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oem企業如何防範知識產權風險
知識產權一般涉及有專利、商標、版權、不正當競爭等。企業應該各方面都內有涉及,但要結合公容司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就專利方面既要注重培養申請專利的意識,又要善於分析同行避免落入其保護范圍;商標主要是品牌意識的培養,檢索類似商品服務的商標注冊情況;商業秘密注重意識的培養和管理制度的形成等。
⑵ 如何解決oem中的知識產權糾紛的總體性立法建議或制度性建議
作為委託方,應了解受託方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政策,進行必要的知識產權盡職調查,以了解風險狀況。作為受託方(製造方),應對委託方的知識產權證明進行必要的審查,以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⑶ OEM和ODM誰享有知識產權誰沒有
有約定的按約定,沒有約定的誰完成的誰有知識產權
⑷ oem產品是否會涉及到侵犯知識產權
會,oem產品一般都有相應的使用范圍,比如說,oem版的windows xp,隨筆記本帶的系統,如果你裝到了自己的台式機上,這其實就是一種侵權
⑸ OEM生產合同中產品歸屬權問題
OEM具體規定的只是加工方式。實際的貨物歸屬應該視生產企業和委託企業之間的合同或者加工協議規定的方式而定。
如果委託企業已經全款支付,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當然就是委託企業的。
但是如果委託企業沒有付款,而且合同中也沒有規定貨物所有權,那麼實際上貨物所有權還在生產企業。
其中有一個要注意的問題,貼牌生產使用的商標和加工圖紙等是委託企業的知識產權,因此如果要處理產品,首先要處理好這部分問題。
理論上來說,出現你這樣的情況是最常出現的OEM合同糾紛,應該在簽署合同時對此做出明確規定,這樣才能更高的保護自己的權益。
⑹ 關於oem商標是否侵權
1.要有法律和知識產權意識,有貼牌訂單,可以先去商標網上查核並弄清分類回,尤其注意是否為同答行所有。
2.工廠盡可能讓客戶提供正本的授權書及商標權證書(最好簽章),畢竟掃描或傳真等有失真的可能性。
3.工廠在與買方(外商或國內貿易商等)簽訂合同時,務必在合同中強調工廠加工製造(如按樣、按圖紙)等屬性,如有設計、商標、包裝等侵權事宜,一律由買方直接或追溯承擔。
⑺ 銷售合同中關於知識產權協議怎麼寫
知識產權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在實際的交易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包含以下部分:
1.當事人名稱或姓名及住所,合同主體如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其名稱、地址應為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登記的企業名稱和經營場所。
2.專利的名稱和內容,應按專利證書所記載的專利名稱來表述,同時用簡潔的專業術語描述專利的內容、實質特徵和所屬專業技術領域。
3.實施許可的范圍,應明確實施專利的期限、地區和方式,以及該項專利實施許可是普通實施許可、排他實施許可還是獨占實施許可。
5.技術情報和資料及其保密事項。
6.技術服務的內容,應載明許可人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服務和技術指導的項目、內容、工作期限和有關事項。
7.技術資料的交付與驗收標准和方式。
8.使用費及其支付方式。
9.違約金或者損失賠償的計算方法。
10.後續改進成果的歸屬和使用,在合同有效期內,雙方都有可能對所轉讓的技術做出改進,因此,應在合同中約定後續改進成果的歸屬和使用。
11.爭議的解決方式。
12.名詞與術語的解釋。
13.其他條款。
(7)OEM協議關於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訂立知識產權許可合同的注意事項
(一)被許可的知識產權應當有效
知識產權是有法定期限的,如發明專利為20年,商標為10年等,當期限屆滿後,知識產權將為社會共有,任何人在使用時都可以不再支付使用費。
因此在訂立知識產權許可合同時,必須首先調查被許可知識產權的法律狀態;此外,合同的有效期限不要超過權利保護期限,如存在超過權利保護期的情況時,則可約定權利期限屆滿時合同即終止。
(二)許可人應當保證其許可的知識產權無瑕疵
許可人應當保證自己是被許可知識產權的合法所有者,或者是經所有者授權可以向他人許可的人。所以被許可人在簽訂合同前,必須充分調查許可人的權利狀況。
獲取證據的途徑有:到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主管部門查詢,向同一標的的其他被許可人了解,或者請求查閱許可人以前訂立的關於本標的的許可合同等。
(三)被許可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由許可人提供相關的資料和指導
由於被許可人對被許可知識產權的了解比較有限,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合同目的,被許可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由許可人交付與實施知識產權有關的技術、資料,並提供必要的指導。
(四)在合同中應約定知識產權的許可方式
知識產權許可主要有普通許可、獨家許可、獨占許可、交叉許可和分許可五種。針對合同中約定的不同許可方式,雙方在權利、義務的分配上有很大不同。
普通許可是最基本的方式,許可人將知識產權許可被許可人後,仍然能夠自己實施或者許可第三人實施該項知識產權。
排他許可時,許可人不得就該項知識產權再許可第三人實施,但許可人自己保留實施權利;獨占許可時,只有被許可人才能實施該項知識產權,許可人不能實施,也不能許可第三人實施。
參考資料:網路-知識產權許可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