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警部隊間的調動要怎麼調
人民武裝警察法草案明確規定:調動、使用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執行安全保衛任務,應當堅持嚴格審批、依法用警的原則。具體的批准許可權和程序由國務院、中央軍委規定。國務院、地方政府對武警的領導指揮,主要是通過公安部和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實現的。當然,調動肯定要履行必要的手續,包括向武警上級報告等,不能濫用警力。人民武裝警察法第10條明確規定,「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部署執行安全保衛任務」,如果得不到公安機關的指令,武警部隊不能直接執行公安任務,協助公安司法機關執行逮捕、押解等任務是武警的法定義務。
㈡ 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事件規定
第一條為了依法妥善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群體性治安事件,是指聚眾共同實施的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主要包括:
(一)人數較多的非法集會、遊行、示威;
(二)集會、遊行、示威和集體上訪活動中出現的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三)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罷工、罷課、罷市;
(四)非法組織和邪教等組織的較大規模聚集活動;
(五)聚眾圍堵、沖擊黨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重要警衛目標、廣播電台。電視台、通訊樞紐、外國駐華使館、領館以及其他要害部位或者單位;
(六)聚眾堵塞公共交通樞紐、交通干線、破壞公共交通秩序或者非法佔據公共場所;
(七)在大型體育比賽、文娛、商貿、慶典等活動中出現的聚眾滋事或者騷亂;
(八)聚眾哄搶國家倉庫、重點工程物資以及其他公私財產;
(九)較大規模的聚眾械鬥;
(十)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社會秩序的其他群體性行為。
第三條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的主要任務是:
(一)及時掌握事件動態,迅速向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報告;
(二)根據事件的性質、起因、規模、危害程度和事態發展,提出相應的處置方案,並報告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決斷;
(三)根據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統一部署,適時適度出動警力,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疏導化解工作;
(四)必要時,依法採取相應的強制處置措施,控制局勢,平息事態,恢復正常秩序。
第四條群體性治安事件的現場處置工作,由事件發生地的縣(市)公安機關負責;重大群體性治安事件,由事件發生地的地(市)公安機關負責;上級公安機關在必要時可以直接負責現場處置工作或派人到現場指導、協調工作。現場指揮由負責現場處置工作的公安機關的負責人擔任。跨地區發生的群體性治安事件的現場處置工作,由雙方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負責,也可以由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的下級公安機關負責,有關的公安機關積極配合。
第五條公安機關需要發布命令、通告,決定採取重大處置措施,調動其他部門的人員、器械、救護車、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和其他物資的,應當報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批准;緊急情況下可以邊執行邊報告。
現場指揮按照法律和有關規定以及黨委、政府、上級公安機關的指示,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行使下列職權:
(一)迅速採取控制現場事態的有效管制措施;
(二)統一組織使用各警種警力、裝備和調用的人員、器械、救護車、交通工具、通訊工具以及其他物資;
(三)迅速採取控制局勢、平息事態、恢復正常社會秩序的緊急處置措施。
第六條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調動警力50(含)人以下的,須報經縣(市、區)公安機關批准;調動50人以上200(含)人以下的,須報經地(市)公安機關批准;調動200人以上的,須報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批准;跨地區調動的,應當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批准。批准機關和調動機關應當分別及時把批准情況和警力調動部署情況向各自的上級公安機關報告。情況特別緊急,不及時調動警力採取果斷措施則難以控制事態時,可以邊出警處置邊迅速向上級公安機關報告。
第七條調動使用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參與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應當嚴格執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關於印發<關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部署和兵力調動使用批准許可權的規定>和<關於北京地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部署和兵力調動使用批准許可權的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7]2號)的規定。
第八條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在黨委。政府領導下,會同有關主管部門處置的原則。群體性治安事件發生後,公安機關要積極建議黨政領導和主管部門領導親臨現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要維護好現場秩序,保護黨政機關等重點部位及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
(二)防止矛盾激化原則。對參與群體性治安事件的群眾,要堅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以教育疏導為主,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或初始階段。
(三)慎用警力和強制措施原則。要根據群體性治安事件的性質、起因和規模來決定是否使用、使用多少和如何使用警力,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來決定是否採取強制措施。要防止使用警力和強制措施不慎而激化矛盾,防止警力和強制措施當用不用而使事態擴大。
(四)慎用武器警械原則。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現場的民警應當攜帶必要的警械裝備,但不得攜帶武器;現場外圍備勤的民警可以根據需要配備武器。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嚴格依照從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的規定。使用催淚彈和武器須經現場指揮批准。
(五)依法果斷處置原則。對圍堵、沖擊黨政機關、卧軌攔車、阻斷交通、騷亂以及打砸搶燒等違法犯罪活動,要抓住時機,堅決依法果斷處置,控制局勢,盡快平息事態,防止事態擴大蔓延。
第九條對下列尚未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群體性行為,不得動用警力直接處置,不得使用警械和採取強制措施,但可以派少量警力去現場掌握情況,維持秩序,配合黨政領導和有關主管部門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並做好隨時出警處置的准備,工作中要講究策略、注意方法,避免與群眾發生直接沖突。現場動態應及時報告。
(一)集體上訪尚未影響社會治安和公共交通秩序的;
(二)發生在校園、單位內部的罷課、罷工事件,尚未發生行凶傷人或者打砸搶燒行為的;
(三)其他由人民內部矛盾引起、矛盾尚未激化、可以化解的群體性行為。
第十條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可以根據現場情況依法採取下列現場管制措施:
(一)封閉現場和相關地區,未經檢查批准,任何人不得進入;
(二)設置警戒帶,劃定警戒區域;
(三)實行區域性交通管制;
(四)守護重點目標;
(五)查驗現場人員身份證件,檢查嫌疑人員隨身攜帶的物品;
(六)未經現場指揮批准,任何人不得在事件現場進行錄音、錄像、拍照、采訪報道等活動。群體性治安事件的有關情況需要公開報道的,必須經事件發生地的縣或市(含本級)以上黨委、政府審核同意並報上一級黨委、政府批准,以適當的形式發布。重大或者敏感事件,應當報黨中央、國務院審批後發布。
第十一條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可以根據現場情況,依法採取下列強制性措施:
(一)發布命令或通告,責令圍觀人員立即離開現場,責令聚眾組織者立即解散隊伍,責令聚集的人員在限定時間內迅速疏散;
(二)對超過限定時間仍滯留現場的人員,可以使用必要的驅逐性或制服性警械強行驅散,但要盡量避免傷亡;
(三)對經強行驅散仍拒不離去的人員或者進行煽動的人員,可以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四)對正在進行打砸搶燒的人員,應當立即制止並帶離現場或者予以拘留;
(五)對非法攜帶的武器、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和用於非法宣傳、煽動的工具、標語、傳單等物品,予以收繳,並依法處理有關責任人員。
第十二條在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時,公安機關可以依法採取公開與秘密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取證,為現場處置和事後依法處理提供證據。
第十三條對被強行帶離現場或者被拘留的人員,公安機關應當在24小時內進行審查,及時依法處理。
第十四條在群體性治安事件處置過程中,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救治受傷人員。事件平息後,應當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清理現場,撤除路障,解除現場管制和交通管制,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第十五條群體性治安事件處置結束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進行總結並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一級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六條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違反法律、法規以及本規定,造成嚴重看果的,應當視情追究有關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或者法律責任。
第十七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施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可以根據本規定製定具體實施方案,並報公安部備案。
㈢ 中國戰區兵力是戰區司令調動還是軍種司令調動
兵力調動就是戰區司令負責。各兵種負責平時的訓練大綱的擬定和日常訓練管理,戰區負責作戰時期的調遣和具體指揮。因為現在作戰指揮非常復雜,而且未來戰爭是一個聯合作戰,必須要有聯合作戰的指揮機構,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重心在戰區。如果把軍隊的管理職能往戰區裡面放,就削弱了它的作戰指揮功能,會影響我們的作戰指揮效率。
戰區作為本戰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按照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幹高效的要求,堅決貫徹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而就軍種而言,每個軍種一般都包括若干個兵種和專業兵,科研機構和後勤保障系統,有特定的服裝和標志,配備專用的武器裝備,有自己的編制、訓練、作戰特點和戰略戰術等。同樣遵循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
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五個戰區的總稱,為正戰區級,由中央軍委建制領導。我國現在軍種主要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五大軍種 ,武警部隊不列入人民解放軍序列。
戰區主要是負責作戰指揮。這是符合未來戰爭發展趨勢的,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的。因為現在作戰指揮非常復雜,而且未來戰爭是一個聯合作戰,必須要有聯合作戰的指揮機構,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重心在戰區。如果把軍隊的管理職能往戰區裡面放,就削弱了它的作戰指揮功能,會影響我們的作戰指揮效率。所以在這個層面,我們說要做適當的區分,為了更高效地進行軍隊建設,更高效的進行聯合作戰指揮。
㈣ 黨委負責制是不是重大問題,比如突發重大情況,需要調動兵力,這時應該聽政委還是戰斗首長的命令
如果是作戰,應該是聽指揮員的,但是指揮員要和政委商量,而不是一個人獨斷專行,而且政務可以把事情上報,請求更好層次的允許。
㈤ 請教,PLA出動一個排左右的兵力執行戰斗任務,需要哪一級領導批准
只要有戰斗命令,連級就能批准
採納哦
㈥ 需要調動幾次,兩陣地的戰士人數
總兵力:
(3000+5000)÷(1-20%)
=8000÷80%
=10000(人)
重新調動後A陣地人數
10000×40%=4000(人)
重新調動後B陣地人數
4000+1000=5000(人)
重新調動後C陣地和預備隊的人數
(10000-4000-5000)÷2
=1000÷2
=500(人)
答:重新調動後A陣地4000人,B陣地5000人,C陣地和預備隊各500人.
㈦ 一個團長可以隨時可以調動幾個兵聽說可以隨時調動一個連有這回事嗎
兵力調動是軍隊一項最慎重嚴格的事務。所謂兵力調動,實際是指兵力的部署調整,即從一個地方調整到另一個地方;有時也可以包括部隊任務的調整,即現行或者慣例的訓練戰備執勤狀態調整到臨時性的作戰、演習、救災、備勤等狀態。
各級兵力調動是有許可權的。
在上級明確的任務范疇內,指揮員可以調動所屬的任何兵力裝備。一個團長可以調動全團的人,當然,前提是在上級明確的任務范疇內。
在上級未明確任務時,臨機的、沒有原則限制和忌諱的情況下,一個團長不可以調動一個整建制的連以上兵力執行規定以外或者慣常以外的任務。一般只能調動100人以內的非建制分隊,執行一些非作戰、戰備,臨時的執勤、勞動等任務。
軍隊政策咨詢、軍事探討交流,請到軍事達人團「網路知道_兵者詭道也」咨詢。如有問題可按照團隊專屬貼吧(團隊地帶)置頂的「網友求助引導貼」提示進行咨詢,會得到更專業、更耐心、更及時的幫助。團隊扣群一九四六六一零陸四,可申請加入進行即時交流。
㈧ 調動權是什麼意思
調動權的意思是指決定人員變動的權力或指兵力調遣布置的權力
㈨ 上將不顧一切可以調動兵嗎
上將要看你是什麼上將,上將分為軍區級,副大軍區級,大軍區級。大軍區級,就是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包括軍委副主席,主職者依令可調動三軍!軍區級上將,可在本區內調動所有下屬部隊,但前提是必須有命令狀,特殊情況可以先斬後奏。
㈩ 關於帝國之全面戰爭中兵力集結以及調動的問題
問題一.
當你的一隻部隊在野外的時候.他有招募選項.這時點招募的話..會在該區的首府自動招出兵種來到你點招募的地方.
問題二,純粹BUG問題.
玩帝國全戰經常遇的到, 點了部隊.移動的點為叉叉. ..解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