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樂視起訴愛奇藝侵權,最終的處理結果如何
樂視公司就愛藝奇擅自提供播放服務提起起訴,認為愛奇藝網站和視頻軟體中向公眾提供的關於樂視網涉案作品在線播放,是侵犯了樂視公司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當下兩家關於網路傳播糾紛的民事訴訟已經告一段落,愛奇藝最終被判決賠償樂視五萬元的侵權費。
網路信息傳播已然被放在了一個大的討論范圍內,是否侵權也需要法律去明確的規定,愛奇藝公司擅自提供未經授權的作品公放,本身就是不合乎法律要求的,故應該引以警戒,而樂視公司也應該對公司所授權的影視作品的片源做好防泄露的工作,避免他人惡意竊取,同時要拿好法律的武器,在第一時間爭取保衛自己的果實。
㈡ 酷派為什麼告小米侵權
現在樂視賈躍亭翻車了,現在樂視也改名新樂視跟賈躍亭時代的樂視劃清界限,
而跟樂視內混的酷派自然要抽身容出來不然本已經慘淡的業績無疑是自尋死路。
在早一兩個月酷派完成了資金重組成功抽身計劃回歸市場競爭。而回歸的最好方式就是搞個大新聞,而國產商當紅的無疑是小米,也是正值小米准備在香港上市的時候,借香港對專利重視為借口來打官司。
以下是轉自家電網:
酷派訴被告生產、許諾銷售、銷售侵權產品等行為侵害原告三項發明專利權:(1)專利號為ZL200610034034.8名稱為「移動通信終端的協同方法及其界面系統」的發明專利權;(2)專利號為ZL201210250264.3名稱為「終端和應用程序的新事件的處理方法」的發明專利權;及(3)專利號為ZL201210064396.7名稱為「終端和應用圖標的管理方法」的發明專利權。()
㈢ 應不應該起訴樂視小米等電視廣告,要求廣告分紅
可以嗎?
可以的話我想參與
miui tv 這個系統的廣告 簡直喪心病狂了
㈣ 樂視遭80人起訴是怎麼回事
樂視陷「100%兌換手機」變卦門,80人提起訴訟並稱遇到消費欺詐。
記者注意到,「樂迷」提供的前述協議未蓋公章,甲方為「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提出了乙方(即「樂迷」)不得追究責任、不得向工商投訴、不得起訴、不得發表不利於甲方名譽的言論等條款。
不過,在法庭上,可供兌換的手機型號多了起來。樂視方面代理人強調,公司領導同意兌換手機,每月可供兌100部手機,型號包括「樂1S」等。法官追問,這些型號價格是否有「樂Max」高,代理人答沒有「樂Max」價格高,且該款手機已停產,「按照原告要求,我們可以想辦法給他們兌『樂Max』手機。」
法官還詢問,是否「樂Max2」價格更高、配置更好,是否願兌付「樂Max2」。被告代理人表示可再同公司商議,至於80名原告是否都有兌換資格,還需之後繼續核對。
那麼,每月供兌100部手機,多久可以讓所有符合條件的「樂迷」都兌完?樂視有關負責人2016年接受《新快報》采訪時稱,符合條件的「樂迷」約6000人,不過樂視方面代理人在法庭上稱,經統計,除去用打卡軟體刷量的不合格用戶之外,最後收獲「樂米」並有資格兌換手機的用戶,共一兩千人。
按照這個說法,加之每月100部的供兌速度,大約要一兩年才能讓所有人兌換完手機。對此,一些「樂迷」接受采訪時表示難以接受。樂視方面則強調當初未約定兌換時限。
樂視代理人:「做好事卻被別人說是欺詐」
該活動是否為消費行為?樂視方面是否構成消費欺詐?這些問題在法庭上成為爭議焦點。案件還將擇期繼續開庭。
「樂迷」的代理律師、京師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左勝高、許浩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80名原告要求判決被告履行「兌換原告每人一部3999元樂視手機」的義務,並認為被告行為構成消費欺詐,應賠償原告每人3倍費用,即11997元。
左勝高認為,該活動的「樂迷」是此前購買過樂視產品或服務的特定消費者,且春節期間連續16天「簽到」「打卡」,獲得相應的「樂米」,並希望通過一定數額的「樂米」兌換樂視手機,是一種消費行為,而樂視在其中前後不一的規則,其實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所涉及的消費欺詐。
他援引今年1月6日頒布的《網路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稱, 消費者採用積分、代金券、優惠券等形式支付價款的,網路商品銷售者在消費者退還商品後應當以相應形式返還消費者,「因此網路上積分換購商品,也屬於消費行為」。
樂視方面代理人回應稱,兌換活動系樂視公司「回饋用戶」的行為,是一種單方面的饋贈,兌換只需簽到、回帖,付出的成本極低,應適用於合同法的要約條款,並非消費行為,更不是消費欺詐。
樂視方面代理人強調:「 樂視兌換手機是做好事卻被別人說是欺詐。」
樂視方面代理人解釋,他們已「非常寬容」:活動原先要求須指定區域回復指定內容,現在只要回復內容都算數;原先「樂米」一年內有效,現在這批用戶的「樂米」永久有效,分期兌付;除了該起訴訟之外,也有其他人提起訴訟或要求和解,現已兌換手機。
沙正、曹木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他們想要的不僅是一部樂視手機或是3倍賠償,而是樂視的道歉。原告代理律師稱,因為原告人數眾多,且案件拖延時間較長,是否同意和解方案需徵求原告意見。
㈤ 36家供應商要與樂視死磕到底,樂視的資金鏈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樂視這家企業目前的財務問題確實比較嚴重,這件事情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只是很多人沒有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已,但是今年開始樂視集團已經開始逐步的走向衰落,明顯是資金越來越緊張才會出現的弊端。
樂視集團的產品研發已經很久沒有好消息傳出,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而應該是樂視集團已經出現整體經濟問題,所以新產品的出現已經問題很大,現在36家供應商和樂視集團死磕的事情,更證明樂視集團的資金困難。
其實樂視的一百六十八個億的融資,確實讓很多人覺得樂視集團並不缺錢,可是這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如果樂視集團不缺錢的話,就不可能一直拖欠36個供應商的資金,畢竟百億元的資金和幾千萬的資金一筆九牛一毛罷了。
可是奇怪的是樂視集團就是不給這些供銷商錢,這已經很明顯是樂視集團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還錢,或者說如果還錢的話,那麼樂視很可能財務方面會更加的困難,所以樂視集團才會做出現在的事情,這是最正常的分析。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樂視集團的資金相當緊張,已經不能為供應商正常的進行付款。這對於企業來說影響很大,不過樂視集團能夠做的卻是一個拖字罷了!這樣我們可以看出,樂視集團的資金困難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如果樂視集團繼續這樣發展的話,那麼未來半年左右樂視集團就會出現崩潰的跡象,而且那時候要想得到資金會更加困難,最終變成一個死循環,因此可是現在的資金困難程度,可以說是到了破產的臨界點,所以我不能肯定,但是從目前的情況分析,確實我的解釋更加的合理一些!
㈥ 樂視因欠款遭印度起訴會殃及中國其他手機品牌嗎
據印度媒體 報道稱,印度傳媒公司Madison Media Group(麥迪遜傳媒)和國際廣告公司Leo Burnett(李奧貝納)近期將樂視訴至法庭,原因是樂視未能在期限內付清費用。
一位選擇匿名的印度家電視廣播公司廣告銷售表示,「中國的智能手機公司,比如Vivo、OPPO和小米,在廣告和市場營銷上花費巨大,但他們的信譽在哪裡?他們懷揣著巨大的預算而來,什麼會讓他們最終停止擴張並離開?在未來兩年有更多類似(樂視)的公司離開,我絲毫不感到奇怪。」
一榮不能俱榮,但是一損會俱損
㈦ 樂視網起訴愛奇藝侵權勝訴,為何勝訴後仍損失43元
樂視網起訴愛奇藝侵權勝訴,沒想到勝訴之後仍然損失了43元。樂視網和愛奇藝因為電視劇版權的問題產生糾紛,當時電視劇《勇士之城》的播放權被樂視買下來了,但是有一名網友在愛奇藝平台上傳了兩集《勇士之城》,樂視網發現之後不幹了,將愛奇藝起訴至法院。要求愛奇藝賠償自己6萬元,其中經濟損失5.7萬元,律師費3000元。愛奇藝表示很不服氣,因為《勇士之城》是網友們上傳的,並不是愛奇藝平台上傳的,樂視怎麼能告自己侵權呢?愛奇藝只是為網友提供了網路存儲功能,愛奇藝覺得自己真的是冤枉死了。經過審理,互聯網法院一審判決愛奇藝賠償樂視網600元經濟損失,樂視網雖然勝訴了,但是案件審理費643元是自行承擔的,就是說樂視網損失了43元!
總結現在大家對於版權問題越來越重視,版權意識也越來越強,隨著法律條文不斷地細化,以後版權肯定會被保護的越來越好,樂視網這次勝訴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㈧ 樂視起訴愛奇藝勝訴仍損失43元,樂視起訴愛奇藝的原因是啥
樂視起訴愛奇藝的原因是,愛奇藝侵犯了本屬於樂視的獨家信息播放權,而這部電視劇就是《勇士之城》。簡單來說就是,《勇士之城》屬於樂視,但卻被愛奇藝播放了。
寫到最後
你覺得法院這次判決合理嗎?說說你的看法,歡迎留言告訴我。
㈨ 樂視起訴過哪些公司
當年樂視網是在所有起訴小米盒子盜播案件中首次取得勝訴的案件,該案件的勝訴意味著未來在盒子終端,即便為內容提供方侵權,終端產品商也將負相應的責任。
樂視起訴過公司:
今年2月樂視又起訴網路不正當競爭,要求其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被賠償損失100萬元。日前,海淀法院已經受理此案。樂視網起訴網路的理由是,其認為網路視頻通過抓取播放窗口的方式,嵌套樂視網視頻資源到網路視頻客戶端,屏蔽了樂視網網頁、網址、廣告,造成公眾混淆,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2015年7月樂視以央視擅自播放《甄嬛傳》,侵犯自己的著作權為由,將央視和另一家公司訴至法院。樂視網要求,立刻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 6 萬元。這是樂視第二次起訴央視。2012 年,樂視稱央視網旗下的三個平台涉嫌侵犯其影視劇多達 134 部,且均為當時的熱門劇。樂視網負責人表示,央視由此給樂視造成了上千萬的損失。
㈩ 樂視網被多名投資者訴至法院,樂視網到底犯了什麼事
三、被罰多少錢引言:5月12日樂視網被多名投資者投訴至法院,稱樂視網財務造假,樂視網多名負責人被一同告上法院。這個案件由北京法院受理,以對樂視網進行法院判決。
經法院判決後,給予樂視網主體進行2.4億的賠償懲罰,給其中一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同樣2.4億的賠償懲罰。相信這件事情之後,也不會再出現類似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要注意避免這樣的事情,在做生意的時候要對國家的法律規定進行違反。也不要想著鑽國家法律的空子,去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