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外電子商務立法的發展對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啟示
電子商務至今同樣沒有統一的定義,這也是電子商務概念很容易引起混亂的原因之一。國內外不同的書籍、機構等對於電子商務的定義都有差異,電子商務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眾多電子商務定義。網路營銷教學網站摘錄部分比較有影響的定義。
1. 電子商務專家李琪教授在《電子商務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中對電子商務的定義(P13):
首先將電子商務劃分為廣義和狹義的電子商務。廣義的電子商務定義為,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到NII(國家信息基礎結構-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礎結構)和Internet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後的所有活動。狹義電子商務定義為,主要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電子商務是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掌握信息技術和商務規則的人,系統化地運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總稱。這個分析突出了電子商務的前提、中心、重點、目的和標准,指出它應達到的水平和效果,它是對電子商務更嚴格和體現時代要求的定義,它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強調人在系統中的中心地位,將環境與人、人與工具、人與勞動對象有機地聯系起來,用系統的目標、系統的組成來定義電子商務,從而使它具有生產力的性質。
2. 電子商務專家楊堅爭教授在《電子商務基礎與應用》第四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中對電子商務的定義(P13):
電子商務系指交易當事人或參與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網際網路)所進行的各類商業活動,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
對電子商務的理解,應從「現代信息技術」和「商務」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電子商務」概所包括念的「現代信息技術」應涵蓋各種使用電子技術為基礎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對「商務」一詞應做廣義解釋,使其不論是契約型還是非契約型的一切商務性質的關系所引起的種種事項。如果將「現代信息技術」看做一個子集,「商務」看做另一個子集,電子商務所覆蓋的范圍應當是這兩個子集所形成的交集,即「電子商務」標題之下可能廣泛涉及的網際網路、內部網和電子數據交換在貿易方面的各種用途。
㈡ 目前我國涉及到數字版權方面的法律都有哪些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抄曲收益
維護音樂版權的難度也日益增加。盡管目前我國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方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但由於當前網路虛擬市場尚不規范,網民的守法意識還未完全形成,執法力度、執法環境都還有待改善,在數字化技術的巨大沖擊下,部分消費者淡忘了知識產權規則,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侵權行為。
㈢ 數字化時代,談談如何基於大數據技術提高政策執行力
數字化時代基於大數據技術提高政策執行力,首先是要先看。大家的意見,然後根據這些去操作去執行,這樣會更加的有說服力。
㈣ 數字化時代如何解決電子合同糾紛,實現數字正義
電子合同本就是當下合同糾紛解決「預防+解決」的基礎。
何為數字正義?數字正義是隨著法律人工智慧研究的發展,從上個世紀末開始興起的新研究流派,在數字化的今天,我們如果要Access to Justice的話,那必要和現實的途徑之一就是實現數字正義。「數字化」正在成為社會經濟交往越來越普及的方式,以前買東西要去商店,現在手機端就能實現。
傳統的企業風險防控與糾紛解決,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個高大上的律師團隊來給你做長期的法律服務,但現在,電子合同將會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功能替代角色。電子合同的前期存證實際上就是一個最好的風險預防,它保證了交易後期雙方發生爭議和問題發生的可能性會比較小。
電子合同通過一系列數據的分析提取和交叉比對,相當於現在糾紛解決當中的早期專家評估,傳統的專家評估原來是依賴專家,現在數據和演算法卻可以在早期和中期的時候給你提供這樣一種預測,告訴你不必跟對方爭了,直接告訴你大數據分析的結論是怎麼樣的,這就相當於一個早期的專家評估。到後期的數據分析反饋,則會直接幫助糾紛解決階段實現高效便捷的程序處理與方案設計。在線爭議解決最近五年發展迅速,現在智慧法院建設已經頗有成效,北京已經有互聯網法院了,在線仲裁的發展也非常迅猛,這幾年也在以幾十萬的數量往前激增。而這一切都需要與前期的電子數據的規范化、合法化的技術手段和制度相配套,電子合同就是其基礎配套設施之一。
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電子合同+在線仲裁,也是我們研發推出的一個服務於企業、特別適合企業的未來商業模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