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處如果最終認定不侵權,可直接放行(但對方如果起訴可申請財版產保全);
2.權利權人如果對結果處理不滿意,在起訴期內可以起訴;
3.如果侵權證據不足,法規處會認定結果不侵權,權利人(雙方)不滿意可以起訴。
僅供參考!
㈡ 急求國外知識產權保護的研究現狀(文獻綜述)!!!
建議你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去找。這類文獻那裡肯定會有的。
㈢ 美國對華知識產權調查是真的嗎
是真的。具體是這樣情況:
美國對中國的知識產權調查可能導致對中國的電信和半導體產品的經濟制裁,而中國則可能對美國的農業部門實施「報復」。
12月5日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所的貿易問題專家史劍道說,美國正在進行的301調查可能為美國對中國的電信和半導體產品、包括消費電子產品「實施大規模製裁提供依據」。史劍道說,美國總統可以單邊宣布對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實施6個月的制裁或配額限制,包括零配額。
位於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在接受采訪時說,全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未來數月內不太可能爆發全面貿易戰。他說,如果美國對全部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而中國實施報復,那麼「我們馬上就會進入貿易戰」。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說,他將對中國產品徵收45%的關稅。
㈣ 美國在哪些方面體現知識產權法律嚴密
同世界其他國家基本一致,美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范圍也是根據智力勞動成果的不同型態和不同權益確定。
首先,先說下,美國知識產權法保護的范圍分類。
1. Copy 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版權及領接權
2. Patents. 專利。
3. Fade marks. 商標。
4. 商業秘密。
5. 其他知識產權,主要是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以上,幾點主要美國知識產權立法的基本框架。
其次,體現其嚴密性。一方面,可從美國知識產權立法來說,美國知識產權立法十分活躍,主要也是受企業團體影響、企業與政府的協調、高立法效率。另一方面,可從美國知識產權的行政和司法框架現實來說,行政方面有美國專利商標局、版權辦公室、美國貿易代表署、版權稅查庭;司法方面有聯邦和州法院體系,華盛頓的巡迴上訴法院在專利方面的案子特別突出典型。除此,美國還有一些知識產權保護的民間組織,比如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商業軟體聯盟等。
總體來說,從立法到實際操作保護,有一套完整且完善的體系。同時,建議您讀幾本有關美國知識產權法的書籍,比如李明德著美國知識產權法,那樣您有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也可以自行體會其嚴密性。
㈤ 美國海關嚴抓知識產權侵權貨物這是真的嗎
香港DHL發布通知,近期美國海關嚴查通關貨物的知識產權問題,對仿牌、低報、假報貨物予以嚴厲打擊,屆時香港DHL也將100%開箱驗貨。
美國海關嚴抓知識產權侵權貨物,賣家勿鋌而走險
近日,有賣家透露,接物流服務商通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針對外國知識產權保護情況之「2018 特別301 報告」,據美國總處反映,2017-2018年度美國海關共查獲上千票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的貨件。涉事貨件主要經由貨代發出,且涉事的貨代公司已被美國政府列入重點觀察名單內。如賣家有仿牌、虛假申報、低報等行為,貨件將無法清關且會產生高額罰款,同時貨件寄件人將可能被海關列入黑名單。且屆時將100%開箱驗貨,賣家勿抱僥幸心理沖貨,尤其是出口往美國的貨件。
目前已有不少賣家貨物涉及侵權,被海關扣留。一位售賣藍牙耳機的賣家說,「我現在美國還扣了一票,無LOGO,外觀不是100%侵權也會被扣」。另有一賣家表示,其售往南美的內存卡,經過CICINATI中轉也被扣,最後花了$1000請律師才取回。除此之外,有賣家透露,香港所有貨代已經開始拒收仿品耳機、化妝品。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戰略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當下的國家政策、電商環境中。另一方面對於中小企業或者賣家來說,要麼照平台規則、流程走,要麼注冊自己的專利,規避風險,鋌而走險相當於以卵擊石。
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刻不容緩,徹底解決根源問題任重道遠
伴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平台、企業通過一系列渠道走向國際市場。而在這國際化的過程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就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面向對知識產權要求嚴格的歐美市場,但中國賣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卻又意識薄弱,容易造成侵權,面臨巨額罰款「賺的都不夠賠的」。
據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針對外國知識產權保護情況,「2018特別301報告」中,確認了36個特別關注觀察名單和重點觀察名單的國家,其中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印度、印度尼西亞、科威特、俄羅斯、烏克蘭和委內瑞拉等12個國家被列入優先觀察名單,而在此之前中國已連續第14年被列入優先觀察名單,並將繼續受到第306條的監測。
據了解,美國海關及邊防局(CBP)與中國海關總署(GACC)也曾於2017年4月和8月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聯合行動。在這些行動中,CBP和GACC都專注於阻止侵犯知識產權的貨物進入美國商業,CBP在美國邊境進行緝獲,GACC禁止向美國出口假冒產品。這兩項聯合行動共查獲了大約3500票涉及知識產權的貨件。但知識產權問題積累已久,要徹底解決任重而道遠。
㈥ 中美知識產權爭端現狀
中美知識產權之間的差異,不僅表現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立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知識產權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貢獻上。
但中國正在飛速發展,科技創新能力與日俱增,中國目前已經成為第三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競爭,將最終體現在知識產權實力的競爭上,中美之間的知識產權爭端將是常態的,是一場沒有休止的、沒有硝煙的戰爭。
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正在從傳統的雙邊走向雙邊和多邊共用。
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最早發生20世紀80年代末。1988年4月,美國通過《綜合貿易與競爭法》,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利的國家,將被美國列入「觀察國家」或「重點觀察國家名單」,一般列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將遭到美國的貿易報復,這就是美國的301條款。美國利用301條款,自1989年至2005年,六次將中國列入「觀察國家」或「重點觀察國家名單」,三次公布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將雙方拉到貿易戰的邊緣。
美國同時利用《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的337條款,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實施出口禁止,近幾年每年都有數十起案件發生,2008年涉及中國企業的案件達十幾起,案件增長幅度非常大,中國每年因此出口減少幾百億美元。
337條款已成為美國重要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制度壁壘,美國的337條款嚴重違反了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中美之間雙邊知識產權爭端的解決方式,還體現在美國利用多層次的雙邊對話機制,對中國施加壓力。可以說2005年以前,中國在中美知識產權爭端中,一貫處於應付和被動的地位,並且雙方爭端的解決都是雙邊的。
但自2005年後,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執法環境方面,都有了極大改進,而且逐步從一貫的被動中,逐步表現出主動出擊和應戰勢頭,2008年4月通過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就是最好的例證,中國正在走向知識產權立國的里程碑。
近年來,中國積極實施保護知識產權年度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大力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積極為權利人提供服務,努力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大力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教育,這些手段和措施,都將使中國在知識產權爭端中由被動變主動,美國的雙邊手段不再那麼有效,美國也不能再那麼強盜和蠻橫,只能聯合其他國家利用WTO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中美知識產權爭端。
㈦ 有關美國知識產權保護的
在美復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制保護由來已久。1789年開始實施的《憲法》第一章第八條第八款指出,國會有權「保障著作家和發明人對各自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的期限內的專有權利,以促進科學和實用藝術的進步」。此後,美國又先後制訂了《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互聯網法》和《軟體專利》。為了全面執行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各項義務,1994年12月8日美國政府制訂了《烏拉圭回合協議法》,對知識產權法律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㈧ 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怎麼樣
知識產權的現狀,應該說在短期內恐怕不會有太過劇烈的動盪變化,畢竟知識產權行業是一專個較為冷屬門小眾的高端領域,純粹的外來者想要入行有一定的從業門檻,不像是其他行業容易受到互聯網浪潮的沖擊。
現階段我國知識產權商業化不發達,是有三個重要原因。第一,我們國家現階段的技術、研發、產業還處於相對低端的水平,正在逐步向上邁進,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強度不夠。但是光靠制度來推動,就會遇到兩難的局面。這個難的局面是對於我們國家整體處於中低端的產業鏈和技術水平而言,如果保護過強,就會導致企業生產時效率降低,形成大面積扼殺企業生存的現象。如果保護太弱,也會導致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驅動意識,始終徘徊於產業鏈的中低端,技術升級舉步維艱。
如何破解這個兩難局面,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知識產權行業要面臨的困境。
同時,我國的知識產權產業鏈不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業不發達,知識產權的業務主要是以代理、確權為主,距離知識產權的研發、運用還有一定距離。所以,我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的前景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甚至稱之為剛剛起步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