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處分權和使用權區分
1、定義不同
處分權是所有人對財產(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進行消費和轉讓的權版利。而不論是所權有人還是非所有人,他們佔有財產,最終是為了對財產有效地利用或從中獲得經濟上的利益。這種利用財產的權利是使用權。
2、對物品的所有權不同
處分權必須擁有所有權或者經過所有權擁有者同意才能夠處分,而使用權可以不用擁有所有權。
3、代表的權利不同
處分權是由物具有交換價值決定的,法律上的處分意味著物的轉讓。處分權決定了財產的歸屬,它是所有權區別於他物權的一個重要特徵。而作為所有權權能的使用權具有最廣泛的概括性,所有人可以在法定限度內依任何目的和方式使用其物。
② 用益物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拿一隻母雞來舉例,比如我可以使用這只母雞,我讓這只母專雞去捉蟲子,那麼屬這個就體現的是使用權;另外一個例子,比如這個母雞下了一個雞蛋,那我能收取這個雞蛋,就是雞蛋屬於我,那這個例子呢,體現的就是用益物權。
③ 使用權名詞解釋
[使用權]:是指物復權人,對該制物享有合法使用的權利,包括自物使用權和他物使用權。
一、[物權]:是指對物的直接管領和支配,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權利。屬於財產權。其基本法律特徵是:1、物權的標的是物,不是行為,也不是精神財富。3、物權的內容是對物的直接管領和支配,並排除他人的干涉。4、物權有追及效力。物權的標的物無論輾轉落在何人手中,物權人都可追及其物而主張權。
二、[自物使用權]:是指權利主體對自己所有物享有使用的權利。
三、[他物使用權]:是指權利主主體對他人所有物享有有條件的亨有使用的權利。也就是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使用人不享有該物的所有利,只享有附條件的使用權。如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權是七十年、農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三十年等。。
④ 借用權究竟是債權還是物權,與租賃使用權有什麼區別
借用權是物復權,屬於用制益物權。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借用權與租賃使用權的區別如下:
一、是否有償不同。
租賃是有償使用;借用是無償使用。
二、合同性質不同。
借用合同應屬實踐合同,只有實際借用後出借人與借用人間才形成權利義務關系,借用合同自出借人將借用物提供給借用人後生效。出借人在借用物出借前可以撤銷借用 ,出借人在借用物出借中可以停止借用。
租賃合同屬於諾誠合同。諾成合同自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可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標的物為合同的成立要件,當事人交付標的物屬於履行合同,而與合同的成立無關。
三、權利義務不同。
出借人的權利是於合同終止時得要求借用人歸還借用物。
出借人一般不負瑕疵擔保責任。但出借人故意隱瞞借用物的瑕疵而致借用人受損害的,應負賠償責任。
借用人的義務是按照合同的約定使用借用物,在合同終止後應及時歸還借用物。借用人違反義務的,應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
租賃人的權利是要求出租人交付標的物,義務是支付租金。
⑤ 土地使用權是不動產還是無形資產
土地使用權是企業的無形資產。
土地使用權用於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專自用地上建築物時,土屬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不與地上建築物合並計算其成本,而仍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土地使用權使用的處理:
如果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用於建造對外出售的房屋建築物的,其相關的土地使用權的價值應當計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築物成本。
企業外購房屋建築物所支付的價款中包括土地使用權以及建築物的價值的,一般應當對實際支付的價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價值相對比例)在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分配;確實無法在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的,才全部作為固定資產核算。
⑥ 商標使用權是否屬於財物為什麼
1,商標屬於無形資產,也就是財產。
2,你想一想商標的價值是你現在所看不見的,很多商標爭奪案就可以證明商標的無形價值。
⑦ 建設用地使用權能作為抵押物么
當然可以,一般開發商都會抵押給銀行貸款的
依照物權法第180條和第182條的規定,債務人或者回第三人有權處答分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現有的建築物一並抵押,抵押人未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建築物視為一並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抵押人仍然有權依法對該土地進行開發,建造建築物。那麼,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是否屬於抵押財產?需要拍賣建設用地使用權時,應當如何處理這些新增的建築物?本條為解決這些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
對於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由於其不在抵押合同約定的抵押財產的范圍內,因此不屬於抵押財產。
為了實現抵押權,需要處分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該土地上已存在建築物,一般來講,只有將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才能實現建設用地使用權現實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實踐中要遵循「房隨地走」的原則。因此,本條規定,處分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雖然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仍可以將其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處分後,由於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處分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沒有優先受償的權利。只能作為普通債權人行使權利。
⑧ 使用權和收益權的區別
1、目的不同
使用和收益顯然是完全脫離的。使用是為了獲取物的使用價值,而收益是為了獲取物的價值。所有人與非所有人享有使用權和收益權,分別是為了追求不同的經濟目的。
2、權能大小不同
使用權是不改變財產的本質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權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願而轉移給他人。如我國國家財產的所有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的授權,對其所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有使用權。
所有權的存在以實現經濟利益和價值增值為目的,這最終體現在收益權上。收益權能是指權能的權能,作為實現所有物價值的基本手段,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已上升為所有權最核心的權能。
3、權利不同
使用權,是指房主按照住房性能對房屋進行事實上的利用。同樣通過一定法律契約,非房屋所有權人也可獲得房屋的使用權。房主將房屋租給他人使用,並不失去對房屋的所有權。
收益權,是指房主收取房屋這項財產所產生的某種收益。例如出屋,房主從房客處收取租金。有時房主也將部分收益權通過法律形式轉讓給非房屋所有權人。例如,房客可利用租來的房屋改為從事一些收益性經營活動,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一部分交給房主,一部分留給自己。
⑨ 什麼叫做所有權,包括什麼叫使用權
1.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內是對生產勞動的目的容,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
2.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
3.使用權,是指所有人以自主的意思運用或利用其物的法律可能性。大陸法民法中所有權的權能之一。作為所有權權能的使用權具有最廣泛的概括性,所有人可以在法定限度內依任何目的和方式使用其物。他物權人依特定目的和方式運用或利用他人之物的法律可能性。他物權中的使用權具有特定的內容;例如地上權中的使用權僅以地上建築或植樹使用為內容,地役權中的使用權僅以土地通行或排灌使用為內容,用益權中的使用權僅以物的正常用途使用為內容等。中國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土地資源使用權亦屬此類。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