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規定,海域使用權最高期限,按照用途分別為養殖用海15年;拆船用海20年;旅遊、娛樂用海25年;港口、修造船廠等建設工程用海50年。
B. 村委沒有申請海域使用權,個人去申請了,是不是就由個人使用了,村裡就無權干涉了
海域使用權本審批來就不在村委會管轄范圍內,個人去承包下來肯定是個人使用的!但是個人申請要到市.縣的海洋行政管理局去申請,估計沒有人的話審批下來有難度!
C. 海域使用權到期後沒有因為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需要等原因,海洋漁業局將海域收回是否合法
是合法的,因為你的使用期已到!
D. 獲得海域使用權後可以搞養殖嗎
可以。 順便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養殖權屬於漁業權,漁業權和海域使用權屬於交叉概念。漁業權中的養殖權包含在海域使用權之下,但海域使用權並不僅限於漁業權,還有其他的分支權利。
E. 請問怎樣寫一份海域用海申請書
通過申請審批或者招標拍賣方式確定海域使用權後,申請人應當提出初始登記。 初始登記申請材料包括: (一)海域使用權登記申請表;(二)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個人身份證明;(三)宗海界址圖(包括宗海位置圖和平面圖);(四)項目用海批復或者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五)海域使用金繳納憑證。 出租、抵押海域使用權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在簽訂租賃、抵押協議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出租、抵押登記。 登記機關應當在受理申請後十日內進行登記,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 海域使用權登記申請可以委託他人代理。代理人應當出具本人身份證明並提交授權委託書。境外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經過公證或者認證。 海域使用權按照審批許可權實行分級登記。 國務院批準的項目用海,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登記造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的項目用海,由批准用海的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同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登記工作。
F. 海域使用權繼期登記審批表批準是受法律保護嗎
《海域使用權登記辦法》是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范海域使用權登記工作,完善海域使用權登記制度,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
G. 想問一下海域使用權證書的作用,還有要如何辦理海域使用權證書
審批事項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權證》的初審
是否行政許可事項
是
受理范圍
1.填海、圍海項目用海;
2.七百公傾以上不改變海域自然自然屬性的項目用海
受理條件
1.符合海洋功能區劃;
2.海域界址清楚、面積准確、權屬明確;
3.符合海上交通安全;
4.符合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5.經海域使用論證可行;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例。
是否限制性審批事項
限制性條件
選擇方式
1.直接申請;
2.招標投標;
3.拍賣。
需提交的申報材料
1.海域使用申請書;
2.申請海域的宗海圖(十份);
3.計劃發展部門對項目的立項批復或核准備案意見;
4.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表)及評審意見;
5.海洋環境影響報告及批復;
6.防洪治導線以內的用海項目,須提供水利部門防洪規劃同意書;
7.有關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或工程項目的批准文件;
8.有關資信證明材料(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法人代碼證、身份證等,寫上「與原件相符」字樣,同時加蓋單位公章);
9.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三份,如直接上報國家海洋局的一式五份;
10.如海域使用權變更的,提供原海域使用權證書和變更協議書。
受理機構及地點
市縣海洋與漁業局
責任科室
海洋綜合管理科
審批決定機關
省政府或國務院
審批流程
受理(申請人申請或經區政府初審上報)—承辦(海洋綜合管理科審查)—現場檢查—公示(海域使用在報刊媒體上公示)—審查(局領導審查意見)—初審(上報市政府出具初審意見)—上報辦結(省海洋與漁業局)
辦結時限
60工作日
發文類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權證》
是否有年審
按年計征的有年審,一次性計征無年審。
收費標准及收費依據
1.財政部 國家海洋局關於加強海域使用金徵收管理的通知(財綜[2007]10號);
法律法規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各個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表格下載
海域使用申請書
H. 海域使用權 評估
海域使用權評估對象應該是一種「權益性資產」。
這個對象有幾個與其他資產不同的地方:
一是,它跟土地使用權的性質一樣,只是一定期間內的使用權,所以,有關權益問題的年限就非常有必要搞清的,這種權益未必與企業經營期限相對應,但可能與權利的承繼有關聯,有必要閱讀權益文件和相關的協議;
二是,清查比較困難,也就是范圍方面的,但這個問題可以以權證為依據;
三是,海域使用權目前估計交易或購買的案例不多,運用市場比較法評估可能不合適,同時,其達到什麼樣的開發程度可能也缺少依據性的東西,不象土地使用權還有「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之類的標准,所以,很難採用類似土地使用權評估中的基準地價法評估。
關於評估方法的選擇問題:
海域使用權的基本估價方法通常可選擇採用市場比較法、收益法、成本法、剩餘法等。但必須考慮根據委估具體對象的權屬特徵、開發狀況、資料取得等因素選擇最適合的估算方法。
1、市場比較法是在同一市場條件下,根據替代原則,以條件類型或使用價值相同的士地交易實例與委估對象加以對照比較,在兩者之間就影響該海域使用權的交易情況、期日、區域及個別因素等進行修正,求取委估使用權在評估基準日表現的價格的方法。但就委估對象而言,一是可能存在類似交易案例的缺乏或者面積等差異過大而缺乏可比性,二是可能存在較長時期的不可撤消的投資協議約定的交易制約影響以及海域使用權的面積、開發程度等因素的差異較大,修正的參數的准確確定有一定難度。我個人感覺,不適宜採用該種方法。
2、剩餘法又稱假設開發法,是將待估海域使用權及其范圍內的相關設施銷售價格減去正常建造成本、正常利潤、稅金、利息,從而求得該海域使用權價格的一種估價方法。我們知道,減號後面的可能比較容易取得,但海域使用權及其上的相關設施的銷售價格可能還存在著市場信息不足的情況,所以這種方法可能難以適用。
3、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對海域使用權的所有投資,包括最初的取得費和相關圍攔等基本設施開發費兩大部分,作為「基本成本」,加上基本投資所應產生的相應利潤和利息,組成海域使用權價格的基礎部分。並同時根據國家對海域所有權在經濟上得到實現的需要,加上海域所有權應得收益(即類似於出讓金),從而求得海域使用權價格。但該種方法使用的前提條件――類似的出讓金之類的資料可能未必能夠取得。
4、收益法,也稱權益性資產的資本化法,是在考慮海域使用權還原率的基礎上,將其在將來所能產生之期待純收益折算現值的總和,求取委估資產價格的方法。根據本次委估目的看,在長期合同約定下,其產生的收益與業務經營內容和相關產品市場存在著對應的關系,其收益的估算需要考慮一些假設的條件,比如相關產品的市場走勢,經營實體本身經營方向和戰略上不存在重大變動、不可抗力的因素(如海蟹、台風等)、從該評估目的為銀行抵押貸款之目的看,銀行最為關注的恐怕是收益及其歸還能力吧。在具體評估中,可能還需要藉助有關海產品養殖專家的意見,比如了解每公頃的投入產出經驗性數據,海產品的苗和產品的價格等等,另外,在折現率的選取方面,可能需要針對其較大的風險因素而作就高不就低考慮。
I. 申請海域使用權需提交哪些書面材料
海域使用權申請人、中標人或者買受人提出登記申請。
依據海域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確定給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的海域使用權由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登記申請。
設定他項權利的,由雙方共同提出登記申請。
第七條 海域使用權登記申請可以委託他人代理。代理人應當出具本人身份證明並提交授權委託書。境外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經過公證或者認證。
第一節 初始登記
第九條 通過申請審批或者招標拍賣方式確定海域使用權後,申請人應當提出初始登記。
第十條 初始登記申請材料包括:
(一)海域使用權登記申請表;
(二)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個人身份證明;
(三)宗海界址圖(包括宗海位置圖和平面圖);
(四)項目用海批復或者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
(五)海域使用金繳納憑證。
第十一條 出租、抵押海域使用權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在簽訂租賃、抵押協議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出租、抵押登記。
第十二條 登記機關應當在受理申請後十日內進行登記,頒發海域使用權證書。
第二節 變更登記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域使用權人應當申請變更登記:
(一)海域使用權續期的;
(二)改變海域使用位置、面積或者期限的;
(三)地址或者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化的;
(四)填(圍)海造地項目已竣工驗收的;
(五)其他形式的變更。
第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海域使用權人變更的,當事人應當申請變更登記:
(一)因企業合並、分立或者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的;
(二)依法轉讓海域使用權的;
(三)依法繼承海域使用權的;
(四)因行政機關調解而引起海域使用權轉移的;
(五)因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調解或仲裁裁決而引起海域使用權轉移的;
(六)海域使用權人名稱改變的;
(七)其他形式的變更。
第十五條 變更登記應當在有關文書生效或者簽訂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登記機關申請。但依法批準的變更,應當在變更批准文件規定的期限內辦理變更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