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的道德問題

知識產權的道德問題

發布時間:2021-08-26 14:32:05

㈠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簡答題:什麼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最近幾年才變得常見

㈡ 近年來,由於網路知識產權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愈演愈烈,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措施

:(1)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①盜版猖獗是網路知識產權侵犯的主流;②互聯網:從「免費」到「版權保護」;③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仍在繼續;④法律對網路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擴大化;⑤法律權威在網路上的弱勢化。(2)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①提高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具體做到:學會利用知識產權規則保護自己,樹立「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知識產權,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參與競爭」的意識,創造、運用、管理好知識產權;當個人權益受到侵害時,積極地運用知識產權法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②向全社會普法。向全社會普及網路知識產權的基本知識,使網路知識產權保護上升至社會層面,引起社會各階層的重視,加快建立民間監督組織,做好相關咨詢工作,並對網路知識產權的保護進行有效監督,同時加大對侵犯網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③完善有關法律體系,加強司法保護。針對網路的特點專門立法,填補原有法律漏洞;明確並重新界定網路知識產權糾紛各方當事人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參照國際法規和慣例出台新的司法解釋;採取相應的措施制裁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並對行為的嚴重後果採取全面賠償原則;使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有法可依。當網路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運用有力的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依法制裁網路侵權行為,使網路知識產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④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應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和做法,取長補短,使我國相關法規與國際接軌。在處理網路知識產權糾紛時,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溝通與合作,有效打擊侵犯網路知識產權的行為,維護網路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權益,為世界范圍內的網路知識產權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㈢ 知識產權法存在哪些問題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知識經濟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知識產品不僅是個人腦力勞動的寶貴成果,更是一種人類文明的結晶,知識產品的推廣和應用關繫到社會公眾、團體、社會的切身利益。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制度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可以說誰擁有了知識產權,誰就擁有市場優勢。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是保證國家、個人權益的基礎!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外貿易的正常化以及新技術的挑戰,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日益完備
3.2法律規范之間存在交叉與沖突法律規范之間存在交叉與沖突法律規范之間存在交叉與沖突法律規范之間存在交叉與沖突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以單行法的形式出現,《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分別對涉及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權利進行了界定和規范。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共性的內容重復規定以及在權利范圍、保護標准、舉證責任等方面的規定中存在交叉和沖突等問題。
3.3分散立法導致責任制度不統一分散立法導致責任制度不統一分散立法導致責任制度不統一分散立法導致責任制度不統一 目前,我國各知識產權單行法由不同的部門分別起草,這種分散立法的狀況不可避免地產生知識產權單行法之間在法律責任制度上的不協調問題。以對知識產權保護意義最為重大的民事責任為例,我國著作權法具體規定了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而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而且每一種責任方式如何適用也不夠明確,直接影響到執法活動及其效果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㈣ 知識產權的問題都存在於哪些方面呢

商標權與商號權的沖突。外觀設計權與商標權的沖突。著作權與商標權的沖突。 商標權與商標權的沖突。商標權與域名權的沖突。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的沖突。

㈤ 如何保護知識產權3D列印的道德邊界在哪來聽聽安德森的看法

如果知識產權發生改變,如何來驅動創造力和創新?安德森:我不知道,法律並沒有強調這些,但是我確定地知道,我可以拿著我的手機、用我的相機,做一個復印件,把它們放到列印機,這樣我就可以復制一個物體。國家的法律現在還並沒有明確地對這個有什麼限制,明晰法律在這方面應該是怎麼樣的。假設會出現下面這幾種情況:如果一個創業公司獨自做了這些復製品,但是我們並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這樣做了,但是並不會導致什麼壞結果,該怎麼處理;如果這樣做了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現階段並不能判斷會是什麼結果是否可行;什麼樣的材料會被允許,什麼樣的大小、型號會被允許,我們都不知道。但是,有關於這些問題的任何答案,在未來的十年,法律會慢慢完善,我們將會知道。GE:3D列印可能帶來大量的版權問題,比如唱片列印會造成盜版泛濫等,如果可以打造生物器官,這面臨的問題就更加復雜了。你認為3D列印的道德邊界在哪裡?如何解決?安德森:是的,我們可以列印生物材料,可以復制器官,幾年以後我們還可以列印DNA、RNA,同樣的問題也是版權問題,我們並不知道道德邊界是什麼,道德邊界在不停地變化。當我是小孩的時候,有人在進行試管嬰兒,並且把這些嬰兒保存在實驗室裡面,如今這個是可以被接受的。一些實驗室出來的試管嬰兒已經可以成為合法的後代了,雖然曾經有過困惑,但是大家對這個事情的了解漸漸增加也就不那麼抵觸,但是以前很難界定試管出來的小孩會不會畸形,小時候連我自己都認為這太恐怖了,太不道德了。所以社會是在改變的,道德邊界也在改變,唯一知道道德邊界的辦法就是先這樣做。

㈥ 請教知識產權的問題

你的問題比較多,偶簡單回答下。
1、著作權保護的客體有哪些?
我們可以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是否屬於著作權保護的客體。 獨創性 可復制性 不屬於法律明文列舉的不受著作權法律保護的對象。
2、常見的網路侵犯著作權行為的類型?
發表權等著作人身權;向公眾傳播作品侵害使用權;獲得報酬權;故意去除或改變著作權管理信息而導致侵權後果的行為;認定剽竊、抄襲他人作品
3、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哪些網路鄰接權?
著作權法保護的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即鄰接權,是指作品的傳播者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組織以及出版者的權利。
4、簡述著作保護期的規定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不再受著作權法保護。電影、電視、錄像和攝影作品的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不再受著作權法保護。
5、對各項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是民事責任,二是刑事責任。詳細的就不寫了,具體可以問我也可以上網搜。
6、出版社可否以所出之書被抄襲為由提起著作權侵權訴訟?
可以
7、電視台可否將其錄制的節目許可他人復制錄象帶並發行?
電視台沒這個權利的。
8、可否一稿兩投?
規定是不可以一稿多投,但是現在中國報刊雜志那麼多,不可能都查出來,所以這主要是個道德問題:)以至於很多雜志社只能採用封殺或停止發放稿費等方式禁止那些一稿多投的人。
9、網上免費音樂——MP3現象的法律分析。給出網上免費和收費音樂的實例,分析起版權問題。
免費音樂可以到的MP3找,雖然是連接的別人的,去年不是還引起了官司,你可以搜下相關資料,這里空間少,就不帖了。雖然有的已經開始收費,但是個人認為網路還是免費的應該多點。
10、對軟體的版權保護能否涉及到屏幕顯示?
沒看明白這個問題,如果你說的是屏幕保護程序,當然也涉及。
11、網路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確定有哪幾種?|
http://www.chinaiprlaw.cn/file/200602217097.html這個問題這個文章很詳細,你可以看看。
12、如何有效防止軟體售出後的非法擴散?
WINDOWS是銷售最多的D版,只有政府嚴格起來,這是最根源的問題。一是價格放低,二是增加打擊D版的成本。
13、軟體盜版的社會成因分析及有效制止辦法
中國人窮的多,正版意識不強,聽日本回來的朋友說日本買D版就很難。把定價平民化。
14、盜版書的購買者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不承擔。由於盜版書便宜,許多購買者不理解盜版圖書帶來的巨大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幫了盜版的忙/使用盜版產品是否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問題主要涉及到侵權作品最終用戶的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和其他法規規定,書籍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對於購買了盜版產品的最終用戶,則應當區別對待。如果盜版產品的製造、銷售者系與最終用戶串通,有預謀地實施侵權行為,則購買者應當與製造、銷售者承擔連帶民事責任,共同賠償權利人損失。 如果不屬於共謀串通的情形,則最終用戶無論是對所購買的盜版產品的侵權狀況是明知的還是不明知的,《著作權法》等法律並不追究其賠償責任。但是,盜版作為一種社會公害,購買者和最終用戶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道德責任。
15、資料庫的法律保護
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並未明確地將「資料庫」列入著作權保護的客體。http://www.fjinfo.gov.cn/publicat/qbts/021/4.htm這個問題這個論文很詳細,請參考。
16、作品數字化的版權問題
我國現在已經開始注意網路版權的問題了。相信以後會是重中之重/

㈦ 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原則

(一)保護在先權利的原則:這里所說的在先權利是相對於「在後權利」而言的,就同回一客體先產生的權利較答之於後產生的權利,即為在先權利。保護在先權利是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最基本的一項法律原則。
(二)維護公平競爭,排除惡意取得原則維護公平競爭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價值目標,在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問題上,也應堅持這一點。這一原則排除了以欺詐、仿冒、引人誤認或誤解等方式利用他人市場信譽與優勢獲取經濟利益的合法性,也排除了因惡意仿冒他人知識產權或欺詐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而取得權利的合法性。
(三)權利平衡原則 知識產權制度本身是平衡知識產權人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調節器,在處理知識產權權利沖突時,兼顧利益之間的平衡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使不同的知識產權各得其所、相互協調,使知識產品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四)利益兼顧原則 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解決,兼顧權利沖突當事人雙方的效益也是值得考慮的。從我國有關機關近幾年處理的幾個較有影響的涉及權利沖突的案例看,在適用這一原則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㈧ 葯品知識產權保護的道德意義

醫葯知識產權是指一切與醫葯行業有關的發明創造和智力勞動成果的財產權。具體來說,它包括5類:()專利和技術秘密;(2)商標和商業秘密;(3)醫葯企業的計算機軟體;(4)與醫葯相關的著作權;(5)對外合作中與經營管理有關的技術資料、產品信息等[1]。

入世後,我國必須履行TRIPS協議關於全面保護知識產權的最低義務,我國化學葯原料及制劑行業面臨著國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壓,生物葯行業面臨著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嚴峻挑戰,中葯企業也面臨著洋中葯的大舉進攻,以前不少企業所習慣採用的跟蹤仿製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甚至不復存在。近年來醫葯領域幾件有重大影響的葯品知識產權糾紛,已經和正在迫使越來越多的醫葯企業學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懂得在葯品開發和投產之前必須認真地進行專利文獻的檢索,否則就有可能面臨被停止注冊或被訴侵權的危險,使企業的聲譽和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眾所周知,專利保護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促進葯品的創新和開發,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葯,但同時也會在一定期限內造成專利權人的壟斷,抑制他人的自由競爭,造成葯品價格的居高不下,從而加重了患者治療和公眾保健的負擔。因此,2001年11月,WTO在亞洲國家卡達首都多哈發表《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宣言》,「同意TRIPS協議不能夠也不應該妨礙各成員採取措施保護公共健康」;此後,又於2003年8月30日通過執行決議,同意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將葯品強制許可的權利擴展到向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在國內,當2003年的「非典」肆虐時,廣大人民群眾也曾面臨過健康危機。因此,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實踐中將會更多地考慮在促進創新和保護公共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要給真正的發明創造以合理的保護,以促進新葯的不斷產生;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不合理的壟斷和用專利進行「跑馬圈地」,為公眾合理地利用葯品保證健康提供方便。

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識產權已成為許多國家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成為關系國家核心競爭能力培育和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關鍵。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葯品,其知識產權當然重要。但目前,我國葯品知識產權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懸殊,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葯品領域知識產權更是成為知識產權糾紛的多發地帶,成為發達國家在貿易自由化進程中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公報》近年來公布的葯品專利申請數據,我國葯品專利申請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是化學葯品專利申請極少。在化學合成葯領域,外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91.6%,其中絕大多數為新化合物專利,而中國人申請的專利不但少,且大多數為制備方法或制劑專利。二是中葯專利申請多然而質量差。在中葯領域,中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97.76%,但是許多中葯專利申請僅是羅列處方,缺乏專利法要求的創造性,即使被授權專利,其保護范圍也很小。三是生物技術產品專利缺乏創新性。在生物制葯領域,中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48.46%,但其發明創造性和質量與國外相比,差距仍較大。這表明,葯品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葯行業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因素之一,盡快開展這一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迫在眉睫。

衛生部有關人士在談到我國葯品研發的現狀時,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國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新葯屈指可數,葯品知識產權問題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為葯品知識產權對保護和激勵新葯研發起決定性的作用。當前,我國制葯行業整體創新能力差,研究水平低,導致眾多企業將有限的研發資源集中在低水平、低風險、低收益項目的重復研究上,創新沒有成為葯品研發的主流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及時啟動葯品領域知識產權問題研究,開展對這一領域的產權保護,確實是高瞻遠矚,利國利民。

不僅如此,開展葯品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對推動我國中醫葯的發展也極為重要。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談中葯知識產權保護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視,而隨著這幾年漢方葯的迅速發展,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在加快這一領域的產權保護與產品創新,當"洋中葯"大舉進入國內市場時,我們才驚呼"狼"來了。但能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及時採取措施還為時不晚,畢竟我們在中葯理論方面還占據著絕對優勢,而且這也有利於我們重新認識和對待中葯知識產權問題

我國的新葯保護是保護國外在中國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內仿製的所謂新葯,其目的是保護國內開發者的利益,防止重復開發,避免市場無序的競爭。既然新葯有了行政保護的門檻,就必然阻止其他人的仿製,新葯的轉讓利潤就相當巨大。品種開發的人越少,其利潤越大;適應症越廣的葯品;其利潤越大。舉例說明,全國四類新葯奧硝唑僅僅三家開發,任何一家的全部轉讓利潤都不會小於1000萬元。假一類新葯加替沙星(申報時美國已經上市,實際是二類),全國申報了接近20家,全部劑型(片、膠囊、輸液、水針等)要超過60個,每一個研製者的利潤都不會小於500萬元,總毛利潤接近一個億。
新葯開發的巨額利潤帶動資本市場,大量的資金從不同的渠道匯總到新葯開發,新葯開發公司如雨後春筍,新葯開發的重復數量不斷增加。全國出現了新葯(仿製國外的葯)開發的新高潮,僅江蘇省在去年辦理新葯研究資質的過程中,就有接近300家研究單位。筆者通過業內了解到全國有不同規模的新葯開發公司超過了800家,其中出現了像北京德眾萬全公司那樣的大規模仿製葯公司,據說每年的新葯申報數量接近30個。

㈨ 關於知識產權的侵權問題

1 不侵權,著作權只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
2 如果引用別人的文章,從學術道德的角度,應該註明出處,但不涉及版權問題。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的道德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