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品名稱是否受法律保護
《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作者得知後,以卷煙廠侵犯其著作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爭議的焦點是:電影劇本《五朵金花》作品的名稱是否單獨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法院審理認為,電影劇本《五朵金花》作品名稱不能單獨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為什麼電影的名稱不受法律保護,其中的法律根據在什麼地方呢?筆者就此略陳己見。
第一,名稱是否受法律保護,要看其是否具備單獨成為一部獨立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作品。所謂作品,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將其定義為:「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本案所涉及的是文學作品,它是指用文字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的具有獨創性的文學創作成果。由此可見,一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獨立完整的作品,應當具備兩個方面的要素:一是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二是具有獨創性。電影劇本《五朵金花》是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但「五朵金花」一詞並不具備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首先,「五朵」和「金花」,其文字上不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其次,在雲南,眾所周知,「金花」作為白族婦女的稱謂,古已有之,並非劇本作者獨創。因此,「五朵金花」一詞只有與作品內容一起共同構成一部完整的文字作品。
第二,「五朵金花」一詞並不構成《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即便作品的名稱(或者其中一部分)並不具備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但是,只要它構成了該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仍應予以著作權法保護。這一點在判定一部作品是否剽竊了他人的作品時,尤其應當予以審查。「五朵金花」一詞不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均不構成《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如果對其單獨給予著作權法保護,禁止他人使用「五朵金花」一詞,既有悖於社會公平理念,也不利於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第三,卷煙廠的行為既不損害原告的著作權,也不妨礙原告行使其著作權。著作權法第十條對著作權所包括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作了列舉式規定,即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一共十七項;第四十六條、四十七條又列舉規定了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各種表現形式。無論從原告權利的角度考查還是從著作權侵權行為表現形式的角度考查,被告的行為都不損害原告著作權中任何一項人身權或財產權,也不妨礙原告行使其著作權。
綜上推之,一部作品的名稱如要得到著作權法的單獨保護,必須具有以下兩種情形之一:第一,該名稱具有單獨成為一部獨立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第二,該名稱構成了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本案並不存在上述情形。筆者將這一觀點稱為「二元化標准」。本案的審理實踐證明,在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下,二元化標準是可取的,其可取之處在於:它既合理地保護了作品的名稱,又不至於使一些新詞和短語被獨占。這表現在,一方面,對於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名稱,著作權法給予單獨保護。另一方面,對於詩詞歌賦這類短小精悍的文字作品,其名稱本身就有可能構成了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在同類作品上使用該名稱,即構成侵權。
與上述觀點相反,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名稱,就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單獨保護。筆者將這種觀點稱為「獨創性標准」。獨創性標準的問題在於,在紛繁的作品中,僅僅具有獨創性而缺乏獨立表意功能的作品名稱並非罕見,這些名稱往往表現為新詞和短語,如果給予其著作權法保護,將使這些新詞和短語被著作權人獨占,這有悖於著作權法的立法宗旨。如果排除具有獨創性的新詞和短語,對作品名稱的保護,必然回到審查該名稱是否具有單獨成為一部獨立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或者該名稱是否構成了作品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這樣的標准又落入了二元化標准。
從我國著作權法甚至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看,「五朵金花」作品名稱是不能單獨予以保護的。但一部作品的名稱是否可能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商業價值?這卻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法律問題。從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趨勢看,保護的客體越來越寬泛,是一個明擺著的事實。例如,傳統民法認為,企業名稱權如同自然人姓名權一樣,是一種人身權而非知識產權。在民法通則中,這兩種權利被規定在第五章第四節的「人身權」當中,而非規定在該章第三節的「知識產權」中。而《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八條規定:「廠商名稱應在本聯盟一切國家內受到保護,沒有申請或注冊的義務,也不論其是否為商標的一部分。」將廠商名稱作為一種知識產權加以保護。這個例子從一定層面上說明,對於那些原本並不具有商業價值的作品名稱,特別是那種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又經過改編成其他藝術形式反復使用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名稱本身已經變成廣為人知的顯著性用語或用詞,此時,該作品名稱可能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商業價值。這種商業價值的形成,是基於人們辛勤的智力勞動。對任何通過智力勞動創造的具有商業價值的無形知識財產和相關精神權益給予保護,是知識產權法律的職責。因此,並不排除將來包括我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符合一定條件的作品名稱用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商標法加以單獨保護。
㈡ 一篇抄襲拼湊而成的文章,是否擁有著作權
在網上發表的文章具有知識產權。他人抄襲發表在報刊雜志上侵犯了你的著作權(不考慮合理使用等情形),你可以提起訴訟,也可以根據侵權的情況選擇去工商局投訴或者去公安機關控告。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的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只要你發表的文章符合上述作品的要求,不違反憲法和法律,不損害公共利益的,都可以享有著作權。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僅僅是提供發表文章的時間的證據,可能並不能充分證明你是作品的著作權人。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第四十八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不考慮合理使用等情形,他人未經你的許可,不得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你的作品,抄襲你的文章發表在報刊雜志上侵犯了你的著作權,屬於侵權行為,你可以對其提起訴訟,也可以根據侵權的情況選擇去工商局投訴或者去公安機關控告。
㈢ 著作權法關於圖片作品的規定
我國《著作權法》等對於圖片作品、圖片作品權屬、作品使用、侵權責任、賠償數額都做了相應的規定。下面來看看著作權法關於圖片作品的規定。著作權法關於圖片作品的規定《著作權法》第五條本法不適用於:(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二)時事新聞;(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第四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作品的含義:(十)攝影作品,是指藉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第五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一)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版權又稱著作權,版權包括作品版權和軟體版權。版權登記是作者的無形資產,也是代表自身價值最好的證據。
㈣ 《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體有__________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
C.獨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 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2002年8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59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3年1月30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第三條著作權法所稱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工作,均不視為創作。第四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作品的含義:(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說、詩詞、散文、論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現的作品;(二)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三)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四)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五)曲藝作品,是指相聲、快書、大鼓、評書等以說唱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六)舞蹈作品,是指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七)雜技藝術作品,是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的作品;(八)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九)建築作品,是指以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形式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十)攝影作品,是指藉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十一)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十二)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十三)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製成的立體作品。第五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一)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二)錄音製品,是指任何對表演的聲音和其他聲音的錄製品;(三)錄像製品,是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連續相關形象、圖像的錄製品;(四)錄音製作者,是指錄音製品的首次製作人;(五)錄像製作者,是指錄像製品的首次製作人;(六)表演者,是指演員、演出單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學、藝術作品的人。第六條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第七條著作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的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其著作權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護。第八條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在中國境外首先出版後,30日內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視為該作品同時在中國境內出版。第九條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作者。第十條著作權人許可他人將其作品攝製成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視為已同意對其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但是這種改動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第十一條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關於職務作品的規定中的「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中應當履行的職責。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關於職務作品的規定中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第十二條職務作品完成兩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兩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第十三條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作者身份確定後,由作者或者其繼承人行使著作權。第十四條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後,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第十五條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第十六條國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的使用,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第十七條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第十八條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確定後,適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第十九條使用他人作品的,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由於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無法指明的除外。第二十條著作權法所稱已經發表的作品,是指著作權人自行或者許可他人公之於眾的作品。第二十一條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第二十二條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作品的付酬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公布。第二十三條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書面形式,但是報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第二十四條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專有使用權的內容由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視為被許可人有權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以同樣的方式使用作品;除合同另有約定外,被許可人許可第三人行使同一權利,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第二十五條與著作權人訂立專有許可使用合同、轉讓合同的,可以向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第二十六條著作權法和本條例所稱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是指出版者對其出版的圖書和期刊的版式設計享有的權利,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的權利,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的權利,廣播電台、電視台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權利。第二十七條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行使權利,不得損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第二十八條圖書出版合同中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但沒有明確其具體內容的,視為圖書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和在合同約定的地域范圍內以同種文字的原版、修訂版出版圖書的專有權利。第二十九條著作權人寄給圖書出版者的兩份訂單在6個月內未能得到履行,視為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圖書脫銷。第三十條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聲明不得轉載、摘編其作品的,應當在報紙、期刊刊登該作品時附帶聲明。第三十一條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第四十條第三款聲明不得對其作品製作錄音製品的,應當在該作品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時聲明。第三十二條依照著作權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的,應當自使用該作品之日起2個月內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第三十三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的表演,受著作權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表演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三十四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製作、發行的錄音製品,受著作權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製作、發行的錄音製品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三十五條外國的廣播電台、電視台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三十六條有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所列侵權行為,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非法經營額5萬元以上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處非法經營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非法經營額或者非法經營額5萬元以下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情節輕重,可處25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三十七條有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所列侵權行為,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查處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侵權行為。第三十八條本條例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批准、1991年5月3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同時廢止。
㈥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2條是不是有問題
第三十二條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專知決定刊屬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釋義】本條規定了報社、期刊社與著作權人就作品發表時的權利義務關系及報紙期刊轉載的法定許可問題。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於2002年8月2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回359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答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1次修訂,根據2013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33號《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2次修訂。該《條例》共38條,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批准、1991年5月3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予以廢止。
㈧ 著作權人對其作品享有哪些具體財產權與人身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8)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著作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的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其著作權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護。
第十條:著作權人許可他人將其作品攝製成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視為已同意對其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但是這種改動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
第十五條: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
第十六條:國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的使用,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管理。
第十七條: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
第二十一條: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第二十三條: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書面形式,但是報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第三十四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製作、發行的錄音製品,受著作權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製作、發行的錄音製品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
㈨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4條 是指合同約定不明時為專有使用權嗎
分兩項:
一、合同中未明確約定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的,視為許可使內用的權利為非專有使用權容。
二、合同中約定許可使用的方式是專有使用權,但對專有使用權的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視為被許可人有權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以同樣的方式使用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訂版)第二十四條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本法規定可以不經許可的除外。
許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
(二)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
(三)許可使用的地域范圍、期間;
(四)付酬標准和辦法;
(五)違約責任;
(六)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專有使用權的內容由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視為被許可人有權排除包括著作權人在內的任何人以同樣的方式使用作品;除合同另有約定外,被許可人許可第三人行使同一權利,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