單單是起訴的費用,很多人就已經承受不來。很多時候,維權也並不會受到那麼公正的待遇。其實該小說早在2013年就曾被曝抄襲,但是卻處罰了舉報者,一度惹惱網友。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有能力去為自己維權,我們每個人的勞動成果都應該被尊重。唯有這樣做,抄襲之風才成有所遏制,文壇才能有新的東西出現,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活力。
㈥ 《錦綉未央》劇集為何引爭議
2016年11月,《錦綉未央》開播期間,被網友指出原作涉嫌抄襲219部作品。曾有數十名網友志願者在三年時間里,對這部長達294章的小說進行了詳細的「抄襲比對」工作,引發各界關注。
?
㈦ 告錦綉未央抄襲一案成功了嗎
您好。
寫作軟體的出現,確實便利了人們的寫作,有了內容的創意,許多細節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更由此而來的,必然是更多的化用和借用,以及版權糾紛。那麼,對於這種寫作軟體,是否該有存在的空間,也值得探討。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寫作被認為是獨創性的勞動,但寫作軟體的出現,新聞寫作機器人的出現,顯然讓寫作也變成了流水作業。這究竟是寫作的進步,還是對獨創性的毀滅?又是否允許其有生存空間呢?
㈧ 錦綉未央侵權抄襲成立是怎麼回事
想必大家一定都追過《錦綉未央》,這部劇是李慧珠執導的古裝劇,由唐嫣、羅晉、吳建豪、毛曉彤、李心艾領銜主演。
《庶女有毒》更名為《錦綉未央》並且出售影視化版權的消息傳出,事態進一步擴大發酵。隨著大型古裝劇《錦綉未央》的播出,此事再度被提上網民議程,數名志願者、作家及編劇也發起了維權行動,一致認為該作品涉嫌大量抄襲現有文學作品中的語句和情節,11名作家將《錦綉未央》原著作者告到法院,《錦綉未央》涉嫌抄襲一事更是被央視新聞報道。之後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溫瑞安更是加入訴訟,與之前的11位作家一起,共同維權,保護原創。
為期2年的《錦綉未央》侵權首案今日於朝陽人民法院宣判。被告周靜侵權成立,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之內賠償原告沈文文經濟損失12萬及維權開支1.65萬,共計13.65萬元。同時被告周靜於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對小說《錦綉未央》的復制、發行及網路傳播;被告當當網於判決生效之日立即停止對小說《錦綉未央》的銷售。
版權侵權主要是侵犯版權人的財產權利,比如未經版權人同意,擅自以發行、復制、出租、展覽、廣播、表演等形式利用版權人的作品或傳播作品,或者使用作品而不支付版權費等。
在數字作品流傳和交流過程中,經常出現版權所屬不清的現象。比如數碼圖片存在復制容易、原件與備份很難識別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一張數碼圖片發到網上被廣泛轉載後,如果產生版權糾紛,很難判斷到底誰是圖片的原作者,甚至圖片被惡意更改後,很難確定原圖片到底是什麼樣。 如今,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數字化作品因權屬侵害而引發的糾紛已呈愈演愈烈之勢。 如何保護這些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作品著作權,已成為人們的共同心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作品產生即擁有著作權,只要是作品(不論是傳統印刷品,還是數字化方式),就一定會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我國實行的是著作權保護制度,作品只要完成作者就享有當然的著作權。因此,作者要在將來可能發生的侵權糾紛中保護自己,就是保留自己是原始和唯一作者的證據。
㈨ 《錦綉未央》抄襲案宣判,你認為網文可以借鑒其他作品嗎
我覺得可以借鑒,但是借鑒不等於抄襲,借鑒是對別人的優勢進行學習,抄襲是不論是好是壞,拿過來就用,我覺得抄襲是對自己和讀者的不負責任。
㈩ 為什麼錦綉未央是抄襲 國內抄襲的定義是什麼
作品不是自己的 而是模仿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