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留地使用權可以繼承嗎
不可以的,但可以在一個家庭戶口內成員繼續使用
民對宅基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專有權。所以不可以作為遺屬產繼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產權屬於公民自有,可以繼承,按照我們法規規定,地隨房走得原則,你可以根據房屋所有權的變更而繼續使用宅基地。但自留地不能繼承,可以通過變更使用權而繼續使用。
2. 土地法中個人自留地如戶口遷出不在原地是否土地使用權會被注消
關鍵看戶口是簽到小城鎮還是市區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
第二十六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3. 農村自留地可否相互更換使用權
不合法,可以向村裡申請後,再到土地部門申請宅基用地,批准後方可建房。
4. 自留地的使用權和土地法
要申請批准才行。
5. 自留地使用權
已作答,請不要重復發帖.
你無權要求返還
6. 農戶私下轉讓自留地使用權合法嗎
農戶私下轉讓自留地 承包經營權不合法。
所謂農戶自留地,是農業合作化和集體化時期的產物,是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按政策規定分配給成員長期使用的小塊土地。
農戶經營自留地是一項家庭副業,是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可以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和勞動時間,生產各種農副產品,滿足家庭生活和市場需要,增加收入,活躍農村經濟。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集體土地一律採取了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個人原有的自留地全部納入實行承包經營的土地范圍。
(6)自留地使用權遷出擴展閱讀:
法律性質:
農村自留地法律性質的規定,散見於建國後全國人大、黨中央、國務院、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的規范性文件。
1955年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草案》首次對自留地的法律性質作出規定:自留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給成員長期使用的土地,是一項家庭副業,可以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和勞動時間,生產各種農副產品,是農村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
同時規定,每人自留地最多不超過當地人均耕地的5%。1956年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第16條、1957年《關於增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自留地的決定》、1981年《關於積極發展農村多種經營的報告》分別擴大了自留地的規模,從最初的5%提高到15%。
之後的2002年《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了農村土地由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對自留地未單獨提及。2004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將自留地、自留山仍規定為農民集體所有。
7. 農村戶口已遷出,原自留地還有使用權嗎
農村戶口遷出的,仍然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但有下列情況的,村集體可以收回承包地:
1.婦女出嫁戶口遷出,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的。
2.舉家遷入設區的市居住,轉為非農戶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