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權法 原因性的事實 結果性的事實 的法律後果 請舉例說明
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分原則,強調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分屬不同的兩個法律事實,這兩個法律事實之間又具有因果關系。在因法律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中,債權行為(主要是債權合同)是物權變動的原因行為,法律之所以規定其為債權行為,乃在於該行為發生的是債權法上的效果,即產生一系列給付請求權,但不能因此否定債權行為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發生物權變動,所有的請求權都服務於物權變動這個目的,缺少這些請求權,物權變動就不會發生,這也正是債權行為是物權變動的原因之所在。但另一方面,債權行為完成了,並不意味著物權變動的最終目的就能實現,基於物權為支配權,具有排他性的特點,法律還要求物權必須完成一定的公示手段,即動產要經交付,不動產要經登記。交付、登記是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在物權變動中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只有原因行為,即使原因行為完成了,也不一定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原因行為與物權變動的公示要件必須同時具備,方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這正是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區分原則精髓之所在。在非因法律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中,物權變動的原因主要是一定的事件或者是事實行為,這些事件或者事實行為要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還離不開法律圍繞這些事件或者事實行為所規定的其他必備構成要件。此種情況下的物權變動不需要法律另行規定其他的公示方法,法律所規定的其他構成要件就充當著公示的功能,任何善意的第三人從法律規定本身即可發現物權變動的狀況。
舉例:原因性事實:簽訂買賣合同(即原因),導致物權變更
結果性事實:某位畫家自己畫了一幅畫(即結果),產生了物權
Ⅱ 如何理解物權的優先效力並舉例說明.
答:物權的優先效力,亦稱為物權的優先權。其基本含義是指同一標的物上有數個相互矛盾、沖突的權利並存時,具有較強效力的權利排斥具有較弱效力的權利的實現。考察先後成立的物權之間及物權與債權之間的關系,物權的這種優先效力都是存在的。 1.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 這種優先效力,是以物權成立時間的先後確定物權效力的差異。一般說來,兩個在性質上不能共存的物權不能同時存在於一個物上,故而後發生的物權根本不能成立。例如在某人享有所有權的物上,不得再同時成立其他人的所有權。如果物權在性質上可以並存,則後發生的物權僅於不妨礙先發生的物權的范圍內得以成立。在這種情況下,先發生的物權優先於後發生的物權。例如在同一物上設立數個抵押權,先發生的抵押權優於後發生的抵押權。再如抵押權設立後再設立地上權時,地上權因抵押權的實行而消滅;但於地上權設立後再設立抵押權時,抵押權的實行不能使地上權消滅。物權相互之間以成立時間的先後確定其效力的強弱,本質上是對現存的、既得的物之支配權的保護。因為任何人都必須尊重物權人對於其物的支配范圍,不得干涉物權的行使。這也包括在同一標的物上,後成立的物權只有在不侵入、不幹涉先成立的物權的支配范圍的條件下才能得以成立;否則,成立時間在後的物權根本就不能成立。2.物權對於債權的優先效力。在同一標的物上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物權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在同一標的物上,既有物權又有債權時,物權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例如甲同意將10噸水泥出賣給乙,乙就取得了請求甲交付該10噸水泥的債權。後來甲又將這10噸水泥出賣給丙,並交付給丙,丙就取得了已交付的10噸水泥的所有權,而乙只能請求甲承擔債務不履行的責任。再如甲將其房屋借給乙使用,又為丙設定了典權;此時丙的典權優先,他可以優先於乙對房屋進行使用、收益。這是因為物權是直接支配物的權利;而債權的實現則要依靠債務人的行為,債權人不能對物進行直接支配。基於兩者在性質上的不同,物權具有這種優先效力。但是這只是一般原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也有極少數的例外。例如,不動產租賃使用權在民法上屬於債權,如甲將其所有的房屋出租給乙,以後又將該房屋出賣給丙,丙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後,乙仍然可以對丙主張其租賃使用權。這在學理上稱為「買賣不破除租賃」。此外,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解釋》)第65條的規定,抵押人將已經出租的財產抵押的,抵押權實現後,租賃合同在有效期內對抵押物的受讓人繼續有效。 (2)在債權人依破產程序或強制執行程序行使其債權時,作為債務人財產的物上存在他人的物權時,該物權優先於一般債權人的債權。例如,在債務人的財產上設有擔保物權的,擔保物權人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此為別除權;在破產時,非為債務人所有之物,所有人有取回該物的權利,此為取回權。例如,出賣人已將出賣物發送,買受人尚未收到,也沒有付清全部價款而宣告破產時,出賣人可以解除買賣合同,並取回其標的物。
Ⅲ 所有權以外的其他物權包括哪些74
物權分為自物權和他物權。自物權也就是所有權;他物權包括用益回物權和擔保物權。答
用益物權就是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佔有使用收益為內容的物權。傳統民法上通常包括地上權、地役權、典權、永佃權等。
擔保物權就是依法在他人(債務人或第三人)的所有物(特定財產)上為擔保債的履行而設定的物權。通常有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Ⅳ 物權法的主要內容,能舉個例子嗎
《物權法》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案例:
趙某於1985年承包了本村的5畝農地,承包期15年,用以種植果樹。趙某承包果園的東側鄰接李某所承包的3畝耕地。在這一片農地中,只有一處水源,在李某承包地的東側。趙某每次澆灌果樹,需繞行李某的土地取水,為了便於灌溉果樹,趙某找李某協商。雙方達成協議,李某同意趙某在其3畝莊稼地修一條水渠,趙某一次性補償李某2000元,期限至趙某承包土地期限到期為止,並且雙方備了案。1987年趙某管理果園不善,經村委會同意,將5畝果園轉讓給孫某,並予以登記。
孫某繼續利用這條水渠,李某沒有意見。於1990年,李某轉入城市戶口,其土地被村委會收回後,又發包給本村村民王某,王某承包後認為孫某不能再利用這條水渠,遂於1990年5月把水渠強行拆除。從而給孫某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孫某於是以王某為被告起訴到法院,稱王某擅自拆除水渠,給果園帶來了嚴重的損失,請求法院維護孫某對水渠的使用權利,責令王某修復水渠,賠償損失。王某辯稱,當時是趙某與李某簽訂的水渠使用合同,如今,李某的承包地又重新發包給我,趙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也轉讓於孫某,孫某根本無權再使用水渠。
本題中趙某為了提高自己的土地的效益,和李某訂立了期限至趙某承包土地期限到期為止的地役權合同,趙某為地役權人,李某為供役地權利人。因趙某和李某均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且雙方的合同已經備案(此處當理解為訂立了書面合同),形式合法,故此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1987年趙某經村委會同意後將果園轉讓給孫某,且進行了登記,該轉讓行為合法有效。《物權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時,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依該規定,孫某自然有權繼續享有原地役權,供役地權利人李某應繼續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
同理,王某作為供役地的受讓人,亦即供役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題可知,他在承包該片土地時應當知道此地上已經設立了地役權,故也應當依照《物權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繼續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王某的抗辯理由不成立。
Ⅳ 舉例說明留置權對其他物權的效力 大家幫幫忙
留置權效力所及的標的物范圍,一般包括主物、從物、孳息以及代位物等。 (1) 主物。主物是留置權得以成立時債權人佔有的動產。債權人佔有的動產為不可分物時,留置權的效力及於該物的全部。債權人佔有的動產為可分物時,債權人留置的留置物的價值應相當於債務的金額,留置權的效力僅及於債權人留置的財物,而不及於債權人佔有的全部動產。 (2) 從物。留置物如為主物,留置權的效力也及於從物。但是由於留置權以佔有標的物為成立條件,只有在從物也為債權人佔有時,留置權的效力才能及於從物。若債權人只佔有主物而未依合同佔有從物時,從物不在留置權效力所及范圍之內。 (3) 留置物的孳息。債權人在留置期間,可收取留置物的孳息,因此留置物的孳息也為留置權的效力所及范圍之內。 (4) 留置物的代位物。留置權有優先受償的效力,且優先受償為留置權的基本權能之一,因此留置權具有物上代位性,留置權的效力當然也就及於留置物的代位物。如因留置物滅失所得的賠償金,即為留置權效力所及。
Ⅵ 何謂物權法上的物權 定義並舉例說明
物權是民事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並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根據《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力,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案例:某甲在草場發現一隻走失的綿羊,領回家中飼養.某乙聽說此事,找到某甲,聲稱該只綿羊是自己家的,要領回去.某甲查問某乙家綿羊的特點,沒有相似之處,便拒絕講綿羊交給某乙.某乙向法院起訴,請求判決某甲返還其侵佔的綿羊.在法庭上,某乙沒有提供充足證據證明自己是綿羊的所有權人.某乙主張某甲應提供其對爭議綿羊具有所有權的證據,某甲沒有證明.法院判決某甲為合法佔有,不構成侵權,駁回某乙的訴訟請求.請結合本章內容思考:1.某甲對綿羊是否構成佔有?2.某甲對綿羊的佔有,是何種類型的佔有?3.作為佔有人,某甲對於該綿羊享有何種權利?4.你認為法院對本案的判決對嗎?
分析:在本案中,某甲發現走失的綿羊領回家飼養,就已經佔有了這只羊.按照佔有成立的條件看,某甲符合佔有的主體的要求,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佔有的客體是綿羊,是有體物,符合佔有客體的要求.在佔有的客觀方面,某甲對綿羊具有事實上的管領力,在實際上控制了這只綿羊.在佔有的主觀方面,某甲作為佔有人,對佔有的綿羊具有佔有的意思.既不是對佔有物的所有意思,也不是單純的不以任何意思為要件,只是單純的事實上的支配.這種佔有是無權佔有、善意佔有、和平佔有、公然佔有和單獨佔有.某甲在佔有該綿羊之後,就享有了佔有的權利,可以使用該物,並享有就該物取得收益的權利.
某乙獲悉某甲佔有該綿羊後,生成該只綿羊是自己家的並主張領回,但沒有舉出其對該綿羊享有所有權的充分證據,某甲拒絕將綿羊交給某乙,是正當行為.當發生訴訟的時候,按照舉證責任的規則,某乙作為原告,應當舉證證明自己對爭議綿羊享有所有權.但其舉證不足,無法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反之,某乙讓某甲提供甲對綿羊享有所有權的證據,則不符合證據規則要求.因此,法院判決某甲為合法佔有,不構成侵權,並駁回某乙的訴訟請求,是完全正確的.
Ⅶ 主物權和從物權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從物權
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
如抵押權、版質權、留置權,是權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
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主物權 :「從物權」的對稱,不以他種權利的存在為前提而獨立存在不因他種權利的存在或消滅而影響其效力的物權,如所有權.地上權等。物權能否獨立存在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如果權利人出於一定目的也可依其意思將主物權變為從物權。...
Ⅷ 舉例說明什麼是其他物權。
是指非所有抄人在所有人襲的財產上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以及在特殊情況下依法享有的處分權。
具有如下特徵:
1.其他物權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人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
2.權利主體是非所有人,即除所有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和法人
3.權利的內容是不完全的、受限制的
如租賃房屋後在徵得房主同意下的轉租行為,即為其他物權。
Ⅸ 物權法定 舉例
例如,
土地承抄包經營權,物權法將之規定為物權,就是物權。而永久居住權就不是物權,因為法律沒有將之規定為物權。這就是類型法定。
土地承包經營可以轉包,可以在集體內流轉等等權能都是法律事先規定好的,這就是內容法定。
只能在村集體中,不需要登記公示,這也是法律的事先規定,這就是設立法定。
物權人變更在村集體的范圍內等等,也是法律規定的變更方式,這就是變更的法定。
總之,物權法定主義就是說,有哪些物權存在,這些物權各有什麼權能(通俗的說就是有什麼效果),怎樣能夠產生或者轉移等等全部都有法律預先規定。
權利人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