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文人的文學作品的著作權歸誰
著作一經完成便自動享有著作權,歸作者。保護期限為生前及死後50年.
在其死後的50年中,相關權利由其繼承人享有,但署名權等非財產性權利除外。
古代文人早過了死後50年了。已成為公共財產。
㈡ 哪些作品可以申請著作權
作品版權是實行自願登記的,因此只要符合著作權法規定,在著作權法保護范內圍內的作品都可以登記。按照作容品版權登記分類,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作品、戲劇作品、曲藝作品、舞蹈作品、雜技作品、美術作品、建築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類似電影作品、圖形作品、模型作品、網路游戲、匯編作品、廣播電視節目、錄音製品、錄像製品、表演作品等等都可以進行版權登記。在深圳可以直接找深圳市版權協會(有網站)辦理。你要是在北京就好了,因為如果你還有北京的身份證,再准備好相關的材料,到位於——朝內大街的「北京版權保護中心」,就可以免費辦理。這里不收登記費。
㈢ 關於文學作品的著作權問題
版權自您完成本作品後就產生了,別人如果想改編和使用必須經過您的同意。
㈣ 書籍著作權如何保護
(一)預防著作權侵權措施著作權也可以採取預防侵權措施,在選擇行業協會等第三方平台登記備案,特別是各種草根版權資源選擇包括並不限於數字指紋技術 數字水印技術,反盜載技術,融合可信時間戳技術 公證郵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技術的大眾版權保護平台等進行存證,進行數字作品存證時間認證和多緯度智能認證,其科學性 可以自主驗證對證。版權糾紛時,提供初步證據,需要時司法鑒定機構,提高法律證據有效性,這是在歐洲發達國家已經盛行很多年,與官方人工登記預防侵權相互補充。(二)著作權認證方法取得著作權保護必先通過草根版權保護中心申請版權認證,即可獲得草根版權保護中心草根版權登記保護。1、著作權認證程序(1)自主取證(2)自願公證2、著作權自主認證流程(1)打開「草根版權保護中心首頁」,在導航找到「自主認證」;(2)打開「自主認證」,在「自主認證」頁面找到「認證流程」並打開;;(3)草根版權保護中心自主認證流程第一步:注冊賬號;(4)草根版權保護中心自主認證流程第二步:驗證注冊信息;(5)草根版權保護中心自主認證流程第三步:上傳文件/錄入文件信息;(6)草根版權保護中心自主認證流程第四步:在線支付;(7)草根版權保護中心自主認證流程第五步:郵件獲取DICC ;(8)草根版權保護中心自主認證流程第六步:認證成功,查看/下載證書。(三)軟體著作權查詢軟體著作權查詢是指對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已經登記完成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信息進行軟體全稱、軟體簡稱、軟體版本號、著作權人、登記日期等進行的檔案或主題查詢。
㈤ 古代文學的著作權
著作權過去稱復為版權。版權最制初的涵義是right(版和權),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的進步,著作的種類逐漸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出版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布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頒布了《作者權法》,作者的精神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
國內最早由來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權」一詞,始於中國第一部的著作權法律《大清著作權律》。清政府解釋為:「有法律不稱為版權律而名之曰著作權律者,蓋版權多於特許,且所保護者在出版,而不及於出版物創作人;又多指書籍圖畫,而不是以賅刻模型等美術物,故自以著作權名之適當也。」此後中國著作權法律都沿用這個稱呼。如今華人社會通常還是使用版權一詞,不過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對於著作相關權利的正式稱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權。
㈥ 如何判斷傳記類文學作品著作權權屬
」委託作品不同於職務作品,著作權屬於受託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第十七條規定委託作品的著作權:「受委託創作的作品: 一,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委託人通過合同約定,是為具體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創作的。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由委託人和受委託人在委託合同中確定、委託作品是受委託人依據委託人的意志,而職務作品則是作者的創作是在履行法律或者合同約定的義務,其根本不同是,按委託人的具體要求創作的、委託作品的創作人與其受委託創作的作品沒有職務; 二、工作關系
㈦ 哪些作品可以申請著作權
珠海清欠公司:中國的著作權保護制度是由憲法、民法、刑法、繼承法和著作權法等法律所確立的。現行的《著作權法》比較全面而詳細地對有關著作權及其保護的內容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是中國著作權保護的一部基本的法律。
《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經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並於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1年10月27日,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進行了修訂。1991年5月30日,中國國家版權局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該條例也於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修訂後的《著作權法》國務院對該條例重新作了修訂,並於2002年8月2日公布。修訂後的條例於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此外,為了規范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保護,1991年6月4日,中國國務院發布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該條例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國還於1992年7月10日加入了《伯爾尼公約》,該公約自1992年10月15日起在中國生效。1992年7月30日,中國又加入了《世界版權公約》,1992年10月30日起,該公約在中國生效。
(一)中國著作權的主體(著作權人):
1.作者,即直接創作作品的公民,包括單獨作者和合作作者;
2.法人作者,即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的意志創作,由該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該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3.通過繼承方式取得著作權的人,繼承人除可以取得遺作的發表權外,一般只享有經濟權利,不能享有原作者所享有的精神權利;
4.通過合同約定取得著作權的人,如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5.擁有著作權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變更、終止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法定保護期內,承受其權利和義務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
6.國家,如果沒有承受
㈧ 著作權的作品有哪些
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均可申請登記。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 戲劇、 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築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作品。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的規定,上述作品的含義是指:
(1)文字作品,是指小說、詩詞、散文、論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現的作品;
(2)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
(3)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
(4)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5)曲藝作品,是指相聲、快書、大鼓、評書等以說唱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6)舞蹈作品,是指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
(7)雜技藝術作品,是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的作品;
(8)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
(9)建築作品,是指以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形式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
(10)攝影作品,是指藉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
(11)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
(12)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
(13)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製成的立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