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重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不明朗,就會降低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企業也不得不對科研的投資謹小回慎微。因此各個國家對知識產權答的保護、歸屬問題都給予了重視,並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與制度。美國為專利申請和專利使用提供方便和保護,明確了研究人員在受雇期間的發明歸屬以及專利收益的分配。德國則更加靈活地展示了對專利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德國政府取消了大學教授作為自由發明對其研究成果的應用和專利申請獨自決定權,規定大學有權獲得其科研人員的發明並有權申請專利,該措施極大地提高了各大學專利申請的積極性,激發了將專利的知識技術應用於實際的行動。與此相對應,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法規並沒有隨著科技成果交易額的上升而得到同步發展,技術專利侵權、利益分配沖突等問題層出不窮。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國必須加強知識產權的立法與保護,強化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徹底扭轉無法可依、行政部分干預過多、執法難的現狀,為科技成果轉化掃清障礙。
2. 知識產權保護的是什麼
知識產權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著作權)和工業產權。版權(著作權)是指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總稱;工業產權則是指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在內的權利人享有的獨占性權利。
自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頒布之後,我國陸續出台了《商標法》、《專利法》、《技術合同法》、《著作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文件。從宏觀層面上講,國家已經在法律制度層面為企業知識產權權益的保護提供了較強的法律依據,為企業在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及具體實施方法指明了方向,但是目前還缺乏侵權案件的單獨法律法規詳細文件。為保護企業商業機密,建議制定《企業商業機密保護法》、《知識產權侵權法》等文件,詳細制定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商業機密文件的保護和侵權條例。
2018年11月9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宣布,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
3. 知識產權用什麼形容詞來形容
核心,無形
4. 什麼是保護知識產權
作家李某所著的書於1998年5月由某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24日,某影視文化中心委託著名作家夏某創作反映某著名實業家生平事跡的另一作品出版。李某以該書侵犯其著作權為由提起訴訟。經法庭審查,夏某書中的文字表述,有將近2萬字與李某的書基本相同,有多處表述是根據李某一書的意思擴寫而來。從整體看,被告的作品在基本情節的設置和一些人物的安排方面,與原告的作品有實質性相似之處,構成對原告著作權的侵犯。法院經過審理後判決夏某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侵權損失9萬元,判決夏某所寫書的出版社和銷售商停止侵權。
獲取知識是提高人的智能的首要前提。知識通過社會交流傳播,通過市場正常交易,並取得知識資產的價格收入,因此知識價值的存在,成為知識產權的基礎。相對有形資產產權,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產權。
智力成果又稱知識產權,是法律賦予人們對其創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某種專有權利。知識產權從權利內容上講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是基於智力成果創造人的特定身份享有的精神權利,如著作人所享有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等;而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創造人依法享有獲得一定報酬和獎勵的權利,如專利、商標及作品的轉讓費、許可使用費等。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明權、發現權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權屬於我國知識產權的范疇。
著作權是指基於文學創作、藝術和科學作品而依法產生的權利。著作權保護的作品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文學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等。著作權的權利內容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著作財產權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注釋權和整理權。
專利權是指專利發明人對於其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專利人對其發明的專利享有財產權和人身權。我國專利法保護的專利發明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可以獨占使用專利,有權禁止他人使用專利,有權處分專利,有權在產品或者包裝上註明專利權標記。
商標權是指法律賦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的商標進行支配的權利。商標權的客體即商標,是指能夠將一經營的商品或者服務與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區別開來,並可為視覺所感知的標記。商標權的取得需要經過注冊。商標所有人對於自己使用的商標,向國家商標管理機關申請注冊,經過審查核准,獲得注冊之後,即取得商標專用權。商標權包括:使用專有權,是商標權人對其注冊商標進行使用的權利;禁止權,即禁止他人使用自己已經注冊的商標的權利;許可權,即商標權人依據法律的規定,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權利;轉讓權,即將其注冊商標依法轉讓給他人的權利。
當今世界,知識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助於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有助於豐富人們的生活。因此我們要增強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剽竊、抄襲他人作品;引用他人作品要註明出處;不購買盜版書籍、盜版光碟等。
法律辭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二條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第二十九條圖書出版者出版圖書應當和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並支付報酬。
5. 簡述保護知識產權的意義
(一)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調動人們從事科技研究和文藝創作的積極性。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致力於保護權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智力成果。只有對權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權利給予及時全面的保護,才能調動人們的創造主動性,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保護知識產權,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增強經濟實力。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決定了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時技術、品牌、商業秘密等無形財產的巨大作用,而如何讓這些無形資產逐步增值,有賴於對知識產權的合理保護。
(三)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促進對外貿易,引進外商和外資投資。我國已於2001年12月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履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保護國內外自然、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知識產權。如果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我國就不能參與世界貿易活動。
6. 保護知識產權
工業產權
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
主要類型:
1、商標權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我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 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所以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於維護產業活動中的秩序,與專利權的作用主要在於促進產業的發展不同。
2、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根據我國專利法,發明創造有三種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被授予專利權後,專利權人對該項發明創造擁有獨占權,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當然,也存在不侵權的例外,比如先使用權和科研目的的使用等。專利保護採取司法和行政執法「兩條途徑、平行運作、司法保障」的保護模式。本地區行政保護採取巡迴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專利執法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對群體侵權、反復侵權等嚴重擾亂專利法治環境的現象加大打擊力度。
3、商號權。即廠商名稱權,是對自己已登記的商號(廠商名稱、企業名稱)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種使用權。企業的商標權不能等同於個人的姓名權(人格權的一種)。
此外,如原產地名稱、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等也規定在巴黎公約中,但原產地名稱不是智力成果,專有技術和不正當競爭只能由反不當競爭法保護,一般不列入知識產權的范圍。
著作權(版權)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版權。版權是法律上規定的某一單位或個人對某項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銷售的權利,任何人要復制、翻譯、改編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權所有人的許可,否則就是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知識產權的實質是把人類的智力成果作為財產來看待。 著作權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
著作權:在我國,著作權用在廣義時,包括(狹義的)著作權、著作鄰接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等,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范圍。這是著作權人對著作物(作品)獨占利用的排他的權利。狹義的著作權又分為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著作權法第10條)。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著作權與專利權、商標權有時有交叉情形,這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特點。
著作權:
1: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
2:又叫版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
3:有以下幾條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因為在保障著作財產權此類專屬私人之財產權利益的同時,尚須兼顧人類文明之累積與知識及資訊之傳播,從而演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屬著作權所要保障的對象。
7. 保護知識產權的現實意義
⑴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調動了人們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⑵為智力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法律機制,為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上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⑶為國際經濟技術貿易和文化藝術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則,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
⑷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作為現代民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中國法律體系,建設法治國傢具有重大意義。
(7)保護知識產權的形容詞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
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一、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
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一)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和作品登記。
(二)工業產權
工業產權則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由此看來「產業產權」的名稱更為貼切。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