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游帳號所屬權歸誰
從物權的角度對網路游戲的賬號與游戲虛擬財產進行保護。理由在於:物權是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特定物並享受物的利益的排他性財產權。
物權具有下列特點:
1、物權以物為客體。大陸法系傳統民法認為物權的客體主要是經過勞動加工後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有形財產,也包括有些有形和無形的自然財產。
2、物權是對物的直接支配權。指物權人可依自己的意志,無須他人意思或行為的介入,對標的物即可為管理處分行為,實現其權利內容。
3、物權是絕對權。
4、物權具有排他性。 網路游戲賬號與游戲虛擬財產盡管無形,但仍可被視為一種特殊的無形財產(權利),而這種財產權利的載體較為特殊,其不是傳統的有形物,而是一種介質。因為游戲賬號一經注冊後,便客觀地存在於伺服器上,以伺服器的存貯介質為其載體。就傳統物權的後三點特徵而言,網路游戲賬號與虛擬財產權利的性質與之十分契合。
游戲中的裝備等虛擬財產盡管在現實生活中並無任何實際使用價值,但往往是玩家在游戲中「身份」的象徵和重要的游戲「道具」。玩家以網路游戲賬號以及游戲中的虛擬財產為載體和媒介,參與網路游戲娛樂,這與消費者通過電視機收看節目、用音響聆聽音樂的道理相同。所以,網路游戲賬號以及游戲中的裝備連同個人電腦一起,扮演著(高檔)「消費品」的角色。因此,網路游戲賬號以及游戲中的虛擬財產是專屬於網路游戲消費者的一種特定的無形財產。
❷ 虛擬物品,如游戲裝備等,屬於物權法所調整的物嗎
您好。虛擬物品不是民法意義上的物,不受物權法保護。玩家對網路游戲中回物品的支配權主要看雙方合答同約定及網游服務條款。如果網游服務條款中沒有規定,您可以據此向法院起訴,要求取消綁定允許自由交易。四二三律師團隊為您做答,滿意請按贊。
❸ 網路游戲玩家的裝備 級別 財富 等虛擬財產是否具有物權性質
名義上是有,但很難實現,因為政府法律還不健全,無法准確判定虛擬物品的所有權和損失的賠償價值.目前也沒有出現因游戲里的虛擬物品丟失或破壞而得到賠償的真實案例.大多是玩家自己和游戲代理商自行解決.
❹ 賣游戲賬號被騙可以報案么有相關證據。
被詐騙財物後,無論是否能夠順利追回被騙財物,都應當第一時間報警,維護合法權益。受害人應盡量向警方多提供案件相關的線索,以促進其偵破案件,以利於被騙財物順利追回。
公安機關接報案件後,應當立即進行受案立案審查。對於違法犯罪事實清楚的案件,公安機關各辦案警種、部門應當即受即立即辦,不得推諉拖延。行政案件受案審查期限原則上不超過24小時,刑事案件立案審查期限原則上不超過3日;涉嫌犯罪線索需要查證的,立案審查期限不超過7日。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達到3000至1萬以上的,依據刑法266條追究刑事責任。
詐騙公私財物依法未達到追究刑事責任標準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49條追究行政違法責任。
警方偵破案件並抓獲詐騙違法或犯罪嫌疑人後,並認定其詐騙事實後,會將涉案贓款依法返還。如果贓款已經被揮霍殆盡,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依法退賠。
(4)游戲賬號物權擴展閱讀:
詐騙公私財物的法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❺ 網路游戲賬號所有權 到底是誰的 國家是否有明確地法律條款 我花錢練的號 是不是我的
網路賬號的所有權當然是你的,這屬於虛擬財產,只是不同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 筆、本、桌子、凳子,所以不必擔心。
❻ 網路游戲角色是否受法律保護
我國的現行法律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上還處於空白,沒有明確性的規定。
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由於網路虛擬財產的獲得,需要玩家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上網和購買游戲時間的費用,即使是虛擬財產是交易來的,那它也直接與貨幣形成了等值關系,所以在法律實踐中,有不少涉及網路虛擬財產的案件都將其視為理應受保護的財產。
可以去法院起訴立案,但是不一定能找到法律依據。我給你提供幾個判例,希望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1、2004年11月9日,廣州市公安局網監處接到廣州網易互動娛樂有限公司報案稱,他們的《大話西遊Ⅱ》游戲中部分玩家的游戲賬號被人盜取。警方很快查明,一個叫顏億凡的游戲玩家在2002年開始玩「大話西遊」的網路游戲。2004年,顏億凡經短期聘用,成為當年網易《大話西遊Ⅱ》2周年慶活動的工作人員。通過接待游戲玩家,顏億凡拿到玩家資料30多張。於是他偽造玩家的身份證,將假的身份證復印件傳真回網易公司,以安全碼被盜為由,騙取網易公司修改了那些玩家的安全碼,他拿著新的安全碼在廣州的數個網吧里將那些玩家的「神獸劍精靈、猴精、斬妖劍」等「裝備」分別賣出,獲利近4000元。這個案件被廣州中級法院宣判,「網路小偷」顏億凡因盜竊他人網路虛擬財產———網路游戲「裝備」,被終審判決盜竊罪名成立。
從這個案件看來,公安司法機關已經承認了網路虛擬財產的價值性,屬於個人財產的一部分。
2、
2007年1月26日上午,供職於南京某科技公司的李皞、張懷暢匆匆地趕到濉溪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報案,稱他們購買的18張「星 戰前夜」游戲卡被人盜取了。原來, 2003年,兩人花了24000元購買了24張游戲卡,為了使游戲卡盡快升值, 2005年他們在濉溪縣開了一家EVE游戲工作室,並請人幫助他們一起玩這個游戲。
經調查,王濤和王冬兄弟具有重大嫌疑。「我知道你們為什麼找我,我把李老闆的『星戰前夜』游戲卡密碼盜用了,一共盜用了18個。」據王冬向警方交待, 2005年11月,經朋友介紹,王濤和王冬兄弟來到李皞的EVE游戲工作室幫打游戲。後來因為報酬問題,王氏兄弟離開工作室,但離開的時候,王冬沒有拿到當月的工資。 2006年12月6日凌晨,王冬破解了李皞的18張游戲卡賬號密碼,並給了王濤一個。後來,王冬把其中六七個賬號中的一些裝備換成了游戲幣,共賣了400多元錢。
王冬的行為屬於盜竊無疑,但是盜竊虛擬財產是否構成犯罪,卻產生了很大爭議。法院經審理認為,虛擬財產如同光、電、熱等一樣,雖然無一定的形體,但它具有確定的財產屬性,故可以將虛擬財產納入無形財產的范疇,符合刑法第九十二條規定的「其它財產」的定義。王冬盜取的18張游戲卡的總價值為27375元,屬於盜竊行為,且數額較大。鑒於王冬認罪態度較好,在公安機關未掌握其犯罪事實前,主動自首,且積極繳納罰金,可酌情從輕處理。據此,濉溪縣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3、2004年上半年,安徽太和縣的網路游戲玩家趙明驚訝地發現,自己辛辛苦苦購來的大量「極品游戲裝備」竟然被盜。為了讓自己的損失不白白付諸東流,他將游戲的運營商——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盛大」)告上了法庭。盡管與「中國首富」之一的盛大公司法定代表人陳天橋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但是,趙明卻最終贏得了官司。
日前,太和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上海盛大」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將趙明所丟失的34種「武器裝備」分別恢復到趙明的兩個id內。此後,雙方經過友好協商達成和解:「上海盛大」於「執行和解協議」簽署後3個工作日恢復趙明游戲賬號內的「裝備」;趙明則同意「上海盛大」對所恢復的「裝備」予以凍結4個月……
由此,被稱之為安徽虛擬財產第一案的本案終於塵埃落定。
❼ 游戲中購買盜號物品屬於善意取得嗎
你好
看到一個盜字,不論是否知道,都不適用於善意取得,根據物權法,盜竊物不適用善意取得!
運營商行為不侵犯受讓人的權益,反而是合法行為,受讓人可以向非法出賣人追償!!
❽ 騙取他人游戲賬號屬於詐騙罪嗎會不會追究法律責任
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法理依據
我國的法律在這方面規定的較為滯後,在我國的現行法律中,只對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予以認可,並沒有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做出明確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沒有對 「虛擬財產」的數據資料做出規定,玩家對虛擬數據的權利也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九項消費者權利中的任一項,因此使得「虛擬財產」的權利主張陷入了一種無法可依的尷尬之中。但筆者並不完全贊同這一觀點,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眼光看待財產的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財產的內容已經發生膨脹,享有財產的手段也更加豐富。要從行為的角度理解財產,即你有權利做什麼,有權利獲得什麼,而且這種行為最終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從這個角度講,財產已擴大為一種權益。在豐富多彩的現代社會,還把財產局限於實物的觀點是錯誤的。
在《民法》教程中,也將財產分為三種類型,即一種是靜態的財產,就是物權裡面所說的,包括所有權等。第二種是動態的財產,就是在交易當中的財產,比如說訂立合同,你買人家東西,要給人家錢,財產是在交易當中的財產,第三種財產就是無形的財產,比如知識產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裡面體現的財產。這三個是目前國際上通常講的三種財產,那麼現在是不是還應該有一種網路當中的「虛擬財產」,我覺得應該看到,它也是一種財產,或者將「虛擬財產」歸於一種特定的無形財產,使其在現有的法律中,當網路「虛擬財產」受到侵犯或盜竊時有法可依,不會造成「虛擬財產」的財產權權利的主張陷入尷尬局面。
網路「虛擬財產」發生糾紛取證困難
因為在目前的條件下,很多游戲很難去判別這個物品是不是你自己直接取得的,這種方式在目前可能還有一些困難。
一是「虛擬財產」的詐騙存在取證難的問題,現實生活中銀行存款有存款單、購物有發票憑據,但在網上,所有電子數據都存放在運營商的伺服器中一旦丟失,很難找回,而且沒有規范的法律依據,運營商未必願意付出較大成本來為客房提供相關證據;
二是網上追查犯罪嫌疑人也有相當難度。在網上,多數玩家不用實名注冊,即使查到了某個ID號,你也不清楚對方的真實情況。
、「虛擬財產」法律保護亟待完善
就目前情況看,網路游戲玩家的「虛擬財產」失竊被盜,基本還達不到新刑法中規定的「互聯網犯罪」的程度,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又存在著對「財產」概念的盲區。盡管很多專家都贊同為虛擬財產「正名」,但專家們也承認,即便法律能確立「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但如果缺乏可操作的關鍵的規則,執行中也存在一些考驗。========================================================
1.現在網路上的法律還是一個空白,在這方面的問題沒有採取重點保護.
2.如果把這事分析道現實社會上來講,你是買東西的,他是賣東西的,你也看到他有東西,於是你拿錢去買 ,而最後錢給他了,不給你東西,這種屬於民事訴訟.
3.按照現在中國公安機關的做事風格的花,你就自認倒霉好了,有的公安民警連知道這是干什麼的都不知道.
❾ 物權法里有關於網游賬號的規定嗎
目前還不屬於。
理論上應當屬於。目前法律界都要促進該方面的立法。但目前配套的法律還不完善,如價格或價值的認定沒有標准,取證也比較困難,所以物權法暫時不將網游裝備列入物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