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而保證人與物權人為同一人時,物權人還負保證責任嗎
保證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為債務人履行債務而向債權人所做的一種擔保。是典型的人保、典型的約定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由於保證是以保證人的信用提供擔保,因此保證被稱為人的擔保。而物的擔保是指擔保人以某一特定財產提供的擔保,其類型包括抵押、質押和留置。
當一個主債權同時設有保證與物的擔保時,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擔保法》第28條做出了規定: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如果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物的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或者擔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滅失而沒有代位物的,保證人仍應當按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屆滿後怠於行使擔保物權,致使擔保物的價值減少或者毀損、滅失的,視為債權人放棄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擔保,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減輕或者免除保證責任。上述規定表明:
1、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債務人自己提供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僅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即保證人承擔的是補充擔保責任。
2、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債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擔保的,如各自承擔的擔保責任范圍已由合同明確約定,則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或者物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債權人無權要求保證人或物的擔保人在合同對其確定的責任范圍之外承擔責任。
3、當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擔保時,如果當事人被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保證人與物的擔任人之間承擔的是連帶擔保責任。債權人對到期受清償的債權,既有權選擇要求保證人按照合同約定或者法律規定承擔保證責任,也有權選擇要求物的擔保人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承擔保證責任。承擔了責任的擔保人,可以直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先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然後就其本人最後承擔的責任份額再向債務人追償。也就是說,連帶責任的承擔使直接向債權人承擔責任的擔保人享有了雙重追償權。
4、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時,如果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則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這一規定則僅適用於物的擔保是由債務人提供的情形。在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時,因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處於同等地位,債權人有權選擇行使物的擔保或保證。如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兩者均有承擔擔保責任的義務。此時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對保證人沒有影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債權人放棄第三人提供的擔保物權保證人可以免責嗎
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包括放棄由債務人提供的擔保物權,也包括放棄由第三人提供的擔保物權。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有以明示的方式即作為的方式放棄擔保物權的,也有以默示的方式即不作為的方式放棄擔保物權的,相對而言,以作為的方式認定放棄擔保物權的較易認定,以不作為的方式放棄擔保物權的有時較難認定,易引起爭議。
擔保人對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的抗辯,是指擔保人用之以抵銷債權人主張自己承擔擔保責任的對抗,既包括擔保責任的金額的對抗,也包括擔保責任的期限或順序的對抗,都是因為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造成了自己的相應利益損害,這樣擔保人就有權主張在放棄擔保物權而致損害自己利益的范圍內免責,如果債權人放棄自己的擔保物權並不造成擔保人擔保責任的加重或者不造成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後追償權利的損失,則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是債權人對自己權利的處分,擔保人無權抗辯,也就是說,在債權人依法行使自己的選擇權時,不論債權人選擇向誰主張權利,擔保人均無權抗辯,但當債權人違法對擔保人追償時,擔保人有權對因此而加重自己責任的部分抗辯,對於法律規定的擔保人的抗辯權應在該意義上予以解讀。當抵押權人放棄第三人的抵押權時,其他擔保人是否可以主張相應免除擔保責任,關鍵要看有關實現該第三人擔保物權的約定是否明確,或者說前提是抵押權人對該第三人物保是否享有選擇起訴的權利,這應是綜合《擔保法》、《物權法》以上法條精神的正當理解與把握。」(注1)對於抵押權人放棄對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權時,保證人是否因此而豁免或減輕自己的擔保責任亦應作此把握。
也就是說,擔保人對債權人放棄的擔保物權是否享有相應的免除責任的權利,應根據擔保人的擔保責任與被放棄的擔保物權之間的關系進行判斷,如果物保責任在前,擔保人的擔保責任在後,則債權人放棄物保將使擔保人的原物保保護屏障滅失,其由原來擔保的補充責任變為直接責任,擔保人當然對這種非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責任免責,如果物保責任與擔保人的擔保責任並無前後之別,債權人既可以向物保主張權利,也可以向擔保人主張權利,而且擔保人被主張權利後又不能向物保人主張物保權利,則債權人放棄物保不會對擔保人造成任何損害,擔保人就無權主張相應的免責。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擔保人放棄物權法的後果
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包括放棄由債務人提供的擔保物權,也包括放棄由第三人提供的擔保物權。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有以明示的方式即作為的方式放棄擔保物權的,也有以默示的方式即不作為的方式放棄擔保物權的,相對而言,以作為的方式認定放棄擔保物權的較易認定,以不作為的方式放棄擔保物權的有時較難認定,易引起爭議。
擔保人對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的抗辯,是指擔保人用之以抵銷債權人主張自己承擔擔保責任的對抗,既包括擔保責任的金額的對抗,也包括擔保責任的期限或順序的對抗,都是因為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造成了自己的相應利益損害,這樣擔保人就有權主張在放棄擔保物權而致損害自己利益的范圍內免責,如果債權人放棄自己的擔保物權並不造成擔保人擔保責任的加重或者不造成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後追償權利的損失,則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是債權人對自己權利的處分,擔保人無權抗辯,也就是說,在債權人依法行使自己的選擇權時,不論債權人選擇向誰主張權利,擔保人均無權抗辯,但當債權人違法對擔保人追償時,擔保人有權對因此而加重自己責任的部分抗辯,對於法律規定的擔保人的抗辯權應在該意義上予以解讀。當抵押權人放棄第三人的抵押權時,其他擔保人是否可以主張相應免除擔保責任,關鍵要看有關實現該第三人擔保物權的約定是否明確,或者說前提是抵押權人對該第三人物保是否享有選擇起訴的權利,這應是綜合《擔保法》、《物權法》以上法條精神的正當理解與把握。」(注1)對於抵押權人放棄對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權時,保證人是否因此而豁免或減輕自己的擔保責任亦應作此把握。
也就是說,擔保人對債權人放棄的擔保物權是否享有相應的免除責任的權利,應根據擔保人的擔保責任與被放棄的擔保物權之間的關系進行判斷,如果物保責任在前,擔保人的擔保責任在後,則債權人放棄物保將使擔保人的原物保保護屏障滅失,其由原來擔保的補充責任變為直接責任,擔保人當然對這種非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責任免責,如果物保責任與擔保人的擔保責任並無前後之別,債權人既可以向物保主張權利,也可以向擔保人主張權利,而且擔保人被主張權利後又不能向物保人主張物保權利,則債權人放棄物保不會對擔保人造成任何損害,擔保人就無權主張相應的免責。
④ 債務人放棄物的擔保怎麼辦
根據擔保法的規定,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擔保法的司法解釋中對擔保法的規定作了一定的限制,明確只有在債權人放棄屬於債務人自己的抵押權的情況下才能適用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的規定。其理由是在第三人提供擔保物的情況下,物的擔保和人的擔保處於同等的地位,債權人有選擇行使擔保物權還是保證債權的權利,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的,兩者都有清償的責任。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對保證人並無實際影響。而當擔保物權為債務人所提供時,情況則有所不同,保證人只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使債務人本來就用來清償債務的財產不用於清償,勢必加大了保證人的責任。因此,保證人應當在其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的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⑤ 請問債權人放棄抵押權(擔保物權)消滅,債務人也是抵押人的主債務是否消滅,主債務在時效內
銀行所放棄的債權抵押權,不是主債權,你在銀行每年給你的債權催專收通知上的簽字,說明屬銀行對你的債權訴訟時效一直沒有中斷。銀行放棄汽車的抵押權僅僅是放棄擔保物權的優先處置權,這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2003年抵押的汽車,因技術進步產生的無形損耗和實際使用所產生的機械磨損,已經是處於報廢狀態的抵押物,客觀上不具有設定抵押的抵押價值;第二抵押物是動產,其產權證明僅僅是行車證,其登記和變更登記,不如房地產類的不動產在管理上需要特別關注設定抵押權的釋放,因此,很難對實物的物權進行有效的控制;第三、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因使用壽命有限以及事故的影響而提前報廢,因此,銀行在對主債權進行持續的時效維護情況下,保留一個可能已經不存在的抵押物的優先處置權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說銀行通過訴訟要求償還原借款合同所形成的主債權,你是沒有辦法抗辨的。
⑥ 若同一債權上既有保證又有擔保物,債權人放棄物保的,保證人的責任如何承擔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二十八條: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6)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擴展閱讀:
《擔保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
保證擔保的范圍就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請求保證人代為履行或負連帶責任以及申請法院予以強制執行的范圍。
關於保證所擔保的債權范圍,各國法律原則上並無限制。一般說來,除了一些有極強的人身特定性而不能由他人代替履行的債權外,都是可成立保證擔保的。與人身屬性密切相關的特定債權雖不能成立保證,但由於這種債權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也可以成為保證擔保的對象。
從許多國家的民法規定以及有關判例實踐上看,在保證合同設有具體的約定的情形下,保證所擔保的債權與主債權的范圍是一致的。有約定的,則從約定,此為確定保證之范圍的基本原則。
保證的形態包括普通保證和特殊保證兩種。所謂普通保證,是指不需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承擔何種保證責任的保證;特殊保證是指當事人必須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保證人承擔何種保證責任的保證。
參考資料:網路-保證擔保
參考資料:網路-擔保法
⑦ 為什麼說當債權人不是放棄擔保物權,而是因其過失而致使擔保物權消滅時,不能發生保證人保證責任的免除
不可以免除,但在債權人的過錯責任范圍內的部分,保證人可以免除
⑧ 擔保物權的消滅的情形
(一)主債權消滅
擔保物權屬於從權利,主債權消滅,擔保物權亦消滅。《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抵押權與其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的,抵押權也消滅。第七十四條規定,質權與其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的,質權也消滅。第八十八條規定,債權消滅的,留置權消滅。一般來說,被擔保主債權消滅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1.清償,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清償全部主債權,從而使債消滅的行為;2.提存,是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致使債務人不能按期償還到期債務,債務人將清償標的交付給特定提存部門或約定的第三人,從而使主債權消滅的行為;3.抵銷,是指擔保物權人與債務人互負債務,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符合抵銷條件而導致主債權消滅的行為;4.免除,是指擔保物權人在不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全部免除債務人的債務而致使主債權消滅的行為;5.混同,是指擔保物權與債務因婚姻、繼承、合並等原因同歸於一人,從而使主債權消滅的行為。以上原因均可導致主債權消滅,擔保物權保全債權的目的不復存在。
(二)擔保物權實現
擔保物權的實現,是指擔保物所擔保的債權已屆清償期而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擔保物權人通過行使擔保物權而使其債權得到優先受償。擔保物權的實現,擔保法律關系消滅。即使其債權未完全受償,擔保物權也消滅。
(三)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
權利既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這是權利人的自由。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必須有明確的意思表示,且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
(四)法律規定擔保物權消滅的其他情形
這是法律規定的兜底條款。法律明確規定擔保物權消滅的,擔保物權依法律的規定而消滅。例如《擔保法》規定:抵押權因抵押物滅失而消滅;質權因質物滅失而消滅;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並被債權人接受的,留置權消滅等等。當然,擔保物權的消滅既可以基於法律的規定,當事人也可以約定其消滅的情形。
⑨ 有財產擔保的債權 債權人放棄優先受償權的 那該債權屬於無財產擔保債權嗎 在線等
擔保物權在本質上來說就是優先受償的權利,放棄優先受償就是喪失擔保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