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物權《物權法》的內容包括什麼
什麼叫物權?
簡單講,就是對物的權利,這里的物,主要指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的物,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礦藏、河流以及土地附著物。不動產的這個概念,如果給它下定義的話,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它這里的土地是個大概念,我前面講的土地、森林、礦藏,埋藏在地底下的,這些都是大土地的概念。土地附著物,它包括比如說居民的住宅,學校、醫院、工廠的房屋、體育場館、公園等等。這個土地附著物講的是,和土地不能分離、建立在土地之上的這樣一些東西。所以,像房屋、建築物、陵墓等等,都屬於土地附著物。動產這個概念,講的是機器設備、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不動產以外的物。給動產下定義,是先講清楚不動產,哪些屬於不動產,簡單講,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講清楚不動產以外,所有的我們能看到的這樣一些東西,都屬於是動產。
所以,從《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特別是物的這個概念來看,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可以說包羅萬象。制定《物權法》,它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專業性都很強。講它的政治性,就想講到《物權法》是既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也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為什麼?無論是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剛才講到的這個不動產和動產,都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企業的生產經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我們的《物權法》的調整對象,都和《物權法》上的物權、和《物權法》上的這個物,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那麼什麼叫《物權法》呢?
簡單講,《物權法》就是有關物權的法律。《物權法》作為一部法律,它的條文很多。現在通過的《物權法》,共有五篇、十九章、二百四十七條,那麼多內容,實際上主要的是回答三個問題,或者說它的基本內容有三個。
第一,就是它要解決這個物賦予誰,誰是物的主人。第二,它要解決這個權利人對物有哪些權利,他人有哪些義務。第三,它要解決就是物權的保護,如果侵害了物權,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物權法》的基本內容就是回答這三個問題,《物權法》的總則,因為整個《物權法》,它共分五編,它的第一編就是總則。《物權法》的總則,是概括地回答這三個問題。《物權法》的分則,特別是第二編所有權、第三編用意物權、第四編擔保物權,這三編內容是分別從所有權、用意物權和擔保物權的角度,來回答這三個問題。講清楚了什麼叫物、什麼叫物權、什麼叫《物權法》,以及《物權法》它的基本內容
B. 物權和所有權的區別
物權包括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條第3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39條規定:【所有權基本內容】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所以,有所有權就代表有物權。
擁有一套房子的房產即代表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也有物權。
(2)物權是誰擴展閱讀
物權的分類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
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所有權
C. 物權法界定的物權有哪些
物權就是對財產的一種支配權,確定財產的歸宿和利用。《物權法》就是確認財產、利用財產、保護財產的基本法。《物權法》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誰是物的主人,二是物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三是當物權受到侵犯時應該怎樣保護。《物權法》是具有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的,其主要針對的也是我們現在特有的、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時代背景。在這種轉軌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社會問題,比如在重工化、城市化、國際化等的目標過程中,農民耕地被佔用、城市拆遷矛盾引發的利益侵佔、企業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小區車位、綠地權屬問題等等,《物權法》中對此都有涉及。
以前我們在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產生沖突時,一般都要求個人服從大局,私權服從公權,這是我國的傳統做法,也是道德層面上的規范,但這畢竟不是法律。產權清晰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產權清晰,才能鼓勵公民創造財富,這就是「有恆產者有恆心」。我們在憲法中雖然有公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條文,但在我國憲法是不能作為起訴的依據的,《物權法》就是把這個原則加以可操作性的細化,當私有財產受到侵犯時可以作為起訴的依據,呼應了憲法的原則性規定,也使得社會中存在的很多財產沖突問題有了解決的法律依據。就江蘇來說,以前也有不少因為城鎮拆遷、小區停車位產權不明晰等引發的矛盾、官司等等,也存在很多扯皮事件,今後都可以依法解決。此外,《物權法》不但保護私有財產,也對國有財產的保護制定了一系列的規范,對責任人的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界定,這樣在經濟轉軌過程中,企業的經營層會預期到自己的法律責任,有效預防灰色操作,對國企改制規范化也是一種引導。
我國的物權體系還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法律專家層面的討論則聚焦在如何使得《物權法》更加普及化、通俗化。制定《物權法》還有個非常重大的意義,就是意味著我國的人權保障水平達到了更高的層次。自由權、生命權和私有財產權是國際公認的公民的三項基本人權,西方國家的法典中很早就有類似的物權法律,像歐洲有「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諺語,就是說我的房子再破舊也是我的私有財產,就是國王未得准許也不得入內。而國外對於我們在財產保護上的法律不完善也曾有非議。我國現在制定《物權法》,將保護人權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法律制度也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D. 關於物權
郭某可以以善意取得而享有所有權來來對抗計算機處的訴訟請求。本案中專郭某並不知道電腦屬是國家所有且以對價向電腦的佔有人田某購買的。國家在發現電腦被田某佔有時田某郭某之間的交易已經完成,構成善意取得,郭某享有電腦的所有權,國家的損失可以讓田某來賠償。國家可向田某所要賠償.
E. 物權歸誰,求解
不要清楚一點,不管你合同裡面規定得再死,風險控製得多好都沒用。事實就是貨物已經被人提走了,而且貨款沒付。你這就是被騙了,信貸公司就該賠償!
F. 物權是指權利人對物的什麼
不能說錯也不算對...不太全面吧...
物權,簡單說就是人對物的權利
最典型的物權就回是所有權,這是答對物的絕對的佔有和使用、收益等的權利。當然還有別的權利,比如所有權就可以分為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
以最簡單的所有權來舉例。
比如說一本書,當它在你手上的時候,你是直接佔有和支配這本書的,你對它是有絕對的所有權;而當你把書借給別人時,你是間接佔有,但書仍然是你的不可能是別人的。
再比如現在租房是很普遍的現象,對於你的房子在一定程度內你是可以直接支配的(比如想借給誰,合同到期後是不是繼續借之類的)但是你是間接地佔有房子,但是房子仍然是你的;而當你住著房子的時候,房子也是你的
所以說,只要你對一個物品(或物體...)享有一定有權利,那你就在這個權利范圍內享有對這個物品的物權。不知道這樣說LZ是不是清楚...
G. 物權:是不是誰給錢誰就擁有物權
必然不是。
不動產以登記為准。
動產以交付作轉移。前提是交付人是所有人。
其中還涉及盜竊物,遺失物,埋藏物等,不存在善意取得。
所以無權不是以給錢來衡量的。
H. 物權屬於什麼權
債權屬於對人權、請求權或相對權。
物權屬於對世權〔對抗世界所有人〕、絕對權!
如果是填空的話,對世權和絕對權任選其一就可以了!
I. 物權法上誰是物的權利人
首先你要說明「物」是指的那些!例如房子的「物」的權利人自然是指法定的房產所有人。要是離婚分房子還牽扯個實際控制權問題呢!說明白在問!或者說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