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中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有:
(1)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
(2)商標權;
(3)地理標記權;
(4)工業品外觀設計權;
(5)專利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7)對未公開信息的保護權;
(8)對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
希望採納
2. 世界范圍內,對知識產權保護涉及領域最廣的產權法
知識產權法復,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制上都是比較年輕的法律,它的誕生源於社會的進步和保護私權的需求,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增長,知識產權的保護不斷嚴密,相對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言,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還存在著許多疏漏,其專業性不自覺地把一些權利人拒之門外,要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必須先從普法工程開始,降低法律門檻,和世界大流緊密結合起來。
(2)世界范圍內著名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協議擴展閱讀:
國內立法淵源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知識產權法
3. 世界貿易組織中關於知識產權問題的協議是什麼協議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
4. 知識產權都有哪些國際保護協定啊
關於最低保護標准原則。最低保護標准為締約國提供了保護知識產權的一致性標准,其功用在於克服締約國之間權利義務的失衡,以保證知識產權國際協調的有效性。國際公約所規定的最低保護標准原則是知識產權制度國際化、一體化產生的基礎。所謂國際化、一體化,實際上寓意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標准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適性。從19世紀下半葉的《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到20世紀來的《知識產權協定》、《互聯網條約》20都提供了各締約國普遍適用的最低保護標准,從而導致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現象的發生。但是,當代法律的一體化潮流有著自己的顯著特徵:其一,國際法高於國內法,是適用最低保護標準的基本要求。19世紀下半葉簽訂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標准,並在強調國民待遇的基礎上承認國內法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先地位。在這一時期,法律的一體化主要表現為國家間法律(國際法)的形成以及國際法與國內法的相互影響。而在當代,國際公約特別是《知識產權協定》擬定了新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標准,並以此作為各締約國國內立法的原則和依據。這一時期法律的一體化,則表現為國內法遵從國際法,以及國內法與國內法之間的一致性;其二,從實體規則到程序規則,是現今最低保護標準的嶄新內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巴黎公約》和《伯爾尼公約》,主要規定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實體內容,較少涉及知識產權實施程序的規定,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執法措施和爭端解決機制,以至於一些條約成為沒有足夠法律約束力的「軟法」。 在知識產權實施方面,上述公約並無統一的國際規則可供遵循,主要是由各締約方通過國內立法採取種種不同措施,制裁侵權行為。這就使得知識產權往往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而且因國而異即不是一體的保護。與上述情形不同,世界貿易組織作為「經濟聯合國」的國際組織,超越各國立法者的主權管轄,成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新的主導者和制訂者。其管轄的《知識產權協定》改變了以往國際公約注重協調的傳統,從實體到程序實現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一體化。在實體性規范方面,《知識產權協定》規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標准,主要表現為(1)拓展權利范圍;(2)延長保護期限;(3)對權利限制進行限制。在程序性規范方面,《知識產權協定》強化了知識產權的執法程序和保護措施,主要內容有:(1)司法復審制度;(2)民事程序;(3)損害賠償;(4)臨時措施;(5)邊境措施。21總之,《知識產權協定》首次將原來屬於國內立法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程序,轉化成為公約規定的國際規則,從而使它們與實體規范一起成為各締約國必須嚴格遵循的國際標准。其三,知識產權保護的高水平,是當代最低保護標準的顯著特點。國際公約所規定的最低保護標准,其實質意義在於各締約國在保護標准上的一致性,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高低並無絕對的關聯性。由於國際公約的類型不同,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在一致性標準的基礎上,有的保護水平較低,有的保護水平很高。例如,1886年歐洲國家倡導的《伯爾尼公約》與1952年美國主導的《世界版權公約》都規定有最低保護標准,但就著作權保護水平而言,前者明顯高於後者。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草創階段不同,現有的國際公約包括《知識產權協定》以及《網際網路條約》等所確認的最低保護標准,體現了權利范圍的高度擴張和權利內容的高水平保護,更多地顧及和參照了發達國家的要求和做法。換言之,現今的最低保護標准即一致性標准,決不是低水平,它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階段。從國際保護領域來看,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的一體化,即最低保護標準的制度設計,實際上是由發達國家積極主導、發展中國家被動接受的制度安排。
5. 世界范圍內也有一份著名的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協議叫做什麼
世界版權公約(UniversalCopyrightConvention)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持下參加國簽字,1955年9月16日生效。
6. 為什麼說Trips協議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公約
一是該協議是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協議,而世貿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的貿易組織;二是,該協議條款最為全面,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最全面。
7. 世界范圍內有一份著名的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協議叫做什麼
《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規定,知識產權包括下列客體的權利:
(1) 文藝、藝術的科學作品。
(2) 表演藝術家的表演、錄音和廣播。
(3) 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的發明。
(4) 科學發現。
(5) 工業品外觀設計。
(6)商標、服務商標、廠商名稱和標記。
(7) 制止不當競爭。
(8) 在工業、科學、文學和藝術領域內由於智力活動而產生成果的一切其他權。
(7)世界范圍內著名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協議擴展閱讀
1、對知識創造的激勵作用
知識產權制度依法對授予知識產權創造者或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的排他獨占權,並保護這種獨占權不受侵權,侵權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有了這種獨占性,就使得知識產權創造者或擁有者可以通過轉讓或實施生產取得經濟利益、收回投資,這樣才有繼續研究開發的積極性和物質條件,從而調動知識創新者的積極性。
2、知識產權制度具有調節公共利益的作用
知識產權制度雖然保護知識創造者的利益,但並不等於壟斷。知識產權制度有兩大功能:一是保護功能,這使知識創造者的正當權益能夠得到保護,從而調動了人們從事創造活動的積極性;二是公開功能,也就是知識創造者在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要向社會公開自己創造的內容。
3、知識產權制度具有保護投資的作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新的投入,才能有新的突破。一項科技成果的取得需要經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復雜過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付出艱辛的勞動。
8. 世界上哪個國家對知識產權,特別是著作權進行保護的
沒加入這些公約的國家不代表就不保護著作權了,他們有國內的著作權法,完全不保護著作權的基本上沒有。
9.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WTO下的TRIPS協議對知識產權調整范圍的規定有何不同
1、世界知識產來權組織是關於源知識產權服務、政策、合作與信息的全球論壇。是一個自籌資金的聯合國機構,直到2014年4月為止,有187個成員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所界定的知識產權范圍包括: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表演藝術家、錄音和廣播的演出,在人類一切活動領域內的發明,科學發現,外型設計,商標服務標記、商號名稱和牌號,制止不正當競爭,以及在工業、科學、文學或藝術領域內其他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
2、TRIPS是關貿總協定知識產權協議的英文縮寫。
TRIPS只規定了有財產權屬性的知識產權,沒有規定有人身權屬性的知識產權,"TRIPS"協議涉及的知識產權共有以下八個方面: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商標、地理標記、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對未公開信息的保權和對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