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遺囑有效地條件是什麼,繼承取得物權何時生效
只要滿足遺囑的法定格式,遺囑人處分的財產是自己的合法財產。就是有效力的。
⑵ 什麼是遺贈,何時才算取得遺贈物的所有權
遺贈與遺囑繼承都是通過遺囑方式處分財產,這兩種方式在形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區別是明顯的。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遺囑繼承與遺贈的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主體不同。遺囑的繼承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中的一個人或是數人(都屬於公民);後者的受遺贈人是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不限於公民)。
(2)主體承擔的義務不同。遺囑的繼承人不僅有權繼承遺產,而且還要負責清償被繼承人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而受遺贈人一般不需要承擔清償遺贈人債務的義務,但受遺贈人須在遺贈人的稅款債務清償後,才能接受遺贈的財產,如果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受遺贈人無權接受遺贈,但受遺贈人不負有清償的責任。
(3)取得遺產的方式不同。遺囑繼承人可以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從而取得財產;而受遺贈人則一般不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是從遺囑執行人或遺囑繼承人那裡取得遺產。
(4)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遺囑繼承人需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不表示放棄的,視為接受;受遺贈人應在指導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的表示,如不表示,視為訪放棄接受遺贈。費用是不要的。如果公證的要交很少的費用。
⑶ 《物權法》第29條規定,因繼承獲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發生效力。那遺贈中怎麼算呢,如果兩個月
受遺贈人知道遺贈2個月內明確表示接受遺贈,然後繼承開始後,物權發生效力
如果內受遺贈人知道容遺贈2個月內沒表示接受,遺贈不生效
兩個不矛盾,遺贈是先看是否接受,之後再討論物權效力問題
《繼承法》
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⑷ 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該物權變動何時生效
現實問題復
饒某與張某有制兩個兒子大饒與小饒,2009年9月,饒某因病去世。饒某有一棟花園別墅,根據《繼承法》的規定,該花園別墅由張某、大饒、小饒共同擁有,但直到2010年,該三人也未辦理產權變更,那麼該棟別墅的物權是否發生過變更呢?
律師解答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所以,在饒某去世時,該套花園別墅的物權已經歸張某、大饒、小饒共同所有了。需要注意的是,《物權法》同時規定,雖然該花園別墅的物權已經在繼承之時發生效力,但是在處分該別墅時,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十九條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⑸ 繼承所有權轉移的時間問題
物權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遺贈,是指遺囑人採取遺囑的形式將其財產權利的一部或全部,無償贈給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於死亡時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遺贈雖然是遺贈人生前作出的意思表示,於死亡後才發生法律效力,但一般認為,因遺贈發生的物權變動,同樣適用繼承的規則,物權不經公示而直接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繼受取得裡面說所有權的轉移時間是登記或者交付」,是指一般情況下,物權變動應經公示(動產以交付為法定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法定公示方式)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⑹ 十年後才辦理繼承手續,繼承人對被繼承財產的所有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該房屋不屬於婚姻期間取得的遺產。
《繼承法》第二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依此規定,繼承人取得繼承權,確定繼承人的范圍和遺產的內容,以及遺囑生效等,都必須以繼承開始的時間為准。在實際生活中,繼承開始的時間與遺產分割的時間往往不同,繼承開始的時間,是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是一種法律事實,不能人為地變動。遺產分割的時間,是繼承人實際取得遺產的時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因此,不能把遺產分割的時間當作繼承開始的時間,在任何請況下都要把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作為繼承開始的時間。就本案來說,雙方當事人爭執的房產顯然不是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財產。因為男方父親死亡時,雙方尚未結婚,此時男方已經取得了對父親遺產的繼承權,只不過尚未過戶登記,但並不影響其所有權歸屬。
《物權法》第二十九條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條文主旨本條是關於因繼承或者受遺贈等而取得物權的規定。
●立法背景
除去因國家公權力的行使而導致的物權變動,可以不依一般的公示原則直接發生效力外,還有一類情形也導致物權的變動直接發生效力,即因繼承或者受遺贈而取得物權的情形。繼承是導致物權變動的一個重要方式,本條對繼承導致物權變動的效力作了規定。
●條文解讀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因此.本條所指的「繼承開始」就是「被繼承人死亡」之時。而此所謂「死亡」既包括事實死亡,如老死、病死、意外事故致死等,也包括宣告死亡。在宣告死亡的情形,自判決所確定的死亡之時繼承開始。本條所指的繼承又可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人類:
1.因法定繼承而取得物權。本法第27條所規定的物權由於國家公權力的介人而產生變動,不難被理解,但為何繼承也可以直接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呢?首先來看法定繼承,按照繼承法第33條的規定,繼承遺產應當首先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例如甲死後其財產由其子乙繼承,那麼繼承的大致流程為:公示催告與依法定順序清償債務,若仍有剩餘財產,方能作為遺產處理,即只有在對被繼承人甲生前債務清償完畢後,繼承人乙才享有對剩餘財產的所有權。
假設乙對遺產的所有權發生在清償債務之後,那麼他對甲的生前債務進行清償的行為(對遺產的處分行為)如何能生效呢?換言之就是,乙如何取得對遺產的處分權而對甲的生前債務進行清償?因此,法律從邏輯上就必須規定乙自繼承開始時即取得對遺產的所有權.由此,乙將所繼承的遺產首先用於對甲生前債務的清償這一財產處分行為才為有效。
2.因遺囑繼承或者受遺贈而取得物權。根據繼承法第16條的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遺囑是公民生前按照自己意願處分自己不動產物權的一種單方法律行為,關於這一單方法律行為究競屬單方債權行為還是單方物權行為,存在不同意見。但我們認為,遺囑屬單方債權行為,自繼承開始後,所有繼承人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非依法律行為)而取得物權,因此取得物權的生效時問始於繼承開始。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本法第3l條的規定,無論是因法定繼承還是因遺囑繼承或者受遺贈而取得物權,如果涉及的遺產為不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該辦理登記,但繼承人未辦理登記的,其處分行為不生效力。
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婦一方繼承父母的遺產一般屬於夫妻共有財產,除非遺囑有特殊約定才為一方個人財產。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⑺ 通過房屋遺產繼承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權嗎
房產繼承從房屋所有權人死亡之日起即可辦理,原則上沒有時間限制,這樣繼承所得的房屋自繼承之日起所有權轉移。因繼承取得物權,繼承人獲得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十九條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辦理程序:先到房屋所在地的縣級房管局辦理房產證的名稱變更的登記,然後再到房屋所在地的縣級國土部門辦理土地使用證。
⑻ 繼承和遺贈取得物權何時生效
物權公示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動產,一種是動產。不動產的公示要通過版登記程序進行,一經登記權,即為公示;動產的公示是通過交付實現的,一經交付,即為公示。遺贈的物權取得,也適用上述一般規則。
由北京佐邦律師事務所為您解答《物權法》第二十九條: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物權法現在變更了遺贈成立的要件了。現在受遺贈人不需要在知道受遺贈後二個月內明確表示接受遺贈,遺贈就成立了,遺贈就開始了。
《合同法》第185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 繼承法》第25條第二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⑼ 《物權法》第29條規定,因繼承獲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發生效力。但我有些疑問
來《物權法》第二十自九條規定:因繼承或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根據這條規定,因繼承或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受遺贈開始時即發生效力。繼承開始的時間即為繼承人取得物權的時間,不以登記或者交付為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而是在繼承開始時,繼承人當然地、直接地取得物權。那麼,就繼承人取得物權而言,繼承人為一人的,由該繼承人單獨繼承,取得遺產的單獨所有權;繼承人為多人的,多個繼承人共同繼承,在遺產分割前,遺產歸各繼承人共有。
⑽ 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自什麼開始時發生效力
繼承開始。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而取得物權從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物權回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答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依照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10)遺囑繼承何時取得物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利害關系人對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物權歸屬等事項有異議的,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異議登記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予以異議登記的,登記機構應當將該異議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
申請人自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異議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不起訴也不申請更正登記的,或者自人民法院異議登記裁定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的,異議登記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