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權明明腫瘤標志物的分類和應用

權明明腫瘤標志物的分類和應用

發布時間:2021-09-04 17:15:44

A. 女性腫瘤標志物是什麼

你好
問題分析:腫瘤標志物是反映腫瘤存在的化學、生物類物質。它們或不存在於正常成人組織而僅見於胚胎組織,或在腫瘤組織中的含量大大超過在正常組織里的含量,它們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藉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生、細胞分化、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以及治療指導。
指導建議:女性腫瘤標志物應用於:1.腫瘤普查、篩選項目的應用;2.腫瘤診斷與鑒別診斷;3.療效與預後判斷;4.生物特點和疾病階段的判定;5.手術、化療、放療的監測;6.確定不知來源的轉移腫瘤的原發腫瘤;7.多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應用,提高檢測效率;
祝你健康!

B. 腫瘤指標有哪幾只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什麼是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標志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多胺、癌基因產物等。它們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藉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生,細胞分化,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以及治療指導。這些物質在健康人體內並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標數值明顯高於正常人。

「理想」的腫瘤標志物一般認為應具有下列特點:(1)敏感性高,能早期測出所有腫瘤患者;(2)特異性好,鑒別腫瘤和非腫瘤患者應100%准確;(3)有器官特異性,能對腫瘤定位;(4)血清中濃度與瘤體大小、臨床分期相關,可用以判斷預後;(5)半衰期短,能反映腫瘤的動態變化,監測治療效果、復發和轉移;(6)測定方法精密度、准確性高,操作簡便,試劑盒價廉。但至今為止,尚無一種「理想」的TM。由於腫瘤基因的復雜性,沒有一種腫瘤是單一類型的,故發現「理想」的TM就十分困難。

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1常見、通用的腫瘤標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臟器來源,肺腺癌特異性強。正常≤3 ng/ml(不吸煙) ≤10 ng/ml(吸煙),>20 ng/ml提示消化腫瘤。是多種腫瘤轉移、復發的標志。

SCC(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用如其名,鱗癌特異性;宮頸癌TM。

CA125(糖類抗原125):卵巢TM,肺癌預後的獨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選TM,隨腫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來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結直腸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來源。

NES(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小細胞肺癌TM、神經膠質瘤TM;神經內分泌來源,是腦轉移的信號。

TPA(組織多肽抗原):反映活動、分化、浸潤性。

2幾種常見癌症的腫瘤標志物

肺癌

CYFRA21-1(細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鱗癌首選TM,敏感度 76.5%,非小細胞肺癌特異性 87%。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小細胞肺癌的TM,靈敏度和特異性良好。在早期可發現,可用於高危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篩查,在日本已納入常規體檢項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產物,陽性率與肺鱗癌術後生存相關。

具體應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鱗癌:SCC、CYFRA21-1;③小細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細胞肺癌三聯:CYFRA21-1+CEA+p53;⑤肺轉移:CA199、CA153;⑥復發: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進展和療效TM,獨立預後因子。

沒有一種能滿足早期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性,通常聯合診斷。癌前病變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結直腸癌

CEA、CA242、CA199:三者較敏感,然而聯合檢測不優於單一CEA。

ESM-1(內皮細胞特異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異度 95%,隨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來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發性肝癌和生殖系腫瘤 TM。正常≤20 ng/ml,無肝病活動、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續 1 月或 ≥200 ng/ml 持續 2 月者,結合影像檢查可診斷肝癌。

GP37(高爾基體蛋白73):預測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陰性肝癌早期診斷,敏感度50%,特異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達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較低(60%)、晚期敏感性為 80%,轉移性陽性率較高(80%)、晚期骨轉移陽性率可達 50%。

CA125:伴淋巴結轉移、浸潤陽性率達 44.6%。

腫瘤標志物升高=癌症嗎?

在體檢報告中,簡單的幾個腫瘤標志物數值的變化往往讓人心驚肉跳,甚至被人當成是否患癌的審判書。然而,專家表示,腫瘤標志物數值的高低與腫瘤相關,卻不等於被診斷為腫瘤。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疾病中同樣可以產生,且存在個體差異,健康人發現腫瘤標志物數值高了,一定要綜合分析、動態隨訪,若指標持續成倍增加,要特別小心。同樣的,腫瘤標志物數值位於正常值內也不代表就萬事大吉。

據專家介紹,導致腫瘤標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惡性腫瘤患者:一般腫瘤標志物的含量會有顯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引起腫瘤標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樣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甲胎蛋白(AFP)絕大多數會有顯著增高,但是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卻很少有升高的。這要根據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與靈敏度來決定。

2. 正常人群:雖然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產生的物質,但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同樣可以產生,但這類人群所佔的比例是較低且存在個體差異。這類人群同樣要重視腫瘤標志物,其數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細胞的輕度增加。

3. 樣品存儲問題:在血液標本儲存不當也會導致腫瘤標志物的指標升高。如容器、抗凝劑、保存液及冷鏈儲藏等出現問題,會導致樣品不能准確反映檢測者的實際情況,有可能會是腫瘤標志物的值升高。

4. 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劑的使用後,有可能引起某些腫瘤標志物指標的升高。

5. 特殊情況:例如喝酒、睡眠不好,還有就是過頻進食補品。對於女性來說,處於懷孕期或月經期時前後抽血,都會因個人身體差異產生波動。

由此可見,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單次腫瘤標志物升高的意義並不大,只有動態的持續升高才有意義。如果體檢發現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那麼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CT、B超等方法檢查;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果只是單次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不必那麼緊張了。

此外,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任何一種惡性腫瘤都沒有絕對特異的腫瘤標志物,且每個患者對於各種腫瘤標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礎水平。因此,針對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腫瘤標志物作為其療效監測的指標。當腫瘤經治療有好轉或因腫瘤復發轉移而病情惡化時,這些腫瘤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可以作為參考。

腫瘤標志物檢查主要用於腫瘤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特別是身體出現了「癌症信號」者、嚴重污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長期接觸致癌物質人群、癌症高發區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檢測指標偏高也不要誤認為已確診腫瘤,及時與主診大夫溝通並聽從其意見,必會得到正確的治療。

綜上所述,各種腫瘤標志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因為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進行抗腫瘤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而應該提高警惕,進一步檢查和觀察。

瘤醫生網有很多的科普內容,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C. 如何正確理解,選用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標志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多胺、癌基因產物等。它們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藉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生,細胞分化,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以及治療指導。這些物質在健康人體內並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標數值明顯高於正常人。
「理想」的腫瘤標志物一般認為應具有下列特點:(1)敏感性高,能早期測出所有腫瘤患者;(2)特異性好,鑒別腫瘤和非腫瘤患者應100%准確;(3)有器官特異性,能對腫瘤定位;(4)血清中濃度與瘤體大小、臨床分期相關,可用以判斷預後;(5)半衰期短,能反映腫瘤的動態變化,監測治療效果、復發和轉移;(6)測定方法精密度、准確性高,操作簡便,試劑盒價廉。但至今為止,尚無一種「理想」的TM。由於腫瘤基因的復雜性,沒有一種腫瘤是單一類型的,故發現「理想」的TM就十分困難。
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1常見、通用的腫瘤標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臟器來源,肺腺癌特異性強。正常≤3 ng/ml(不吸煙) ≤10 ng/ml(吸煙),>20 ng/ml提示消化腫瘤。是多種腫瘤轉移、復發的標志。
SCC(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用如其名,鱗癌特異性;宮頸癌TM。
CA125(糖類抗原125):卵巢TM,肺癌預後的獨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選TM,隨腫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來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結直腸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來源。
NES(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小細胞肺癌TM、神經膠質瘤TM;神經內分泌來源,是腦轉移的信號。
TPA(組織多肽抗原):反映活動、分化、浸潤性。
2幾種常見癌症的腫瘤標志物
肺癌
CYFRA21-1(細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鱗癌首選TM,敏感度 76.5%,非小細胞肺癌特異性 87%。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小細胞肺癌的TM,靈敏度和特異性良好。在早期可發現,可用於高危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篩查,在日本已納入常規體檢項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產物,陽性率與肺鱗癌術後生存相關。
具體應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鱗癌:SCC、CYFRA21-1;③小細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細胞肺癌三聯:CYFRA21-1+CEA+p53;⑤肺轉移:CA199、CA153;⑥復發: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進展和療效TM,獨立預後因子。
沒有一種能滿足早期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性,通常聯合診斷。癌前病變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結直腸癌
CEA、CA242、CA199:三者較敏感,然而聯合檢測不優於單一CEA。
ESM-1(內皮細胞特異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異度 95%,隨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來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發性肝癌和生殖系腫瘤 TM。正常≤20 ng/ml,無肝病活動、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續 1 月或 ≥200 ng/ml 持續 2 月者,結合影像檢查可診斷肝癌。
GP37(高爾基體蛋白73):預測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陰性肝癌早期診斷,敏感度50%,特異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達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較低(60%)、晚期敏感性為 80%,轉移性陽性率較高(80%)、晚期骨轉移陽性率可達 50%。
CA125:伴淋巴結轉移、浸潤陽性率達 44.6%。
腫瘤標志物升高=癌症嗎?
在體檢報告中,簡單的幾個腫瘤標志物數值的變化往往讓人心驚肉跳,甚至被人當成是否患癌的審判書。然而,專家表示,腫瘤標志物數值的高低與腫瘤相關,卻不等於被診斷為腫瘤。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疾病中同樣可以產生,且存在個體差異,健康人發現腫瘤標志物數值高了,一定要綜合分析、動態隨訪,若指標持續成倍增加,要特別小心。同樣的,腫瘤標志物數值位於正常值內也不代表就萬事大吉。
據專家介紹,導致腫瘤標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惡性腫瘤患者:一般腫瘤標志物的含量會有顯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引起腫瘤標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樣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甲胎蛋白(AFP)絕大多數會有顯著增高,但是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卻很少有升高的。這要根據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與靈敏度來決定。
2. 正常人群:雖然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產生的物質,但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同樣可以產生,但這類人群所佔的比例是較低且存在個體差異。這類人群同樣要重視腫瘤標志物,其數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細胞的輕度增加。
3. 樣品存儲問題:在血液標本儲存不當也會導致腫瘤標志物的指標升高。如容器、抗凝劑、保存液及冷鏈儲藏等出現問題,會導致樣品不能准確反映檢測者的實際情況,有可能會是腫瘤標志物的值升高。
4. 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劑的使用後,有可能引起某些腫瘤標志物指標的升高。
5. 特殊情況:例如喝酒、睡眠不好,還有就是過頻進食補品。對於女性來說,處於懷孕期或月經期時前後抽血,都會因個人身體差異產生波動。
由此可見,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單次腫瘤標志物升高的意義並不大,只有動態的持續升高才有意義。如果體檢發現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那麼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CT、B超等方法檢查;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果只是單次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不必那麼緊張了。
此外,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任何一種惡性腫瘤都沒有絕對特異的腫瘤標志物,且每個患者對於各種腫瘤標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礎水平。因此,針對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腫瘤標志物作為其療效監測的指標。當腫瘤經治療有好轉或因腫瘤復發轉移而病情惡化時,這些腫瘤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可以作為參考。
腫瘤標志物檢查主要用於腫瘤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特別是身體出現了「癌症信號」者、嚴重污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長期接觸致癌物質人群、癌症高發區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檢測指標偏高也不要誤認為已確診腫瘤,及時與主診大夫溝通並聽從其意見,必會得到正確的治療。
綜上所述,各種腫瘤標志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因為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進行抗腫瘤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而應該提高警惕,進一步檢查和觀察。

這些都是瘤醫生網看到的,有需要你可以去看看。

D. 如何正確看待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標志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多胺、癌基因產物等。它們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藉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生,細胞分化,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以及治療指導。這些物質在健康人體內並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標數值明顯高於正常人。 「理想」的腫瘤標志物一般認為應具有下列特點:(1)敏感性高,能早期測出所有腫瘤患者;(2)特異性好,鑒別腫瘤和非腫瘤患者應100%准確;(3)有器官特異性,能對腫瘤定位;(4)血清中濃度與瘤體大小、臨床分期相關,可用以判斷預後;(5)半衰期短,能反映腫瘤的動態變化,監測治療效果、復發和轉移;(6)測定方法精密度、准確性高,操作簡便,試劑盒價廉。但至今為止,尚無一種「理想」的TM。由於腫瘤基因的復雜性,沒有一種腫瘤是單一類型的,故發現「理想」的TM就十分困難。 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1常見、通用的腫瘤標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臟器來源,肺腺癌特異性強。正常≤3 ng/ml(不吸煙) ≤10 ng/ml(吸煙),>20 ng/ml提示消化腫瘤。是多種腫瘤轉移、復發的標志。 SCC(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用如其名,鱗癌特異性;宮頸癌TM。 CA125(糖類抗原125):卵巢TM,肺癌預後的獨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選TM,隨腫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來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結直腸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來源。 NES(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小細胞肺癌TM、神經膠質瘤TM;神經內分泌來源,是腦轉移的信號。 TPA(組織多肽抗原):反映活動、分化、浸潤性。 2幾種常見癌症的腫瘤標志物 肺癌 CYFRA21-1(細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鱗癌首選TM,敏感度 76.5%,非小細胞肺癌特異性 87%。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小細胞肺癌的TM,靈敏度和特異性良好。在早期可發現,可用於高危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篩查,在日本已納入常規體檢項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產物,陽性率與肺鱗癌術後生存相關。 具體應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鱗癌:SCC、CYFRA21-1;③小細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細胞肺癌三聯:CYFRA21-1+CEA+p53;⑤肺轉移:CA199、CA153;⑥復發: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進展和療效TM,獨立預後因子。 沒有一種能滿足早期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性,通常聯合診斷。癌前病變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結直腸癌 CEA、CA242、CA199:三者較敏感,然而聯合檢測不優於單一CEA。 ESM-1(內皮細胞特異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異度 95%,隨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來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發性肝癌和生殖系腫瘤 TM。正常≤20 ng/ml,無肝病活動、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續 1 月或 ≥200 ng/ml 持續 2 月者,結合影像檢查可診斷肝癌。 GP37(高爾基體蛋白73):預測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陰性肝癌早期診斷,敏感度50%,特異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達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較低(60%)、晚期敏感性為 80%,轉移性陽性率較高(80%)、晚期骨轉移陽性率可達 50%。 CA125:伴淋巴結轉移、浸潤陽性率達 44.6%。 腫瘤標志物升高=癌症嗎? 在體檢報告中,簡單的幾個腫瘤標志物數值的變化往往讓人心驚肉跳,甚至被人當成是否患癌的審判書。然而,專家表示,腫瘤標志物數值的高低與腫瘤相關,卻不等於被診斷為腫瘤。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疾病中同樣可以產生,且存在個體差異,健康人發現腫瘤標志物數值高了,一定要綜合分析、動態隨訪,若指標持續成倍增加,要特別小心。同樣的,腫瘤標志物數值位於正常值內也不代表就萬事大吉。 據專家介紹,導致腫瘤標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惡性腫瘤患者:一般腫瘤標志物的含量會有顯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引起腫瘤標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樣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甲胎蛋白(AFP)絕大多數會有顯著增高,但是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卻很少有升高的。這要根據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與靈敏度來決定。 2. 正常人群:雖然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產生的物質,但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同樣可以產生,但這類人群所佔的比例是較低且存在個體差異。這類人群同樣要重視腫瘤標志物,其數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細胞的輕度增加。 3. 樣品存儲問題:在血液標本儲存不當也會導致腫瘤標志物的指標升高。如容器、抗凝劑、保存液及冷鏈儲藏等出現問題,會導致樣品不能准確反映檢測者的實際情況,有可能會是腫瘤標志物的值升高。 4. 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劑的使用後,有可能引起某些腫瘤標志物指標的升高。 5. 特殊情況:例如喝酒、睡眠不好,還有就是過頻進食補品。對於女性來說,處於懷孕期或月經期時前後抽血,都會因個人身體差異產生波動。 由此可見,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單次腫瘤標志物升高的意義並不大,只有動態的持續升高才有意義。如果體檢發現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那麼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CT、B超等方法檢查;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果只是單次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不必那麼緊張了。 此外,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任何一種惡性腫瘤都沒有絕對特異的腫瘤標志物,且每個患者對於各種腫瘤標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礎水平。因此,針對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腫瘤標志物作為其療效監測的指標。當腫瘤經治療有好轉或因腫瘤復發轉移而病情惡化時,這些腫瘤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可以作為參考。 腫瘤標志物檢查主要用於腫瘤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特別是身體出現了「癌症信號」者、嚴重污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長期接觸致癌物質人群、癌症高發區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檢測指標偏高也不要誤認為已確診腫瘤,及時與主診大夫溝通並聽從其意見,必會得到正確的治療。 綜上所述,各種腫瘤標志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因為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進行抗腫瘤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而應該提高警惕,進一步檢查和觀察。 這些都是瘤醫生網看到的,有需要你可以去看看。

E. 為什麼胚胎抗原類腫瘤標志物能應用於臨床

癌胚抗原:廣譜腫瘤標志物,常見於結腸癌、大腸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其他癌症也有不同的陽性率。在大腸癌中與疾病的分類有關。可作為術後動態過程及療效觀察的指標。
甲胎蛋白:見於原發性肝癌,陽性率可高達70%左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胃癌等都有可能升高。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前列腺癌60-90都可增高。
ca125:對診斷卵巢癌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ca153:40%左右的乳腺癌可增高。
ca199:消化系統如胰腺癌、胃癌均有增高。

F. 腫瘤標志物有幾種各代表什麼

甲胎蛋白(AFP):60%~70%原發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為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特別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應定期監測。
癌胚抗原(CEA):胃腸道腫瘤,特別是腸癌,癌胚抗原會升高。癌胚抗原對手術後監測有重要意義,腸癌患者經過治療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復正常,如果手術後癌胚抗原持續升高,就要考慮復發、轉移的可能,所以應定期監測。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廣泛應用於前列腺癌的腫瘤標志物,65歲以上老年男性特別要注意,前列腺癌與前列腺肥大症狀相似,兩者都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夜尿增多等表現,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務必檢測前列腺特異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類抗原19-9(CA19-9):對於診斷胰腺癌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高敏性為91.7%,特異性為85%。

糖類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類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惡性腫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腸癌、乳腺癌。

G. 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標志物分類:
1)腫瘤組織產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 組織特異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 癌基因及其產物;多胺類 等 。
2)腫瘤與宿主相互作用後產生,包括:血清鐵蛋白;免疫復合物;急性時相蛋白 同工酶;白細胞介素受體;腫瘤壞死因子 等 。
3)某些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SNP、miRNA等 糖類抗原系統概述 。20世紀80年代,專家利用雜交瘤技術獲得了能識別腫瘤特異性大分子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並研製了單克隆抗體識別系統。CA是腫瘤細胞的相關抗原。常用的CA系列有:CA 125(卵巢癌相關抗原);CA 19-9(胰腺、膽道癌相關抗原);CA 15-3(乳腺癌相關抗原);CA72-4,CA242(胃癌相關抗原)。

腫瘤標志物是人體內一種異於正常人群、可科學檢測的標志物,主要與腫瘤相關。部分腫瘤標志物有預警作用(如EB病毒抗體與鼻咽癌有關、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有關)。部分腫瘤標志物可反映腫瘤的存在,有助於臨床輔助診斷和監測腫瘤的治療效果。目前發現的腫瘤標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鏈抗原125(CA125)、糖鏈抗原153(CA153)、糖鏈抗原19-9(CA19-9)、糖鏈抗原724(CA724)、糖鏈抗原211(CA211)、鐵蛋白(Fer)、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組織多肽抗原(TPA)、糖鏈抗原242(CA242)、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甲狀腺球蛋白(TG)等。

H. 一管血查腫瘤標記物,常見癌症的腫瘤標記物有哪些

在腫瘤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中,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關鍵。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 TM)在腫瘤普查、診斷、判斷預後和轉歸、評價治療療效和高危人群隨訪觀察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1、 定義
腫瘤標志物主要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分泌到體液或組織中,或是縮主對體內新生物反應而異常產生的,在體液或組織中含量明顯升高的一類生物活性物質。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從分子水平發現基因結構或功能的改變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學功能的基因產物的異常表達均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所以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產物也屬腫瘤標志物之列。
2、 腫瘤標志物的分類及臨床應用
腫瘤標志物用於臨床診斷的有許多種,可分為:癌胚類抗原、糖蛋白抗原、酶類、激素類、癌基因類和與腫瘤相關的病毒等。目前臨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
2.1 甲胎蛋白(AFP)
AFP在胚胎期是功能蛋白,由卵黃囊、胚胎肝產生,臍帶血含量為1000-5000μg/L,出生後1年內降至成人水平(低於20μg/L)。約70%以上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AFP在400μg/L以上,多逐漸升高,但亦有不高於400μg/L,甚至在正常水平的患者。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等也可升高。
2.2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種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腸、肝臟、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極低(<5μg/L) ,吸煙者可升高達15-20μg/L,少數可達20-40μg/L。 CEA開始被認為是結腸癌的標志物(60%-90%患者升高),但以後發現胰腺癌(80%)、胃癌(60%)、肺癌(75%)和乳腺癌(60%)等也有較高表達。某些肺癌患者也可輕度升高。
2.3 CA125
最初認為是卵巢癌特異的,但深入研究後發現,它也是一種廣譜的標志物。正常值以35U/ml為界,80%卵巢癌、58%胰腺癌、32%肺癌,其它如乳腺癌、肝癌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子宮內膜炎、急性胰腺炎、腹膜炎、肝炎、肝硬化腹水、結核等良性疾病也可升高。
2.4 CAl5-3
是乳腺細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變異體,為乳腺癌標志物,正常<30U/ml。乳腺癌晚期明顯升高。該標志物也是廣譜的,其它腫瘤如肝癌、肺癌、卵巢癌、胃癌、腸癌、胰腺癌等也可見升高。
2.5 CA19-9
CAl9-9是一種類粘蛋白的糖蛋白成分,與Lewis血型成分有關。血清內正常值<37U/mL(>95%),是較可靠的胰腺癌標志,79%的胰腺癌升高。但異常升高也可見其它多種腫瘤,如67%膽道癌、膽囊癌,62%胃癌、部分結腸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也有升高。少部分良性病變及正常人也可升高。
2.6 CA72-4
CA72-4是一種高分子量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U/ml,異常升高在各種消化道腫瘤、卵巢癌均可產生。對於胃癌的檢測特異性較高,>6U/ml為臨界值。良性胃病僅<1%者升高,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達42.6%,如與CAl9-9同時檢測,陽性率可達56%。

2.7 CA242
是一種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為胰腺癌和結腸癌較好的腫瘤標志物,其靈敏度與CA19-9相仿,但特異性、診斷效率則優於CA19-9。
2.8 鱗狀細胞相關抗原(SCC)
是由宮頸癌細胞中提純的,是宮頸癌較好的腫瘤標志物。正常人血清水平<2μg/L。異常升高可見於宮頸鱗癌,21%宮頸腺癌也有升高。肺鱗癌有較高的陽性率。食道鱗狀上皮癌、口腔鱗狀上皮癌皆有較高的陽性率,SCC是鱗狀上皮癌的重要標志物。
2.9細胞角蛋白19 (CYFRA21-1)
細胞角蛋白是細胞體的中間絲,根據其分子量和等電點不同可分為20種不同類型,其中細胞角蛋白19在肺癌診斷中有很大價值,在肺癌的血清濃度閾值為2.2μg/L,其敏感性、特異性及准確性分別為57.7%、91.9%和64.9%。從組織學角度看,鱗癌的敏感性 (76.5%)較腺癌(47.8%)為高,也高於SCC對兩者的診斷率。細胞角蛋白19與CEA聯合應用,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符合率已可達到78%。
2.10 β2-微球蛋白
表達在大多數有核細胞表面,是HLA-A、B和-C抗原的一分子量為11800鏈。臨床上多用於證實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其水平與腫瘤細胞數量、生長速率、預後及疾病活動性有關。
2.11 鐵蛋白
是一種鐵結合蛋白,存在於各種組織,病理狀態下,釋放到血液增加,在多種癌症患者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肝癌患者的陽性率在70%以上,所以可輔助肝癌診斷。但不是腫瘤特異的標志,在發熱、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黃疸、再生障礙性貧血及一些溶血性疾病等時都可能升高。
2.12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PSA是目前診斷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標,可用於前列腺癌的診斷、監測療效及預測復發。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產生的一種大分子糖蛋白,它具有極高的組織器官特異性。正常人體血清內PSA <4μg/L,但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50歲者一般低於4.0μg/L,50-55歲為4.4μg/L,60-69歲為6.8μg/L,>70歲可達7.7μg/L,異常升高預示有患前列腺癌的可能。以 >4μg/L為臨界值,早期前列腺癌63%-70%陽性,總陽性率可達69-92.5%。
2.13 神經原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血清NSE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特異性標志,如神經母細胞瘤、甲狀腺髓質癌和小細胞肺癌(72%升高)。目前,NSE已作為小細胞肺癌重要標志物之一。抽血時發生溶血NSE也可升高。
2.14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存在於胎盤中的糖蛋白激素,分於量為45000,當懷孕時血與尿中水平上升,正常血中只含微量。絨毛膜上皮癌患者顯著升高,60%的睾丸腫瘤明顯升高,在卵巢癌、乳腺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肝癌、肺癌等尿中HCG可呈陽性反應。一些良性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腸炎、肝硬化等血中HCG可升高。
網路 苗醫歐世洪 關注個人網易博客或者新浪博客,可參考更多癌症腫瘤痊癒病例。

閱讀全文

與權明明腫瘤標志物的分類和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