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海關的英文翻譯
1.海關清關系統:
編制第一階段:設計於20世紀70年代,可以直接將進口貨物信息輸入到海關中央電腦系統,同時與手工處理的相關文件建立關聯以備後續工作中的查核和最終清關之用。
編制第二階段:在1989年進行了更新,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要求出示紙形清關文件,這樣作可達到『無紙化』處理。95%的進口清關工作不再需要海關工作人員再對文件進行物理檢查。
2.裝載不足: 在裝載清單上已經列明要裝載,並應在規定的時間內運出的一些貨物,因種種原因未能按約裝載並運出的情況。
短卸:貨物未能按已約定的船期在指定的卸載港之前的港口裝運上船。
過載:貨物未能在已指定的港口被卸載,而是被保留在指定的艙位直到所指定港後的一港口被卸載。
3.外匯管制:一些國家通過限制可用於支付進口貨物的外匯或是外國貨幣的量的方法來限制進口。通常將進口貨物劃分為基本供應品、非基本供應品和奢侈品。
外匯使用量是按同一基本匯率下所需基本供應品的進口數量來計算,在此之上增加的用來進口奢侈品,例如外國車輛進口,的有限外匯量通常按更高的外匯匯率折算。
4. 邊貿統計:此統計數據通過國內消費量中體現,進口為記入條目,出口為記出條目。
5. 著作權法案:保護內容原創者及其素材不被未經授權的個人或機構復制盜用。
商業(貿易)法案:確保消費者對所進口貨物的原產地和組成部分等信息有知情權。所有貨物均應在顯著位置標識其原產地和所組成部分的信息。海關允許對未作相關標識的貨物重新標識,但會扣留虛假標識的貨物。
商標法案:通過進口帶有已注冊商標的商品保護消費者,並確保消費者得到他們所希望得到的。
6. 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通過電腦傳輸電子數據而摒棄原來的紙質傳輸。
7. 植物檢疫:按法律已確定的標准強制實施,目的是為了確保所進口的植物或農產品安全。適用於所有用活的或是死的植物材料製成的貨品,還包括食物原料、葯品、花卉、盆栽、以麥桿為原料的玩具、泥土和沙子、谷類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