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嗎
【點評案例】 某市市政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到該市地產交易中心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登記手續,經過核准,該抵押貸款宗地面積為16884平方米,用途為公共設施用地,用地類型為出讓,原出讓價款為1136萬元且已經全額繳付,現抵押貸款金額為760萬元,用地手續齊全。根據現場踏勘,該宗地是堆放大型建築設備和建築設施用地。【分歧觀點】 針對這一特殊用途的地塊,該市地產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極為謹慎,經過查閱大量有關法律法規後,在辦理抵押登記時,出現了意見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依據《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三款、《擔保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公共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設施用地不得抵押,故不能為該公司辦理抵押登記手續。 另一種意見認為,該宗地為出讓用地,已全額交納出讓金並取得合法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依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第四十九條規定,房地產抵押,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房屋所有權證書辦理。依據《河南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管理規定》第五章第三十六條規定,以出讓或轉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者可以用土地使用權向金融機構或其他債權人抵押。抵押時應當交給國有土地使用證、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轉讓合同等有關文件。因此,這塊土地可以辦理抵押登記手續。【作者觀點】 筆者認為,土地抵押權是一種擔保物權,也是一種土地他項權利。土地抵押後,作為標的物的土地並不發生轉移,它仍為原使用人佔有使用,只以其代表經濟價值的某項權利(如所有權、使用權)作擔保。該宗地雖然為公共設施用地,傳統上,公共設施用地多採取劃撥方式取得,自然不宜抵押。但該宗地是出讓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人支付了相應的對價,有權利用自己的資產進行融資。而且,土地使用權人是有限責任公司,執行企業的稅收制度和財務會計制度,是營利性的企業法人,不是以公益性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是《擔保法》第三十七條的調整對象。其在辦理抵押貸款後,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的經濟效益。又因該宗地現為堆放設備用地,即便要實現抵押權,也不會影響國計民生。所以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為其辦理土地抵押手續。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國土資源局)
㈡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嗎
1.使用者為公來司、企業、經濟自組織或者個人;2.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3.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產權證明;4.依照城鎮土地管理暫行條例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政府交付土地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收益抵交土地出讓金。並經市、縣政府主管部門批准,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㈢ 已被抵押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嗎
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但是國有土地使用權被抵押的情況下,實踐中要先清償債權或在協議中約定受讓方代為清償,在轉讓費中予以扣除代為清償的金額
㈣ 法律: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專例》規定如下:第三十三屬條,土地使用權抵押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隨之抵押。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抵押。第三十四條,土地使用權抵押,抵押人與抵押權人應當簽訂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第三十五條,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抵押,應當按照規定辦理抵押登記。第三十六條,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債務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間宣告解散、破產的,抵押權人有權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抵押合同的規定處分抵押財產。因處分抵押財產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第三十七條,處分抵押財產所得,抵押權人有優先受償權。第三十八條,抵押權因債務清償或者其他原因而消滅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注銷手續。
㈤ 土地使用權出租與出讓、轉讓、抵押的區別
出租就是國家做大房東,你做二房東,出讓就是把使用權賣給別人,版轉讓也是賣給別人,不過更像是權賣給熟人什麼的,抵押是把使用權抵押給銀行或第三者,然後從銀行或第三者處借到協商好的錢或物,要是到時還不了,銀行或者是第三方就會把這地的使用權賣掉,用以償還你的債務
㈥ 經濟法中關於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和抵押問題的一個案例分析
在獲得土抄地使用權之前,申請方遞交的申請書上就應該寫明土地的用途,當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如果沒有按照遞交的用途使用,那麼就是違法的,可以被無償收回。 上面的那個事例:已經說明某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用於建設與工業區配套的住宅小區才取得的,所以他後來那樣做,顯然是違反其初衷的。是不可以的。
㈦ 土地使用權抵押與轉讓的關系
土地使用權抵押應符合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條件<BR>相關規定:1、集體土地《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BR>第81條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BR>2、國有劃撥用地《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45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部門批准,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1)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2)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3)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4)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BR>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條件缺一不可,而且是因地上建築物轉讓,土地隨之轉讓的情形,不是空地轉讓。<BR>3、國有出讓用地《房地產管理法》第38條規定,轉讓房地產應符合以下條件:a、支付全部土地出讓金,並取得土地使用證;b、按出讓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開發,屬於房屋建設工程的,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25%以上(出讓合同約定的有投資總額),屬於成片開發土地的,形成工業用地或者其他建設用地條件。<BR>《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9條規定,未按照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BR>4、對於轉讓集體土地,不符合轉讓條件而轉讓劃撥或出讓用地的,都是買賣或以其他方式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只是依據的法律條文不一樣,集體土地的處理已經在上面告訴你了。其他兩類按照《土地法》第73條的規定,你將受到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交易額50%以下的罰款。根據《刑法》和司法解釋,對非法獲利50萬元以上的為: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價款5%以上,20%以下的罰金。對非法獲利100萬元以上的為: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特別嚴重」,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罰金同上。
免費知識產權法律咨詢就到法幫網 http://www.fabang.com/ask/browser.php?tid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