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只有使用權的公房,買賣問題。
可以啊,買賣雙方知道房子是沒有產權的,在知曉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使用權買賣啊
Ⅱ 有的商品房說是「公房使用權」,這是什麼意思
「公房使用權」是指單位的福利分房,產權歸國家,採取的國家出租的形式,每月象徵性繳回納租金,答近幾年公房使用權可以在市場上轉租流通,但關鍵要看地方政策。
大產權房這個詞語很少聽到,我想應該是相對於小產權房兒說的吧。
小產權方式農村集體土地上建造的房屋,此類房屋禁止對外出售,但是可以在農村集體成員間自由轉讓。如果外人買了此類房屋,將來發生糾紛將很難得到法律的保護。
Ⅲ 出售某單位的公產房使用權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無法收回。公房是我國的歷史遺留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小產權房,它的使用權是可以轉讓的。目前,實踐中我們大概可以把它看做產權房做有關處理。
Ⅳ 買賣公房的使用權法院判有效產權單位判無效究竟是誰說的算
這種情況還是應由單位說了算,單位是有決定權的。
法院只是按照國家的制度去分配,但是單位原有的制度不會變,他也是有保障的。
Ⅳ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房使用權糾紛案的受理有關規定
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各級軍事法院、各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各海事法院:
隨著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和住房制度、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有關房屋和土地使用方面的糾紛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不僅收案數量和糾紛種類有增多的趨勢,而且出現了許多值得重視和研究的新的情況和新問題。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現就不少地方提出的而又需要明確的有關房地產糾紛案件的受理問題通知如下:
一、凡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房地產方面的權益發生爭執而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訟爭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庭依法受理。
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就有關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不服,或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就房地產問題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的行政審判庭依法受理。
三、凡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有關起訴條件的屬於歷史遺留的落實政策性質的房地產糾紛,因行政指令而調整劃撥、機構撤並分合等引起的房地產糾紛,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等而引起的占房、騰房等房地產糾紛,均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圍,當事人為此而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依法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可告知其找有關部門申請解決。
Ⅵ 公房使用權轉讓糾紛請律師指教
你這個案子不需要起訴管理處,只要向法院提起《公房使用權轉讓協議》為無效的協議就可以了,是個民事案子。
是有規定,你們2個人都用使用權的話,另一方是無權單獨轉讓的,如需轉讓,必須得到另一方同意。
至於轉讓給丙,這個沒什麼大問題,只要申請該協議無效,那麼房子無法轉讓。
你去法院申請,需要證明你是房子的使用權人之一,還要證明房子是公房,並不是乙的個人財產。
你干嗎想告管理處啊?
要告管理處,很是麻煩的,你舉證很是困難,涉及到管理處是否是惡意行為,找證據麻煩。就算成功,你也沒什麼得到的啊,因為沒見你什麼損失。
Ⅶ 公房使用權買賣有法律效力嗎
公房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早年國家的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都會將 公房以福版利的性質分給單位所屬的員工權,員工只需每月向產權單位交少量的租金,便可享有公房的承租權和使用權。從《物權法》意義上講,公房的承租權,屬於使用權的范疇,而並非法律意義上的產權。因此,在實踐中,我國早期對於公房是不允許買賣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就允許通過置換的方式對公房進行房屋交易。早期的公房交易基本上都是通過置換的形式進行的,雙方會各自拿出一套公房進行置換,並簽訂一份換房協議書,共同向產權單位和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獲准之後產權單位會進行承租人變更。
Ⅷ 是房屋買賣合同糾紛還是公房租賃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
房屋買賣合同你得是房屋的所有人,如果你不是所有人,很有可能是公房租賃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望採納,謝謝!
Ⅸ 公房使用權能否轉讓
公房使用權可以有限制的轉讓。
公房是指公有住房,是相對於全部權屬於個人的私有住房而言,是指由國家以及企事業單位興建、銷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產權歸國家、單位,國家和單位通過適當收取租金或者無償的方式提供給職工或者居民使用。
根據《物權法》、《合同法》的規定,公房使用權可以轉讓,但不得損害產權人的利益。因為使用權人與產權人屬於合同關系,使用權人轉讓使用權,應當徵得所有權人同意。
(9)賣賣公房使用權的糾紛擴展閱讀:
公房的概念:
公房也稱公有住房,國有住宅。它是指由國家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投資興建、銷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產權(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歸國家所有。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可售公有住房,一類是不可售公有住房。上述兩類房均為使用權房。
相關法律規定:
《物權法》
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合同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
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
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Ⅹ 公房的使用權可以買賣,繼承嗎
1.房屋產權即房屋所有權是指公民個人所有的房產,受到法律的保護,產權人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權利具體表現在:
佔有:它是對房屋的實際控制。私房產權人行使佔有權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所有人及家屬自住使用;二是讓非所有人佔有,如將房屋出借或出租。
使用:它是指按照房屋的性能和用途進行利用。使用權一般由房屋所有人行使,但也經常由非所有人行使,如承租人對出租房屋的使用。
收益:它是指房屋所有人收取房屋產生的某種經濟利益,如出租房屋而收取的租金。
處分:它是指房屋所有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處置房屋。
2.公房的使用權是指承租人對出租房屋按照房屋的性能和用途依法使用的權力.是房屋四項權力之一.
3.使用權沒有法規明確可以買賣.
4. 公有住房的使用權不可以作為遺產來繼承。公房又稱為公有房屋,一般是指國家所有的房屋。公有住房的使用權人所持有的《公有住房租賃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房票,是房屋產權人與承租人之間就該房屋的使用權所達成權利和義務關系的協議。從法律角度上看房屋產權人與承租人雙方建立起的是房屋租賃法律關系,所以在公房的承租人死亡後,其繼承人並不能以繼承的方式成為房屋租賃合同中的承租人,因為我國繼承法規定的繼承權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規定或死者生前所立的合法遺囑而取得被繼承財產的權利,繼承的范圍應當是被繼承人生前所擁有的合法財產,但作為公有住房的承租人對該房屋只享有的使用權,而不具有所有權。所以在承租人死亡之後,原有的房屋租賃關系自然消滅,承租人的使用權因其死亡而不復存在,但是作為承租人的家庭成員有優先承租該公房的權利,這種權利絕不是由於繼承而來,而是在原承租基礎上,重新建立的租賃關系.(《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規定》:第二十八條 承租住宅用房的,承租人在租賃期限內死亡,其共同居住兩年以上的家庭成員願意繼續履行原契約的,可以辦理更名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