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多家媒體公司視頻平台發表維護版權聯合聲明,大版權時代要來了嗎
未來社交平台和短視頻平台的版權保護會更加嚴厲,侵權行為會被嚴厲處罰。這次是多家影視媒體公司聯合發文,基本代表整個中國影視圈,而這則聲明也是直指目前最火的短視頻平台,因為這些平台存在大量的未經授權的剪輯視頻,雖然有不少人指出,通過這些短視頻平台,可以給內容方增加曝光度,但事實上,從法律層面上來說,這些影視內容被博主剪輯發在平台上,並且獲得廣告收入,這已經涉及商業行為,是需要支付版權費的。
㈡ 在大版權時代,如何構建自己的音樂庫
現在還沒有一個平台是包含了所有的歌曲的 因為現在一首歌可能是跟這個平版台合作 可能是跟權另外的一個平台合作 平台之間也是有競爭的 可能在談的時候歌曲就會向視頻一樣 有些平台是獨家 也是為了增加自己客戶群體 如果您喜歡的歌曲 現在目前可能只有您自己一首一首的去存
㈢ B站太良心了!與35家漢化組達成合作,你最喜歡哪個翻譯組
隨著大版權時代時代的到來,繼番劇之後,漫畫也成為了各家平台的爭搶對象。支持正版沒錯,但漫畫的轉正卻讓許多漫畫的漢化質量降低了不少。以往的漫畫都是各個漢化組以個人和組織的形式用愛發電,他們對於漫畫的各種用語是非常了解的。因此漢化組的字幕往往比官方更加能讓漫畫粉絲接受。但平台接受之後 ,不僅讓漢化速度質量降低,速度也變慢了。粉絲們自然無法接受!
㈣ 中國現在是不是已經進入版權時代了
只能說我國越來越重視版權了,比如收費音樂、電影、電子書、體育節目越來越多,盜版書越來越少,但是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版權人的權利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才能進一步激發創作熱情。
㈤ 阿里騰訊達成音樂版權互授協議,網易雲音樂還有路可走嗎
但是對網易雲音樂來說,它本身還是有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因為它是一個具有社交屬性的音樂APP。他的成功,離不開他獨有創新的社交方式,讓音樂不是單獨的存在,更多賦予音樂於社交的元素。但是即便這樣,也不能繞開版權問題。
因為版權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兩家公司的打鬧,而是整個音樂行業發展不可避免的亟需解決的問題。網易雲音樂的路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與之合作,共享版權,才能得以生存。
而獨家版權時代的終結,進一步降低了音樂版權的存在感,在版權互授的今天,在各大軟體擁有相同品質音樂的前提下,如何能夠保留原始用戶,吸引新的用戶,這才是考驗各大音樂平台的軟實力。
㈥ 版權時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所謂版權,是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版權利,亦稱著作權。權按照《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可享有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等17種權利。
早在2009年,盛大文學即開始對其旗下網路作家進行「全版權」運營機制的探索。這個機制的建立包括:將小說的電子版權、無線發布權、傳統文學版權也就是紙質書版權及動漫、影視改編權等統一運營包裝。盛大文學時任首席執行官侯小強曾如此解釋:「『全版權』運營,也就是一個立體運營,在線上線下,在影視公司的各種模式上,都要去做。通俗地說,一旦有一個產品,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嫁出去。」
㈦ 如果中國進入了大版權時代,對上美影有什麼影響
我們這一輩兒很多人都是享受盜版從小享受到大的,我猜大部分人會感覺很不回適應,但答對上美影來說是好事,因為它的經典IP很多。如果中國進入了大版權時代,以後中國的版權交易、授權之類的會更加規范化和方便化。優秀的作品和原創作者將會受到應有的尊重,對於行業發展也是個鼓勵。
㈧ 音樂共享版權何時開始
因為國家版權局《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限定的緩沖期到期,各大數字音樂平台日前對自身平台版權不明歌曲進行了清理。不過,雖然同樣是積極擁護正版音樂版權,不同音樂平台在應對版權清理前的布局和舉措還是不盡相同,騰訊系、海洋系和網易雲音樂都選擇了抱團共享版權,阿里系則不帶任何人「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體現了雙方對音樂版權獨家化和去獨家化的不同態度,也彰顯開放與閉門單干兩種不同的心態,當然也是兩種不同發展思路的博弈。 強強聯合的QQ、酷狗,關起門來單乾的阿里 經過多次版權更迭,騰訊、海洋、阿里國內三大主流互聯網音樂平台今年的版權格局已經基本確定。其中,騰訊系的QQ音樂獨家代理了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傑威爾音樂、福茂音樂等200多家版權方的內容,擁有1500萬首歌曲版權;以酷狗音樂代表的海洋系和太合麥田、海蝶、豐華、種子音樂等海內外600家版權方達成合作,現有歌曲版權達到2000萬首;阿里則擁有滾石、華研、寰亞、BMG等公司的版權,版權歌曲數量目前無官方統計,但應該超過250萬首。 從版權公司陣容上對比,三大陣營可謂各有特色、難分高下;從數據上看,海洋系的酷狗和騰訊系的QQ音樂曲目數量遙遙領先。在國家版權局「劍網行動」的激化下,曲庫實力雄厚的QQ音樂和酷狗音樂反而選擇了相互抱團轉授權,數量上相對弱勢的阿里系卻選擇獨善其身,甚至發出「雙APP時代」的論調。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前兩者雖然清理了部分非版權歌曲,但由於占曲庫比例較小,整體影響較小。而據不少媒體報道,阿里音樂「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受到沖擊較大,曲庫幾有被清空的趨勢」,可謂是傷筋動骨。 那麼QQ音樂、酷狗音樂為什麼會選擇抱團,阿里卻寧願傷元氣也要選擇關起門來單干?其實,這源於兩種不同的發展思路。 騰訊、海洋的大布局和阿里的小算盤 早在此前和網易雲音樂達成合作的時候,騰訊相關負責人就表示,雖然和其他平台合作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用戶流失,但仍希望和其他平台共同將市場做規范,形成新的生態,將整個市場做得更精細化。言外之意,版權共享對平台的影響微乎其微,產品體驗做得好,根本不用懼怕用戶流失。這種天之驕女式的灑脫和快意,無疑源於騰訊強大的社交產品體系如QQ、空間、微信的支撐,也預示了QQ音樂未來將走的社交為王、體驗為主的道路--內容並非QQ音樂最關心的最終旨歸,而只是聚合流量的一種手段。 擁有7億用戶、但沒有強大社交產品支撐的酷狗音樂敢於選擇抱團這條路,既有用戶體驗的考慮,但更多的,也是行業生態的考量。在酷狗音樂有關負責人看來,行業新趨勢應該是用戶、音樂人、音樂網路公司多方共贏的局面,作為連接音樂人和市場的互聯網音樂平台有義務倡導「去獨家化,相互授權」的共贏機制,共同建立健康的網路音樂生態圈。相互授權的模式,不僅可以避免用戶下載多個APP的困擾,提升用戶體驗,也方便每個音樂人的作品擁有更多為人所知的機會,這對平台也是一種良好的促進,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生態循環。 相比較而言,阿里音樂的態度則顯得有些自我和任性。抱定關門單干理念的同時,新晉CEO宋柯甚至發出「雙APP時代」的評論,認為「兩個陣營你各選一個,基本上就能完成你的聽歌需求了。雖然有點麻煩,但下兩個APP也沒多大事兒。只是為了未來能讓大家更好地享受到音樂服務。」這段話不僅矛盾,聽起來怎麼都感覺有種當初360逼QQ用戶二選一的味道。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你會接受阿里的這個算盤嗎?作為一個蝦米資深用戶,筆者還是挺不能接受的,近期確實有對很多歌都聽不了的蝦米棄療的打算了。在就這個問題采訪網友時,不少網友第一反應也是,「如果功能有很多不同七八個都不成問題,別說兩個。關鍵我就聽個歌,幹嘛要下這么多?」有的網友則直言:「有時間糾結站隊問題,不如把產品做得更獨特一點,別抄來抄去。」 移動互聯網時代,音樂版權是否該獨家化? 移動互聯網時代,音樂版權是否該獨家化?從互聯網音樂平台的角度來說,因為有各自利益的考量,都各說各理。但若從消費者角度和行業角度看呢? 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APP使用習慣和PC時代不同,PC時代有「瀏覽器+搜索引擎」的組合就可以包打天下,而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APP幾乎就等同於一個生態圈,退出一個音樂APP再轉去另一個APP的時間、習慣和社交成本都太高。用戶渴望的,往往是「一站到底」、包打天下,讓用戶做「選擇題」的做法,既矯情又不明智。 有自己的發展思路無可厚非,但開放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音樂行業已經步入正版化發展階段的情況下,致力於打破平台與平台的藩籬,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版權合作,給用戶更多選擇權,才是大勢所趨。產品體驗的優化和創新,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的需求本源,如果一項創新要建立在用戶忍耐各種不便的基礎上,本身就是對提升產品用戶體驗初衷的背離,也是對移動互聯網開放精神的背離,即使承諾再美,無疑也會令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