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怎樣計算

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怎樣計算

發布時間:2021-09-03 02:21:06

⑴ 商品房土地分攤面積怎麼計算

土地面積分攤在土地有償使用過程中是經常可見的一項工作,尤其是隨著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建立,土地面積分攤計算能否公平合理、易被人接受,顯得更為重要.\x0d土地分攤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x0d平面土地使用權分攤.這種類型分攤較簡單,可按獨自面積在共有使用權面積中的比例確定.\x0d多層建築物土地面積分攤.其中包括多層多用途和多層單一用途土地面積分攤,在這種情況中土地只作為建築物的附屬形態出現,但由於用途不同,地價不同,土地使用者應分攤的稅費就不同,享有的土地面積也不相同.\x0d由於土地使用情況復雜,以下幾種土地面積分攤的計算方法可供參考:\x0d平均分攤法.這是目前被廣泛採用的方法,適用於平面使用土地分攤和劃撥用地分攤,其分攤面積一般按共有使用者之間各自在該宗地內擁有的地上附著物的佔地面積或建築面積來確定.可用以下公式計算:\x0d土地共有使用權分攤面積=使用者獨立擁有的佔地面積或建築面積-在共有土地上全部使用者的佔地面積或建築面積總和×土地共有使用權面積\x0d土地價值最大化分攤法.適用於底層為商業、二層以上為住宅的樓房.這種方法主要是將土地使用權確定給底層,住宅層分攤院內土地面積,土地只作為附屬形式存在,體現了土地價值最大化.因為在地價中,商業用地地價最高,底層用戶是土地的直接使用者,又是土地的直接受益者,這就決定了底層作為商業用地的土地收益實際上完全歸底層土地使用者所有,而用作住宅的樓層卻無此收費,如果將底層面積同二層以上用戶進行分攤,就會造成:徵收土地稅費時,只收取部分商業用地的稅費,造成土地資產流失.如果對住宅樓的分攤面積也按商業用地同樣平均分攤收取稅費,就有失公平.\x0d土地用途分攤法.或稱地價分攤法,適用於對多層多用途建築物進行土地分攤.在土地利用當中,由於土地用途不同,層數不同,土地產生的價值就不同,按照不同用途地價在土地所有用途地價中的比例對土地進行分攤,確定使用者擁有多少土地面積,應承擔多少稅費,可以說是比較公平合理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可用以下公式:\x0d土地分攤面積=底層土地面積×(某一用途地價-不同用途地價之和)×某一使用者擁有的層數\x0d其中相同用途的地價累加,這一公式也適用於同一層有多種用途的建築物.\x0d樓價分攤法.適用於對不同用途相同層數的建築物土地進行分攤.如果不同用途相同層數的建築物需要交同樣的稅費,就不太合理,所以還應利用樓價對同一用途不同樓層的土地進行分攤修正.由於不同層數的樓價是受市場因素影響的,樓的地價則不變,所以用樓價來修正地價可以說是一種操作簡單的辦法.計算公式為:\x0d修正後的土地分攤面積=某一層樓價÷所有層樓價之和×修正前土地分攤面積\x0d上述的土地面積分攤計算方法應該各有千秋,平均分攤法操作比較簡單,但由於土地利用類型不同,土地面積平均分攤產生的利弊不同,這種方法只注重權利的分配,而造成地價不合理分攤,對於多層商業網點和商業住宅綜合樓來說,如果平均分攤,讓土地使用者都承擔相同的稅費是不合理、不公正的,而且平均分攤會造成無償使用的土地在出讓、轉讓過程中難以確定收取有關稅費.土地價值最大化分攤法較實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過對只適用於底層為商業、二層以上為住宅的建築物,仍是一種可在小城鎮推廣應用的方法.土地用途分攤法與樓價分攤法理論上較合理,尤其是隨著土地有償使用范圍的擴大,土地轉讓行為、改變用途行為發生頻繁,這種方法就顯得更加公平、合理.\x0d筆者建議應將現有土地證書中使用權面積一欄改為土地權利面積和有償使用面積,或者在原有土地使用證基礎上,頒發有償土地使用證,註明有償使用土地面積.這樣就能夠明確土地使用者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稅費,更有利於對經常性的變更行為進行管理.(

⑵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的分攤面積到底指什麼 怎麼算 我家的怎麼那麼大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的分攤面積,是你經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小區所佔總用地面積,按每套房子建築面積佔小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越大越好
你家建築面積120平米,分攤面積95.99,按照多層房子是正常的

⑶ 土地面積分攤如何計算

分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的就是公攤面積,簡稱公攤。

公攤面積的計算:

1、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2、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3、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4、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 +陽檯面積

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

1、戶型 同一棟樓里一梯一戶、一梯兩戶和一梯三戶是不一樣的,點式樓和板式樓是不一樣的。

2、套內面積 房子大就多點,房子小就少點

3、公共設施 只有樓梯和既有樓梯又有電梯是不一樣的,公共設施、走廊越多公攤就越大。

4、建築規模 樓梯高度越高公攤越大。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攤比例:

1、多層:8%——15%

2、小高層: 10%——20%

3、高層:15%——30%

(3)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分攤面積主要包括:

1、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及為整棟建築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築面積,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2、還包括套 ( 單元 ) 與公共建築之間分隔牆及外牆水平投影面積一半建築面積。

根據規定,以下共有建築面積應單獨設置戶室不進行分攤,但應分攤僅為本幢服務的相應共有建築面積。如為多幢服務的管理用房、警衛室;獨立使用的地下室、半地下室、車棚、車庫等;為公共事業服務的配套用房;避難層 ( 室 ) 及結構轉換層可獨立使用的部分。

多幢服務的配電間、水泵房等設備用房;消防避難層 ( 室 ) 及結構轉換層;幢與幢之間相連的通廊,這些共有建築面積應單獨設置戶室不進行分攤,也不分攤其他共有建築面積。

⑷ 土地使用權分攤面積怎麼計算

您好,
你好,房屋公攤面積是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它的范圍包括管道井、設備間、地下室和樓梯間等。
一、
公攤范圍
1、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2、套(單元)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二、
分攤原則
(1)商品房公用面積的分攤以幢為單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本幢不相連的公用建築面積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2)為整幢商品房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該幢樓各套商品房分攤;為局部范圍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攤;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套商品房攤得建築面積的具體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原設計的使用功能。
三、公攤計算
1、多層商品住宅樓,須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再按幢內的各套內建築面積比例分攤。
2、多功能綜合樓,須先求出整幢房屋和幢內不同功能區的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再按幢內各功能區內建築面積比例分攤。
共有建築面積分攤計算的內容如有變化,應以建設部現行的有關文件規定為准。一般來講分攤面積是整棟樓的公用面積,當然房屋樓體的牆壁也在裡面,帶電梯的房子公攤相對大點。各戶分攤公用建築面積的計算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用各戶套內面積按比例進行分攤。
第1步:計算分攤系數
分攤系數=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總建築面積之和一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各戶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第2步:各套房的公用分攤面積=分攤系數×各套內建築面積。
四、
面積明細
這個公攤表要包括:
(1)把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告知購房人,以便購房人通過這些數據求出其他數據,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2)開發商也應把購房人應分攤的公有公共部位的面積總值及各構成項目的面積加以列明,以備購房人查驗和監督。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⑸ 房產證上的「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

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是指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在共有土地面積中所分攤的面積,標注在土地證上。

分攤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標注在房產證上。二者不是一個意思。

計算方法:

1、房屋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房屋建築面積/樓房總建築面積×樓房佔地面積。

2、分攤面積=分攤系數×各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系數=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土地使用面積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佔地面積,即建築物及其周邊環境共占的面積。

2、建築面積,僅指建築物的建築面積。

3、居住面積,指室內居住面積。

此外,土地共用人之間所佔地表和空間位置及不同用途對土地利用有一定影響,可在分攤面積時將這些因素摺合成不同系數加入到分攤面積的計算中去,從而使土地共有使用權面積的分攤更接近實際、更合理。

法律依據:

物權法》

第九十三條規定: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

多層住宅的各業主對本棟樓所佔用的土地使用權屬於按份共有的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證上的使用權面積,其中分攤面積即指本土地使用權屬按份共有所分攤的土地使用權(依本業主房產建築面積占整棟樓建築面積的比例計算)。

(5)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怎樣計算擴展閱讀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的分攤面積,是經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

《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中規定:土地使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對於「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是這樣理解的:

1、納稅人的土地用於自用經營的,按照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2、納稅人沒有土地使用證(或房產證),或者實際佔用的土地比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大,則按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3、納稅人的土地用於出租的,按實際出租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共分攤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使用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共有使用權



⑹ 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怎麼算 公式

總土地面積÷房屋總面積×某一業主的房屋面積

⑺ 請問不動產權證上「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14.58平米是怎麼算的

基本思路是來各戶套內面積按比例進自行分攤。

第一步:計算分攤系數

分攤系數 = 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 ÷ 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總建築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各戶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第二步:各套房的公用分攤面積=分攤系數 * 各套內建築面積

⑻ 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如何計算

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

1、土地證上所指的分攤面積,簡單的說,它表示的是該土地使用者持有的證書附頁宗地圖內(黑色加粗封閉區間內)有產權住戶共同分攤的土地面積。根據各戶產權證上的建築面積分攤。

2、國有土地使用證上面的分攤面積,是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即小區所佔總用地面積,按照每套房子建築面積佔小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是越大越好的。如果小區大,但是樓比較少,那麼土地的分攤面積就多一些。也說明小區的密度小,不太擁擠。

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如何計算?

1、總建築面積÷總佔地面積=總分攤面積。

2、業主房屋面積÷總分攤面積=業主個人分攤面積。

3、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越大,就表示小區公共活動面積就越大,也就越利於業主們活動。

4、土地面積通常是指地表面積在其水平面上相應的投影面積,即水平投影面積。不計入宗地面積的范圍有:無明確使用權屬的巷道或間隙地;市政管轄的道路、街道、巷道等公共用地;公共使用的河灘、水溝、排水溝;已徵用、劃撥或者屬於原房地產記載范圍,經規劃部門核定需要作市政建設用地的;其他按規定不計入宗地面積的。

以上就是對土地證上的分攤面積是什麼意思和如何計算的相關介紹,共有建築面積分攤計算的內容如有變化,應以建設部現行的有關文件規定為准。一般來講分攤面積是整棟樓的公用面積,當然房屋樓體的牆壁也在裡面,帶電梯的房子公攤相對大點。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6-2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⑼ 商品房土地使用證上的房屋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是怎麼計算的公式是什麼

以棟為單位計算,先算出公攤面積在該棟的公攤系數,再求出單套房屋的公攤面積。詳見
http://ke..com/view/43757.htm

⑽ 如何計算分攤土地面積

集資房 建築面積 130 ㎡ 雜 物 間 無 ㎡
建築結構 框架結構 竣工時間 2007年 裝修程度 無裝修
所在樓層 5 樓層總數 7 出售價格
15 萬元

閱讀全文

與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怎樣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