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可在柬埔寨生效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日在京披露,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在柬埔寨生效的申請受理即將啟動,屆時,中國發明專利人可便捷地在柬埔寨獲取專利權及相關保護。
2017年9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與柬埔寨國務大臣兼工業及手工業部部長占蒲拉西簽署了關於知識產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確認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可在柬埔寨登記生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國際合作司王曉雲副司長2日表示,經過半年的討論和磋商,中柬雙方已經就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在柬埔寨生效相關工作的具體流程達成一致,「根據我局與柬埔寨工業及手工業部達成的協議,目前所有經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維持有效且申請日在2003年1月22日以後的發明專利都具備在柬埔寨登記生效的資格。在柬埔寨登記生效後,柬埔寨在給予專利保護的同時,也承認相應中國專利的申請日。根據柬埔寨國內專利法的規定,專利的保護期限為20年,與我國相同。」
據悉,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可在柬埔寨生效不同於國際上現存的其他專利審查共享模式,是柬埔寨對中國專利審查授權結果的直接認可,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和更高的法律價值。
具體到手續辦理細節,王曉雲介紹說,根據柬埔寨工業及手工業部的要求,中國有效專利在提交登記生效申請時需要委託當地的代理所,作為辦理登記手續的聯系人。另外,需要准備下列文件:「一是注冊申請表格。在注冊表格中除了專利的著錄項目外,申請人還需提供柬埔寨當地聯系人(也就是委託的當地代理人)信息及聯系地址;二是我局依照申請人請求出具的中國有效專利文件說明書和專利登記簿副本;三是專利文件英文、高棉語翻譯。」
下一步,中柬相關部門將發布公告,對專利生效的具體細節作出闡釋,並將這一合作模式向兩國公眾和申請人、專利權人推廣。
㈡ 如何評價專利制度
1978年7月,中央作出了「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的決策。根據這一決策,原國家科委開始籌建我國專利制度,從1979年3月開始制定專利法。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中國專利法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創新成果。在大多數國家,專利法僅保護發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規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稱為專利,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特色之一。 專利法制定後經歷了兩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2005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准備工作。2008年1月,專利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08年立法工作計劃。2008 年12 月27 日,我國《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下稱2008 年《專利法》)。修訂後的《專利法》將於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與前面兩次修訂相比,這次專利法修訂,主要是國家自身發展需要的體現,而這突出地表現為提升專利法在促進我國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專利法》第三次修訂涉及的內容相當多,但其總體風格是基於總結我國專利法制工作經驗, 出於中國自身發展需要, 更加充分地保護國內外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並兼顧社會利益的平衡, 促進專利制度功能和作用在中國更好地發揮。從具體的修訂內容看,此次修訂特別重視提升專利法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 以及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基礎之上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專利法》修正案通過後,輿論普遍認為,鼓勵創新能力提高和加強對專利權保護,是這次《專利法》修改的主旋律,貫穿於專利法的始終。因此,這也可以視為《專利法》第三次修訂的主要特點。
㈢ 我國的專利制度有什麼意義
中國專利制度
1978年7月,中央作出了「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的決策。根據這一決策,原國家科委開始籌建我國專利制度,從1979年3月開始制定專利法。
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中國專利法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創新成果。在大多數國家,專利法僅保護發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規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稱為專利,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特色之一。
專利法制定後經歷了兩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2005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准備工作。2008年1月,專利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08年立法工作計劃。2008 年12 月27 日,我國《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下稱2008 年《專利法》)。修訂後的《專利法》將於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與前面兩次修訂相比,這次專利法修訂,主要是國家自身發展需要的體現,而這突出地表現為提升專利法在促進我國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專利法》第三次修訂涉及的內容相當多,但其總體風格是基於總結我國專利法制工作經驗, 出於中國自身發展需要, 更加充分地保護國內外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並兼顧社會利益的平衡, 促進專利制度功能和作用在中國更好地發揮。從具體的修訂內容看,此次修訂特別重視提升專利法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 以及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基礎之上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專利法》修正案通過後,輿論普遍認為,鼓勵創新能力提高和加強對專利權保護,是這次《專利法》修改的主旋律,貫穿於專利法的始終。因此,這也可以視為《專利法》第三次修訂的主要特點。
㈣ 買高鐵票時顯示被法院禁止高消費,是怎麼回事
買高鐵票時顯示被法院禁止高消費,說明已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我國正在織就失信懲戒網,失信者不能買房坐高鐵:
2018年12月4日,發改委等38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重復專利侵權行為、不依法執行行為、專利代理嚴重違法行為、專利代理人資格證書掛靠行為、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提供虛假文件行為6種情形會被懲戒。
相關失信主體將遭到33項跨部門聯合懲戒措施,其中有一條引人注目:限制購買不動產及國有產權交易,限制在一定范圍的旅遊、度假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也就是說,發生以上6種行為,失信者買房、旅遊將會受限。
此外,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修改了逃避追繳欠稅標准,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將逃避追繳欠稅納入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的標准由「欠繳稅款金額100萬元以上的」修改為「欠繳稅款金額10萬元以上的」。
這意味著,欠繳稅款列入「黑名單」的起點由100萬元降至10萬元,門檻大大降低。相關當事人,將面臨依限制出境等懲戒措施:
對欠繳查補稅款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規定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或者提供納稅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相關規定,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㈤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專利制度沿革歷史是什麼
我國專利法律制度的歷史沿革白碩 孫俊
【摘要】:歷史研究是法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專之一。我國近現代的專利法屬律制度橫向學習西方較多,縱向追根溯源較少。我國法律意義上的專利出現在清朝末期,歷經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並在新中國成立後不斷發展完善。本文通過探究我國專利法律制度的起源和發展,希望對建設創新型國家背景下的專利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有所助益。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檢察院;
【關鍵詞】: 專利 法律制度 法學研究
【分類號】:D923.42
【正文快照】:
我國的專利很早前就已經出現了,「專利」一詞最高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國語》。在《國語》卷一周語上中,芮良夫曰「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此話的背景即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對社會財富及資源進行壟斷,招致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在漢代,對鹽、鐵、茶、
㈥ 網上購買火車票顯示說,已經被依法限制高消費,無法購票的原因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購票人被人民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
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第三條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第一點 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第九點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後,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准許。
(6)歐盟商會知識產權合作備忘錄擴展閱讀
我國正在織就失信懲戒網,失信者不能買房坐高鐵:
2018年12月4日,發改委等38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重復專利侵權行為、不依法執行行為、專利代理嚴重違法行為、專利代理人資格證書掛靠行為、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提供虛假文件行為6種情形會被懲戒。
相關失信主體將遭到33項跨部門聯合懲戒措施,其中有一條引人注目:限制購買不動產及國有產權交易,限制在一定范圍的旅遊、度假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也就是說,發生以上6種行為,失信者買房、旅遊將會受限。
此外,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修改了逃避追繳欠稅標准,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將逃避追繳欠稅納入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的標准由「欠繳稅款金額100萬元以上的」修改為「欠繳稅款金額10萬元以上的」。
這意味著,欠繳稅款列入「黑名單」的起點由100萬元降至10萬元,門檻大大降低。相關當事人,將面臨依限制出境等懲戒措施:
對欠繳查補稅款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規定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或者提供納稅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相關規定,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㈦ 中國專利申請連續七年世界第一,中國迎來了科技井噴的時代了嗎
4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知識產權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24日在國新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介紹,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量質齊升,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38.2萬件,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排名躍居全球第二;受理商標注冊申請574.8萬件,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
專家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穩步增長,尤其京津冀地區和長江經濟帶覆蓋省市等國家重點區域專利布局態勢良好。此外,我國申請人向外專利申請增勢穩定。
新時代創業創新不斷加速,迫切需要更高質量、更多數量的知識產權提供支撐。「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基礎上形成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中也包含大量的知識產權。及時以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保護創新成果,是激勵知識產權創造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曹新明說。
㈧ cpc 專利分類 中國 哪些技術領域
近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歐洲專利局正式續簽關於加強專利分類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新諒解備忘錄有效期限為6年,內容涉及分類實踐、分類培訓、數據交換和保障機制等諸多方面。有關人士表示,新諒解備忘錄的正式簽署,有助於進一步加強和擴展中歐兩局分類領域合作,也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未來一段時期深化聯合專利分類(CPC)推進實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保障。
依照該諒解備忘錄,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自2016年1月起,使用CPC對所有技術領域新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分類,並與歐洲專利局共享相關分類數據;歐洲專利局繼續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供特定技術領域CPC分類培訓;中歐兩局定期召開實施工作組會議,就質量保障、信息技術和培訓交流等分類合作有關事務進行商討。
據悉,為不斷提高中國專利文獻分類質量,提升各國審查員對中國專利文獻的檢索效率,推動中國專利文獻更好地服務於全球用戶,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13年6月同歐洲專利局簽署首份有效期為3年的分類合作諒解備忘錄,確定逐步引入CPC對中國專利文獻進行分類,使其與國際專利分類體系(IPC)一起成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內部分類體系。原諒解備忘錄於今年6月到期,在此期間,歐洲專利局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供了百餘個特定技術領域的分類培訓;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從已接受培訓的技術領域選取了部分新公開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進行了CPC分類,文獻總量達47萬余篇。
據介紹,CPC是一種專利文獻的細分類體系,於2013年1月1日在歐洲專利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正式使用。該分類體系主要以原歐洲專利分類體系(ECLA)為基礎,是專利授權過程中一種高效的現有技術檢索工具。目前,世界上已有45個專利局開始使用該分類體系,2.5萬名審查員使用其進行檢索。
㈨ 專利制度的作用的是如何體現的
1978年7月,中央作出了「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的決策。根據這一決策,原國家科委開始籌建我國專利制度,從1979年3月開始制定專利法。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中國專利法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創新成果。在大多數國家,專利法僅保護發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規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稱為專利,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特色之一。 專利法制定後經歷了兩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2005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准備工作。2008年1月,專利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08年立法工作計劃。2008 年12 月27 日,我國《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下稱2008 年《專利法》)。修訂後的《專利法》將於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與前面兩次修訂相比,這次專利法修訂,主要是國家自身發展需要的體現,而這突出地表現為提升專利法在促進我國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專利法》第三次修訂涉及的內容相當多,但其總體風格是基於總結我國專利法制工作經驗, 出於中國自身發展需要, 更加充分地保護國內外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並兼顧社會利益的平衡, 促進專利制度功能和作用在中國更好地發揮。從具體的修訂內容看,此次修訂特別重視提升專利法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 以及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基礎之上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專利法》修正案通過後,輿論普遍認為,鼓勵創新能力提高和加強對專利權保護,是這次《專利法》修改的主旋律,貫穿於專利法的始終。因此,這也可以視為《專利法》第三次修訂的主要特點。
希望採納
㈩ 中國專利申請制度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中國專利法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創新成果。在大多數國家,專利法僅保護發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規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稱為專利,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特色之一。
專利法制定後經歷了兩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2005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准備工作。2008年1月,專利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08年立法工作計劃。2008 年12 月27 日,我國《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下稱2008 年《專利法》)。修訂後的《專利法》將於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與前面兩次修訂相比,這次專利法修訂,主要是國家自身發展需要的體現,而這突出地表現為提升專利法在促進我國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專利法》第三次修訂涉及的內容相當多,但其總體風格是基於總結我國專利法制工作經驗, 出於中國自身發展需要, 更加充分地保護國內外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並兼顧社會利益的平衡, 促進專利制度功能和作用在中國更好地發揮。從具體的修訂內容看,此次修訂特別重視提升專利法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 以及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基礎之上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專利法》修正案通過後,輿論普遍認為,鼓勵創新能力提高和加強對專利權保護,是這次《專利法》修改的主旋律,貫穿於專利法的始終。因此,這也可以視為《專利法》第三次修訂的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