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律中的物權大於債權
應該是物權優於債權
在大陸法系國家,物權和債權是民法中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分別構成民法典中的物權法和債權法。物權法和債權法雖都屬於財產法,兩者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又有區別,主要體現在物權的效力優於債權的效力。其原因可歸為:
(1)物權法調整的是人對物的支配關系,即靜態的財產關系,物權法的重心在保護所有權不受侵犯,旨在維護財產的「靜的安全」;而債權的重心在於保護和促進財產的流轉,旨在保護財產「動的安全」。人對「物」,當然物的所有權的規定比物的流轉中的權利重要,否則,無主物的流通還會有失去意義嗎?
(2)物權法主要調整財產的佔有關系,所要解決的是在社會中的財產的歸屬和保護問題,它最直接地反映和保護著一個國家的社會所有制關系。債權法調整財產的流通關系,所要解決的是在社會中的具體、特定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之間的經濟問題。兩者相比較,顯然整個社會、國家的利益高於個人(廣義的個人)的利益,物權的效力當然優於債權的效力。
(3)物權法以確認各種物權的產生、變更、消滅為主要內容,並賦予物權以支配權和排他性,而且通常要涉及第三人的利益,這決定了物權法的規定大多數為強制性的規定,採取法定主義的原則,不允許當事人依其協議而排斥法律的適用。而債權更多地體現在合同關繫上,具有很大的約定性,強制性的效力高於約定性的效力,物權的效力自然優於債權的效力了。
(4)物權法為財產歸屬法,主要是關於社會財產的歸屬和保護問題,而財產歸誰所有,得由何人支配,直接關系著社會資源的分配和全社會成員的生活保障條件,尤其是土地,為有限、稀缺的自然資源,與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因此,物權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常涉及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而債權法絕大部分都在調整社會中的局部的財產關系,常涉及兩個特定的相對人之間的利益,其私人性比物權法的要強得多。人生活在社會中,私人意志須得服從公共意志,物權的效力理所當然地高於債權啦!
以上就是為什麼物權的效力高於債權的效力的深層次原因。
Ⅱ 為什麼物權優先於債權
原因:
比如一台電視機甲在乙那借錢了,然後把電視機做了個抵押,用作債務的擔保;可是後來,甲又把電視賣給丙了——這里,抵押權是物權(擔保物權),賣給丙是債權。
可是,這里要分2種情況:
1、電視機抵押登記了。那麼甲賣電視是要乙同意的,就沒有問題了,乙就電視機款有優先受償權。如果乙沒有同意,那情況就分很多種了。
(1)丙可以把電視機價款直接支付給乙
(2)丙把價款給甲,甲再給乙
(3)甲另外提供抵押物給乙
(4)甲把電視機低於正常價賣給丙以逃避對乙的債務,那麼乙可以主張撤銷甲丙的買賣合同(5)甲把電視機賣了以後攜款跑了,乙找不到人,那麼乙可以請求法院支持讓丙給錢。
2、電視機沒有辦理抵押登記。那麼甲乙的抵押不能對抗第三者的買受,丙合法取得電視機,乙可以找甲的麻煩。
(2)債券高於物權擴展閱讀:
物權優先於債權的案例解釋:①所有權優先於債權。典型形態是:不動產一物數賣場合,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的買受人,其所有權優先於未取得所有權的買受人之債權。例如:甲將房屋出賣給乙,交付了房屋但未辦理過戶登記,此後甲又將房屋出賣給不知情的丙並辦理過戶登記。所有權人丙即可對乙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而乙只能對甲主張違約責任。
②擔保物權優先於債權。有物的擔保的債權,就擔保物得優先於(擔保人之)一般債權人而受清償。同樣的道理,物的擔保人破產時,擔保物不列入破產財產,擔保物權人對擔保物享有「別除權」(《企業破產法》第109條)這也是擔保物權的價值所在。
③用益物權優先於債權。例如:甲村將某土地出租給乙使用,租賃期間,甲村又在該土地上為丙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則丙用益物權優先於乙的租賃權。
(2)債券高於物權擴展閱讀來源:網路:物權債權契合
Ⅲ 求助:經濟法的問題 簡要分析一下,與債券相比,物權的特徵是什麼
問得太寬泛!
物權種類法定,是對世權,具有排他性。
債權產生有契約 侵權 不當得利等,具有相對性,債權請求權有相容性。
Ⅳ 物權優先於債權,舉個例子說一下
比如說你買了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又租給別人的話,你可以用你的物權來對抗債權。
Ⅳ 債券與物權有哪些區別和聯系
這個區別在任何一本教科書上都能查到,我覺得理解的話就得這樣理解:物權所涉及的當事人只能是所有人。債權是涉及的當事人必須是權利相對立的當事人之間。
Ⅵ 債券和物權的區別及社會意義
抵押車本身就是一種質押物的方式做的物押,就屬於兩方債務關系,一種是信用抵押,那版個叫債權,車權在哪一方就屬於物權,兩方債務是沒有沖突的,抵押車也不是買賣交易,而是一種物質轉讓,簽訂的也就是質押債權轉讓合同,購買抵押車要注意兩點,第一就是一定要債權清晰,要確定是車主本人押的,債務是怎麼到你手裡的,其二就是安全措施,gps拆除技術,暗鎖加裝,屏蔽鑰匙等。。。。我們這些方面就做得很到位,我們賣了幾年的抵押車了,基本沒出過任何問題
Ⅶ 在房產買賣中,物權大於債權是什麼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在民事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的去支配特定的物品而享受其利益,並且還要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本於權利義務相對原則,相對於債權者為債務,即必須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義務。因此債之關系本質上即為一民法上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和債務都不能單獨存在,否則即失去意義。
物權案例:
甲公司從某銀行貸款1200萬元,以自有房產設定抵押,並辦理了抵押登記。經書面協議,乙公司以其價值200萬元的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為甲公司的貸款設定抵押,沒有辦理抵押登記。後甲公司屆期無力清償貸款,某銀行欲行使抵押權。法院擬拍賣甲公司的房產。甲公司為了留住房產,與丙公司達成備忘錄,約定:「由丙公司參與競買,價款由甲公司支付,房產產權歸甲公司。」丙公司依法參加競買,以1000萬元競買成功。甲公司將從子公司籌得的1000萬元交給丙公司,丙公司將這1000萬元交給了法院。法院依據競拍結果製作民事裁定書,甲公司據此將房產過戶給丙公司。
法院裁定書下達次日,甲公司、丙公司與丁公司簽約:「甲公司把房產出賣給丁公司,丁公司向甲公司支付1400萬元。合同簽訂後10日內,丁公司應先付給甲公司400萬元,尾款待房產過戶到丁公司名下之後支付。甲公司如果在合同簽訂之日起半年之內不能將房產過戶到丁公司名下,則丁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並請求甲公司支付違約金700萬元,甲公司和丙公司對合同的履行承擔連帶責任。」
在甲公司、丙公司與丁公司簽訂房產買賣合同的次日,丙公司與戊公司簽訂了房產買賣合同。丙公司以1500萬元的價格將該房產賣給戊公司,尚未辦理過戶手續。丁公司見狀,拒絕履行支付400萬元首付款的義務,並請求甲公司先辦理房產過戶手續,將房產過戶到丁公司名下。甲公司則要求丁公司按約定支付400萬元房產購置首付款。鑒於各方僵持不下,半年後,丙公司索性把房產過戶給戊公司,並拒絕向丁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經查,在甲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簽訂合同後,當地房地產市場價格變化不大。
問題:
1.乙公司以其現有的及將有的生產設備等動產為甲公司的貸款設立的抵押是否成立?為什麼?
2.某銀行是否必須先實現甲公司的房產的抵押權,後實現乙公司的現有的及將有的生產設備等動產的抵押權?為什麼?
3.甲公司與丙公司達成的備忘錄效力如何?為什麼?
4.丙公司與戊公司簽訂房產買賣合同效力如何?為什麼?
5.丁公司是否有權拒絕履行支付400萬元的義務?為什麼?
6.丁公司是否有權請求甲公司在自己未支付400萬首付款的情況下先辦理房產過戶手續?為什麼?
7.丁公司能否解除房產買賣合同?為什麼?
8.丙公司能否以自己不是合同的真正當事人為由拒絕向丁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為什麼?
9.甲公司可否請求法院減少違約金數額?為什麼?
1. 成立。因為根據《物權法》規定,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乙公司可以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設定抵押,無須以登記為設立要件。
2. 不是。因為甲公司房產抵押與乙公司現有的及將有的生產設備等動產的抵押沒有明確約定抵押份額,屬於連帶抵押。抵押權人(即銀行)可以選擇就任一財產實現抵押權。
3. 具有法律效力。因為在法院依據競買結果製作裁決書後,甲公司將房產過戶給了丙公司,丙公司是房產所有人。當事人對房產權屬作的特別約定,不具有物權效力。但是該備忘錄沒有違背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具有債權效力,丙公司對甲公司負有合同義務,即依約履行將房產過戶給甲公司的義務。
4. 有效。因為丙公司是房產所有權人,有權對房產進行處分,且就同一房產簽訂多份買賣合同,合同效力既不會僅因為房產沒有過戶而受影響,也不會僅因為是一物多賣而受影響。
5. 有權。因為丁公司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雖然在甲公司、丙公司與丁公司簽訂的房產買賣合同中約定,丁公司應先交首付,甲公司後辦理房產過戶。但是,房產產權人丙公司在簽約次日就和戊公司簽訂房產買賣合同。該行為已經明確表明,甲公司有無法履行交房義務的可能。作為先交首付款義務的丁方,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
6.無權。因為甲公司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甲公司辦理房產過戶手續的義務在後。丁公司享有不安抗辯權,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的先給付義務,但是不能以不安抗辯權要求甲公司履行在後的義務。
7. 能。因為甲公司在合同訂立半年內沒有履行辦理房產過戶手續的義務,丁公司行使約定解除權的條件已經成就。
8. 不能。因為甲公司、丙公司與丁公司簽訂房產買賣合同中約定丙公司和甲公司對合同的履行承擔連帶責任。該約定屬於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具有法律約束力。
9. 可以。因為根據《合同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合同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數額過分高於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適當減少。
債權案例:
甲廠因急需柴油,與乙廠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問:(1)本案合同所生之債為簡單之債還是選擇之債;(2)本案乙廠的做法是否適當?甲廠要求乙廠換貨或;答:(1)本案合同所生之債是選擇之債;(2)本案乙廠的做法適當;二、公民王某承包村裡的魚塘,經過精心飼養經營,收;
問:(1)公民李某的行為屬於什麼性質?
(2)李某的要求是否合法?
(1)本案合同所生之債是選擇之債。所謂選擇之債是有選擇權的當事人得從兩個以上的標的中選擇其一來履行的債。本案中,債務人乙廠可以選擇0號或10號柴油供給甲廠,因此,屬於選擇之債。
(2)本案乙廠的做法適當。甲廠要求乙廠換貨或退貨的理由不成立。因為在選擇之債中,當事人雙方可以約定選擇權的歸屬,沒有約定的,由債務人行使選擇權。本案中,甲乙的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選擇權的歸屬,故乙廠行使選擇權確定履行標的的做法是正確的,且甲廠已經接受了乙廠的履行,故甲廠要求改變履行標的或退貨的請求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