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識產權法全國高校排名
好像沒有專門知識產權的排名,只有民商法的。
我覺得考研不應該為了個人而去,吳漢東老師就曾說過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所以考研還得看學校的綜合實力(綜合實力強的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機會多一點,如出國的交換生、獎學金、科研項目、實習等等)和法學的總體水平。讀法學的當然考五院四系比較好了(因為很多好的企業和律所招人,都要重點院校法學院畢業的,當然了如果考公務員有個文憑哪裡都一樣),當然了總體實力很強的像清華和復旦之類的也很好。然後還得看你以後想到哪裡發展:北京的學校機會比較多一點,適合全國各地發展(當然在北方就會更有利),想到東部的華東政法和復旦會好一點,西部就是西南和西北政法的天下咯,南方的中南政法、武大、西南。還有,還得看一下是讀二年的還是讀三年的,兩年和三年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像武大和人大是讀兩年的,中南和西南就要讀三年。最後,還得看看學校出題的特點是不是適合你,像北大、清華和人大就是要看很多很多書的那種,而且沒有指定書目。中南的只要看三本書和論文,而且出的題簡單,但是知識產權中南有教育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又有吳漢東老師坐陣,也是有很多人慕名而來,但是相對於北大、人大的還是好考多了。
知識產權的有名的老師,有吳漢東、劉春田、張今、郭禾、馮曉青、陶鑫良、張玉敏、李明德等等,可以看看在網上看看誰學術成果多一點嘛,www.iprcn.com是很不錯的知識產權學術網站。
② 馮曉青的承擔課題
馮曉青教授主持或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重要項目如: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10&ZD133,2010-2015,首席專家);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法律運行機制研究」(08BFX071, 2008-2013,項目負責人);
(3)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知識產權法的利益平衡理論研究」(2006-2009,項目負責人);
(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研究」(2010-2012,項目負責人);
(5)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規劃項目:「專利戰略視野下我國專利保護水平定位問題研究」(SS07-B-08,2007.6-2009.12,項目負責人);
(6)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項目:「專利戰略的內涵、目標、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研究」(2005-2007,項目負責人);
(7)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政策調研項目:「我國科技工作者權益保障問題研究」(2009.ZCYZ26,2009-2011,項目負責人);
(8)全球化與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項目:「全球化與知識產權保護」(2006-2007,項目負責人);
(9)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知識產權哲學研究」(2004-2005,項目負責人);
(10)湖南省社科基金暨省「百人工程」項目:「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法律保障體系研究」(2002-2004,項目負責人);
(1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07 & ZD006, 2008~2010,子課題負責人);
(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促進我國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管理研究」(70633003,2007-2009,主要成員);
(1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理論體系研究」(11AZD047,子課題負責人);
(14)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知識產權制度的變革與發展」(04JZD0016,2005-2007,子課題負責人);
(15)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績效研究」(08JZD0009, 2009-2011,子課題負責人);
(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專利許可談判行為與決策模型研究」( 71272215,2012.9-2015.9,主要成員);
(1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知識產權保護保護研究」 (11AZD047,2012.8-2015.8,主要成員);
(18)中宣部、教育部「馬工程」:「知識產權法精品教材建設」(2012-2015,主要成員);
(1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競爭政策視野下商標法理論研究——關系、協調及制度構建」(11YJA820048,2011.9-2014.9,主要成員);
(2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3G時代的數字版權保護模式研究」( 10YJA820033,2010.9-2013.9,主要成員).
③ 馮曉青的學術成就
馮曉青教授從事知識產權法教學、研究及相關實務工作20餘年。先後獨立著述出版《著作權法通論》、《工業產權法通論》、《知識產權法學》、《知識產權訴訟研究》、《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技術創新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法理論與實踐》、《知識產權法哲學》、《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理論》、《著作權法》等學術專著13部,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法前沿問題研究》(系列叢書,每冊均為主編,下同)、《知識產權法熱點問題研究》(系列叢書)、《知識產權法專題判解與學理研究叢書》(共12冊)、《知識產權法》(高等學校本科教材)、《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輔導叢書》等著作、教材30部(其中在英國英文出版一部),合著《專利法》、《動態平衡中的著作權法》(均為兩人合著,第一作者)等著作10餘部。在Journal of the Copyright Society of the USA(SSCI)、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Journal、Journal of Law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法學》、《法律科學》、《現代法學》、《法學家》、《知識產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核心專業刊物上公開發表知識產權研究論文100餘篇,其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英文法律專業刊物約20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摘)約30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題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等2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各1項,主持省部級以上其他知識產權研究課題10項,承擔國家級重要項目10多項。成果獲得獲得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二等獎2項、普通高校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以上均為省部級獎)。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資料庫顯示的2008-2010年被高引論文按學科統計表明,馮曉青教授在我國整個法學學科領域,成果被高引均進入全國前十名,分別是第九、十和第五名,在知識產權學科領域作者中則居第一。
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夕,馮曉青教授即敏銳地認識到未來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之極端重要性,指出企業只有從戰略高度運作知識產權才能取得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優勢。他從1998年開始系統研究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問題,在1999年形成了系統的關於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專題報告(美國微軟基金資助),在2001年9月出版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專著——《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最早提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觀念和理論體系的學者之一。
④ 中國知識產權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我想考研知識產權專業
你假如指的是有影響力的學者,那麼知識產權圈裡有南吳北鄭,吳漢東和鄭成思。
另外劉春田、專馮曉青屬、曹新民、張楚也相對比較權威。
假如本科是理工科,研究生考知識產權還是很不錯的,因為我國規定考「專利代理人」是要有理工科學歷背景的。
對於學校的選擇,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北大、西南政法、華東政法、中國計量的知識產權研究生的培養都挺不錯,當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
祝你成功~
⑤ 國內的知識產權權威有哪幾位
學術界來的一般常說北鄭南吳,即中國源人民大學的鄭成思(已故)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吳漢東。然後還有劉春田(人大)、張今(政法)、郭禾(人大)、馮曉青(武大)、陶鑫良(同濟)、張玉敏(西南政法)、李明德(社科院)等。郭壽康老先生現在差不多處於退隱江湖階段... 實務界的就不好講了,宋柳平(華為)和陳錦川(北京高院)這是我個人稍微了解一點的,另外專任知識產權局和商標局的相關專業高級領導,以及超大型和跨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主管,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應該也都能算是本領域的權威。
⑥ 我想自學知識產權法,有什麼好的方法
你應該是讀理工科的吧,讀理工科懂知識產權很有前途。
1.條文一定要看,但不能只看條文,應為光看條文理解不了裡面的制度,只能了解表面。
2.最好是看教材,但是知識產權是法學一個具體法律部門,如果直接看知識產權的教材可能會很多法律術語不懂,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先看看《法理學》,如果沒時間的話就直接看知識產權教材吧,有不懂的再去查資料,但這樣可能會理解的不深。因為知識產權屬於民法的一個分支,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理解知識產權,也可以看看《民法》教材,但是《民法》教材都是大塊頭,一般都近千頁,要看完很有挑戰。
3.至於看什麼教材,我覺得教材其實都大同小異,如果僅僅是了解的話就挑一下薄的看,作為專門的法律學習,我推薦看法律出版社出的黃色封皮的那一套書,各個法都寫得不錯。還有北京大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起出版那套紅色封皮的教材也不錯。
4.看案例有助於理解,圖書館一般都有案例書,借來看看就行看那種有評論的那種。例外,關於知識產權的網站,可以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專業的學術網站有中國知識產權研究網、馮曉青知識產權網。(不過這些學術網站可能太過專業了,但裡面也有一些案例和知識產權動態,有空也可以看)
總結:主要看教材,輔之以案例書和法條。
⑦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編輯推薦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編著者馮曉青。本書力圖對上述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基本內容加以研究。由於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迅猛,企業管理也隨著形勢的發展而出現很多新的特點,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研究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課題。本書探討的有關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對策,希望隨著學界研究的進展而在以後逐步完善,共同為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理論和實踐作出應有的貢獻。
⑧ 國內最好的知識產權學院是哪個在北京嗎
在中國文無第一,因此很難評定「最好」的知識產權學院或大學,只有「最適合你」的知識產權學院或大學,希望你閱讀完下面的信息,心中會有自己的答案。
中國高校中建立知識產權學院的有以下幾所大學(師資中不含兼職教師):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址http://www.iplaw.pku.e.cn/) ,為國內建立最早的知識產權學院,成立於1993年。知名知識產權學者有鄭勝利、張平、韋之、曲三強等。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址http://www.ipschool.net/),成立於2003年,知名知識產權學者有高富平、何敏、黃武雙。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址http://www.shuip.com.cn/),成立於1994年,知名知識產權學者有陶鑫良。
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址:http://web.tongji.e.cn/~ipi/),成立於2003年,知名知識產權學者有單曉光。
冀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址:http://ips.jnu.e.cn/),成立於2004年,知名知識產權學者(未知)。
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址:http://www2.scut.e.cn/iplaw/),成立於2004年,知名知識產權學者(未知)。似乎上海和廣州的知名高校都成立知識產權學院了,在這方面北京高校落乎其後。
西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網址:未知),成立於2005年11月,知名知識產權學者(未知)。
另外,由於體制和管理機制等原因,還有很多高校盡管知識產權方面實力很強,但是都沒有成立知識產權學院,我想應該不能將它們忽略。
中國政法大學,在下的母校。毗鄰國家知識產權局,占據地利優勢,知名知識產權知名學者有張楚、來小鵬,馮曉青,劉銀良,張今、費安玲等。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網址為http://www.newiplaw.com/。
人民大學,有劉春田老爺子一人坐鎮遍足以,家有一老,家有一寶啊!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成立於1994年,知名知識產權學家有鄭成思(已故)、李順德、張玉瑞、唐廣良、李明德等,重量級任務很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知名學者有吳漢東。
另外,由於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特殊性,身處北京的高校在知識產權研究方面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更多知識產權(專利、商標、版權/著作權等)知識和資訊
請關注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newiplaw.com/)。
本人的知識產權和法律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xuhui
⑨ 馮曉青的出版著作
《知識產權法哲學》(馮曉青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31萬字)一書對知識產權法的基本制度、原則和規范蘊含的法理從哲學高度進行了探討,對知識產權法的基本目標和價值進行了哲學分析,為知識產權法提供了比較系統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創新體現於為知識產權法研究與學科建設提供新的理論思路與觀點、基本的理論分析框架和實用的方法論原則等方面。該書作為國內知識產權法哲學方面的第一部理論專著,以知識產權法的哲學理性為切入點,試圖提出知識產權法哲學的理論框架體系,在法哲學視野下對知識產權與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和分析。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馮曉青著,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年第1版,30萬字;2005年第2版,48萬字;2008年第3版,79萬字;2014年第4版,50萬字)屬於知識產權法應用研究成果,系國內首部系統研究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學術專著。該書開辟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之應用研究新天地,使知識產權法學學科找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應用領域。該書出版後即受到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高度評價,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應用領域的重要著作和權威之作。該書出版後迄今為止已重印10餘次、再版3次,在法學和管理學等領域被廣泛推廣使用。
《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理論》(馮曉青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98.5萬字)全書共分六編,計三十三章。第一篇導論闡述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的基礎理論與基本原理;第二編研究知識產權法的目的與利益平衡,涉及知識產權法目的與利益平衡的一般關系、知識產權各專門法的立法宗旨與利益平衡;第三編探討知識產權的私權保護及其擴張,通過大量史實和理論探討,揭示了知識產權制度發展內在的動態平衡;第四編分析知識產權法中的公共利益,論述知識產權法通過保護私權以激勵創造、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體現出重要的公共利益;第五編剖析知識產權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根據知識產品的信息特徵分析知識產權法的利益平衡機制,以及知識產權各專門法中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平衡的模式;第六編探討了實現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的主要制度設計。
《知識產權專題判解與學理研究叢書》(12冊,每冊均為馮曉青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10年版,總字數約800萬字)按照知識產權法的基本理論進行類型化研究,不僅改變了個案研究格局,而且在類型化、專題化研究中,結合案例綜合研究而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觀點和思路。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原庭長蔣志培撰文指出:「叢書的出版標志著我國知識產權訴訟實務研究的重要進展」,「對於推動我國知識產權審判理論研究,提升知識產權訴訟實務水平均具有理論價值、實踐操作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中國知識產權報》2010年5月21日)。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馮曉青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44萬字)一書以管理學和知識產權法原理為指導,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基本理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策略、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以及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保障體系等問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闡明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在當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我國企業強化知識管理創新工作,提高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作用與實踐操作價值。
《技術創新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馮曉青著,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年版,55萬字)一書系馮曉青教授主持的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結項成果。
⑩ 馮曉青的榮譽及社會任職
馮曉青教授先後獲得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均為省部級獎),以及「北京大學研究生學術十傑」、「全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學者、「首屆北京知識產權十位有影響力人物」、「中國政法大學首批中青年優秀教師培養支持計劃學者」、「首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等學術獎勵與榮譽。
馮曉青教授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產權法專業博士點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導師,並擔任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和知識產權管理交叉學科負責人。其中,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成立於2010年5月15日,是我國首家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是以中國政法大學優勢的法學、管理學力量為依託,聚合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實務界優秀代表而搭建的學術平台,首開國內同領域之先河。作為國內第一家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的成立,對於完善以知識產權為主的無形資產保護、評估、運營機制,積極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保證知識產權作為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提高知識產權整體的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家、商務部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中心專家庫專家、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題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知識產權資產評估促進工程特邀專家,北京知識產權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專家委員會專家等。
在國內大學兼職中,馮曉青教授擔任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以及哈爾濱工程大學兼職教授等。
在國外及區域性機構兼職中,擔任Chinese-European Legal Association (中歐法學會)會員、澳大利亞Murdoch University法律、商業與信息技術學院兼職教授、亞洲經濟聯合會知識產權委員會副理事長等。
其他社會兼職還如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網上爭議與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知識產權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研究中心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