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區會所雖然產權是業主的但算是物業與業委會共擁房.業主有權當活動室嗎
業委會就是業主組成的,當然有權當活動室了~
B. 會所的產權應該歸開發商還是業主呢
整個小區是全體產權人的,會所(其實還包括圍牆、不能均攤的所有建築面積,社區的所有公共產業等)自然就是全體產權人的。
業主(產權人)購買的建築面積中,是否含有會所 即是否將會所也攤進了公攤面積 ,發展商有責任向全體產權人說清楚。
如果均攤了,其產權就歸全體業主所有。如果不均攤就如上述的情況(產權人購買的面積並未攤入公攤面積,發展商不能夠出具會所建築面積的獨立產權證),其產權也同樣歸全體業主所有。
其租金收入自然歸全體產權人所有。而且其處置(出租等形式的處置權利)也都在產權人手中。據我的經驗,會所的出租規劃應該由產權人(代表)大會討論,制定具體方案。由管委會根據大會決議交物業管理公司實施,管委會負責全程監督。採用完全公開、公平、公證的方式進行招商活動。
對所有的收入扣除確實發生的物業管理費用外,其餘均為全體產權人所有。具體形式可以放在物業管理費的其他收入中補貼物業管理不足,或者增加物業管理水平和服務項目。如果很多,也可以採用類似分紅的概念,適當減免物業管理費。當然,如果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商議,也可以從中給物業管理公司一些酬勞。
瓜分的權利有多大在這我完全不了解您小區的具體情況,只能是純粹的理論探討。如果您小區還沒有成立管委會,那即便會所的產權是全體產權人,事實上也無法行使這個利益分配的權利。而假如發展商是會所的產權人,其在會所的行為也無法受到監督。所以,盡早成立管委會是任何小區維權的關鍵!
另外,在沒有管委會的時候,發展商或者物業公司的行為,很難受到約束。特別是像在會所中開超市的情況,本身也給小區居民帶來了一定的方便。某個(或者某幾個)業主提出反對,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要等管委會成立以後,確定產權,確定收入的歸屬,該追討的追討,該停止的停止。說到底,權利有多大還關鍵在於社區的產權人(代表)大會,其執行機構,就是社區管委會。最後,希望你的小區的一切公共權利和利益,都能為全體產權人服務。
有任何不妥之處,願意繼續跟您討論。●專家提醒 綜上所述,會所歸誰所有,要看誰能向別人公示產權證。如果誰也不能,那就是全體產權人的產業;會所公攤不公攤,政府規定說了算,如果政府沒有規定,合同說了算
C. 小區會所都有什麼 業主該如何使用小區會所
會所只是小區附屬設施的名稱,但會所具體做什麼,並沒有具體規定。
會所可以是健身房,游泳池;也可以是洗衣房,咖啡館;還可以是小圖書館,美容院等等。
小區業主使用會所,主要看會所經營方是如何規劃的,業主其實並沒有直接干涉會所經營項目的權利,業主委員會和業主大會一樣無權干涉。
D. 物業小區會所的權屬及功能如何認定
對小區業主起訴反對會所對社會開放,人民法院是否支持? 小區會所問題現行法律並沒有規定,「會所」是一個新名詞,甚至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會所一般是指在某個住宅區域內或者某個單位、某個社團內設立的對全體住戶、職員、會員開放的,能提供一定服務的綜合活動場所。住宅小區會所一般說來,可能包含餐飲、娛樂、運動甚至購物等綜合性的設施及服務。由於法律並沒有規定,會所(建築)的權屬應當視雙方的約定以及開發商在銷售時是否將會所成本分攤給業主而定。會所的功能以及是否對外開放問題應當以雙方的約定以及開發商銷售商品房時的說明與承諾為准。一般來說,會所是為小區的全體業主提供休閑、娛樂等服務的綜合服務場所,只有小區內的業主(會員)才有權利享受,但由於會所需要維持,並非是免費服務的,故許多項目也會對外開放,如餐飲等,只是業主進入會所時能享受更多的優惠。對小區業主起訴反對會所對社會開放,人民法院應視雙方的約定以及開發商銷售商品房時的說明與承諾而定。法律快車合同法頻道為您整理合同訂立相關知識,合同訂立欄目分類齊全,歡迎瀏覽,感謝您的訪問。
E. 我們小區會所合同中約定開發商有所有權和使用權,但會所在物...
您好,是在小區裡面建的會所嗎,如果是這樣沒有經過業主同意是不合理的
F. 如何區分住宅小區會所的產權歸屬
會所應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會所屬於該條規定中的其他公共場所或公用設施,因此,會所應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6)小區會所使用權業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七十一條 業主對專有部分行使所有權
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 業主對共有部分的權利義務
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九條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基金的歸屬、用途以及籌集與使用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維修。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
第八十條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第八十一條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
業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對建設單位聘請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業主有權依法更換。
G. 小區會所的所有權屬於業主嗎
關於小區會所的產權歸屬,2007年10月1日起實施的《物權法》並沒有直接指向「會所」的規定。但是,物權法草案三審稿曾有過直接指向「會所」的規定:會所、車庫、綠地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除建設單位能夠證明其享有所有權外,屬於建築區分所有權人共有。2005年10月22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進行物權法草案討論刪除了有關會所的規定。對此,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的解釋是:提供健身、娛樂等服務的會所,絕大多數是作為獨立的房屋由開發商出售或出租經營的,一般不作為建築物的附屬設施歸業主共有,草案中關於會所的規定可以刪去。
在法律實務中,有律師認為,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會所屬於該條規定中的其他公共場所或公用設施,因此,會所應屬於全體業主共有。對此,我們意見不同。會所不同於道路、綠地,並非公共場所或公用設施。一切主體均可以使用小區內的道路、綠地,使用小區內道路、綠地不會另行產生費用,其產生的收益或益處也是無形的。但會所的使用和服務均是有償的,而且,使用主體受限,即使是小區業主使用也受諸多限制。
由於物權法並未明確對會所的產權作出規定,有關會所的產權爭議仍繼續存在。現階段,關於小區會所的產權歸屬爭議,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會所也屬於房屋的一種形態,應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歸建設單位一般就是指開發商所有;另一種觀點認為,會所是公用配套建築,是為全體業主提供活動的公共場所,應歸全體業主所有。
關於會所產權之爭,我們認為,首先應對會所的含義、概念要有個共識,否則,就失去了基礎,爭論毫無意義。在我國現有法律體系中,目前尚未有法律法規對會所的含義和概念有過界定。
「會所」,是一種社會俗稱,來源於香港,在居民小區中修建的供居民休閑、娛樂以及商務活動之用的場所,比如餐飲、游泳、網球、桑拿、商務中心等。根據我國《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年版)第6部分公共服務設施中第6.0.1、6.0.3、6.0.5的強制性條款的規定,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也稱配套公建),應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類設施。據此,我們認為,「會所」僅指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中的「商業服務」設施。
其次,會所的產權應歸誰所有,除了應考慮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外,還應當有利於會所的經營管理,一方面要能有效降低經營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又能實現會所價值的最大化。會所涉及的服務眾多,並且屬於商業性服務,後續投入是必要的,如會所的產權歸全體業主所有,那麼,後續的投入也需要全體業主決定和承擔,這樣勢必提高經營管理成本。
再者,就目前會所的經營狀況及使用率的實際情況來看,有95%以上的會所是處於虧損的,如若會所的產權歸全體業主所有,那虧損的損失也應由全體業主來承擔,但全體業主如何承擔,我國法律也沒有相關規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近來,我們在為某品牌開發商審查商品房買賣合同過程中,該開發商想放棄會所的產權,提出了把會所的產權以分攤的方式全部歸業主所有。對此,我們認為,分攤會所,我國現有法律並不禁止,但分攤無疑加大了購房者的購房壓力,不利於房屋銷售;根據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會所不能納入公用建築面積;經咨詢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公建配套范圍不作產權登記」。繼而,該發展商又提出了,將商業部分無償供業主使用但由業主分攤無償使用期間的相關費用。對此,我們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相關的條款在向購房人作合理提示和充分解釋後,對發展商和業主均有法律約束力。
綜上,我們認為,會所的范圍僅限於公建配套中的「商業服務」設施,產權歸開發商所有,有利於會所的經營管理;業主對會所享有的權益來源於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的約定。樓宇銷售過程中,開發商將會所作為吸引購房者的重要手段,開發商有關會所的宣傳、陳述具有合同法律效力。
H. 小區會所的產權屬於誰能賣嗎
產權歸屬:
會所的權屬問題,目前法律法規及規章中沒有明確規定,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將會所作為獨立產權報建,會所面積又未進入公攤面積,且開發商依法應無償提供的物業管理服務用房不包括會所在內,那麼,會所產權應屬開發商所有。
如果開發商將會所作為公共配套報建,包括在物業管理服務用房面積內,或將會所面積計入公攤的,或者開發商在銷售時承諾會所產權歸業主所有的,會所產權應該由小區業主共同享有。
如果會所的產權屬於全體業主,會所不能出售,出租的收益屬於全體業主,一般做為物業維修費用使用。
I. 住宅小區的會所及物業管理用房的產權歸誰
物業管理用房的產權屬於業主共有,會所產權的權屬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1、法官表示,結合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現狀及域外法律經驗,會所的權屬判斷可分以下四種情況處理。:
(1)會所中某些房屋如屬於國家及地方規定開發商應配套修建並明確其產權歸屬的配套公共設施,則該部分房屋產權按國家及地方有關規定確定;
(2)在沒有規定的情況下,商品房買賣合同如約定會所整體或其中的某些房屋產權歸屬的,按約定執行;
(3)沒有規定也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如果會所被列入小區公攤面積范圍,則其產權歸全體業主;
(4)其他情形下,關於產權的歸屬,應當區分各種投資情況而具體確定,基於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會所產權歸開發商。
2、法官表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用房的產權屬於業主共有。
(9)小區會所使用權業主擴展閱讀:
建設單位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不按照規定配置必要的物業管理用房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