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海域物權制度是在確定的

海域物權制度是在確定的

發布時間:2021-08-30 04:50:42

『壹』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各海域法律制度的規定

你的問題點有點不清楚!
不過可以在聯合國網站上可以查到資料.((有中文版本的)
http://www.un.org/chinese/law/sea/#article15

『貳』 怎樣確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

海洋產業在各沿海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產值亦呈快速增長趨勢。而內伴隨著開發利用海容洋活動的密度和強度的增加,海洋利用的秩序出現了混亂,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也受到了嚴重破壞。為了合理開發利用海洋及其資源,促進海洋產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保護海洋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的權益,沿海各國相繼加強了對海域使用與管理的立法。

『叄』 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什麼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我國海洋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海洋開發利用從過去傳統的航運、鹽業和捕撈等,迅速發展成海水養殖、海洋油氣開采、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旅遊及能源開發等多種新型產業齊頭並進的繁榮局面。主要海洋產業產值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3%,已成為沿海各省市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然而,由於海域「空間資源」、「環境容量」、「資源容量」的有限性,不同用海行業之間、海洋開發與海洋環境保護之間、一般用海和國防用海之間矛盾日趨尖銳,海域開發的「無序、無度、無償」狀況,使爭奪海域空間資源的矛盾已漸突出,海域使用糾紛不斷發生,國有海域資源性資產嚴重流失,海域資源掠奪性開采後果嚴重,與此相關的涉外事件也呈逐步上升趨勢。為加強海域使用的綜合管理,2002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在沿海各級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已經在我國全面推行,並取得初步成效。

1.改善了海域開發秩序,引導產業合理布局。

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實施以來,各級海洋部門依據海洋功能區劃,從全局和整體利益出發,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協調和規范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海活動,為各海洋產業的協調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2.緩解了行業用海矛盾,促進各產業的協調發展。

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實施,有效地協調解決了沿海各行業之間許多用海矛盾和沖突,特別是大連、青島、廈門、秦皇島等著名濱海城市的用海秩序有了明顯改善,一些重要港口、漁區、旅遊區的違規佔用海域的行為開始得到有效遏制。

3.維護了海域國家所有權,保護了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實施,使得海域使用者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取得海域使用權,在國家和使用者之間建立了明確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既維護了國家海域所有權,又保護了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海岸帶是海陸共同作用、海陸特徵兼備的特殊國土單元,是人類開發海洋的最集中地帶,是人類活動最為頻繁的區域。海岸帶集中了人類對海洋開發利用的主要活動,包括了海洋開發的幾乎全部產業,是矛盾集中的焦點區。如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資源開發過度、秩序混亂、環境和資源破壞,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海洋經濟和沿海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海岸帶資源開發與保護需要超脫於各行業之外的綜合、協調管理。目前,我國的海岸帶資源開發與保護主要是以行業為主體依照行業管理法規實施的,除此之外,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規定》涉及海岸帶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遠遠不能滿足綜合協調管理的要求。海域使用管理是海岸帶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目前尚未建立海岸帶綜合管理制度的情況下,首先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作用,從海域使用方面加強對海岸帶資源的綜合管理。因此,制定和出台海域使用管理法,依法加強海域使用管理,實行權屬管理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是實施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海岸帶資源保護的迫切要求。

『肆』 根據《物權法》,海洋是不動產嗎

狹義上的不動產是指土地、建築物及其他附著於土地上的定著物,包括物質實體及其相關權益。廣義指不能移動或者如果移動就會改變性質、損害其價值的有形財產。
《物權法》采狹義

國家海洋局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全面落實海域物權制度的通知
(國海管字〔2007〕208號)

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海洋廳(局),計劃單列市海洋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已經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為進一步貫徹實施《物權法》,全面落實海域物權制度,切實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物權法》確立海域物權制度的重大意義
《物權法》是規范財產關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對於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推動形成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物權法》在「所有權」編第46條規定「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這不僅豐富和完善了《憲法》關於自然資源國家所有的規定,而且有助於樹立海域國家所有的意識,防止一些單位或者個人隨意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海域,避免海域資源浪費和海域國有財產流失。《物權法》在「用益物權」編第122條專門規定「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進一步明確了海域使用權派生於海域的國家所有權,是基本的用益物權。《物權法》將海域的國家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相分離,有利於保護各類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增強他們在海域開發投資的信心,對於促進沿海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二、深入開展《物權法》和海域物權制度的學習宣傳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司法部、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聯合發出《關於加強物權法學習宣傳工作的通知》。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該通知的要求,掀起一個學習宣傳《物權法》和海域物權制度的高潮。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物權法》,深刻領會《物權法》的基本精神、主要規定以及確立海域物權制度的重要意義,正確處理行使行政權力和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增強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在2007年5-8月期間開展一次《物權法》專題培訓,使各級海洋管理幹部深入了解《物權法》的基本知識和海域物權的基本制度。要廣泛利用各種方式,深入宣傳《物權法》,特別是《物權法》有關海域物權的規定,使廣大用海單位和個人樹立正確的財產權利觀念,不斷增強海域屬於國家所有意識,澄清對海域所有權歸屬問題的模糊認識,糾正「祖宗海」、「門前海」等錯誤觀念,在自覺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的前提下,學會運用《物權法》爭取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伍』 各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如何確立

在歷史上,英國曾一度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海洋大國,其海域使用與資源開發歷史悠久,海洋科學技術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海洋產業在其國民經濟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而關於海域使用的立法,也向來為英國政府和立法機關所重視,其海域使用制度頗為發達並為各沿海國家所效仿。

英國在海域使用制度方面的基本法律,是1961年制定的《皇室地產法》。該法以潮間帶和12海里領海屬英國皇室地產這一歷史傳統(該傳統來源於古羅馬法的「公共託管原則」)為立法依據,規定使用這些皇室地產修建港口、碼頭、棧橋、管道,圍海、填海,進行水產養殖以及海底礦砂開采等,必須獲得皇室地產委員會的許可,由其頒發海岸或海域使用證,並須繳納租用費(地租)。該法是目前英國調整海域使用活動的主要法律。在此之前英國還頒布有《海岸保護法》,該法要求成立海岸保護委員會,以行使海域使用過程中海岸保護的權力;涉及海岸保護費用的條款在該法中占據了相當比重,該法規定為加強海岸的保護,任何通過開展與海岸有關的工程而受益的人員,均須向當局繳納費用。以這兩部法律為依據,英國建立了完備的海岸與海域使用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

由於英國近海海域油氣資源相當豐富,在其海洋資源中占據首要地位,為有效地管理和促進近海油氣開發,英國於1964年專門頒布了《大陸架石油規則》。該規則規定,英國及其殖民地公民、在英國居住的個人和在英國設立的法人均可依據該規則申請在其領海下的底土或任何特定區域的底土中進行石油勘探和生產的許可證,但持證人應在許可期間內按規定的方式繳納礦區使用費及其他規費。該規則還有3個附件,即勘探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申請書格式、勘探許可證標准條款和生產許可證標准條款。

此外,由於英國的海岸帶管理是當做土地利用規劃系統的一個方面來對待的,所以,其於1971年頒布的《城鄉規劃法》也涉及海域使用問題。依據該法,任何開發均須事先得到地方規劃局的同意,海域的開發使用也不例外。另外,其1974年頒布的《海上傾廢法》也與海域使用有關。依據該法,除非得到許可,禁止從車輛、船舶、飛機、氣墊船、海洋或陸地構築物上向海中或有潮水域永久性地投棄任何物質,以保護海洋環境。

美國海岸線全長2268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其75%以上的人口均居住在鄰接海洋和五大湖的各州。歷史上,美國對海洋的使用主要是在商業、海事運輸、食物生產和安全防禦等方面,其對海域使用的管理可以追溯到美國建國之前的久遠年代。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涉海經濟的發展,海洋利用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美國亦逐步加強了有關海域使用的立法。至70年代,其美國海岸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達到高峰,並基本形成了一套有關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律體系。進入80年代,立法重心則轉到對這些法律的修訂上。到目前為止,美國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體系,在若干制度上也較為先進。應該說,美國的海域使用立法基本上是立足於管理的角度,但透過這些立法,我們也不難捕捉到其海域使用權制度的大體輪廓。

1945年,杜魯門總統發布了關於大陸架資源和漁業保護的大陸架(2667號)和漁業(2668號)兩個公告,單方面提出了對大陸架資源的要求和在水下土地的上覆水域建立漁業養護區的權利,這兩個公告基本確定了以後美國海域使用的立法走向。之後,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之間進行了一場關於領海底土及其資源所有權歸屬的長期論爭,沿海各州及眾議院力主聯邦政府應放棄沿岸海域美國的國會底土及其資源所有權的要求,而聯邦政府和最高法院則主張聯邦政府應對此擁有至高無上的所有權。爭論的結果是1953年5月23日《水下土地法》的出台;同年,為履行杜魯門公告而制定的《外大陸架土地法》也告頒行。根據這兩項法律,沿海各州擁有領海海域底土及資源的所有權,而領海以外的大陸架土地和資源的所有權則歸聯邦政府擁有,由此決定了美國海域使用管理中聯邦和州政府分權的原則,且在近十幾年裡,還出現了州政府對沿岸海域之管理權力不斷擴大的趨勢。

1972年,調整美國海域使用的重要法律《海岸帶管理法》出台。該法強調其目的在於「達到海岸帶水土資源的廣泛利用,並充分考慮生態、文化、歷史、美學價值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該法,美國確立了海域使用活動的基本原則——「一致性原則」,並初步確立了海域使用的許可證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該法還對聯邦和州政府海域管理的許可權劃分作了較詳細的規定。

為了控制海水污染,保護海洋環境,美國國會於1972年還通過了《海洋保護、研究和自然保護區法》,它要求商務部制定一項長期規劃,以解決海域污染、過度捕撈及海洋生態系統的人為變化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為調整深水港的海域使用問題,美國於1974年頒布了《深水港法》,規定深水港的建造和使用應進行廣泛的協調,須與國家的海洋政策和利益相對應。為了加大對海洋漁業的調整力度,美國又於1976年頒布了《漁業養護和管理法》,該法明確必須制定和實行國家漁業管理標准,建立漁業管理委員會,健全漁業保護和管理原則,它標志著美國由傳統的漁業管理制度開始轉向綜合的漁業管理。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海洋國家,陸地資源匱乏,其國內資源主要來源於海洋。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本經濟的重心也由重工業、化學工業逐步向海洋轉移,日本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越來越依賴於海洋,有效地開發利用海洋成為日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因此,較之世界其他國家,日本更為重視海域使用立法,並較早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域使用與管理法律體系,而且,這些法律都得到了良好的實施。可以說,日本較為完備的海洋立法,對規范其海域的所有及使用,推動其經濟起飛和整個國力的增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人工島日本對海域的利用較為充分,除航運、漁業、礦產資源及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外,還大規模地進行圍海造地,建造人工島、海上機場、工業用地、居住用地,開辟人造海濱、海水浴場、旅遊基地、海濱娛樂綜合設施等。因此,其海域使用立法涉及的范圍頗為廣泛,僅有關沿岸海域使用的法規就達24項,其中不少法律為其他一些國家所仿效。

日本在海域使用方面制定較早的法律是1921年頒布的《公有水面填埋法》,該法主要規范將國家所有的水面(其中主要是海域)填埋為陸地的行為。依據該法,任何填埋行為都必須事先獲得都道府縣知事的許可,該法中對准予許可的條件也作了列舉性規定,如符合國土的合理利用及環保和防災的要求、申請者要有足夠的資力和信用、填埋所獲收益明顯超過可能造成的損害和損失等;同時,該法還對填埋權人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填埋權的轉讓和繼承、填埋許可費用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公有水面填埋法》在日本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據重要地位,這是因為日本國會通過《海岸法》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圍海造地成為日本拓展國家生存空間的重要手段。該法制定之後,為韓國等沿海小國所仿效。

為了規范海岸使用及其管理,防止海岸因海嘯、高潮、波浪或地基變化而遭受損害,日本在1956年頒布了《海岸法》及內容詳細的實施令。規定非海岸管理者在海岸保護區內進行某些海域使用活動,必須要獲得海岸管理者許可,且須繳納佔用費或開采費;該法中還對海岸設施建築的標准作了嚴格的限制規定。日本海域使用法律體系中另一重要的法律是《漁港法》,這是因為漁業生產在日本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比重,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該法自1950年頒布以來,至1989年已修改了29次。但該法主要側重漁港管理方面的規定,對私人漁業行為調整的規范很少。為彌補其不足,適應漁業發展的需要,日本於1977年頒行了《關於漁業水域的臨時措施法》及其施行令,對漁業的許可及其標准作了相應的調整,對漁業費的徵收、許可的撤銷、附加條件等也作了細化規定。

在大規模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日本對海域資源保護及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視。在此方面,日本頒布有《水產資源保護法》、《水質污染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災害防止法》以及《瀨戶內海環境保護特別措施法》等。此外,日本還頒布有合理利用港灣、建設和維護港灣環境及秩序的《港規法》和《港灣法》。

韓國雖不屬世界海洋大國,但就韓國本國情況來看,其三面環海,屬典型的半島韓國漁港國家,加之韓國海域的自然條件優越,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產業在其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有較大比重,因而該國高度重視海域使用立法,其發達程度也位於世界前列。

在韓國的海域使用立法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是1961年頒布的《公有水面管理法》,該法以公有水面即海域、河流、湖泊、沼澤及其他公用目的的國有水流或水面以及灘塗為調整對象,使用公有水面的權利稱為公有水面使用權,海域使用權當然包括於其中。該法就公有水面使用權的許可、費用徵收、權利義務以及權利的轉讓、停止和取消等作了詳細的規定。該法中的不少條款、制度為我國的《海域使用管理法》所借鑒。

為調整海域及其他水域的填埋問題,韓國仿照日本制定了《公有水面埋立法》(1962年頒布)並頒布了詳細的施行令和施行規則。其所確立的基本制度,如埋立的許可制度、費用徵收制度、埋立後的所有權歸屬制度等,多與日本的《公有水面填埋法》相似,但其適用范圍卻被大大地擴張。除調整埋立活動外,該法還適用於水產品養殖場的建造、造船設施的設置、潮汐能利用設施的建造以及利用公有水面的一部分進行永久性設施的建造等。

為明確海洋及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基本政策和發展方向,韓國於1987年頒布了《海洋開發基本法》,該法在韓國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據基礎地位。該法要求政府制定海洋開發綜合計劃,並在此基礎上制定每年的實施計劃。《海洋開發基本法》集中體現了立法機關在海域使用上的基本立法思想,為以後的海域使用立法確立了基調。

韓國調整海洋漁業方面的法律稱為《水產法》而非《漁業法》,其原因是該法包括的內容較為繁雜,甚至有漁獲物運輸業和水產製造業的相關條款,但其主要內容還是海洋漁業方面的規范,尤其是1990年修訂後的《水產法》,對漁民的權利問題給予了較多的關注。

韓國海域使用立法的另一特點是,與多數國家海底礦產資源的開發適用陸地礦產資源開發的法律不同,其於1970年頒行了專門的《海底礦物資源開發法》,對海底礦產資源開采所涉及的一系列法律問題均作了明確的規定。

『陸』 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的全文

第一條為了,維護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簡稱《海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海域使用權的申請審批、招標、拍賣、轉讓、出租和抵押,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使用海域應當依法進行海域使用論證。
第四條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涉及海域使用的,應當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項在項目審批、核准前預先進行審核(以下簡稱用海預審)。
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涉及海域使用的,應當由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項在項目審批、核准前預先進行審核。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海域使用申請的受理、審查、審核和報批。
有審批權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海域使用權的招標拍賣。
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海域使用權轉讓、出租和抵押的監督管理。 第六條使用海域應當依法進行海域使用論證。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選劃的養殖區進行整體海域使用論證。單位和個人申請養殖用海時不再進行海域使用論證。但圍海養殖、建設人工漁礁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人民政府審批的養殖用海項目等除外。
第七條通過申請審批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權的,申請人委託有資質的單位開展海域使用論證。
通過招標、拍賣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權的,組織招標、拍賣的單位委託有資質的單位開展海域使用論證。
第八條海域使用論證資質單位應當在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內承擔論證項目,並對論證結果負責。海域使用論證資質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須持證上崗。
海域使用論證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分級標准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九條海域使用論證應當客觀、科學、公正,並符合國家有關規范和標准。
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應當符合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編寫大綱要求。
第十條有審批權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單位組織專家對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的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有效期三年。
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海域的,申請人應當在項目審批、核准前向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海域使用申請,取得用海預審意見。
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海域的,用海預審程序由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自行制定。
第十二條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的用海項目審理程序,進行受理、審查、審核,出具用海預審意見。
第十三條建設項目經批准後,申請人應當及時將項目批准文件提交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收到項目批准文件後,依法辦理海域使用權報批手續。
第十四條用海預審意見有效期二年。有效期內,項目擬用海面積、位置和用途等發生改變的,應當重新提出海域使用申請。 第十五條受理海域使用申請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受理機關;有審批權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審核機關;受理機關和審核機關之間的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審查機關。
第十六條下列項目的海域使用申請,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
(一)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海域以外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海域的項目;
(三)國防建設項目;
(四)油氣及其他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項目;
(五)國家直接管理的海底電纜管道項目;
(六)國家級保護區內的開發項目及核心區用海。
上述規定以外的,由縣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跨管理海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
同一項目用海含不同用海類型的,應當按項目整體受理、審查、審核和報批。
第十七條申請使用海域的,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申請書;
(二)申請海域的坐標圖;
(三)資信等相關證明材料;
(四)油氣開采項目提交油田開發總體方案;
(五)國家級保護區內開發項目提交保護區管理部門的許可文件;
(六)存在利益相關者的,應當提交解決方案或協議。
第十八條受理機關收到申請材料後,應當組織現場調查和權屬核查,並對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一)項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二)申請海域是否設置海域使用權;
(三)申請海域的界址、面積是否清楚。
必要時受理機關應當對項目用海內容進行公示。
符合條件需要報送的,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十日內提出初審意見,並將初審意見和申請材料報送審查機關;符合條件不需要報送的,受理機關依法進行審核。
不符合條件的,依法告知申請人。
第十九條審查機關在收到受理機關報送的申請材料後十日內,對下列事項進行審查後,提出審查意見報送上級審查機關或審核機關:
(一)項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二)申請海域是否計劃設置其他海域使用權;
(三)申請海域是否存在管轄異議。
第二十條審核機關對報送材料初步審查後,通知申請人開展海域使用論證、提交相關材料;收到論證報告後,組織專家評審;必要時徵求同級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一條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項目用海,由其徵求項目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的意見;縣級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受理並報國務院審批的項目用海,經審核報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報至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二條審核機關對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一)申請、受理和審查是否符合規定程序和要求;
(二)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相關規劃;
(三)是否符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
(四)是否影響國防安全和海上交通安全;
(五)申請海域是否計劃設置其他海域使用權;
(六)申請海域是否存在管轄異議;
(七)海域使用論證結論是否切實可行;
(八)申請海域界址、面積是否清楚,有無權屬爭議;
對符合條件的,提請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不符合條件的,依法告知申請人。
第二十三條海域使用申請經批准後,由審核機關作出項目用海批復,內容包括:
(一)批准使用海域的面積、位置、用途和期限
(二)海域使用金徵收金額、繳納方式、地點和期限;
(三)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和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的地點和期限;
(四)逾期的法律後果;
(五)海域使用要求;
(六)其他有關的內容。
審核機關應當將項目用海批復及時送達海域使用申請人,並抄送有關人民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四條海域使用申請人應當按項目用海批復要求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
海域使用權證書是海域使用權的法律憑證。
第二十五條海域使用權期限屆滿需要續期的,海域使用權人應當至遲於期限屆滿前兩個月向審核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權續期申請;
(二)海域使用權證書;
(三)資信等相關證明材料;
第二十六條因企業合並、分立或者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變更海域使用權人的,應當向審核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權變更申請;
(二)海域使用權證書;
(三)海域使用金繳納憑證;
(四)企業合並、分立或者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的有關證明文件;
(五)存在出租、抵押情況的,應當提交租賃、抵押協議;
(六)相關資信證明材料。
第二十七條海域使用權人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海域用途;確需改變的,應當以擬改變的海域用途按審批許可權重新申請報批。
第二十八條審核機關收到海域使用權續期、變更申請後,應當在二十日內提出審核意見,報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審批。
續期、變更申請批准後的,由審核機關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發證;不予批準的,審核機關依法告知申請人。 第二十九條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
第三十條同一海域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海意向人的,應當採用招標、拍賣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
除下列情形外,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採取招標、拍賣方式出讓海域使用權:
(一)國務院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
(二)國防建設項目;
(三)傳統趕海區、海洋保護區、有爭議的海域或涉及公共利益的海域;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海洋功能區劃、海域使用論證結論、海域評估結果等,制定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方案,報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涉及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應當徵求意見。
第三十二條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單位,應當根據批準的招標、拍賣方案編制招標、拍賣文件,發布招標拍賣公告。
第三十三條標底、底價應當根據海域評估結果等確定,不得低於按海域使用金徵收標准確定的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論證費、海域測量費和海域評估費等費用總和。
標底、底價在招標、拍賣活動過程中應當保密,且不能變更。
第三十四條以招標、拍賣方式確定中標人、買受人後,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和中標人、買受人簽署成交確認書,並按規定簽訂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
中標人、買受人應當持價款繳納憑證和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辦理海域使用權登記,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
第三十五條中標人、買受人支付的履約保證金,抵作成交價款;未按成交確認書的要求繳納成交價款的,履約保證金不予退還,成交確認書無效。
其他投標人、競買人支付的履約保證金,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招標、拍賣活動結束後五日內退還。
第三十六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海域使用權招標、拍賣活動結束後十日內公布招標、拍賣結果。 第三十七條海域使用權有出售、贈與、作價入股、交換等情形的,可以依法轉讓。
第三十八條轉讓海域使用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開發利用海域滿一年;
(二)不改變海域用途;
(三)已繳清海域使用金;
(四)除海域使用金以外,實際投資已達計劃投資總額百分之二十以上;
(五)原海域使用權人無違法用海行為,或違法用海行為已依法處理。
第三十九條轉讓海域使用權的,轉讓雙方應當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以下材料:
(一)海域使用權轉讓申請;
(二)轉讓協議;
(三)海域使用權證書;
(四)用海設施所有權的合法證明材料;
(五)受讓方資信證明材料;
(六)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求的其他書面材料。
第四十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收到轉讓申請材料後,十五日內予以批復。
批準的,轉讓雙方應當在十五日內辦理海域使用權變更登記,領取海域使用權證書。不予批準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告知轉讓雙方。
海域使用權轉讓時,其固定附屬用海設施隨之轉讓。固定附屬用海設施轉讓時,其使用范圍內的海域使用權隨之轉讓。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一條海域使用權出租的,承租人應當按照海域使用權證書確定的面積、年限和用途使用海域。
海域使用權出租、抵押時,其固定附屬用海設施隨之出租、抵押,固定附屬用海設施出租、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海域使用權隨之出租、抵押。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海域使用權取得時免繳或者減繳海域使用金的,補繳海域使用金後方可出租、抵押。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域使用權不得出租、抵押:
(一)權屬不清或者權屬有爭議的;
(二)未按規定繳納海域使用金、改變海域用途等違法用海的;
(三)油氣及其他海洋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
(四)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認為不能出租、抵押的。
第四十三條海域使用權出租、抵押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到原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第四十四條海域使用論證資質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暫停執業、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的處理,給國家或者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海域使用論證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賠償:
(一)越級或超越證書規定范圍承擔論證項目;
(二)在海域使用論證報告中使用虛構或者明顯失實的數據資料;
(三)海域使用論證報告嚴重失實;
(四)其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
第四十五條未經批准改變海域使用用途的,依照《海域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六條未經批准擅自轉讓海域使用權的,沒收非法所得;有非法新建用海設施的,限期拆除,逾期拒不拆除的,依照《海域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七條超面積填海的,收回非法所填海域,並處非法佔用海域應繳納海域使用金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未經登記擅自出租、抵押海域使用權,出租、抵押無效。
第四十九條投標人、競買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中標、買受結果無效;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提供虛假文件隱瞞事實的;
(二)採取行賄、惡意串通等非法手段中標或者買受的。
第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相應責任:
(一)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
(二)不按海洋功能區劃批准使用海域的;
(三)違反本規定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的;
(四)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後不進行監督管理的;
(五)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六)對含不同用海類型的同一項目用海,分解受理、審查、審核和報批的;
(七)泄露、變更標底、底價的;
(八)未按規定時間退還履約保證金的。
第五十一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填海造地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應當進行海域使用動態監測。
審核機關應當對填海造地項目組織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合格後,辦理相關登記手續。
填海造地項目的竣工驗收程序另行規定。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所轄海域內的海域使用情況進行統計,並建立公開查詢機制。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海域使用統計工作,並定期發布海域使用統計信息。
第五十四條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編寫大綱的內容、海域使用權證書以及本規定需要的文書格式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本規定要求提交的海域使用申請書、海域使用權續期申請或者變更申請一式五份。
第五十五條本規定自。2002年國家海洋局發布的《海域使用申請審批暫行辦法》(國海發[2002]5號),自本規定實施之日起廢止。

『柒』 現代國際海洋法確定了什麼制度

20世紀70年代之後,人們看到了海洋對一國發展的重要意義,便開始逐鹿海洋。這場斗爭是從擴大海洋管轄權開始的。從3海里到12海里,再到200海里,均來源於「大炮射程論」的3海里領海寬度,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崛起的時代受到了挑戰。他們要求更寬的領海,以切實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專屬經濟區概念的提出、發展和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形成,是同拉丁美洲國家反對海洋霸權主義,維護200海裏海洋權益的斗爭緊密相聯的。智利、秘魯等國家以及一些國際組織,都曾對這個問題發表過宣言、聲明。我國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為維護海洋權的正義斗爭,堅決支持他們提出的關於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合理主張。

但是,專屬經濟區的法律性質和法律地位,卻是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爭論最激烈的問題之一。一部分國家堅持「領海論」,美國、英國等海洋大國堅持傳統的領海以外就是公海的觀點,認定專屬經濟區具有公海的性質;而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200海里專屬經濟區既不是領海,也不是公海,而是自成一體的、屬於沿海國專屬管轄的區域,但它並不構成沿海國領土的組成部分,沿海國對它的權利,只限於經濟和資源方面。現代國際海洋法確定了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國家管轄海域的法律制度後,國家之間在擴大管轄海域方面的爭執並沒有減少。

『捌』 礦藏,水流,海域的所有權歸屬是怎麼規定的

您好!礦藏,水流,海域的所有權國家。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謝謝閱讀!

『玖』 什麼是物權法的海域使用權制度

物權法首次以基本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包括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的海域物權制度,即,物權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礦藏、水流、海域屬於國家所有」;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海域物權制度的確立在我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理論層面來看,海域物權尤其是海域使用權制度是近幾年來世界范圍內物權制度的一個新發展,是物權體系進一步成熟和自足的彰顯;從實踐層面而言,物權法對於海域物權制度的確立是對我國當下行之有效的《海域使用管理法》等相關法律制度的科學總結和繼承。本文將對物權法中海域使用權的概念、性質、權利體系和意義等基本問題進行簡要的介紹和分析。 一、海域使用權的概念及其性質 根據我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規定,海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的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海域與土地在法律屬性上是一致的,不僅是民法上的物,而且符合不動產的全部法律特徵。海域使用權則是單位和個人以法定方式取得的對國家所有的特定海域的排他性支配權利,其依照不動產物權的設立方式設立、變更和終止,依登記為其法定的公示方法,具有法定的物權效力,具有物權的支配性、絕對性和排他性,符合用益物權的特徵。 從海域使用權的主體、客體和內容分析,海域使用權是一種新型的用益物權,在物權法用益物權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海域使用權的主體是自然人、法人、合夥和其他非法人團體,其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海域使用權人。 《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和第二十二條規定: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使用海域。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前,已經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的養殖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經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核准,可以將海域使用權確定給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用於養殖生產。 2.海域使用權的客體是我國內水海域、領海的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所構成的特定海域。 在傳統民法中,事實上的物成為民法上的物需要符合兩個標准:一是要具有獨立的經濟價值;二是具有排他支配的可能性。因此海域雖然不是傳統民法中的客體范疇,但隨著人類利用自然的能力的不斷提高,海洋成為人類開發利用的重要領域和資源,特別是近岸海域的稀缺性不斷增強,海域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權利客體。海域作為民法上的物,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海域不是單一物,而是集合物。海域是以海床為中心的、上有海水下有底土的集合物;再者,海域可歸類為民法上的不動產。海床與底土是不可移動的,且權利變更需要登記,所以海域可歸類為民法上的不動產。 3、海域使用權的內容表現為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根據我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規定和海域使用權的用益物權的性質,海域使用權人的權利主要包括:(1)佔有權,即對國家所有的海域直接控制並支配的權利。(2)使用權,即對國家所有的海域按照其屬性、約定用途等進行目的性使用的權利。(3)收益權,即獲取海域上所產生的利益的權利。(4)轉讓權,即通過買賣等方式將海域使用權轉讓給他人的權利。(5)抵押權,即在其擁有的海域使用權之上設定抵押權的權利。(6)取回權和補償權,即海域使用權人有權取回其所有的海域附著物。 海域使用權人的義務主要包括:(1)支付海域使用金等費用的義務。(2)按照海域功能區劃和約定使用海域的義務。(3)容忍義務,即海域使用權人對不妨礙其依法使用海域的非排他性用海活動,不得阻撓。(4)及時通知義務,即海域使用權人發現所使用的海域的自然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應當及時報告海洋行政主管部門。(5)其他義務。如海域使用權人未經批准不得從事海洋基礎測繪;海域使用權終止後,應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或影響其他用海項目的設施和構築物。 二、海域使用權的權利體系 海域使用權作為一種新型的重要的民事權利,其體系化的形成需要將其按照不同的標准進行區分,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分類: (一)有償使用的海域使用權和無償使用的海域使用權 根據海域使用權的使用是否需要交付對價,可以將其分為有償使用的海域使用權和無償使用的海域使用權。為了保證海域這一自然資源的合理使用、建立其經濟補償機制、實現國有海域資源性資產的保值增值和避免對海域的過度無序利用,國家對海域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即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繳納海域使用金,且海域使用金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上繳財政。然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並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對海域的無償使用,國家從有利於海洋上防衛、管理和公益事業的發展全局出發,規定有些海域使用權的取得是無償的,如1.軍事用海;2.公務船舶專用碼頭用海;3.非經營性的航道、錨地等交通基礎設施用海;4、教學、科研、防災預災、海難搜救打撈等非經營性公益事業用海。 (二)原始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和繼受取得的海域使用權 根據海域使用權取得的方式,可以將其分為原始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和繼受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前者是指使用權人直接從國家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其方式有二,即申請審批取得和因法律行為取得(如招標和拍賣)。後者是指因企業合並、分立或者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或者依法轉讓、繼承等情形而取得海域使用權。繼受取得的海域使用權不是來源於國家,而是來自於其他民事法律主體。 (三)海洋工程海域使用權、養殖海域使用權、港口海域使用權、海洋油氣勘探開采海域使用權、海底電纜管道海域使用權等 根據海域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將海域使用權分為海洋工程海域使用權、養殖海域使用權、港口海域使用權、海洋油氣勘探開采海域使用權、海底電纜管道海域使用權等情形。 此外,還可以根據海域性質的不同將其分為內水海域使用權和領海海域使用權。 三、海域使用權制度設立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通過物權制度可以更好地保護事關國計民生的國有資產——海域。在物權法中規定海域所有權,將原來僅僅從主權意義和自然資源意義上認識和對待的海域,轉變為財產權意義上的一種不動產來看待,從而可以通過物權請求權等制度更好地保護海域,防止其被任意劃撥、侵犯和濫用。 (二)通過海域物權制度可以明晰海域權屬,定分止爭,通過市場更好地配置資源,創造財富。在物權法中規定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制度,可以明晰海域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相互的關系,消除紛爭。並有利於發揮和挖掘海域的財產功能,通過市場實現財產的合理配置,創造財富,造福社會。 (三)海域物權制度是對我國行之有效的關於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的相關法律制度的科學總結和繼承。我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以民事物權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為基礎來構建和實施海域管理,有效處理了海域使用中的民事權利保障和行政管理之間的關系,很好協調了海域所有人與使用人、各使用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整合了現有的各種使用海域的民事權利類型(如養殖權、采礦權等),徹底改變了之前海域使用中「無序、無度、無償」的局面。在物權法中規定海域物權制度,是對行之有效的海域相關法律制度的科學總結和繼承,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吳春岐

閱讀全文

與海域物權制度是在確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