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民法分論名詞解釋物權的保護

民法分論名詞解釋物權的保護

發布時間:2021-08-22 18:28:36

Ⅰ 誰能給我《民法總論》重要名詞解釋

一物一權原則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不得有互不相容的兩個以上的物權同時存在於同一標的物上。

一般期間是指適用於各種民事法律關系的期間。特殊期間則指有關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期間。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火災等。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後履行一方財產狀況惡化等情形,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況時,在後履行一方未履行其債務或者未提供擔保前,有拒絕先履行自己債務的權利。

不要式合同是指依法無需採取特定形式訂立的合同。

不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法律沒有規定特定形式而允許當事人選擇約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民事主體。

個體工商戶,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民事主體。

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民事主體為使第三人獲得利益而與他人訂立的合同。如指定第三人為受益人的保險合同。

為自己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民事主體為自己享有合同權利和取得合同利益而與他人訂立的合同。

主合同是指不依賴其他合同而能獨立存在的合同。

事業單位法人是指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屬於公益法人。

產品責任,即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是指產品的製造者、銷售者對其製造、銷售或者提供的有缺陷產品對他人人身和財產造成的損害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親屬權是指除配偶以外的其他近親屬之間的以特定的身份利益為內容的基本身份權利。

人格利益,是指形成人格權的客體。

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一種民事權利。

人身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與其人身有著密切聯系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法定民事權利。

人身自由權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和思維,不受任何人和組織的非法控制、約束和妨礙的權利。

從合同是指以其他合同的存在為存在前提的合同,又稱為附屬合同。

他物權是指權利人在他人所有的標的物享有的被限定於某一特定方面或某一特定期間的物權。它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人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由非所有人對物享有的一定程度的支配權。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與第三人為法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為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人稱為代理人。

代理權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第三人實施法律行為,為被代理人設定、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民事權利。

代理證書是指證明代理人具有代理權的法律文件。

任意合同是指全部條款均由當事人協商訂立而成,不含格式條款的合同。

使用權是指依照物的屬性及用途對物進行利用從而實現權利人利益的權利。

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或者人身,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人損害的行為。

侵權責任即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一定的侵權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保證是指由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作為保證人,當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由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制度。

債是特定的民事主體之間請求為特定行為的民事法律關系。

債務免除是指債權人拋棄債權,而使債務人的債務消滅的單方的民事法律行為。

債務承擔是指在不改變債的內容的前提下,由第三人承擔債務人部分或全部的債務。

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在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為了保全其債權,得以自己的名義代債務人行使其到期債務的權利。

債權人的撤銷權,又稱廢罷訴權,是指當債務人進行的減少其財產的處分行為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享有的為保全其債權而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該處分行為的權利。

債權債務的概括移轉是指當事人將其債權債務一並移轉給第三人享有和承擔。

債權關系是指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為一定行為的民事法律關系,債權人只有得到債務人的幫助才能實現其權利。

債權讓與是指在不改變債的內容的前提下,由第三人承受債權人的全部或部分的債權。

債的發生根據是指引起債的法律關系產生的法律事實。

債的履行是指債務人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清償了債務,債權人接受其履行從而導致債的消滅。

債的終止,即債的消滅,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債權債務關系因一定的法律事實而不再存在的情況。

債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或雙方的協議而導致債的消滅。

停止侵害是指侵權行為人終止其正在進行或者延續的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以其身體生理功能的正常運作,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利益為內容的具體人格權。

催告權是指第三人告知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內就是否行使追認權與以明確答復的權利。根據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三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先佔是指民事主體以所有的意思佔有無主動產而取得其所有權的法律事實。

先履行抗辯權。即指雙務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債務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拒絕其履行請求的權利。

個人合夥的加入,又稱入伙,是指在合夥經營期間,原合夥人以外的人申請加入合夥並取得合夥人身份的行為。

民事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當以公平的理念從事民事活動,公平合理地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正當地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

公平責任原則,又稱衡平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雙方對損害結果均無過錯時,根據公平原則在當事人之間合理分擔損失的歸責原則。

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國家的國籍,根據該國的法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

公法人是指依照公法設立的法人,如國家行政管理機關。

公益法人是指成立目的是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

共同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基於某種共同關系而對某項財產不分份額地共同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

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對同一項財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典權是指出典人將自己所有的不動產交由典權人,典權人向其支付一定典價後對出典不動產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養殖權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在國有或集體所有水面從事養殖、經營水生動物、水生植物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農村承包經營戶,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民事主體。

出典房屋的先買權是指在同等條件下,典權人享有優先於他人的購買典物的權利。

加工是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財產加工改造為具有更高價值的財產。

動產質權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的價值優先受償的權利。

勞務和服務行為是指民事主體從事的為他人完成特定工作或提供特定服務的民事法律行為。

單一之債是指債權人、債務人各為一人的債權債務關系。

單務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僅有一方承擔義務,另一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關系。

單務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的一方當事人負有義務,而另一方當事人僅享有權利的民事法律行為。

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基於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佔有,是指對物事實上的控制與支配。

佔有權是指對所有物加以實際管理或控制的權利。

原始取得所有權首次產生或不依賴於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權。

雙務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互負對待給付義務的合同關系。

雙務合同履行的抗辯權是指在符合法定條件時,當事人一方對抗對方當事人的履行請求權,暫時拒絕履行其債務的權利。

雙務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的雙方當事人均承擔義務,同時也都享有權利的民事法律行為。

雙方代理是指代理人同時代理雙方當事人為同一項法律行為。

雙方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基於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取得時效制度是指非財產所有人以自己所有的意思公開的、無爭議的持續地佔有他人財產超過法定期間即取得該項財產所有權的民事法律制度。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是指不法佔有他人動產的人將其無權處分的動產轉讓給第三人時,如果該受讓人取得財產是出於善意,則可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

Ⅱ 什麼是物權保護

物權保護通俗的說就是如何保護物權,方法為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等。

Ⅲ 簡述財產所有權的民法保護(問答題)

您好,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四項權能。
根據所有人在其所有權受到侵害以後提起的訴訟或請求的不同內容,可以將保護所有權的民法方法分為如下幾種:
(1)請求確認所有權。
(2)請求返還原物。在適用這一方法保護所有權時應注意:A.有權請求返還原物的人,一般是物的所有人。B.所有人只能針對非法佔有人提出返還原物,而不能要求合法佔有人返還原物。C.如果原物被他人合法佔有,佔有人在合法佔有期間,將原物非法轉讓第三者,所有人能否向第三者提出返還原物的要求,要依具體情況而定。D.所有人請求返還原物,必須原物依然存在。E.返還原物在性質上是對所有物的佔有的移轉,而不是所有權的移轉,因此佔有人必須將所有物移轉至所有人的控制之下,才能視為原物已返還。但是,在返還原物時,所有人同意由不法佔有人繼續佔有原物,以代替移轉佔有的,視為原物已經返還。F.返還原物是否應返還原物所生的孳息,應區別善意和惡意佔有而定。
(3)請求排除妨害,應注意:A.妨害人是否具有故意和過失,均不影響所有人提出請求;B.所有人不僅可以對已經發生的妨害請求排除,而且對尚未發生但又確有可能發生的妨害,也有權請求排除;C.排除妨礙的請求權,除所有人外,對被妨害的財產享有合法佔有權的人亦有權行使。排除妨害費用一般由侵害人負擔。
(4)請求停止侵害。
(5)請求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在上述六種方法中,前五種屬於物權的保護方法,後一種是債權的保護方法,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同時採用,也可以只適用其中一種。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簡述保護所有權的民法方法

第三十二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回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答 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 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物權的保護體系是什麼

主要是物權的自力保護(救濟)和物權的公力保護(救濟),物權的公力保公包括公法上的保護版和私權法上的保護;民法上物權保護有:1、返還原物請求權;2、排除妨害請求權和停止侵害請求權;3、物權確認請求權;4、恢復原狀請求權;5、損害賠償請求權。

Ⅵ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有哪些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1、返還原物 2、確認物權 3、排除妨害 4、消除危險 5、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閱讀全文

與民法分論名詞解釋物權的保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