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識產權審判庭的知識產權審判庭
最高人民法院知復識產權審判庭為制民三庭。從1993年北京市高、中級人民法院設立專門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業務庭開始,全國部分 高、中人民法院先後設立了知識產權審判庭,案件比較集中的部分基層法院也設立了知識產權審判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14個高級法院設立了知識產權審判庭,包括北京、上海 、天津、重慶、黑龍江、河北、廣東、福建、江蘇、四川、海南、浙江、河南、安徽;30個 中級法院設立知識產權審判庭,包括北京市第一、二中院、天津市第一、二中院、上海市第 一、第二中院、哈爾濱、石家莊、秦皇島、保定、邢台、濟南、煙台、青島、成都、南京、 鹽城、安陽、合肥、滁州、景德鎮、太原、武漢、福州、廈門、廣州、深圳、佛山、汕頭、 海口;設立知識產權審判庭的基層法院有海淀、朝陽、浦東、黃浦等4個。
附1:
② 知識產權審判庭的介紹
知識產權審判庭是指:人民法院依法成立的、處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專門常設法庭。知識產權審判庭以其嚴肅執法,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對於促進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③ 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是司法解釋嗎
不是,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第四條、第六條規定。
第四條內 最高人民法院容發布的司法解釋,應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第六條 司法解釋的形式分為「解釋」、「規定」、「批復」和「決定」四種
④ 中國有哪些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分別是哪年頒布的
《專利法》1984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08年修訂的版本。(實施細則有效的是2002年版版本,審查權指南有效的是2009年版本,另有1997年《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2007年版的實施細則)
《著作權法》1990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10年修訂的版本。(實施條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另有2001年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以及2006年頒布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商標法》1982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01年修訂的版本。(實施條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商標評審規則有效的是2005年版本)
《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頒布,沒有修訂過。
能想到的就是這些,沒有將司法解釋列出。
⑤ 判斷題;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判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將涉及知識產權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全
個人認為,這個判斷是不全面的。 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判模式主要是針對同一事實的民事、行政、刑事訴訟劃歸知識產權庭審理,有利於統一判決,避免出現法律適用方面的不一致。 目前大部分地區都在試點,但各地的做法也有所差別。
⑥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在保護什麼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打造國際知產爭端解決「優選地」
「努力將中國法院打造成當事人信賴的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選地』。」陶凱元表示,《意見》的出台是推動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陶凱元認為,要想成為「優選地」,依靠的是高水平的審判質效。《意見》以審判體系現代化、審判能力現代化為兩大抓手,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專門化審判體系,努力造就政治堅定、顧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術並具有國際視野的知識產權審判隊伍。他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為例表示,該院目前有30%的案件為涉外案件,其中就有許多為雙方當事人均涉外,「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境外的當事人、權利人比以往更加願意選擇到中國,尤其是到知識產權法院進行訴訟。」
據介紹,最 高人 民 法 院也通過各種對話平 台,積極參與和引導國際知識產權治理規則創設和修訂,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國際規則。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負責任大國形象進一步提升。
⑦ 知識產權法 求解答
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產權概述1.《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1967年7月14日簽訂) 2.《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1993年12月15日文本)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年4月12日公布) 專利理論與實務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0年8月25日修正)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2002年12月28日修訂)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公布)4.《審查指南2006》(2006年5月24日公布) 商標理論與實務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正)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02年8月3日公布)3.《關於保護服務商標若干問題的意見》(1999年3月30日發布)4.《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2003年4月17日發布)5.《商標審查標准》(2005年12月31日發布。)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10月12日公布) 著作權理論與實務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年4月12日公布)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1988年4月2日發布)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12月22日施行)5.《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年10月27日修正)6.《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02年9月15日施行)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10月12日公布)8.《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1年12月20日公布)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12月23日修正)10.《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04年12月28日公布)11.《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3年7月24日公布)12.《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2005年4月29日公布) 13.《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1994年12月31日發布)14.《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2002年2月20日發布)15.《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1993年12月15日文本)16.《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伯爾尼公約》)(1971年7月24日在巴黎修訂,1979年9月28日更改)17.《世界版權公約》(1971年7月24日巴黎修訂文本)18.《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1971年10月29日文本)19.《中美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1992年1月17日簽訂) 商業秘密理論與實務1.《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5年1月1日起施行)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7年2月1日起施行)4.《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2002年12月27日印發)5.《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紀要》(2001年6月19日發布)6.《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1995年11月3日公布施行)7.《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於反不正當競爭保護的示範規定》(英文)(1996)8.《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33條)(2001年12月29日修正)9.《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1993年10月31日修正)10.《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1997年5月20日國務院令發布)1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公布實施)1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6年1月1日實施)13.《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06年1月1日實施)14.《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2001年7月9日發布)15.《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年4月18日發布)16.《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1995年11月23日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1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1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19.《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20.《關於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1997年7月2日發布)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2年7月14日發布)23.《關於全國部分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20日)24.《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2007年9月4日公布)25.《旅行社管理條例》(2001年12月11日國務院令修訂發布)26.《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2001年12月10日公布)27.《金融機構撤銷條例》(2001年11月23日國務院令發布)2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21日公布)2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代理人查閱民事案件材料的規定》(2002年11月25日發布)3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年7月24日發布)3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9月2日發布) 其他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1.《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2001年4月2日公布)2.《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2001年9月18日公布)3.《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7年3月20日公布)4.《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2005年6月7日公布) 知識產權國際事務理論與實務1.《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967年7月14日斯德哥爾摩文本)2.《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1993年12月15日文本)3.《歐洲專利公約》(1978年12月21日修訂本)4.《世界版權公約》(1971年7月24日巴黎修訂本)5.《專利合作條約》 (2001年10月3日修訂)6.《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1967年7月14日斯德哥爾摩文本)7.《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議定書》(1989年6月27日文本)8.《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加強對外貿易中的專利管理的意見》(2002年12月20日印發)9.《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2006年1月10日公布)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04年4月6日修訂)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實務1.《專利行政執法辦法》(2001年12月17日公布並施行)2.《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3年7月24日公布)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務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專利權案件適用法律的解釋)(2001年6月22日公布)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2年1月9日公布)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21日公布)4.《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1995年7月6日發布並實施)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涉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2001年11月16日公布)6.《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專利法、商標法修改後專利、商標相關案件分工問題的批復〉及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分工的意見(試行)》(2002年5月21日印發) 我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1.《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2001年3月5日公布)2.《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02年2月4日公布)3.《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1977年4月28日簽訂)4.《國際專利分類斯特拉斯堡協議》(1971年3月24日簽訂)5.《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定》(1968年10月8日簽訂於洛迦諾)6.《關於供商標注冊用的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分類的尼斯協定》(1957年6月15日簽訂於尼斯)7.《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1996年12月20日在日內瓦通過)8.《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199612月20日在日內瓦通過)9.《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公約》(1978年10月23日在日內瓦修訂)10.《集成電路知識產權條約》(1989年5月26日簽訂於華盛頓) 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理論與實務1.《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2002年2月20日發布) 高校.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理論與實務1.《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1999年4月8日發布並施行) 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工作1.《專利代理條例》(1991年4月1日起施行)2.《專利代理管理辦法》(2003年7月15日起施行)3.《專利代理懲戒規則(試行)》(2003年1月1日起施行)4.《專利代理人執業培訓辦法(試行)》(2000年1月12日起施行) 知識產權戰略概述1.《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4年-2010年)》(2004年9月14日印發)2.《北京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綱要(2004年-2008年)》(2004年10月21日印發)3.《廣東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7-2020年)》(2007年11月6日印發)
⑧ 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原則
(一)保護在先權利的原則:這里所說的在先權利是相對於「在後權利」而言的,就同回一客體先產生的權利較答之於後產生的權利,即為在先權利。保護在先權利是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最基本的一項法律原則。
(二)維護公平競爭,排除惡意取得原則維護公平競爭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價值目標,在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問題上,也應堅持這一點。這一原則排除了以欺詐、仿冒、引人誤認或誤解等方式利用他人市場信譽與優勢獲取經濟利益的合法性,也排除了因惡意仿冒他人知識產權或欺詐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而取得權利的合法性。
(三)權利平衡原則 知識產權制度本身是平衡知識產權人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調節器,在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時,兼顧利益之間的平衡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使不同的知識產權各得其所、相互協調,使知識產品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四)利益兼顧原則 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解決,兼顧權利沖突當事人雙方的效益也是值得考慮的。從我國有關機關近幾年處理的幾個較有影響的涉及權利沖突的案例看,在適用這一原則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⑨ 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下述為關於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分類清單:
(一)綜合類:
《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三節「知識產權」。
《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高法院、高檢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合同法》第十八章「技術合同」。《對外貿易法》第五章「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二)商標權類:
《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
高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三)專利權類:
《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
高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高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國防專利條例》。
(四)著作權類:
《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
高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高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五)商業秘密類:
《反不正當競爭法》。
《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
(六)植物新品種權類: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農業部分、林業部分)。
高法院關於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七)特殊標志類:
《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世界博覽會標志保護條例》。
(八)地理標志類:
《商標法》。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
(九)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類: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高法院關於開展涉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十)其他類: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辦法》。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