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創意作品版權登記的流程有哪些
版權登記是為了保護版權的所有者以及版權著作人的合法權益,那麼創意作品版權回登記的流程有哪些答?創意作品版權登記的流程有哪些版權登記流程主要是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打開版權登記網路申報保護中心首頁,在頁面找到自主認證;第二,通過導航打開自主認證,在自主認證頁面找到認證流程並打開;第三在版權登記網路申報頁面中,自主認證流程首先要注冊賬號;第四,在注冊以後,管理員會完成審核。完成審核後需要在版權登記網路申報頁面中驗證注冊信息;第五,自主認證流程需要上傳文件/錄入文件信息;最後在版權登記網路申報中要在線支付審核費用;完成支付後郵件獲取DICC郵件;第六,版權登記網路申報自主認證流程最後認證成功,可以查看/下載證書;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傳文件范圍是文本、圖像類作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不可上傳。
『貳』 新產品從開發構思形成到正式上市的過程,舉例說明
一:市場評估,先對自身的產品進行全方位評估。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有沒有閉門造車的「嫌疑」。2、產品的定位是否合理。其戰略使命是什麼?是形象產品,還是利潤產品,抑或是規模分攤成本產品。其在企業產品群中的地位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3、產品的資源匹配度如何。即新產品推廣,資源配置是否到位?渠道是否匹配?推廣費用、宣傳費用是否充足或跟得上?在對以上幾點進行了合理的評估和檢核後,新產品上市就有了基礎和相應准備,從而能夠讓企業一鼓作氣,讓新產品一下子火起來。
二:產品評估,、評估該市場的潛力。有潛力的市場更容易讓新產品推廣成功,那種人口基數小、經濟水平低、消費能力弱的市場,是很難讓一些高品質、高價位的新產品順利推廣的。2、市場資源是否遭到破壞。市場基礎好的區域更容易成功推廣新產品,那種「夾生」市場,往往會讓新產品推廣「胎死腹中」,因此,在新產品推廣前,一定要「物色」那些成熟或相對成熟的市場,這樣的市場由於品牌認知度高,網路資源好,因此,更容易切入市場、融入市場。3、市場能否打造為樣板市場、明星市場。再也沒有比樣板市場的打造更有說服力的了,因此,在新產品上市前,一定要選擇那些能夠順利打造成樣板市場的區域進行推廣,因為這樣的市場一旦成功啟動,往往就可以勢如破竹,快速讓新產品銷量獲得突破
還有一些經銷商評估以及營銷團隊評估等等。
樓住滿意我的答案么?
積分 ~~哦 ```````````````
謝謝 ^_^
『叄』 關於版權(著作權)的幾個問題!
你想得很多,多數是對可能發生事情的猜測,現在不必太多擔憂這些,那些具體的基本問題,都有相應的規定
先簡單回答兩句,具體的再補吧
既然你做的是電子產品,電子產品是可以申請專利的,同時你也可以單獨申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也可以把電路設計圖作為產品設計圖申請著作權
如果你的產品或電路圖能授予相應權利,你所說的將來使用中的原創假冒判斷侵權之類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分開來說
關於你的最重要的那個問題,因為著作權主旨是鼓勵創作,只要作品是申請人自己創作的,就可以獲得保護,不要求獨創性,你的電子線路圖,只能作為產品設計圖申請著作權。而著作權法中的復制,主要傾向於形式方面,就是說著作權只能保護別人在圖紙這個層面上的一些侵權行為,比如別人發表或出版你的設計圖,毫無疑問是侵犯你的著作權。但有人用跟你一樣的電路圖,生產出產品來,是一種工業生產行為,實際上,不屬於著作權法里所說的復制行為,在這個層面上,你很難得到保護。
著作權登記的審查沒你想的那麼嚴格,實務中主要是在時間上做一個確定。登機了以後,別人能提供在你之前自己已經創作出相同作品的證據,就撤銷你的登記證而已。
既然你都有具體產品,為什麼只局限於電路圖呢?電子產品是可以申請專利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看你產品的情況了。如果你的產品獲得了專利,別人再生產相似的,就是侵權了。你申請專利時,需要提供說明書等等,證明你的創造思路等,你需要自己查一下在先有沒有類似的產品已經獲得專利,但你不需要向專利局證明你是第一個,如果有人認為他在先你在後,由他來提異議,證明他在你之前。如果獲得了專利權,那麼以後有人生產相似的產品,你可以起訴侵權,比對雙方產品,自然需要比對線路圖的異同。
關於布圖設計權的保護呢,對上面兩者都有涉及,無論別人是復制圖紙,還是生產成產品,你都可以受到保護
『肆』 想做專屬某明星周邊產品的創意設計開發,只是個人小店,這會涉及到侵權嗎
你好,如果是創意設計的話,應該是比較灰色的,比如如果是同人創作一般不被版視為侵權,如果是用到圖片的權話,就涉嫌違反肖像權了,不過只要不到那麼大的影響,一般經紀公司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了,如果你有意向開店的話,方便留個聯系方式嘛?我做粉絲活動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私信回復我吧
『伍』 版權開發的基本知識
你好,作品版權登記後,用於商業活動等,維權更方便有利。
『陸』 如何創意與開發文化藝術衍生品
1、國內藝術衍生品現狀:藝術衍生品在國內出現存在時間已經比較長了,原來主要包括各博物館推出的與古代藝術品相關的衍生品,實際上是一種紀念品性質的衍生品。目前「衍生品」的概念指的是與現當代藝術品相關的衍生品,它們目前的被認可程度和消費介入程度都不是很高,可能是一個開始和發展的階段,這是目前的一個現狀。
2、國外藝術衍生品現狀:國外的衍生品因為起步早,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體系,比如說大都會、盧浮宮等所有的大的美術館或博物館,都有專門的衍生品和發展的部門,製作一些衍生的明信片、紀念品,也包括高端的復製品。
3、藝術衍生品製造條件:藝術衍生品的開發和製作實際上是建立在高端的製造業的基礎上,比如說你要做一件雕塑的產品,涉及到很多的工藝、材料,如果沒有成熟的製作體系是沒辦法完成的。現在我覺得中國製造已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包括各種版畫的復制技術。
4、藝術品的衍生產品主要是建立一個流通的渠道,這個流通的渠道建立起來的話,大量的開發就能夠有一個持續的,而不是說只是在一個點上進行銷售,這是很困難的,這是不具備復制化或者是批量化的一個製造的基礎。
5、藝術品的衍生產品的開發步驟:
一是研發階段,要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來進行研發。因為衍生品跟藝術家的自由創作不一樣,它要選擇到合適的一個消費群體,在研發階段要准確地捕捉到這個群體的需求,這可能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因為現在很多人想當然的進行一些開發,並沒有進行市場調研,結果開發出來的產品可能消費者接受不了,這就造成一種資源的浪費。
二是要注重它的品質。因為衍生品畢竟一種藝術的商品,產品必須要保證質量、品質,跟藝術原創作品完全不一樣:原創作品只要表達創作者的意圖表達出來就行了,當把它轉化成衍生品時,就需要在品質、包裝等方面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
『柒』 設計作品,外觀專利和版權登記有什麼區別呢
設計作品,外觀專利和版權登記有什麼區別呢?包裝的設計,產品的圖案等平面設計,正好也屬於版權保護與外觀設計專利權同樣的保護范圍。但是,安全與外觀設計專利權在權利取得力度,范圍,還有費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作者在選擇對作品進行版權登記,創意權益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區別。設計作品,外觀專利和版權登記有什麼區別區別一,版權與專利的新穎性和實用性版權要求作品的是獨創性,而不要求具體的使用性和新穎性。大部分所有的原創設計作品都可因此版權保護的范圍大,但專利只接受三種特徵的外觀設計申請,具體指的是新穎性,創造性還有實用性。另外版權人有權禁止,未經過允許在任何作品上,任何人不得隨意復製作品。但外觀設計保護有規定的限制及保護范圍,是以申請材料中的圖片或圖片當中擁有外觀設計的產品為准。在最新的專利法修改案當中明確要求了,外觀設計的專利權,是要不屬於現有的設計,也沒有任何個人以及單位有同樣的外觀設計,在申請日之前向國務院的專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的專利文件中。所以專利法對外觀設計的新穎性要求會比較高的規定,賦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和現有或現有設計的特徵組合相比,具有明顯區別。專利權是比版權,更具有強烈的壟斷權力,它的保護力度會相對比較大。安全部要求作品是首創的,但是要求他是獨立完成的,是否獨立完成,有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分辨,在創作過程當中,借鑒的例子屬於正常范圍,因此遇到被侵權的行為,如果不能證明侵權人確實接觸過你的作品,很有可能被法庭認為是侵權行為。而專利則要求作品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無論作者發表過也不能獲得專利,外觀的設計專利在專利有效期內,享有獨占和專利權。專利權被賦予以後,任何個人以及單位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都不能生產製造,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區別二,版權隨作品完成後自動產生,不需要履行任何登記手續專利權登記一般需要專利機關的授權,經過審查,批准,公告,頒發專利證書程序才可以獲得專利權。但是專利權的生氣時間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需要2到3年,等專利權授權下來以後,後市場早就沒有了,生產周期也耽誤了,所以很多國家對外觀設計都採用專利與版權雙重保護,我們國家在外觀設計是否獲得版權保護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在司法實踐當中,有產品依據版權法獲得的案例。與發明專利相比,外觀設計專利不需要實質性審查,因此,申請流程簡單,需要時間也會短一些。區別三,版權保護時間更長久版權保護時間為作者一生及逝世後50年,法人作品版權保護期發表日期50年。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權僅為10年。區別四,版權保護不需要每年繳費包括版權登記以及作品備案都是遵循自願原則。外觀設計需要繳納專利年費,否則視為放棄權利。
『捌』 創意作品進行版權登記的意義與好處
創意作品進行版權登記的意義與好處以下六個方面:創意作品進行版權登記的意義與好處第一,可以享有作品的各項權利,例如,發表,署名,修改,復制,發行,出租,翻譯等等的權利。第二,作品版權登記證書是維護作者及其作品著作權人權利的有力武器,同時出現假冒仿冒抄襲的行為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是請求司法保護的前提,同時,是在與他人作品著作權發生爭議時證明作品著作權的最有力的證據。第三,作品登記版權後,作品可以作為公司技術出資入股的股本。第四,在我國境內合法經營或者銷售該作品,國家部門的認證使作品價值更其具有經濟效益。第五,可以作為稅收優惠、出資、申請文獻成果的依據。第六,防止他人假冒抄襲作品,侵犯及其作品著作人的權益,維護良好穩定的市場秩序。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就是知識的最後憑證。
『玖』 在中國開發藝術衍生品必須要有版權么
日前,中國首個藝術衍生品展示展覽平台——紅坊沙龍ADC正式對外開放;首屆西湖國際藝術衍生品產業博覽會於杭州舉辦。
以衍生品的方式,高高在上的藝術日用化了,滲入大眾的生活中,接上了地氣。
普羅大眾可以通過日用化了的藝術衍生品,換一種方式接觸到原作的藝術之美
一幅幅有著明麗夢幻色彩的花卉題材油畫,落在那些細膩柔滑的絲綢或者絨布上,成了絲巾、靠墊、化妝包。一個名為「Rong」的藝術衍生品品牌將李怡蓉油畫背後的美麗意境透過不同的日常用品傳遞出來。在不久的將來,畫布上的花卉還將落在有著瑩彩光芒的高科技材料碳化硅上,衍生出戒指、耳環、項鏈等飾物,探索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之道。
在新天地,在環球金融中心,「OldShanghai」主題系列旅遊文化精品店匯集了經過連環畫大師賀友直先生授權的藝術衍生品。信箋、賀卡、藏書票、杯墊、娛樂籌碼、黃包車燭台等生活日用品上,素胚白描的賀氏筆法無處不在。老上海市井風情、世相百態的流韻余響借物得以延續,傳統的民俗連環畫煥發出了時尚的味道。
雕塑藝術家瞿廣慈、向京夫婦自創「稀奇」品牌,近百種商品均在自身藝術原作基礎上再創意,商店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台北等地。比如熱銷的一系列iPhone或iPad保護外殼,抽象出兩人作品中經典的兔子元素,大膽配色,緊跟流行風潮。品牌受英國V&A博物館之邀為其2013年中國古畫展覽創作的藝術絲巾,剛剛被BBC評為今年聖誕節最佳藝術風格禮物。
時下,國內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美術館也著意於構築最後一個展廳——參觀路線末端的衍生品商店。「快雪時晴帖」的筆記本,青花梅瓶掛鍾、多寶格箱包、古錢幣U盤等等,古老文物可穿可戴可享可用,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剛剛過去的聖誕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則為觀眾備上了4件新奇、有趣的藝術衍生品禮物。它們分別是德國哲學家和藝術評論家鮑里斯·格羅伊斯設計的「藝術給予力量」鉛筆,兩家荷蘭設計工作室聯合創作、由荷蘭設計師托馬斯·威德綬芬設計的「把我建起來」積木,中國藝術家張恩利設計的「藝術是個球」真皮手工皮球以及中國藝術家徐震設計的「思想就是這片看不見的刀片,它決定著身體的分離」異形便簽。這四樣物件以紀念品的形式向市場推廣——藝術應該是好玩兒的、給力的,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是融入生活的。
藝術原作通常僅此一件,註定只能為極少數人所擁有,而熱愛藝術的普羅大眾卻完全可以通過日用化了的藝術衍生品,換一種方式接觸到原作的藝術之美,得到情感上的滿足。與藝術品不同的是,藝術衍生品更多地被視為消費品,談不上有太多投資的價值,與此同時,它也去掉了「昂貴」的字眼,以相對親民的價格示人。一旦不必考慮它的增值性,人們反倒可以單純地憑借自己的偏好來判斷是否購買。
內地藝術市場中,衍生品市場相比原作市場落後了一大截,其實大有作為
成熟的藝術市場通常在用「兩條腿」走路。這一條腿是畫廊、拍賣行所經營的藝術原作,另一條腿則是通過各大藝術商店銷售藝術衍生品。前者瞄準的是高端人群的收藏需要,後者則讓小眾藝術滲入大眾生活。在藝術市場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藝術衍生品市場每年的市場規模早已是藝術原作市場的幾倍。在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地,甚至還有專門的博覽會在做藝術衍生品交易。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年的藝術衍生品銷售金額高達4至5億美金,占其全部收入的80%,總計開發的衍生品數量多達2萬余種,比如依照數幅名畫里人物所戴的項鏈樣式,就能開發出一個女性飾品系列。其藝術商店僅在紐約市內就有8家。台北故宮博物院一年的藝術衍生品銷售金額高達2至3億人民幣,總計開發的衍生品數量多達3000餘種,僅人氣展品「翠玉白菜」的衍生品就不下百種。目前與台北故宮合作開發藝術衍生品的廠商多達90餘家,其中甚至包括與義大利知名廚具商家合作,推出「宮樂美人胡椒瓶」等廚房用品。
而在內地藝術市場中,衍生品市場相比原作市場明顯落後了一大截。據文化部發布的《2012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2012年我國內地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為1784億元,其中藝術授權品、藝術復製品、藝術衍生品交易總額為180億元,僅為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十分之一。不過換而言之,內地藝術衍生品市場其實大有作為。下一個金礦,就在這里。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藝術衍生品項目負責人庄驥欣喜地看到,伴隨著國內藝術衍生品市場越來越快的發展速度,國內藝術衍生品的二手市場在崛起——這正是這個市場成熟的一大表現。「在一個名為i良倉的網站上,達人們在互相推介來自全球各地的潮物尤其是藝術衍生品,並提供購買渠道。它擺脫了以往電商平台拼價的戰術,主張的是美學生產力,不以物品的價格作為驅動,而是以物品的藝術價值作為驅動。這為人們開啟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穿的、你用的和你家裡的決定你的生活品位。未來,這類藝術衍生品的流通會越來越便捷,健康的生態鏈在形成。」
剛剛起步的內地藝術衍生品市場,亟待邁過三道坎 藝術消費觀念不強
藝術衍生品在西方走過幾十年歷程,在國內它卻剛剛起步,這樣一種「買得起」的藝術消費觀念需要慢慢培養。
買得起未必買回家。在很多中國人的潛在消費觀念中,錢要花在刀刃上,花錢購買藝術衍生品,太虛了。他們恐怕更習慣於上超市買些尋常的生活用品,或是情願花上更多的錢購買奢侈品。
據了解,目前我國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不容小覷,尤其是在精品消費方面,比重已達全球的27%,正式取代日本成為全球頭號消費大國。然而,在今天我國內地所盛行的各種消費中,名車、名表、皮包以及房地產、金融產品占據了主流,可代表著品位與精神內涵的藝術品,卻始終未被各個層面的消費者納入視線中來,呈現出一個很大的消費空白區。這其實正給藝術衍生品帶來發展空間。有業內人士指出,當物質生活豐富了以後,人們傾向於選擇一種偏向精神性或是文化含量較高的商品,將是必然的趨勢,盡管這種轉變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版權保護力度不夠
就像影碟、手機、服裝、首飾一樣,眾多藝術衍生品中,也有「正版」、「盜版」之分。台北故宮正版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三卷一套,售價200台幣(約合人民幣42元),淘寶網上盜版的「朕知道了」紙膠帶4元就能買到一卷。市面上熱銷的藝術衍生品幾乎都能找到相應的盜版,並且價格是正版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目前,制約國內藝術衍生品發展的最大瓶頸便是知識產權保護的薄弱。藝術衍生品通常是經藝術授權而享有著作權的許可使用,比如藝術品的復制、展示、改作等,法律保障是其重要構成要素。倘若無數產品被粗製濫造地模仿、山寨,傷害的無疑是藝術衍生品的開發與創造熱情。
「Rong」藝術衍生品品牌設計師李怡蓉告訴記者,防不勝防的盜版的確令自己傷腦筋,「通常我每開發出一種藝術衍生品,都會去申請專利,可真正到了維權的時候,你會發現取證的過程非常艱難。又像是做飾物類的藝術衍生品,品牌有專利,而款式是沒有專利的,的確存在很多大同小異的地方,被抄襲太容易了。」她認為現階段面對盜版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先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全世界其實都面臨盜版問題。想要不怕盜版,只有不斷引領潮流,讓別人跟著自己走,而不是天天盯著別人,說你不能用我這個,不能用我那個。創意存在於人的頭腦里,別人是學不走的。盜版和正版總是存在一定的區別,比如愛馬仕的圍巾在中國加工,面料就一定不在中國采購,讓盜版沒法和正版一模一樣。你看,市面上仿愛馬仕的圍巾太多了,但論起品質,都比不上真正的愛馬仕。」與此同時,她也寄希望於這個行業的發展,「相信隨著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尊重,大家都會有夠買正版的意識。」
產品開發創意不足
內地的藝術衍生品,大多數還停留在簡單復制的初級層面上,僅僅是將藝術家的代表作圖像印在杯子、T恤等不同的物品上,談不上設計或者創意,無論方式、品種還是材料、形式都顯得單一。這樣的藝術衍生品,很難深受人們的青睞。畢竟,人們缺的不是杯子或者T恤,而是期待一隻有藝術質感的杯子、一件有藝術創意的T恤能夠滿足自己對於美的需求。
消費群體對於藝術衍生品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成為日用品的藝術衍生品也完全可以多樣化。在庄驥看來,好的藝術衍生品應該將實用性與設計感、技術與藝術統一起來,但它可能沒法讓人像分析股票那樣去理性分析購買的原因,有時僅僅是因為人們認同這件東西傳達的情緒。有人提出,不妨根據藝術原作的氣質選擇與之氣味相投的產品類型。齊白石的水墨花鳥蟲魚靈動雅緻,頗具禪意,開發成中式茶具,很能傳遞東方茶文化的內蘊。梵高的油畫作品往往有著明麗鮮亮的色彩,開發成雨傘,很能給雨中的人們帶來好心情。也有人建議,同一位藝術家的不同作品,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成不同的藝術衍生品,開發時,也不必拘泥於原作,而是提取其中的核心元素並輔以時尚設計。
根據安迪·沃霍爾原作衍生出來的商品,從書店裡的沃霍爾年歷到玩具店裡的沃霍爾公仔,從家居店裡的沃霍爾抱枕到時裝店裡的沃霍爾T恤衫,有人斷言哪怕一卷手紙或是一個廁板,只要蓋上沃霍爾的印章,都能沾染上時髦的因子。迪斯尼同樣是藝術衍生品開發的好榜樣。他們將米老鼠、唐老鴨等一個個卡通形象做到完全深入人心,陪伴人們長大,衍生出來的產品什麼都有,從玩具、文具、服裝、飾品到箱包、手錶、家居用品、電子產品,多達數千上萬種。
『拾』 新產品開發從構思形成到正式上市需要過程,舉例說明
創意的形成-創意的篩選-產品形態的確定-開發方案-開發實施-開發的過程管理-小樣-大樣-市場的試銷售-初期的推廣-改善的推廣-......
大概過程就這么多,中間還有很多的市場的研究,渠道的選擇,價格的制定,包裝的設計,廣告宣傳等等很多事情要去做啦......
新產品開發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學會系統的管理,否則過程中,你會發現丟三落四,總有很多事情在該做的時候沒有做......
就這么多了,如果要系統學習,建議去看《營銷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