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第一聯賽的英超俱樂部們靠什麼賺錢
2017年的英超轉會市場共計投入17.7億歐元,位列五大聯賽首位,平均每支球隊將近9000萬,轉會投入這么多,英超球隊都真的很有錢么?今天我們了解一下英超球隊一個賽季究竟如何賺錢。
英超球隊收入總共有五個方面:比賽日收入、轉播收入、商業收入、賽季獎金、 轉會費收入。
一、比賽日收入
比賽日收入很容易理解,就是靠門票和球迷消費。比賽日收入的多少關鍵取決於球場規模的大小,同樣是英超豪門,切爾西和曼聯的球場規模差距很大,始建於1877年的切爾西主場斯坦福橋只能容納41000名觀眾,而曼聯主場老特拉福德能容納76000名觀眾,2013-14賽季為例,曼聯達到了1.3億,而切爾西這一數字是8500萬,差距4500萬,一年的差距足可以在轉會市場上引入一名頂級球員(13年厄齊爾轉會阿森納4250萬)。
杯賽--足總杯及聯賽杯相對聯賽及歐冠獎金較少,奪冠獎金200萬英鎊,加上門票和轉播最多也只有500萬英鎊。值得一提的是,2018-19賽季開始由於海外轉播權收益加大,那麼獎金和轉播的收益也將顯著提高,對於看中足總杯或聯賽杯的中小球隊來說是一個利好。
五、轉會收入
提到轉會收益,也許遭到很多球迷唾棄,畢竟通過賣隊員賺錢確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但是這一項收入有時確實能讓球隊變虧損為盈利,曾經的阿森納也不得已賣掉核心球員而保持財政收支平衡。也有一些球隊卻依靠賣球星盈利,南安普頓這樣的球隊可謂是一個奇葩,每年都有球員轉會豪門,14-17年三年轉會收入就達到了2.3億歐元,儼然成了豪門的球員超市,連國內的豪門魯能居然也從南安普頓買人。雖然每年都有主力球員流失,但是難得的是每年南安普頓都能在新賽季生龍活虎的回來,也是英超一個奇特的現象。
B. 蘇寧六億買了三年英超版權是真的嗎
蘇寧買了三年的英超版權是真的.
11月18日,蘇寧以7.21億美元(約合50億人民幣)的總價取得了英超2019-2022賽季中版國大陸及澳門地區權獨家全媒體版權 ,蘇寧體育通過旗下的 PPTV 參與競標並最終贏得英超3個賽季的轉播權。 這份轉播合同是目前英超售出的最貴的海外轉播權合同,創下了英超海外版權價格記錄。
C. 為什麼英超俱樂部最賺錢
重回王座
盡管上賽季歐冠的冠軍是皇馬,但這並不妨礙紅魔持續登頂足球財富排行榜。和曼聯一同晉級財富榜前十位的英超球隊,還有曼城、阿森納、切爾西、利物浦。
歷史總有著驚人的相似。在1996/1997賽季德勤出版的第1期財富榜報告中,曼聯以8800萬英鎊收入榮登榜首。20年後的2015/2016賽季,在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蟬聯榜首11年後,曼聯以首登榜首時近6倍營收總額擊敗皇家馬德里重回王座。
近20年來的「金錢聯賽」排名中,曼聯是除皇馬外僅有的一支能夠出現在榜單頭名的俱樂部。而英超俱樂部在2015/2016賽季所呈現出的巨大財富再度顯現出來,在排名前20的俱樂部當中,有8傢俱樂部都來自於英超。
曼聯副主席伍德沃德豪言紅魔有財力繼續投資引進巨星。從最新財報可以看到,曼聯在2017/2018賽季二季度的收入比一季度多了2290萬英鎊,比去年同期也增加了4%。為此,伍德沃德表示,強勁的財政收入使曼聯不但可以讓桑切斯成為英超最高薪球員,也可以繼續在未來投資收購巨星。
桑切斯的加盟讓伍德沃德掌握了更多商業籌碼。俱樂部的收入榜是由比賽日收入、電視轉播以及商業部門收入所組成。德勤體育業務集團的合夥人丹-瓊斯表示,「近些年來,曼聯有能力獲得超越同行們的商業合作夥伴關系,這也是它重新回到第一名的關鍵因素」。
「2018年,曼聯將會面臨來自巴塞羅那和皇家馬德里的強烈競爭,沒有歐冠聯賽、英鎊對歐元的削弱。並且從長遠角度來看,其他的俱樂部也會向之前的曼聯學習,它們會進入商業市場尋求類似的交易。」
利益均攤
去年6月,英超聯賽官方公布了2016/2017賽季20強球隊的獎金+分成收入的詳細情況,冠軍切爾西的進項達到了1.5億英鎊,在英超前六強中,曼城的收入位列第二,為1.47億英鎊,利物浦以1.46億英鎊排在第三,而墊底的桑德蘭也有9347萬英鎊進賬,強隊弱隊的收入差距並不懸殊。
橫向對比歐洲五大聯賽,英超在收入和分成上是強弱差別最小的一家,榜首隊和墊底隊的收入分成比是1.6:1,最為懸殊的西甲在這方面則是8:1,德甲是2:1,法甲為3.5:1,意甲為5:1。
英超的獎金和收入分成方案,對強隊弱隊一視同仁,惟一拉開差距的是名次獎金一項,每個名次間相差1941609英鎊,但在國內電視轉播分成、海外電視轉播分成和整體商業收入分成這三大塊上,20強球隊一律均分。
在保底電視分成這一塊,即使像桑德蘭這樣的弱隊轉播場次只有8場,也有12377520英鎊的「保障性收入」,這種利益均攤的分配方案,能最大限度確保英超20強都很有錢,這恐怕也是英超聯賽內部競爭激烈、輸贏對決慘烈的根本原因。
英超聯盟還推出了「降級分配方案」,即最近幾年從英超降級的球隊,都有分成可拿。比如上賽季降級的紐卡斯爾、諾維奇和阿斯頓維拉,今年都從英超拿到了4100萬英鎊的分成,而更早一些降級的卡迪夫、富勒姆、雷丁、維岡等隊,也都有1630萬英鎊所得。這一方案,旨在照顧從英超不幸降級的隊伍,扶助它們重返英超競爭。
英超球隊在尋找贊助商方面也比較成功。不管是在意甲還是西甲,都曾有球隊「裸奔」的情況發生。據統計,在接下來的賽季里,英超20支球隊的胸前廣告贊助總額為2.8億英鎊,比上賽季增加了5000萬英鎊。
英國和德國為歐洲最大的電視市場,當地媒體轉播收入很大一部分返還給參加歐冠的當地俱樂部,因此曼城雖然止步半決賽,最終歐冠版權收入比冠軍皇馬還高。同時曼城主場伊蒂哈德實現了擴容,比賽日收入也有所增加。
英超買家
最近幾年,歐洲轉會市場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賽季結束,法甲和葡超的球星紛紛被擺上貨架,而他們的買家大多數來自英超。作為購買力超強的輸出單位,英超為歐洲足壇GDP的增長立下了頭功。《衛報》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8月8日,英超20傢俱樂部完成了325筆交易,轉會費金額達到了11.4億英鎊。
曼聯市值達到40億英鎊,成為全世界最值錢的足球俱樂部,格雷澤家族賣股份的傳言不斷,他們不斷給穆里尼奧買人,也許走的是一條休斯敦火箭老闆亞歷山大走過的路,把球隊打造成功,然後希望高位有人接盤。曼城有錢,得益於財力超群的老闆。有報道顯示,買下藍月亮的阿布扎比財團的總資產高達5000億英鎊。
英超球隊盈利情況得益於歐足聯的財政公平政策,雖然歐足聯的這一政策讓不少豪門球隊緊縮預算,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轉播收入激增、同時薪資支出也水漲船高的情況。另外一個促使英超球隊收入激增的因素則是與低級別聯賽的脫離,這樣情況下,英超隊就無需同英冠、英甲以及英乙球隊分享電視轉播收入。
新的媒體轉播合同從本賽季開始啟動,由Sky和BT兩家轉播機構承擔,三年收入將達到51.36億英鎊。
「錢景」大好,並非隱憂全無。有報道指出,這樣豐厚的收益可能並不會長久,亞太地區英超版權的增長已經降速,額外收入可能不會那麼驚人。分析人士警告說,未來足球賽事轉播權拍賣也許不再那麼狂熱。
媒體版權已經成為了英超最為重要的收入構成,只是在媒體市場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這部分收入未來十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由於電視媒體的潛能基本上被榨乾,除非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社交網路能創造出新的收入來源,否則遲早會出現飽和。
北京商報記者陶鳳/文李?A/制圖
D. 為什麼大部分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沒有辦法盈利
(1950年-1992年)就像其他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的球隊一樣,紅鑽是由一間公司(三菱重工業有限公司)支持並為公司爭取盈利。起初,球隊於1950年在神戶創立,後來在1958年隨公司搬到東京,並在1964年正名為三菱重工業有限公司足球部。其後,球隊於1965年加入第一屆日本足球聯賽,另外還有七隊的球隊參加。1968年奧運會的日本國家足球隊中,就有四名三菱重工足球部的球員入選國家隊,包括門將橫山謙三及中場森孝慈,球隊在賽事中更贏得了銅牌。球隊的高峰期於1969年開始,球隊奪得四屆的聯賽冠軍,以及六屆的杯賽冠軍。1978年球隊更成為日本首支三冠王(聯賽、天皇杯及聯賽杯),可是球隊後來狀態下滑,更落得降級的下場。幸好,球隊於1989/90年賽季成績回勇,奪得了乙組聯賽的冠軍,得以升級。1990/91年賽季,球隊更正式離開母公司三菱重工業有限公司的懷抱,准備迎接全職業化的日本職業足球聯賽。(1993年-1996年)球隊於1993年正式進行改組,包括更改名字為三菱浦和足球隊和引入職業球員等。其中,球隊首席射手福田正博亦宣布成為職業球員。可是,球隊最初幾季的戰績差劣,球隊亦曾經於1994年賽季盤據榜末。其後,球隊引入多名具質素的外援,狀態開始提升,球隊的戰績亦越來越好。球隊首席射手福田正博更於1995年賽季攻入32球,不但協助球隊勇奪聯賽季軍,更成為了J聯賽的神射手及最佳11人。除此之外,福田正博亦獲得亞足聯頒發的11月亞洲最佳球員的獎項。此時,由於J聯賽新例訂明贊助商不可以冠名贊助,所以三菱浦和亦正式改名為浦和紅鑽,沿用至今。球隊沿革浦和紅鑽足球俱樂部長久以來只能在甲乙級之間徘徊,不過從2000年起,球隊由一支被喻為「弱旅」的球隊,慢慢向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的頂峰邁進。直至2007年,球隊已經取得一次J1聯賽冠軍、兩次天皇杯冠軍、一次聯賽杯冠軍、一次亞洲冠軍聯賽冠軍、一次日本超級杯冠軍和一次世俱杯季軍。2007年,對於紅鑽的球迷來說是又喜又悲的一年。這一年,浦和紅鑽以衛冕冠軍的身份角逐日本職業足球聯賽,並首次征戰亞冠聯賽。浦和紅鑽於聯賽的初段已經大幅領先其他的主要對手。而紅鑽在亞洲冠軍聯賽的表現亦相當不俗,球隊被分在E組,與上海申花、澳大利亞的悉尼FC及印尼的佩西克同組。紅鑽成功力壓悉尼FC,以1分的優勢順利晉級(2007年亞冠聯賽小組出現規則為各個小組第一名有出線資格)。球隊在淘汰賽先後淘汰來自韓國的全北現代汽車及城南一和天馬,昂然晉級決賽。在決賽中,球隊亦以總比數3-1擊敗來自伊朗的沙巴罕,成為首隻奪得改制後的亞洲冠軍聯賽冠軍的日本球隊。這時,紅鑽在本土聯賽中領先對手7分,在只餘4輪的比賽下,大部分人都認為紅鑽會奪得2007年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的冠軍。可是,紅鑽無法保持優勢,被鹿島鹿角迎頭趕上,只能取回一席亞軍。2014年,歷史再現。在倒數第四輪戰罷依舊領先第二名大阪鋼巴5分的情況下,浦和紅鑽在第32輪負於直接爭冠對手大阪鋼巴,又在第33輪被鳥棲逼平,最後一輪第34輪負於名古屋鯨魚隊,積62分獲得聯賽第二名。2015年,球隊憑借上一年J1聯賽亞軍身份進軍亞冠聯賽,同中國的北京國安同組。種族歧視丑聞2014年J1聯賽第2輪,主場對陣鳥棲比賽。3名極端球迷在主隊球迷看台的入口處掛上了有種族歧視意味的「JAPANESEONLY」(只有日本人可入)橫幅。對於這一橫幅,俱樂部也並未在比賽後摘取。作為處罰措施,日本足協對於浦和紅鑽俱樂部做出了聯賽第4輪主場「空場比賽」的嚴厲處罰。據估計,俱樂部因此損失了主場門票收入約3億日元。
E. 蘇寧50億搶下英超中國版權 但這錢賺得回來嗎
這錢穩穩的能賺回來,你以為蘇寧人傻錢多啊,是大陸地區全媒體版權,也就是說你所有的電視台還有觀眾想看英超必須從這里來買,現如今,英超是全世界最受關注的聯賽,未來的發展也是在承一個上升的趨勢。
F. 為什麼英超有版權 而西甲那些卻沒有 難道他們不知道學習英超賺錢
西甲是有的,所有聯賽幾乎都有,但是,目前只有英超的商業運作最成熟和完善,其轉播費的金額也是最高的,包括德甲、西甲等其他聯賽的轉播費目前還無法與英超相互抗衡。
G. 英超的盈利模式
在英國本土的轉播費分配方面,講究相對多一些。其中每支球隊可以先得到將近1400萬鎊的平均收益,另外還有一筆附加的獎金。這個附加獎金每一份是48.5萬英鎊,球隊每上一次直播就能獲得一份。同時,這筆附加的獎金還兼顧「準直播」(直播後的立即錄播)和網路、電話等,根據球隊的被點播次數分配。
2013年賽季,獲得附加獎金最多的是曼聯,達到1350餘萬英鎊。第二名則是排名英超第六的利物浦,獲得了1200多萬鎊。在直播場次上,也是這兩個隊領先,曼聯被直播26次,利物浦被直播23次,領先切爾西和阿森納的22次。上述球隊獲得「準直播」的場次也就相應較少,而榜尾的幾支球隊參與「準直播」次數最多。
英超CEO斯庫達莫爾認為,英超的獎金分配製度是全歐乃至全世界最公平的,曼聯的總獎金與布萊克浦的總獎金比值為1.55比1,這一比值是英超強大競爭力的源泉。
曼聯獎金創紀錄
另外一個拉開獎金差距的是積分排名。本賽季,英超排名獎金按照每單位756,756英鎊計算,積分墊底的西漢姆只能得到上述數字,曼聯得到的是這個數字乘以20,也就是1500萬鎊還多,亞軍切爾西是這個數字乘以19,以此類推。
綜上,可以計算出2013年賽季英超的獎金排行榜,該榜與積分榜的排名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幾處不同是,阿森納在獎金榜上壓過曼城排名第三,利物浦超越熱刺排名第五,西漢姆也不是獎金墊底的球隊。
從上賽季開始,英超執行新的轉播協議,即2010年至2013年,僅海外轉播費就高達14.37億英鎊,因此本賽季曼聯的6000多萬總獎金也創下歷史記錄,超過同樣由曼聯保持的記錄約770萬英鎊。
H. 英超聯賽是世界上版權最貴的體育賽事嗎
前一段時間英超公司和國內轉播商之間的轉播糾紛,鬧得沸沸揚揚,英超公司的天價轉播費,讓大家瞠目結舌,原來轉播英超,需要付出這么大的代價。不過這場英超轉播權之爭,最終的結果還是讓國人比較滿意的,咱們中國的轉播企業同仇敵愾,最終真正的把英超的轉播價格給打了下來,某位大佬旗下的轉播公司以相對合理的價位,拿下了英超的轉播權,但是呢,這個費用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看來必然是相當的高,人民幣要達到十位數左右。
I. 英超為什麼這么有錢
英超球隊為什麼能在轉會市場上近乎集體性地瘋狂投入?最直白的答案自然是因為賺得多。以2011-12賽季為例,英超俱樂部總收入達到23.6億英鎊(遠超德甲的15億、西甲的14億、意甲的13億和法甲的9億),增幅達4%,未來單賽季收入更可能超過30億。收入最主要的三大組成部分便是電視轉播收入、比賽日收入和商業收入,轉播收入在中小球隊收入中的比例,普遍佔到60%以上。而僅電視轉播分成這一項,英超球隊就足以獲得超出其他聯賽的優勢。
英超的轉播費分配秉持集體主義的做法,分成方案維護公平至上的准則:國內轉播總收入的50%被平均分配給20支球隊;25%作為成績獎勵分成,根據球隊的聯賽最終排名由高至低分配;最後25%則是設施費,根據球隊主場比賽轉播場次的多少分配。海外轉播版權收益也是平均分配。
以2012-13賽季為例,平均分配收益為每支球隊固定收獲1380萬鎊;海外版權收益也是每隊1893萬;每一個聯賽排名價值755881英鎊,這導致的結果是榜尾女王公園巡遊者與榜首曼聯在成績獎勵分成上差距達到1512萬;總計收入,冠軍曼聯得到6080萬英鎊的轉播分成,這是英超史上單賽季最高,收入最少的球隊女王公園巡遊者得到3975萬,最高與最低的比率不過是1.53:1。
集體主義的分成,贏得的是共同富裕,一起壯大。而其他聯賽分成的模式,則最終導致了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西甲目前的模式是俱樂部各自出售轉播權益,這導致了利益分配的極度不均:巴薩皇馬兩家拿到的轉播收益(占總額46.6%),幾乎等同於另外18家的總和。上賽季雙雄各自拿到1.4億歐元,第三名馬競4200萬已經是他們的零頭,塞維利亞(2400萬)、畢爾巴鄂(1700萬)這等勁旅已經很難過日子,阿爾梅里亞(1200萬)這樣的平民球隊更是舉步維艱,轉播費最高與最低球隊的比率達到了驚人的14:1。轉播費的不平衡,導致兩極分化嚴重,雙雄富連阡陌,其他球隊貧無立錐,像拉科魯尼亞這樣的昔日豪強,如今也面臨破產威脅。
意甲模式頗為復雜,以上賽季為例,既有固定的平均分配收益(占總額40%,每隊1900萬歐元),又有根據球隊擁有的球迷(占總額25%)、所在城市居民(佔5%)由多到少分配的收益,還有根據上賽季排名(佔5%)、近5個賽季排名(佔15%)、歷史成績(佔10%)由好到差分配的收益,最終尤文圖斯拿到了9509萬歐元,米蘭雙雄在7900至8000萬間,那不勒斯和羅馬均在6000萬上下,最少的佩斯卡拉、錫耶納只是剛過2000萬。
意甲分配方案仍然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路,相比之下,德甲模式更接近於英超的「均貧富」。職業聯盟將電視轉播收入的70.5%分給德甲,20.5%給德乙,其餘歸更低級別,德甲各隊分配標準是近4個賽季的排名比較,其中本賽季占最大權重(40%),往前依次遞減(每賽季遞減10%),最終做出一份綜合排名。第一名可得到轉播收入總額的5.8%,此後每個名次遞減0.16%,至最後一名收入為2.9%。這樣,轉播費收入最高的拜仁(2583萬),與最低的菲爾特(1292)之間比率大約在2:1。
集體主義的分成,換來了英超球隊水平的平均化,聯賽的競爭激烈程度加劇,最終換來的,是球市的發達,與電視轉播費的不斷水漲船高,刷新歷史紀錄。1992年英超成立後的第一份轉播合同總價不過2.5億英鎊,等到2010-2013期間的合同,英國國內直播版權便達到17.73億,加上集錦和海外版權,合同總價達33.82億,而新賽季開始執行的2013-2016新合約,國內直播版權即超過30億,加上海外版權總價超過55億。
BT(英國電信)以強勢的競爭勢頭,從Sky(天空電視台)手中分得一杯羹,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為英超轉播付出三個賽季2.5億美元的代價,價值是福克斯原合同的三倍余……新轉播合同令英超朝著更富裕的方向發展。冠軍球隊在新賽季獲得1億鎊的轉播分成,連墊底球隊也將拿到約6000萬,每支球隊的收入漲幅都將達到2000至4000萬,因此將其投入到轉會市場上,以求在新賽季中獲得更好的聯賽排名,是再自然不過的做法。這,也是英超球隊尤其是中下游球隊花錢「大手大腳」的原因所在。
甚至降級球隊的「降落傘津貼」也大幅增加,此前的條款規定降級球隊在4年內能拿到4800萬英鎊的津貼,而從2013-14賽季開始,這一津貼變成了4年總計6000萬。這將保護降級球隊不至於瞬間遭受收入劇減的打擊,甚至將提升英冠的整體實力。
英超CEO斯庫達摩爾對於英超越來越高的電視轉播費很是得意:「我們從未有過如此高漲的海外關注,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是我們在本地做得很出色。英超俱樂部在最出色的球場上,通過最天才的球員奉獻了最精彩的比賽,最終造就了我們的成功。」有這等經營,何愁英超不會越來越富?
J. 英超的版權多少錢的 意甲的大概是200-300W嗎
上海文廣集團採取了辦法,他們聯合了廣東體育、CSPN一起購買了英超版權,而最後的價錢,據知情人估計,大約在三年2000萬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