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土地怎麼才能登記不動產耕地算不算不動產登記范圍
農村土地確權是指的是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或稱一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農村土地確權和不動產登記有何區別?
1.農村土地確權確定的是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每宗地的土地權屬要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登記注冊、頒發土地證書等土地登記程序,才能得到最後的確認和確定。
依照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確權的權利主體為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也就是說只有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具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權力。
土地管理部門做為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具體承辦確權工作,對確權的意見和建議,要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決定。
我們指的農村的宅基地是由集體分給個人的,原則上是不能抵押和流轉的,盡管在實際上集體經常向個人轉讓,但是我認為,個人買下的一般應當是房屋,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權,土地應當屬於租用的,類似於城市的土地出讓,到期後,集體是可以收回的。
農村土地確權劃分給個體的宅基地是可以無限期的使用下去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個人可以拿來買賣,至少在法律層面上是不可能的。
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很多問題,希望國家能夠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護農村居民的利益。
2.不動產登記一般指的是房屋的所有權登記,房屋一般為不動產。
不動產登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確立的一項物權制度,是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是一種作為物權的公示手段。
房管局負責房地產的登記,一般登記期限為70年,也就是說如果70年後你到期了,就得搬出去,或者補交出讓金給政府。登記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這房子是你的。
㈡ 我的耕地被別人轉讓,這合同合法嗎
首先,國家對於耕地,根據物權法,土地所有權屬於集體所有,個人或家庭擁有承包使用權,所以您應該只有使用權。
其次,如果別人,第三人未獲得您的授權,擅自轉讓您的土地使用權,簽訂的合同的行為,屬於無權處分行為,簽訂的合同如您未授權或追認,合同是是無效的。
再次,國家對於集體土地流轉,有專門法律規定,應當依法依據合理流轉,使用。
㈢ 我國法律主要設定了哪些土地用益物權
土地用益來物權是指用益自物權人對國家所有或者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物權法》、《土地管理法》規定,我國的土地用益物權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在其承包土地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宅基地使用權是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的佔有和使用的權利,宅基地使用權人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㈣ 土地被佔用可根據物權法哪條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土地被佔用一般依據物權法中用益物權的相關規定,准確來說,是根據該土地的性質而依據不同的相關法律條文。如果是承包經營的土地,則根據物權法第125條: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如果該土地是宅基地,則依據物權法152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希望能幫助你!
㈤ 關於耕地使用權的繼承法律問題
土地給大兒抄子在使用,土襲地的租金也是大兒子在交。
這個表明雙方對大兒子的使用沒有異議,在合同期限內由大兒子使用。
該使用權應當屬於老人的個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由法定繼承人繼承,小兒子有潛在的使用權。合同期滿以後,由雙方協商,協商不成的話,按規定,二兒子都有權利繼承。在這里沒有看到老人的配偶,如果有的話,她也有權利繼承應得的份。
從目前來看,老人過世後未完的期限應當為他的第一繼承人所繼承,期滿後,他的繼承人對於該土地有優先承租權。
㈥ 耕地邊上的樹木適用於物權法嗎
耕地裡面的果樹也沒有聽說過牽扯物權法
㈦ 物權法184條2款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農民復地就是集體地,我國制沒有私人土地.商品房土地70年也是指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年限,所有權不歸個人的.同樣道理,集體土地給農民使用,但所有權仍是集體的.
農村土地給農民使用實際是有年限的,好像最長是50年.
你查一下擔保法,印象中可用承包權來作抵押的.
㈧ 法律中規定什麼是耕地,在土地管理法補償問題
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類》國家標准開始頒布執行
1 耕地 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含輪歇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證收獲一季的已墾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固定的溝、渠、路和地坎(埂);臨時種植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臨時改變用途的耕地。
至於第二個問題,可以先仔細研讀以下條文:
《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農民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二條 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除按規定收取證書工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第二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國家依法確認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憑證。
第七條 實行家庭承包的,按下列程序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一)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應在30個工作日內,將土地承包方案、承包方及承包土地的詳細情況、土地承包合同等材料一式兩份報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
(二)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對發包方報送的材料予以初審。材料符合規定的,及時登記造冊,由鄉(鎮)人民政府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書面申請;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應在15個工作日內補正。
(三)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鄉(鎮)人民政府報送的申請材料予以審核。申請材料符合規定的,編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簿,報同級人民政府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申請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鄉(鎮)人民政府補正。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草原使用權證,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只要雙方簽訂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那麼承包方就對其所承包的土地享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只是確認這種權利的存在,並不代表權利的設立,所以征地時肯定要給予土地補償費的。
再者,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由發包方申請,政府依照行政權力製作並下發的,如果有關集體或者部門沒有按照法律規定發放證書,是要承擔責任的。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物權法
沒有"農村土地物權法",相關法律可以查詢《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物權法》司法解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