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著作權的主體是作者和網路管理者,客體是以數字信號為形式,以網路為載體進行傳播的作品。那麼,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該怎麼認定?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認定、須有侵犯網路著作權的不法行為。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即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將其發表的作品公之於眾,侵犯其發表權的行為;2.未經合作作者的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侵犯了其他作者的發表權、改編權或獲酬權;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5.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6.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規定付酬,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獲酬權;7.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其表演;8.剽竊、抄襲他人作品,即未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授權,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9.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侵犯了他人的專有出版權;10.未經表演者許可,對其表演製作錄音錄像出版,侵犯了表演者權;11.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即盜版行為;12.未經廣播電台、電視台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節目;13.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這些都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但對於侵犯網路著作權,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網路作品問題。二、損害事實是侵權責任的必備構成條件網路運營商將版權人的作品上載到網路上,給版權人是否造成損害,即是否造成不利益,是侵權責任的必備構成條件。三、須有主觀的過錯責任。網路作品侵權的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由於網路上侵權行為的隱蔽性、靈活性、易變動性,發現侵權事實的著作權人,實難證明侵權行為及侵權行為人的過錯,即使已明知的侵權行為,都有可能被聰明的侵權人運用現代網路技術加上種種規避法律責任的措施。如果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則網路經營者和廣大網路用戶將可能動輒得咎,其結果將影響網路產業的發展和互聯網應有之效用的發揮。
② 直播的內容 如何去定性版權
拿體育比賽直播舉例來說,之前發生過一件令人感到無奈的事情,起因是哈爾濱毅騰要趕赴貴州參加與貴州智誠的中甲比賽,但是,貴州智誠是本賽季中甲聯賽唯一沒有直播信號的賽區,於是哈爾濱毅騰的部分球迷就眾籌的一些資金自己去到貴州直播這場賽事給哈爾濱的球迷觀看。而PPTV在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為哈爾濱球迷免費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網路推送,從而得以在龍廣聽友網上直播。
其實類似的事件在前幾年也曾經出現過:
2014年,一個由北理工學生自發成立的「北理工電視台」便開始直播北理工的比賽,比賽的畫面是通過3G上網卡的形式上傳到網上,平均每場消耗1G左右。
而更早的,2012賽季,深圳紅鑽降級到中甲聯賽,深圳電視台決定不轉播深圳隊的中甲聯賽。到了聯賽中期,來自深圳FC吧的一夥球迷自發成立的「FCTV5」電視台,通過Iphone攝像頭直播中甲聯賽。
那麼為什麼我會覺得毅騰的事情比較有趣呢,因為毅騰的事件當中有PPTV的介入。
讓我們對比一下今年3月初的一起事件,同樣是跟直播有關,一樣的是同樣是體育,但不是足球,而是電競。
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一位玩家通過LOL自帶的OB(觀察者)功能,將韓國職業選手Faker的游戲畫面在Twitch上進行了直播。
但是Faker本人是與直播平台Azubu有簽約的,他的比賽直播權是屬於Azubu的,而這個玩家在將比賽內容直播到Twitch上時並沒有得到Faker以及Azubu的同意。
Azubu以違背DMCA法案(數字千年版權法)為由要求該玩家停止直播,並稱他們擁有該玩家所直播內容的直播權。
盡管LOL開發商Riot最後終止了該玩家的直播,但Riot總裁及聯合創始人Marc Merrill並不認同Azubu給出的理由。
「Azubu以DMCA為由終止Twitch上的直播並不合法。與Riot不同,游戲內容不屬於Azubu。」Marc
Merrill說。Riot之所以關閉該玩家的盜播,是因為「不僅損害了Faker本人的利益,還損害了職業選手們直播合作的未來前景,而直播合作是韓國電競生態系統的基石。」
對比一下這兩起事件,有如下幾個共同點:
1、都是用戶將比賽的素材上傳,一個是電競比賽的內容,一個則是足球比賽的內容。
2、PPTV與Twitch一樣,都是作為播出技術支持方,區別在PPTV是純粹的技術支持方而不播放,Twitch則是提供播出平台的技術。
3、LOL是由Riot所研發的,毅騰是隸屬於中國足協下面的。
4、Faker和毅騰,Faker與Azubu簽約了,而毅騰則是有一個中國足協代管(目前只有中超成立了專門的中超經營公司,而中甲由於整體商務開發不完善,目前沒有專門的公司)。
那麼,Azubu要求該玩家停止直播, Riot也視其為盜播,那麼這是否就是侵權,此外,毅騰的球迷直播中甲的比賽是否也構成盜播,而PPTV與Twitch一樣,都起到了技術支持的作用,是否也牽扯其中?
首先,華東政法大學的教授王遷曾經說過這么一段話,「競技體育活動展現的運動力量和技巧,無論其是否為「獨創」的,由於其並非展示文學藝術或科學美感,其競技活動本身並非作品,對其技巧或比賽策略的設計也不是作品(因為思想無版權)。同時,即使競技體育活動也帶有一定美感,只要該美感與競技技巧無法分離,同樣不能予以保護。如果對競技體育活動或對比賽策略的設計作為作品加以保護,恐怕天下的比賽大多辦不起來,因為各類比賽涉及的技巧是相當有限的,一旦為某個人加以壟斷別人就用不成了。你能想像將姚明扣籃的動作作為作品加以保護,使其他籃球運動員不能模仿么?」
所以一般的體育賽事比如足球、籃球這種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因為體育比賽沒有作者,他不是作品,而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規則去進行,因而原則上是不構成侵權的要素的。和足球體育比賽一樣,電子競技也不是作品,而是按照既定的模式來進行的。
既然不構成侵犯版權,那麼為什麼騰訊還要花上將近5億美元購買NBA5年的獨家版權,而PPTV、樂視購買英超的版權也將近每年超過千萬美元的版權。
這是因為一般的體育賽事組織者壟斷了現場直播賽事活動的權利,其他機構或者個人是不被允許拍攝或者直播的。
如果擅自對於賽事進行直播,那麼就將侵害賽事組織者的財產權,而不是知識產權。
從這個角度來解讀,上述的玩家在Twitch上直播Faker的比賽是不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的,但侵犯了Azubu的財產權,因為Faker在線上的比賽,Azubu是要為之付費的,就是說Azubu是賽事的組織者。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的是,LOL與足球不同,LOL是由Riot所研發的,借用到足球比賽裡面,即那個足球是有研發商的,而這個足球是享有獨創性的。
所以,在這起事件當中,玩家直播Faker的比賽,即侵犯了Azubu的財產權,又侵犯了Riot的知識產權。
而這也是我之前一直說國內的電競直播平台有隱患的原因,因為他們所播出的選手比賽本身不侵犯知識產權,但用作比賽的內容是侵犯知識產權。
再來看毅騰的這個事件,毅騰的事件比Azubu與Twitch的事件比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第一,中甲賽事的版權是由中國足協代管的,這個前面已經說明,也就是說,中甲還是有經營方的,但是中甲的直播權,這個經營公司並沒有出售,或者說是並沒有組織機構來做直播。
第二,與Faker相比,毅騰是希望球迷們來直播賽事的,也希望PPTV來做一些直播的支持,而Faker顯然是不願意玩家將他的比賽直播到Twitch。
所以,就上述兩個情況來分析,球迷藉助PPTV的技術直播毅騰的比賽,首先肯定的是不會侵犯知識產權,因為上文說了,體育比賽沒有知識產權,同時足球本身也沒有知識產權,與LOL不一樣;其次,同樣沒有侵犯到財產權,因為中甲的經營當中,目前還沒有明文交代具體的轉播機構以及價值,中國足協甚至沒有成立專門的經營中甲賽事的公司,就是認為沒有商業價值。
綜上所述,其實看上去,這兩起事件有很大的類似,但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從這兩起事件當中可以看到的是,體育賽事包括電競賽事,目前在國內還有很多不明確的地方。
我們看看巴西,巴西的體育法就對足球運動員加以特別保護,未經許可是不能擅自轉播他們的比賽的。
而韓國在2010年4月通過了內容產業振興法,營造游戲公司和韓國電競協會的雙贏局面。長期來說制定電子競技知識產權的標准准則,減少與之相關的爭議為目的。
③ 我想去《斗魚直播》放電影,但是不知道版權是否允許,如果造成侵權是否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去《斗魚直播》放電影,如果沒有得到版權允許的,會造成侵權,需要負法律責任。並按照所有權人的損失要求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第五十條 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至第九十六條和第九十九條的規定。
(3)網路直播著作權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④ 直播電影版權的問題
如果你開電影院
尋找片源必須聯系電影發行公司購買放映權
也就是電影拍攝後讓發行方聯系各個電影院放映
現在的電影院多是
1
全國連鎖經營
2每個城市有幾個獨一無二的影院
3電影公司旗下影院
4百姓私人投資小型影院
5錄像廳(地下的)
片源
1
電影公司直接聯系影院
般電影拍完後得發行放映,中間有發行公司,一般全國出名的影院都知道,電影發行公司直接聯系影院上映,不過之前影院已有放映基礎(設備、投資、規模)
2
加盟院線
直接加盟國內某個院線,加盟後直接獲取新片片源,但放映有限制
像加盟院線需要資質
你的影院座位規模、設備、投資,放映一部片子需先交電影費給電影公司無論你放映影響如何,多的你留,有分成,少了你賠
3
購買放映權
類似於電視台放電視劇版權
建議加盟院線
資金非常重要!!!
不能不經電影方允許私自放映除非地下錄像廳!這屬於違法而且會遭到電影公司起訴索賠,除非自己買回家看,這個誰也管不了
建議網路搜索
加盟院線
電影片源
電影放映版權
電影版權即電影著作權,是指電影作品的作者或者公司法人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含電影發行權,電影放映權)。電影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像中國一些電視台放映國外電影或年代久的電影就沒有購買就是無版權放映
首先要看你的立場
兩種選擇上面已經說了
1
正規影院
2
非正規影院(不經政府許可,盜版影片)
我想你開的肯定是
正規影院吧,這樣就得投資,投資非常重要!!!你想賺錢就得花錢,二輪影片同樣需要放映權,只不過現在影院多數模式是與製片的電影公司分成就是影院分部分,電影公司一部分,建議你咨詢相關法律專家,想辦大事網路是解決不了終極問題的
b
舉個例子(和你模式不同)目前像國家下鄉的露天影院經過國家統一片源供應商,拷貝所以這筆版權費國家與電影公司已支付,就可以在下邊放映了!
再打個比方,看你放什麼影片
像
90年代香港《倩女幽魂》《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等原來的影片吧!這些你可以放映,你想想哪個電影導演會注視全國小影院版權,除非有人舉報你盜版或政府部門查你證件或是否正規拷貝
我想
香港電影公司不會找這個了
呵呵~~看看央視6頻道
這個也不是100%的付版權的,因為電影公司巴不得宣傳呢!
二輪影片不再多久拿到,你可以等到新電影放映之後,過一段時間
租或直接購買電影拷貝,這樣便宜了
播放電影設計
版權
版權
還是版權!!!不經電影公司同意你就屬於侵權,
不用交什麼費用,直接聯系電影公司購買拷貝或加入院線,或自己找個長期供應拷貝的發行公司,有個業務固定渠道!
不說了,我想你應該明白了————
⑤ 視頻網站有那種直播電視節目,如果他直播是沒有版權,觀看直播的人有啥責任
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內對象已經滿足法容定的作品構成條件,即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⑥ 我想去斗魚直播放電影,但我不知道版權允許不允許,如果侵權了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會的。去《斗魚直播》放電影,如果沒有得到版權允許的,會造成侵權,需要負法律責任。並按照所有權人的損失要求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電影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即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6)網路直播著作權法擴展閱讀:
收益分紅是按應佔比例遞交給出品方(這個可以下載貓眼專業版App查看詳細分賬),具體的收益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zd期院線分紅。在影片下映後3個月左右,出品方會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來計算票房,將在3-7個工作日內把盈利分紅打向每一位投資者預留銀行賬戶中;
第二期網路版權收益分紅。影片在院線下架之後,到網路平台(比如: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播放,這些平台以全資(一次性買斷)或點擊量專的方式為出品方結算收益,點擊量為每個2-3塊錢。
⑦ 如何處理游戲直播著作權
您好,根據新浪博客張學來的看法:電子游戲是多種類型作品的復合。首先是計算機程序,即可被計算機「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以下簡稱「代碼化指令序列」)。其次是以代碼的形式存在,並可被代碼化指令序列調用的其他類型作品,包括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下簡稱「影視作品」),如游戲中事先拍攝或製作好的影視或動漫場景,以及根據用戶的操作發生變化的連續畫面和音樂作品,如游戲中的音樂和歌曲等。游戲直播並不涉及計算機程序本身,因為受眾並不能因此獲得代碼化指令序列本身。但是,受眾可以感知游戲畫面以及音樂。換言之,游戲直播實際上傳播了游戲中的影視作品和音樂作品。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國首例涉及游戲直播的案例「上海耀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訴廣州斗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案」中,判決書認為:
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由於涉案賽事的比賽本身並無劇本之類的事先設計,比賽畫面是由參加比賽的雙方多位選手按照游戲規則、通過各自操作所形成的動態畫面,系進行中的比賽情況的一種客觀、直觀的表現形式,比賽過程具有隨機性和不可復制性,比賽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故比賽畫面並不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被告使用涉案賽事比賽畫面的行為不構成侵害著作權。
該表述曾讓不少人認為,法院否認游戲畫面可構成影視作品,但筆者對此有不同解讀。從本案事實來看,原告從涉案電子游戲著作權人處獲得了在中國大陸地區對游戲賽事的「獨家的視頻轉播權」,在轉播過程中,其不僅使用了軟體截取的比賽畫面,還插入了比賽解說和直播間畫面等內容,並非僅僅單純地對比賽畫面進行直播。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實際上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游戲進行過程中,因選手的操作而形成的畫面,是否構成了一個不同於游戲中所含影視作品的新作品?換言之,法院的上述表述,並不涉及電子游戲中所含畫面是否為影視作品,它僅是否定了用戶在玩游戲的同時創作出了新作品的觀點。
確實,用戶運行涉案游戲程序而形成的畫面,不可能超出程序設計者設定的范圍。無論是游戲畫面的場景、人物形象和人物的各種姿勢,都是程序中預設的。用戶只是通過個性化的操作將游戲程序中原本就包含的各種可能性中的一種加以實現而已,因此並沒有創作出有別於原有作品的新作品。因此,對於游戲直播而言,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游戲中是否包含了作品,以及作品著作權的歸屬,而是直播涉及的專有權利。
那麼,這種對作品的傳播,涉及《著作權法》中規定的哪一種專有權利呢?如果電視台對一場游戲比賽的畫面以無線方式進行了現場直播,該行為當然涉及《著作權法》中的「廣播權」。但如果玩家僅是藉助互聯網進行了同步直播,其行為並非受「廣播權」控制的行為。我國《著作權法》對「廣播權」的定義是:「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而通過互聯網對游戲進程的直播,既不是以無線方式進行的傳播,也不是在接收到某一廣播組織的無線傳播之後,再進行的無線或有線的轉播。同時,該行為也不涉及「信息網路傳播權」,因為它並不是一種「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行為,即並非互動式網路傳播行為。
但是,根據我國加入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著作權人應當享有一項廣義的向公眾傳播權,能夠涵蓋以各種技術手段向公眾傳播作品的行為。類似於游戲直播的非互動式網路傳播行為,當然也應當被納入其中。對於受WCT保護的外國著作權人,我國負有保護其向公眾傳播權的條約義務,而對於本國權利人,我國也應提供同等保護,否則將出現「超國民待遇」。由於我國《著作權法》本身沒有規定一項廣義的向公眾傳播權,應當將《著作權法》規定的「兜底權利」——「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解釋為涵蓋該項權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⑧ 廣播電台轉播網上廣播劇是否違反了著作權法
是,違反了著作權。
著作權侵權行為有以下幾點: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竊他人作品的;
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1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13.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4.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5.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6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1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18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從以上第八點可以看出,未經許可傳播他人的影像作品,涉嫌侵犯著作權。
⑨ 網路游戲直播權問題研究游戲玩家享不享有著作權發上的表演權
您好!
網路游戲固有的著作權,其著作權人應歸屬於網路游戲的生產商。電競游戲比賽的動態畫面具備人物、背景、故事情節等表現形式與電影作品類似,應被納入電影類作品的范疇。游戲玩家僅是將開發商預先設定的靜態數據通過游戲規則調取出來呈現為動態的游戲畫面,其沒有參與作品的創作,不享有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表演權和表演者權。他人未經許可將電競游戲的比賽畫面進行直播時,應根據他人具體的直播方式來確定相應的著作權權能來予以控制。他人未經許可在電競游戲平台直播間進行個人直播,不屬於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合理使用的范疇,構成著作權侵權。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