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我國的著作權的主體

我國的著作權的主體

發布時間:2021-09-02 01:56:35

著作權的原始主體一般是指選擇題

一、著作權人著作權人即著作權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著作權所有人的簡稱,是指依法對文學和藝術及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規定:「著作權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者和被視為作者的法人、其他組織等主體是原始主體,享有完整的或相對完整的著作權;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由於發生一定的法律事實,並通過轉讓、繼承、接受饋贈等法律行為,可以取得特定的發表權和財產權,同時國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享有著作權中的財產權。這些作者和被視為作者的法人、其他組織以外的公民、社會組織乃至國家,享有不完整的著作權,是著作權繼受主體。二、原始主體1.作者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定:「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一般地講,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者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1)必須具有創作能力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製作相應表現形式的技能和技巧。不同的作品,表現形式不同,不同的表現形式就需要不同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如果某一公民缺乏一種作品的創作能力,就不會創作出作品來,著作權就無從產生。(2)必須從事創作活動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創作,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創作活動是一個主觀轉化為客觀的過程。參加創作活動的人可能很多,但「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活動,均不視為創作」。(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件》第三條第二款)只有具有創作能力,並把屬於個人的思想、個生、理想、追求、情感融入了作品中的人,即參加了作品的全部創作過程並起主導作用的人,才成為作者。(3)有作品產生公司通過創作活動產生了作品,即完成了表現形式的製作,並為他人所能感知,這樣才能成為作者。(4)符合法律規定創作的作品必須是依法創作的和屬於法律規定的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的作品。並非一切智力成果都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同時並非一切作品都受著作權法保護。那些違反憲法原則、有害於社會公德的反動、淫穢作品和其他法律、法規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以及不屬於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作品均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這些作品的「作者」也就不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者。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只有自然人才能成為作者。這是因為,只有自然人才具備進行創作的能力,進而才能成為作者。故此,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二款明文規定:「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至於《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關於視法人或其他組織為作者的規定,則是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法律推定。2.視為作者的法人、其他組織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按理說,創作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自然人智力勞動的過程,因此只有自然人才是從事創作的惟一主體,法人或其他組織是不能成為作者的。但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把法人、其他組織視為作者,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事實問題。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的今天,像電影、電視作品、工程設計、計算機軟體等大型作品,以個人之力很難完成。因此大型作品往往由集體組織主持完成,並對作品承擔責任。既然有了這些「法人」作品,那麼把法人或其他組織視為享有原始著作權的作者是有必要的。但根據上述法律第十一條規定,法人或其他組織被視為作者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第一,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主持完成;第二,創作成員代表法人或其他組織意志創作;第三,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現在談一下關於如何簡單推定著作權原始主體――作者――的方法問題。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四款規定:「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在作品上署名,是作者行使著作權的結果,也是表現作者身份的直接標志,除非有充足的相反證明表明署名者不是作者。3.其他的原始著作權人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這種「另有規定的」指除了作者、視為作者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外的原始著作權人,有三種。(1)電影、電視和錄像作品的製作者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五條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2)特定職務作品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我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地圖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3)委託作品按合同約定取得著作權的委託人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

② 試述我國著作權法對內國主體與外國主體的區別規定哪些

你只要能保證專利的申請日能夠在論文的公開日之前就可以了。 在申請日之前6個月內的,在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全國性學術團體組織召開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的論文申請專利是不喪失新穎性的,也就是專利申請能通過。但是在提出專利申請的時候要告知國家知識產權局,並在申請日起兩個月內提供學術會議、技術會議的組織單位出具的有關發明創造已經展出或者發表,以及展出或者發表日期的證明文件。 以上由八戒知識產權小編提供

③ 試述著作權主體有哪些 急急

1.繼受主體 通過繼承、遺贈、贈與、轉讓等繼受方式取得著作權的主體,稱為著作權繼受主體。人身權是不可以繼承、轉讓的,所以著作權繼受主體往往只享有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它是不完整的著作權主體。 2.繼受主體分類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著作權繼受主體主要包括下列五類。 (1)繼承人 原始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作品在保護其內的財產權,依照我國的《繼承法》的第三條的規定轉移給繼承人,包括遺囑繼承人和法定繼承人。 (2)承受人 原始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作品在保護期內的財產權,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3)受貴贈人 這類繼受主體包括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4)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 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之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 (5)國家 國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成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原始著作權的繼受主體。 二、特殊的繼受主體――國家 國家作為特殊的著作權人,是由國家本身的性質和職能所決定的。當它從事商業活動,參加民事流轉時,其行為則屬於民事上的行為,這時的國家可以成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當事人的權利,承擔當事人的義務。由於國家不同一般意義上的著作權人,它僅享有著作權中的財產權。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九條二款規定:「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這是對國家作為著作權主體的資格的充分肯定。除了我國《著作權法》明文規定的國家作為著作權主體的情形外,一般而言,國家還可以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成為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著作權主體: 第一,根據我國的民事法律的規定,公民對自己的財產權利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自由,當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將自己的著作權捐獻給國家時,國家就可以成為該作品的著作權主體; 第二,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權人在生前可以用遺囑的方式將著作權遺贈給國家,當國家以受贈人的身份依法定程序取得著作權時,便成為著作權主體; 第三,國家可以通過與著作權人簽訂轉讓授權合同,從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手中取得著作權,成為著作權主體; 第四,國家可以成為作者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權主體; 第五,依據我國《繼承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精神,國家還可以成為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著作權的主體。

④ 什麼是著作權主體

亦稱著作權人,即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國家也可能成為著作權主體。
著作權主體的分類
1、原始主體與繼受主體。劃分依據是著作權的取得方式
原始主體:指在作品完成後,直接根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礎性權利的前提下對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一般情況下為作者,特殊情況下作者以外的自然人或組織也可能成為著作權原始主體。
繼受主體:通過受讓,繼承,受贈或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權的人。
2、內國主體與外國主體。以著作權人所具有的國籍為標准而分類。
著作權的原始主體
1、作者首先是自然人。「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作者須具備的條件:
①是直接參與創作的人。即藉助語言、文字、色彩、線條等進行創作,反映自己創作個性及特點的人。
②確認作者的方法是,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為作者。
③作者通過創作活動,產生了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
作者作為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著作權主體,其權利是第一位的,即享有完整的和原始的著作權。
2、法人、非法人單位在特定條件下也視為作者。
凡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⑤ 著作權的主體及范圍

中國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外國人、無國籍人。著作權的主體及范圍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專他組織的作屬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著作權法保護。

⑥ 著作權的主體分類規定

著作權的主體分類規定四、匯編作品的著作權人 著作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作者基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法律制度。下面來看看著作權的主體分類規定。著作權的主體分類規定一、著作權的主體分類規定(一)作者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創作,是指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了其他輔助工作,均不視為創作。創作是一種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不受自然人行為能力狀況的限制,但創作成果必須符合作品的條件,創作主體才能取得作者身份。創作本來只能是具有直接思維能力的自然人特有的活動,但單位也可在特定情形下通過其特定機構或自然人行使或表達其自由意志,因而單位也可被擬制為作者。著作權法第二條第3款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單位被視為作者時,可以成為完整的著作權主體,享有作者權利,承擔作者義務。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都可作為認定作者的證據。(二)繼受人繼受人,是指因發生繼承、贈與、遺贈或受讓等法律事實而取得著作財產權的人。繼受著作權人包括繼承人、受贈人、受遺贈人、受讓人、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和國家。繼受著作權人只能成為著作財產權的繼受主體,而不能成為著作人身權的繼受主體,因著作人身權具有不可轉讓性。(三)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只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即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1.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著作權的;2.其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在中國境外首先出版,30日內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視為該作品同時在中國境內出版;3.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二、演繹作品的著作權人(一)演繹作品的概念演繹作品,又稱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等創造性勞動而產生的作品。改編,是指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翻譯,是指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為另一種語言文字;注釋,是指對文字作品中的字、詞、旬進行解釋;整理,是指對內容零散、層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進行條理化、系統化的加工。(二)演繹作品著作權的歸屬及行使演繹行為是演繹者的創造性勞動,是一種重要的創作方式。演繹創作所產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權由演繹者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三、合作作品的著作權人(一)合作作品的概念合作作品,是指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其構成要件是:1.作者為兩人或兩人以上;2.作者之間有共同創作的主觀合意。合意,是指作者之間有共同創作的意圖,既可表現為明示約定:,也可表現為默示推定;3.有共同創作作品的行為,即各方都為作品的完成作出了直接的、實質性的貢獻。(二)合作作品著作權的歸屬及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果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如共同創作的小說、繪畫等,其著作權由各合作作者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人行使除轉讓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作者。如果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如歌曲,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⑦ 試述我國著作權法對內國主體與外國主體的區別規定哪些

內國主體與外國主體是以著作權人所具有的國籍為標准而分類的。由於著作權法具有非常嚴格的地域性,因此內國主體與外國主體在著作權法律待遇上的差異就遠比普遍的民事法律領域更為明顯。
第一,保護條件不同。中國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無論是否發表,可依照著作權法直接取得保護,由於我國已加入《伯爾尼公約》,《版權公約》,根據國民待遇原則,內國主體與外國主體的差異在兩公約成員國相互之間已經逐漸淡化和消除。而公約成員國與非公約成員國國民在著作權保護方面,如果缺乏其他雙邊條約或區域多邊條約的協調則會存在待遇的差別。
第二,作品首次發表的規則不同。中國作者的作品的首次發表,指作品首次在中國境內或境外發表,發表可通過出版,廣播,表演,朗誦等方式來實現。對外國作者來說,其作品首次在中國境內發表,是指外國人未發表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或者是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外出版後,30天內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也視為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或者外國人的作品未發表,但經授權改編,翻譯後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也視為該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
第三,著作權保護期的起算不同。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3條的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的作品,其著作權從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對於外國作者《著作權法》實施條件第25條規定:"我國公民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其著作權保護期自首次發表日起計算。"至於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根據著《作權法》第2條的規定,其保護期根據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及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來確定。

⑧ 著作權的主體

著作權的主體可以是公民、自然人、法人、組織、國家。
著作權的主體版:
一、權利人權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繼受者
指通過贈與、繼承、遺贈等繼受方式取得者

閱讀全文

與我國的著作權的主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