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土地使用權怎麼辦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簡稱為區分所有權,是由專有部分所有回權、共有權、共同管理答權相結合而組成的一種「復合物權」。區分所有是現代住宅商品化的結果,使一幢大樓內部的所有權結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繼衣食之後的居住問題日趨突出。建築面積的增長需求和土地面積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都促使建築物不斷向多層高空發展。而一棟住宅高樓常常不可能為一人所有或數人共有,只能分割為不同部分而為眾多的住戶所有,正是因為多個所有人共同擁有一棟高層建築物,從而產生了區分所有。
例如,業主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其對套內面積所享有的權利,就是其專有部分的所有權;依據此種所有權,業主享有對電梯、走廊以及小區綠地、道路等的共有權;並且享有對小區共有財產和共同事務的管理權。這三項權利結合在一起,就成為區分所有權。
❷ 建築面積是71.71在九樓,土地使用權面積是多少平方
既然住上高層樓房。只關心使用面積建築面積就可以了。土地使用權面積多少跟你沒有關系。關心他也沒多大意義。
❸ 房屋建築土地使用面積與土地使用權面積不一致不能房產證登記丶
你好,首先,房產證上的面積和土地證上的面積不一致,甚至有較大差距,這種版情況是正權常的。
1、房產證上的面積是房屋的建築面積,包含房屋建築分攤面積和實用面積;
2、土地證上的面積是土地的分攤面積,一般來說,樓層越高,戶數越多,土地證上的面積也就越小。
3、如果是多層甚至高層,土地面積可能大大小於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
4、不過如果是獨棟別墅,土地面積也許還會多於房產證的建築面積。
5、對於商品房來說,土地面積只是體現了土地的產權,並沒有實際面積。土地證上的面積大小無影響,只是在繳納土地出讓金時候有點影響。
6、關於土地面積的分攤方式有多種,但一般採取的方式是:按照建築物面積進行分攤。某部分分攤的土地面積=土地總面積*(該部分的建築物面積/建築物總面積)
因此,房產證和土地證一個是「房屋」,一個算「土地」,面積自然各不相同。
望採納,謝謝。
❹ 土地使用權面和建築面積有什麼區別啊
.
容積率是指建築總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例如,在1萬平方米用地的土內地上,有6000平方米的建築總容面積,其容積率為0.6。
規劃對低密度住宅的大體標准概念,高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2.2;多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1.2;排屋(Town House)容積率不大於0.7;別墅(Villa)容積率不大於0.35。
住宅價值不單是按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價格差關鍵是容積率大小,如:容積率1.20左右比容積率2.40左右的住宅,每平方米價格要高出一倍左右。
❺ 土地使用年限和產權年限區別
1、土地使用權來指單自位或個人依法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根據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居住用地70年;
工業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年限為50年;
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倉儲用地50年;
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2、房屋建築產權的歸屬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築,商用建築,工業用建築。按建築用類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權屬年限為70年,商用房屋建築權屬年限為40年。
目前,通常所說的房屋產權大致分為:
1.)住宅用地,產權年限是70年;
2.)綜合用地,產權年限是50年;
3.)商業用地,產權年限是40年。
❻ 請問土地使用權是多久,我買了一套房子,土地使用權到期了,我的房子怎麼辦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1)居住用地七十年;
(2)工業用地五十年;
(3)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4)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5)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摘自國務院《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物權法草案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期間屆滿,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這意味著,建設用地使用權一次取得並非永遠使用,它是有年限的。據央視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人當中有40%的人並不清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到底有多久;85%以上的人並不清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其實,我們購買房屋只是擁有了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沒有期限,而房屋下面的土地使用權有期限。這就是目前很難解決的一對矛盾。
土地使用權期滿以後,房子怎麼辦?北京市人大代表、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提出了兩種辦法:一是如果是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國家收回土地使用權,而且連地上的建築物也收回的話,由國家按有關規定補償;二是如果不是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房子還可以繼續使用,但得續交土地使用費。
物權法草案僅僅規定了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時,要辦理注銷登記,收回產權證書,但是對於附著於地面的建築物、附著物卻沒有規定其權利的歸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指出這些還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物權法草案中提到,在土地使用權到期前一年可以續期,但是有不少人存在這樣的疑慮:房子現在的土地出讓金是由開發商來交,那麼期滿後,出讓金是由開發商來交還是業主自己出,也許開發商到時都找不到了。如果由業主自己出,得出多少?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陳蘇則的觀點是,現在明細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多少為時尚早,畢竟70年以後的房屋、土地等相關物價目前無法預知。
物權法草案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期間屆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在期間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因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土地的外,出讓人應當同意。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出讓金;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國家規定確定。」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物權法草案時,賀一誠委員提出,住宅用地使用權年限,現在一般是70年,有房產的人都比較敏感,70年以後房產怎麼辦?如果有的人忘了申請續期怎麼辦?如果高層大廈有一部分人申請了,有一部分人沒有申請,怎麼辦?出讓人有責任在屆滿一年前通知有關使用權人,讓其申請續期。
❼ 房地產開發商要買土地(使用權)要了解土地的哪些方面的問題
房地產開發商要購買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主要是在國有土地儲備中心通過招投標的形式拍回得土地答,那怕開發商看中的地塊是農民的承包地,也要通過徵用的形式將土地進入儲備中心,然後進行招拍掛,房地產開發使用的與國家建設項目和招商引資辦企業使用土地還是有區別的,國家建設項目和辦企業便不需要進行招拍掛了。
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總用地面積10000平米,總建築面積18000平米,則建築容積率就是1.8 。一般來說,高層住宅容積率一概不超過5,多層住宅不應該超過3,但是有些項目因為成本原因做不到。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❽ 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和土地證上的使用權面積
建築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層水平面積的總和。包括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使用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和生活使用的凈面積。
使用權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或生活使用的凈面積之和。住宅買賣中即套內面積減去套內牆體面積是屋中的凈使用面積,有效面積是建築面積減去房屋混凝土、磚砌體結構等結構構件所佔面積,這包含廚房、衛生間所佔面積。所以房子真正能使用面積的小於建築面積。
分攤面積指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公攤建築面積、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套(單元)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8)高層住宅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個人住房實際使用面積的計算規則:
計算使用面積時有一些特殊規定:躍層式住宅中的戶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煙囪、通風道、管井等均不應計入套內使用面積;內牆面裝修厚度計入使用面積。計算住宅租金,都是按使用面積計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及其附件定義:建築面積=有效面積+結構面積=使用面積+輔助面積+結構面積;使用面積=建築面積-結構面積-輔助面積;有效面積=建築面積-結構面積。
❾ 你好,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買的是高層住宅樓,對土地所有權怎麼分配
你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土地所有權的主題是國家。個人只有使用權,整棟樓宇的居民對於這棟樓的土地享有集體使用權,每個人的土地使用權面積根據住宅面積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