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管理法與物權法有沖突法院會按哪個法律判
《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2. 物權法建設用地劃撥
1、有問題,建設用地的規劃性質是建設經適房,但L公司直接建了商用寫字樓,而沒有進行建設用地規劃變更。因此該規劃改變沒有取得政府規劃許可。同時,該土地屬於劃撥地,並非出讓地,如果擅自改變規劃,不能夠取得產權登記。
2、這個題出的有點問題。
按照上問,答案應該是兩種。
按照法律規定及產權登記規定,L公司主張正確,形式上只有L公司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當然建成後的產權也是他的。
按照合作開發協議,m公司也以合同進行了投入,履行了合作開發義務,應該有50%的產權,但這種產權的取得可能還得先辦到l公司名下,再轉讓給m公司,如果雙方都銷售,只要m公司以l公司的名義銷售即可取得50%產權部分相應的利益。
3、
當然能夠獲得。因為地隨房走,房屋產權與土地使用權不能分割。
3. 物權法沒出台,合同備案是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不知道你具體要問什麼事,但從法理上來說,合同是債權之訴,與物權還是不同的。
打個比方,我和你簽訂一個合同,我出錢買你房子,錢我付了,但房子還沒過戶,此時房子還不是我的,仍然還是你的我並沒有物權。只有一個基於該合同,要求你交付並過戶房屋的請求權。
但此時你把房屋又賣給了別人,並且過戶了,那麼我就沒辦法要求這套房子,只能要求你承擔違約責任,賠錢。
4. 物權法第76條的適用范圍!
首先,物權法76條屬於《物權法》第六章—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意思也就是說主要針對於現在較為普遍的小區而言,主要說明的是小區業主所具有的權利。
其次,您的房子前40米處的老樓處於公路邊上,也就是說這里的近20戶平房同樣離公路較近,要是改建的話,基本上會拓寬道路面積,在兩旁建立綠化帶,我認為會涉及到您房子的所在地。
第三,假使您不搬遷,可是公路改建之後,沒有了前面老樓的遮擋,噪音、灰塵都會比以前更影響您的生活,尤其是對老人而言。老人念舊可以理解,但是身體健康還是最重要的,一旦臨街之後,生活會受影響。
第四,您說這次拆遷說有政府確定的,而且是為道路改建,那麼我認為如果不是由開發商開發,而是由政府決策,那基本上拆遷的問題是板上釘釘,可能沒有什麼迴旋餘地。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即使沒有,也希望你的問題能夠順利解決。
5. 物權法的第148條中的『並退還相應的出讓金』,該怎樣估算『相應的』作何解釋
《土地管理法》第58條規定,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情形有五種,即為公共利益需要,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土地有償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因單位拆遷、撤消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核准報廢。這五種情形中後三種是土地使用權消滅的情形,前兩種是土地使用權提前收回的情形。《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是否與《物權法》的148條相沖突?
如果不相沖突,那麼在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一種情形之外,還有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可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情形。如果相沖突,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物權法》的規定,那麼只有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形下才能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就不能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
在滿足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情形下,對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可按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進行補償,而在舊城區改建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情形下,對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進行補償適用法律則是個問題。如果把舊城區改建理屆定為公共利益范疇,則可以適用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但是,舊城區改建的主要方式是房地產開發,難以屆定為公共利益,那麼對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進行補償適用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則沒有法律依據。《物權法》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新修訂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並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那麼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才有了法律依據,但是不是公共利益需要的房屋拆遷補償,如上面提到的舊城區改建,國務院則沒有法律授權性規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無權對此作出規定。因此在公共利益之外的房屋拆遷補償應當如何適用法律還有待解決。
6. 國家對開發商開發的房子一層小院有什麼相關規定
1、只要是在你的宅基地使用范圍內,當然可以建院子,法律對此並沒有回限制。
2、房產證上面會附有答房屋的平面圖,上面有院子的話,院子就是連同房子一起屬於你的,如果沒有,就屬於公共部位屬於整體小區業主的。
(6)合作開發物權法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二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第一百五十三條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第一百五十四條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一百五十五條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7. 物權法問題...需高手詳細解答
不是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8. 房地產合作開發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有哪些
挑主要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
還有物權法,合同法中都有涉及,頒布的司法解釋,多著呢~~
9. 物權法第76條的適用范圍
車庫、會所屬於誰——物權法草案第76條的困惑 ----李金凱律師
物權法》第七十六條 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
(一)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制定和修改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規約;
(三)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
(四)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
(五)籌集和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
(六)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七)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
決定前款第五項和第六項規定的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決定前款其他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怎樣理解法條里的「專有部分」和「建築物總面積」兩個用語?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八條給出了解釋:物權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和第八十條規定的專有部分面積和建築物總面積,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認定:
(一)專有部分面積,按照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面積計算;尚未進行物權登記的,暫按測繪機構的實測面積計算;尚未進行實測的,暫按房屋買賣合同記載的面積計算;
(二)建築物總面積,按照前項的統計總和計算。
例如,一個居民小區有10棟建築物,其中的一棟需要使用維修基金改造電梯,此時怎樣表決?是這一棟樓的專有部分和建築物總面積表決,還是整個小區專有部分和建築物總面積表決?我認為應該是小區全體成員的專有部分和建築物總面積表決。依據是根據《物權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整體理解和現實中實際情況而得出的結論。
上面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難題是出現「表決僵局」如何處理?
《物權法》及《物業管理條例》都未對此問題給與回答,只是在最高法院民事審判一庭編著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物業服務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中給與了解釋,(見此解釋第一百三十六頁 )但還是不夠明朗。期盼著最高法院出台相關解釋來明確此問題,便於指導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