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曾經飽受質疑的南海觀音,現在如何
「三界眾生皆可渡」,這是佛教的宗旨,世界上有三大主要的宗教,佛教便是其中之一。佛教是從東漢明帝的時候傳入中國的,經過了千百年的發展,如今在我們國家有著許多信奉佛教的人。佛教活動也比以前更加的豐富。
隨著越來越發展的社會,很多地方開始進行風景建設,海南所建設的一個風景區,雖然在初期不為人喜愛,但後期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這座雕像矗立在南海的海邊,高大的身材與渺小的人類做對比,它便多了一份神聖。就是這樣的雕像,經過了海南政府多年的努力,現在已經為海南帶來了超出成本的收益,並且被大家一致看好,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
在那個年代,建立這樣的一座雕塑引來了很多的非議,但是海南政府一再堅持才使其順利完工,現在這尊雕塑已經聞名海內外,那麼它建設的過程中經歷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尊雕塑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聞名於全世界的?
其次,是信仰的問題。人們都希望自己對一些事物產生信仰,而這不僅能夠關注自己的行為,還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發展,佛教本身在我國能夠發揚下去,就是因為它所傳揚的思想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所謂眾生皆可渡,正是讓人們懷著一顆慈悲的心去幫助他人,這尊佛像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正是與人們所需要的思想一致,因此它被政府認可,人們也是從心底里認可它的。
最後是創新的問題,因為其他的一些省份也仿照南海的這尊雕塑建立了一些雕像,但是他們卻沒能得到這么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們不再是第一個這樣的雕塑了。
當人們看到了第一個如此巨大的雕塑之後,他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就不會再想著去其他地方再參觀一次。因此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人們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要敢於創新。既然是對自己的經濟發展有幫助的,雖然不能無所不用其極,但多一些新奇的想法總是好的。
㈡ 南海觀音的創作靈感
水月、白衣、魚籃、南海觀音等取材自經典外的創作,呈顯了觀音在中國轉化的女性化身。但是,不管觀音的形象如何變化,其普度眾生的慈悲精神,才是觀音長久以來受中國人愛戴的重要原因。經典記載,觀音菩薩現各種身,為眾生說法,眾生應以什麼身份得度,觀音菩薩就現什麼身,或長者、或居士、或婦女身、或童男童女……水月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南海觀音,都是觀音菩薩的慈悲示現,只是你「看見」了嗎?該用什麼心與之相應呢?
㈢ 佛山南海觀音寺有沒有行李寄存處
那個佛山南海的地方有行李寄存處有
㈣ 佛山南海觀音在哪
佛山南海觀音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松崗南國桃園內。
南海觀音寺建於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年歷史,座北向南,風景極佳,實為靈山勝地。
觀音寺是屬於宮殿式寺宇, 這里香火鼎盛,每年農歷正月二十六日為觀音開庫(亦即觀音寺廟日)參拜的信徒達數萬之眾,已成為南海市最大的佛門聖地。
(4)佛山南海觀音形象版權擴展閱讀:
南海觀音寺建於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座北向南,風景極佳,實為靈山勝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千年來興戰動亂,觀音廟屢建屢毀,到了清朝。只余殘垣斷壁,清末年間,寺廟全毀,再經抗日戰爭,十年浩劫。
聖跡早已盪然無存觀音寺是屬於宮殿式寺宇,安有上御道與龍雕。觀音寺的中軸線上有漢白玉九龍朝陽及蓮花浮雕,名為御道(過去皇帝所行的道路稱為御道)。
寺前放生池佔地30餘畝,遍植蓮花,夏日荷香塔影,柳浪聞鶯,使人流連忘返。
㈤ 耗資8億修建「南海觀音」,被質疑鋪張浪費,為何現在卻好評如潮呢
引言
佛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教派,最早發源於四大文明古國的印度,而傳入中國的時間歷史學家有兩個說法,一種是根據當時已經發掘的文獻資料提出東漢明帝,而另一種說法是秦朝,因為在太史公編撰的著作中有明確記載「禁不得祠」,而不得是梵語佛陀的音譯,所以他們認為不得祠正是佛寺的意思。究竟如何,我們也不做深究,等到考古學家完全證實的時候我們自然也就知道了。
總結
物質世界的進步,精神世界的多元化,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高於自由女神像的南海觀音像,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化帶給我們的浸染。看到南海觀音像,我們也許會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絲敬畏,但是這都源於文化特有的魅力,無形之中吸引著我們。四面環海的南海觀音像,既是我們國家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也是國力強盛的實質表現,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只有中國一直存在,那是因為華夏文化極強的包容性。
佛教文化之所以能被很多人所接受並喜歡,在我看來是因為信仰,信仰就像是希望,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好,所以今天的我們會滿懷期待,如果一個人沒有希望的活著,那他也就僅僅是活著而已。人的信仰有很多種,但殊途同歸,所有的信仰都是為了讓人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國家變得更好,社會變得更好。
㈥ 南海觀音菩薩歸誰管
一切佛菩薩 救度眾生,不是被誰安排這樣做或被誰管著這樣做。觀音菩薩在南海建立道場救度苦難的眾生,是出於自己的慈悲。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到 稱念觀音名號可擺脫火災、水溺、黑風、刀兵、惡鬼、牢獄、怨賊等7種災難;還可使眾生遠離淫慾、嗔恚、愚痴等「三毒」的熬煎。經中總結說:「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
㈦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觀音寺憑中國佛教協會免費嗎
嗯(⊙_⊙)有皈依證
㈧ 廣東佛山南海觀音寺收門票嗎
收門票,價格為10元。
南海觀音寺建於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年歷史,座北向南,風景極佳,實為靈山勝地。 觀音寺是屬於宮殿式寺宇,安有上御道與龍雕。觀音寺的中軸線上有漢白玉九龍朝陽及蓮花浮雕,名為御道。
寺前放生池佔地30餘畝,遍植蓮花,夏日荷香塔影,柳浪聞鶯,使人流連忘返。 這里香火鼎盛,每年農歷正月二十六日為觀音開庫參拜的信徒達數萬之眾,已成為佛山市最大的佛門聖地。
(8)佛山南海觀音形象版權擴展閱讀:
景點特色
1、鍾樓
佛門規距,晨鍾幕鼓,所以寺門都設有鍾鼓樓,寺門如有盛事,則敲鍾擊鼓,十分隆重,南海觀音寺同樣於早上誦經前五點鍾已經敲鍾擊鼓。所以鍾鼓之聲是佛門的一種庄嚴而神聖的信號。
2、牛牯石
鼓樓後面,原先有兩塊大山石,建觀音寺時,沒有把這兩塊大石炸掉,保留以後,不甚雅觀。而此山名牛牯崗,因此把這兩塊石略加人工處理。造成一隻牛,命為牛牯石。
因這里是佛門,刻上「佛緣」兩字,取其與佛有緣之意。 觀音泉(觀音泉乃觀音顯靈之傳說) 見《觀音泉》觀音泉現建設於觀音寺廣場,文字故事,刻畫於觀音泉石上。
㈨ 南海觀音到底有幾個啊 近廣東的在哪裡
主要有三個、廣東佛山 西樵山南海觀(廣東)、海南三亞 南山寺南海觀音、浙江舟山 普陀山南海觀音。
一、廣東佛山 西樵山南海觀音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㈩ 南海觀音真名
觀音佛祖的前身是男的,叫做慈航道人,但後來卻成了佛教中的女菩薩。這里頭有一段來歷。 據傳,慈航道人封神後,雲游四海,普渡眾出。一日,他在雲端隱約聽到一陣凄慘的哭聲。往下一看,有一個婦女躺在一處偏僻的山間小道上,雙手捂著肚子,痛苦呻吟。他知道這個婦女正在難產,想下凡為她解除苦難。可轉念頭一想,自己不是女人,若為婦女助產,一來怕婦女驚疑,二來怕路人譏笑。但如果迴避,誤過時辰,那母子性命就難保。便心生一計道:「我何不如此?」即時,用拂塵往自己身上一拂,變成了一位手持拂波士頓的美女,按落雲頭,來到婦女面前。她見到婦女已昏迷不醒,便取出一粒仙丹和甘露水灌入婦人口中,不久婦人就順產下了胎兒。婦人醒後,見是一位美貌的女子為她助產,起身拜在地說:「感謝姑娘救我母子性命,大恩大德,永遠不忘!敢問姑娘家住何處?」慈航道人笑道:「你不必感謝,這是出家人的本分。我是慈航??觀世音,家居南海。」說著,駕雲飛去,婦人又朝天磕頭拜謝。 婦人抱著嬰兒回到家中,將路遇神仙救命的事告訴丈夫。丈夫萬分感激,便依照妻子所說的,請一位雕刻匠,雕刻了一仙女身佛像,叫做「觀間佛祖」,放在廳堂奉敬。慈航道人知道這件事,便經常在此附身顯聖,保佑眾生。 從此,人們都把慈航??觀世間當做女佛叩拜。 道教傳說中的觀世音-慈航道人 說慈航道人大家很陌生,談觀世音大家就不陌生了。天下人皆知,觀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你可知道,觀音菩薩就是慈航的化身,為此,慈航就是觀音。所以道教敬慈航,佛教敬觀音。因為觀音的一生以普度眾生為宗旨,逢災救災,逢難化難,走到那裡都是勸善積德,所以人人都敬觀音。 慈航道人先習道而後入佛。長相如同小姑娘,細小玲瓏,瓜子臉,柳葉眉,雙眼皮,丹鳳眼,櫻桃嘴。詩證: 鳳根眉長貴自成,影光香氣又神清, 聰明智慧道法精,發願一生度眾生, 櫻桃口大唇胭脂,齒白如玉細柳條, 笑如含蓮清和暢,聰明拔萃披袍衣。 慈航自小勤學好讀,不但通經文也懂醫道。可是大家看他長得女兒相,嘻皮嫩肉,都認為沒有出息,過去的人應該長得五大三粗有力,才能養家糊口,有時左鄰右舍侮辱,罵他說什麼男人長得女人相,家裡風水朝後葬等難聽的話。慈航想,如果在男人中發展道門已成不能,如有辦法,在休閑婦女中傳佛法。於是這樣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在民間傳法勸善,普度眾生,以後佛教將慈航演化成了佛道最高的典範人物。為此說觀音修了七世腳還是大板腳。《音音菩薩書》中有如下演化的說說法。 國王妙庄王,幼女妙善娘, 父欲招女胥,女修不嫁郎。 發去園中禁,容貌卻非常。 白雀寺中使,天神相助忙。 遺兵去燒府,精靈感上蒼。 逍遙樓上勸,苦苦不相降。 押赴法場絞,虎背密山藏。 靈魂歸地府,十殿放毫光。 究因蒙解脫,香山得還陽。 九載修行滿,功成道德強。 父病舍手眼,醫疾得如常。 文武入山謝,方知骨肉傷。 一家登佛國,快樂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