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土地糾紛,該怎麼解決
土地糾紛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當事人的雙方因為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而引發的歸屬爭議,這個爭議就是土地糾紛。目前我國的土地的權屬主要分為所有權,使用權。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糾紛主要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主要表現在權屬界線和歸屬權的爭議上。
集體土地中個人和個人之間也會存在土地糾紛,這種情況就非常的復雜,除了包含宅基地的權屬問題,還有可能包含農業用地的承包權上存在爭議。如果宅基地在建造的過程中發生了爭議,這個時候首先需要尋根求源,找出最有利的歷史證據,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請相關部門進行重新的確權和雙方調解。如果在承包權上發生爭議的,主要包括土地的面積和土地的承包人,這個時候也需要相關部門對承包合同進行審查,對現場的土地進行勘測,最後給出合理的建議和解決的辦法。
㈡ 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辦法
第一條 為依法、公正、及時地做好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
第三條 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以下簡稱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辦理爭議案件有關事宜。
第五條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第六條 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
二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
二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者其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
三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
四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
五同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第八條 國土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國務院交辦的;
二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
第九條 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依照本辦法第五、六、七、八條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
第十條 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與爭議的土地有直接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請求處理對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第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
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職務;
二請求的事項、事實和理由;
三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住址、郵政編碼。
第十二條 當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委託代理人申請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寫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第十三條 對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的申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並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
認為應當受理的,在決定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處理。
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辦的爭議案件,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審查處理。
第十四條 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一土地侵權案件;
二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三土地違法案件;
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五其他不作為土地權屬爭議的案件。
㈢ 如何處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
土地所有權和來使用權爭議,源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一、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工藝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二、不按照批準的用於使用土地的;三、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以上答案由家律網整理提供
㈣ 土地使用權出現爭議怎麼確權
土地使用權出現爭議的,先解決爭議,再進行確權登記。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內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容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㈤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其實也土地。處理辦法就是。要根據呀確權證來說話。有缺錢可以按原承包人的地來說話。我要是沒有這個地,就是集體用的,誰也爭不去。
㈥ 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如何處理
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時怎麼辦?
隨著經濟的發展,宅基地上的房屋在每個家庭中的價值也愈加突顯,糾紛也明顯增多。筆者作為一名房產律師,接到的案件和咨詢中,有相當一部分問題主要集中在:翻建,加建中和鄰居發生是否超占鄰居地盤的糾紛;共用道路、排水的糾紛;宅基地使用權買賣、互換的糾紛;祖宅遺留的宅基地使用糾紛;分家析產但未登記產生的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村委會是否履行宅基地分配的糾;宅基地被徵收後產生的補償款分配糾紛。
那麼遇到這些糾紛該怎麼辦呢?是不是第一時間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呢?有一名網友在平台後方留言訴說了他的遭遇和做法!
該網友陳述,他在農村有一個院落,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在他本人名下,他的房屋有兩排,其中北側的房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側留有南北四五米空地,有一道石頭牆形成院落,但該網友外出打工,整個院落並未有人長期居住。直到2014年,該網友發現鄰居李某修建的房屋院牆已經侵佔了自己的宅基地面積,於是,多次出面要求鄰居李某自行拆除院牆,退還多佔的面積,但李某堅持認為自己的宅基地是從同村村民劉某處購買的,劉某當時提交的建設用地使用證的紅線圖顯示,他現在的院牆在自己的紅線范圍內。雙方互不相讓,最後,該網友起訴到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並明確佔用的部分屬於自己所有。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雙方提交的各自的建設用地使用證和宅基地登記卡,顯示二人的宅基地面積互相有重疊的部分,但這就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權的爭議,非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圍,於是裁定駁回了該網友的起訴,該網友經過上訴,二審維持一審的裁定。
現在該網友非常疑惑,不明白法院這樣裁定的依據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律師說法:
1、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應先由政府解決,只有對人民政府處理決定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㈦ 土地權屬發生爭議未確權前爭議地塊如何處理急急急!!!
土地權屬爭議未確權之前維持現狀,主要依據國務院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具體一點規定各個省市都出台過相關的法規,去省級國土資源廳網站上的法律法規欄目都可以找到
㈧ 土地權屬爭議找誰處理依據什麼處理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土地權屬爭議(土地糾紛)是指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那麼,土地權屬爭議找誰處理?處理程序是怎樣的呢?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關於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不成的,必須先申請有關人民政府進行行政處理,對政府部門的處理決定不服,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國土資源部印發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也詳細介紹了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辦法。
3、調查、調解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受理後,應及時指定承辦人,對當事人爭議的事實情況進行調查。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權屬關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促使當事人以協商方式達成協議。調解應當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權屬爭議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因情況復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的,經該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調查處理爭議案件時,應當審查雙方當事人提供的下列證據材料:
(一)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門批准徵用、劃撥、出讓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三)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的書面協議;
(四)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機關處理爭議的文件或者附圖;
(五)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4、下達處理決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報送同級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達處理決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處理意見在報同級人民政府的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生效的處理決定是土地登記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