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倉單過戶什麼意思
首先你要確認你倉單是否對應你貨物的物權!如果誰擁有倉單就擁有你貨物物權!那麼意義上過戶就是把你貨物轉售給別人!
② 倉單具有什麼法律性質
倉單
倉庫公司或倉庫經理人在收存貨主交來的貨物時出給貨主的收據。是一種貨物所有權憑證。既是收到貨物的證明,又是憑以提貨的根據。倉單不象提單那樣可以通過背書流通轉讓。持有人將倉單轉讓給第三人時,須辦理過戶手續,第三人才能取得貨物的所有權。
倉單,是指倉庫保管人員應存貨人的請求而填發的有價證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存貨人交付倉儲物的,保管人員應當給付倉單。
出具倉單包括下列事項:
(一)存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倉儲物的品種、數量、質量、包裝、件數和標記;
(三)倉儲物的損耗標准;
(四)儲存場所;
(五)儲存期間;
(六)倉儲費;
(七)倉儲物已經辦理保險的,其保險金額、期間以及保險人的名稱;
(八)填發人、填發地和填發日期。倉單是提取倉儲物的憑證。存貨人活著倉單持有人在倉單上背書冰晶保管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可以轉讓提取倉儲物的權利。
倉單作為存貨人或持單人提取倉儲物的基本依據,是保管人收到倉儲物後,應存貨人的要求而出具的一種代表一定財產權利的法律文書。合同法從法律上確定了倉單的概念及其基本規則,但並未規定倉單的性質。而這又是在處理有關倉單糾紛案件時,大都涉及到的應當明確和認清的間題。
我們認為,倉單既是存貨人已經交付倉儲物的憑證,更是存貨人提取倉儲物的權利依據。倉單代表著倉單持有人對倉儲物的所有權關系,倉單持有人正是基於此所有權而得為倉儲物返還請求權。倉單所載權利的行使與轉移,以倉單的佔有或者轉移為必要條件。倉單在經過存貨人的背書及保管人的簽署後可轉讓於任何人,任何持有倉單的人都可以向保管人請求給付倉儲物。因此,倉單是一種有價證券。
但是,作為有價證券的倉單,其又有一些自身的性質:(1)倉單要記載一定的事項,是一種要式證券;(2)倉單屬於文義證券,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由倉單記載的事項決定;(3)倉單是自付證券,由保管人自己簽發、自己給付;(4)倉單是一種物權證券或處分證券,經保管人簽字或蓋章,倉單轉移就同時發生倉儲物的轉移;(5)倉單是不要因證券,與提單一樣,具有流通性,在已背書時並履行相應手續後就可轉讓。
③ 倉單與提單的區別
提單是根據倉單做的,懂了沒?
倉單數據要向海關申報的。
④ 什麼叫租賃權的物權化
我國《合同法》第229條的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時,不影響租賃合版同的效力。」通常所說的「權買賣不破租賃」,是租賃權物權化的具體表現。租賃物的所有權在租賃期間發生變動後,租賃合同仍然有效存在,在承租人與租賃物的受讓人之間無須另行訂立租賃合同,視為受讓人在受讓該租賃物的所有權時就與承租人產生了租賃合同關系,成為一個新的出租人,繼承原出租人的權利和義務,受讓人要受該租賃合同的約束。如果出租人沒有將所有權變動的事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向原出租人支付的租金效力及於受讓人。
⑤ 簡述倉單的性質及效力
倉單的性質
1、倉單為有價證券
《合同法》第387條規定:「倉單是提取倉儲物的憑證。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在倉單上背書並經保管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可以轉讓提取倉儲物的權利。」可見,倉單表明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對倉儲物的交付請求權,故為有價證券。
2、倉單為要式證券
《合同法》第386條規定,倉單須經保管人簽名或者蓋章,且須具備一定的法定記載事項,故為要式證券。
3、倉單為物權證券
倉單上所載倉儲物的移轉,必須自移轉倉單始生所有權轉移的效力,故倉單為物權證券。
4、倉單為文義證券
所謂文義證券是指證券上權利義務的范圍以證券的文字記載為准。倉單的記載事項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當事人須依倉單上的記載主張權利義務,故倉單為文義證券,不要因證券。
5、倉單為自付證券
倉單是由保管人自己填發的,又由自己負擔給付義務,故倉單為自付證券。
倉單證明存貨人已經交付了倉儲物和保管人已經收到了倉儲物的事實,它作為物品證券,在保管期限屆滿時,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可憑倉單提取倉儲物,也可以背書的形式轉讓倉單所代表的權利。
倉單是保管人收到倉儲物後給存貨人開付的提取倉儲物的憑證。倉單除作為已收取倉儲物的憑證和提取倉儲物的憑證外,還可以通過背書,轉讓倉單項下貨物的所有權,或者用於出質。存貨人在倉單上背書並經保管人簽字或者蓋章,轉讓倉單始生效力。存貨人以倉單出質應當與質權人簽訂質押合同,在倉單上背書並經保管人簽字或者蓋章,將倉單交付質權人後,質押合同始生效力。
倉單的作用
倉單,作為倉儲保管的憑證,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倉單是保管人向存貨人出具的貨物收據。當存貨人交付的倉儲物經保管人驗收後,保管人就向存貨人填發倉單。倉單是保管人已經按照倉單所載狀況收到貨物的證據。
(2)倉單是倉儲合同存在的證明。倉單是存貨人與保管人雙方訂立的倉儲合同存在的一種證明,只要簽發倉單,就證明了合同的存在。
(3)倉單是貨物所有權的憑證。它代表倉單上所列貨物,誰佔有倉單就等於佔有該貨物,倉單持有人有權要求保管人返還貨物,有權處理倉單所列的貨物。倉單的轉移,也就是倉儲物所有權的轉移。因此,保管人應該向持有倉單的人返還倉儲物。也正由於倉單代表著其項下貨物的所有權,所以,倉單作為一種有價證券,也可以按照《擔保法》的規定設定權利質押擔保。
(4)倉單是提取倉儲物的憑證。倉單持有人向保管人提取倉儲物時,應當出示倉單。保管人一經填發倉單,則持單人對於倉儲物的受領,不僅應出示倉單,而且還應繳回倉單。倉單持有人為第三人,而該第三人不出示倉單的,除了能證明其提貨身份外,保管人應當拒絕返還倉儲物。
此外,倉單還是處理保管人與存貨人或提單持有人之間關於倉儲合同糾紛的依據。
倉單生效的條件
倉單生效必須具備兩個要件:
1、保管人須在倉單上簽字或者蓋章
保管人在倉單上簽字或者蓋章表明保管人對收到存貨人交付倉儲物的事實進行確認。保管人未簽字或者蓋章的倉單說明保管人還沒有收到存貨人交付的倉儲物,故該倉單不發生法律效力。當保管人為法人時,由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的代理人及雇員簽字;當保管人為其他經濟組織時,由其主要負責人簽字;當保管人為個體工商戶時,由其經營者簽字。蓋章指加蓋保管人單位公章。簽字或者蓋章由保管人選擇其一即可。
2、倉單須包括一定的法定必要記載事項
依《合同法》第386條的規定,倉單的法定必要記載事項共有八項:其中,存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倉儲物的品種、數量、質量、包裝、件數和標記,儲存場所,填發人、填發地和填發日期四項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不記載則不發生相應的證券效力。其餘四項屬於相對必要記載事項,如當事人不記載則按法律的規定來處理。
⑥ 合同法對債權的物權化怎麼規定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在近現代法上,物權和目的性和手段性在發生著更迭與交錯,物權和債權吸收了對方的合理成分,特定領域內出現了債權物權化和物權債權化的狀態和趨勢。
一、 債權物權化
債權物權化,指法律規定是債權具有對抗一般人之效力[1]。傳統民法觀念認為,債是請求相對人為一定行為,具有嚴格的相對性。債權人僅能向特定的人請求給付。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債的相對性逐漸被突破,具有了一定的絕對性,具體表現為如下幾種情況:
(一) 租賃權物權化
該效力集中表現為"買賣不擊破租賃"原則,即房屋承租人得在出租人轉讓房屋時繼續享有承租權,該租賃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除此之外,租賃權物權化還包含如下幾方面內容:承租人可基於對不動產的合法佔有,對第三人侵害租賃物和租賃權的行為,可請求其停止妨害和賠償損失。在一定條件下,承租人可為轉租或租賃權讓與之行為[2]。
但也有學者對租賃權是否為債權提出了質疑[3]。認為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根據買賣合同而取得的所有權不得對抗此前存在的承租人對租賃物進行使用收益的權利,進而認為這種權利的性質也是一種物權。因此"買賣不破租賃"完全符合民法相關法理,並非屬於"債權物權化"情形。筆者認為,依據"物權法定"原則,在法律尚未明確規定租賃權為物權時,不宜認定租賃權因具有物權性質而就此認定為物權,而只能做邊緣化的理解,即其被物權化。這一過程考慮到了人的基本權利居住權,使得房屋管理體制從注重保護所有權人利益向注重保護使用人利益轉變,保障了承租人生活的穩定。體現了促進資源合理利用的價值取向,使得房屋的利用價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也保護了房屋租賃交易安全。
(二) 債權的公示
債權的設立,本無須公示,因為債權是相對權。但特定情況下為維護債權人的利益,當事人可通過一定的方式明示其權利的存在並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例如,在不動產物權的變動過程中,作為其原因行為的債權行為可由當事人自行約定附條件或者附期限,故而債權行為往往先於不動產的變動登記,二者在時間上多存在差距,商品房預售便是典型。而在此期間內不動產權利人的其他處分足以危害債權人請求權的實現。基於發生特定物權變動為內容的債權,雖然原不動產物權人負有於將來移轉物權的義務,權利人也獲得要求對方移轉物權的請求權,但該請求權畢竟屬於債權,由於債權相互之間一般固有的平等原則,無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一旦原不動產物權人違約,將該物權移轉於第三人並辦理登記,則在同一物權之上既有債權又有物權,依據物權優於債權的法理,第三人將獲得物權。債權人僅得要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不得要求債務人完成原約定的物權行為。這勢必不利於債權人的保護。相反,建立了債權物權化的不動產預告登記制度及其他債權公示制度,則不動產物權人所為的處分行為,若妨害已公示登記的債權,則為無效行為,這樣可以使不動產請求權得到切實的保護,債權人能切實地實現債權,也能有效地平衡不動產變動對方當事人的利益關系。
(三) 債權的優先力
傳統債權理論認為債權是一個相對權,其權利的對象直接指向的是人而非物,是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為給付行為。在權利實現的安排順序上並沒有如同物權般規定有先後,因其在權利的效力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得平等受償。然而在債權物權化的進程中,出現了在特定情況下,某些債權較之於其他權利具有特定的優先效力。譬如破產法上的工人工資優先權;海商法上的船舶優先權;民用航空法上的民用航空器優先權;合同法上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等規定。
該規定是為適應社會生活之需要,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出於特殊的政策性考慮因素而做出的特別規定,其作用在於破除債權人平等原則以強化對某些特殊權利的保護。雖然被法律賦予優先權效力的特殊債權其基本性質雖不發生根本的改變,但卻在權利的實現上具有了物權的某些特徵。
(四) 債權成為物權客體
現代社會,隨著商品交易規模的擴大和交易手段的多樣化,使得債權不僅是種交換的權利,而且其自身也被作為可交換的物,即債權本身就是一種物權客體。
就債權本身作為權利客體而言,權利人在處分該債權或處於債權被侵害的情形時,往往會表現出為一定物權行為的特徵。例如在債權人處分其債權時,有類似所有權人的地位。現代法上,債權也具有讓與性,即債權人可以依法處分其債權,而處分行為則又是典型的行使物權的表現。從這一現象上看,債權人對其債權具有支配權,故債權人讓與、處分其債權時,其地位與所有權人並無本質的區別[4]。又如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即如果債的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債權債務關系予以故意破壞,債權人可以據此要求其賠償。我國現行立法尚未規定侵害債權制度,不過實踐中類似的糾紛已經大量出現。確立第三人侵害債權的責任,可充分保障債權人利益和維護交易安全。但是,從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可以看到,債權人的相對義務人不再僅僅是債務人,已擴大到其他第三人。第三人侵害債權時債權人對他也產生了權利,即債權具有了物權的效力[5]。
二、 物權債權化
物權債權化表現在所有權等物權由歸屬向利用轉變,將物權的權能轉讓與他人,即將佔有、使用、收益變成一種權利轉讓。並且,物權債權化更多的表現為利用所有物的交換價值,來設定擔保,獲得貸款和融資。物權人對物的現實支配更多地表現為收取價值,獲得融資,所有人只需在觀念上對物有支配行為,而無需現實的支配行為[6]。在物權債權化的情況下,債權成為了目的,物權成為了手段。
(一) 物權的證券化
物權的證券化主要體現在不動產的證券化上。所謂不動產證券化,即是將不動產上的財產權變成證券型態,更具體地說,是將對土地及建築物之財產權,由直接支配之物權關系,轉變為具有債權特性的證券型態,使原來流通性不強的土地及建築物財產權轉化為流通性較強的證券。物權的證券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態[7]:
1. 將不動產的價值形態分成若干份額,以證券的形式對外出售。
2. 美國的土地信託的典型操作模式。開發業者購買一塊生地,租給一家由該開發業者組成的公司,並將該土地的所有權信託移轉給一位受託人,依據信託契約,受託人發行土地信託受益憑證,而由委託人(開發業者)銷售該受益憑證,受益憑證代表對土地所有權(信託財產)的受益權,銷售受益憑證所得的資金,用來改良土地。受託人收取租金,負有給付受益憑證持有人固定報酬的義務,並將剩餘租金用來買回受益憑證,使開發業者的實質所有權(對信託財產的受益權)的負擔解除。
3. 抵押權以證券化的形式轉讓,在抵押權設定以後,因為抵押權常常由銀行所有,銀行可以將抵押權轉移給一家投資公司,投資公司以抵押權所具有的權益發行證券。
其次,諸如倉單、提單、商品券等的出現,也使這些證券所代表的物權之絕對權性質淡化。物權的證券化使物權和債權的關系更為密切,這就是說,物權不僅是權利人對物所享有的獨占的支配權,而且物權可以作為一項可交易的財產,以具有債權特點的證券形式在社會上流通當然,證券化使得對物的利用更有效率。
(二) 所有權的期限化
在物權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所有權的期限化。所有權的期限化,又稱為有期產權,它是通過有期共享購買定式合同產生的一種不動產產權形式。這種定式合同賦予購買人在事先確定的期限排他性地使用特定不動產的權能,通常是由許多人長期或短期相繼和輪換使用同不動產,且這種權利可以在生前或死後轉讓[8]。例如,某人需要固定在夏天使用該市的某個別墅,他可以購買該別墅1月至5月的所有權。從而形成所謂的有期限的所有權。在該期限內,他享有對其產權的絕對的支配權,任何人佔用其財產,他都可以以所有人的身份請求排除侵害。在這種制度下,時間對權利的享用起到了限製作用。也就是說,每個權利人只是在既定的時間內享有獨占的支配權。此種所有權的產生,是現代社會資源的相對稀缺而需要對資源進行更有效的利用的產物。
三、 物權與債權區分的相對性與融合
民法理論上的將物權與債權的區分應該是明晰的,作為兩類最基本的財產權,學界對物權和債權的特性及差別作了較為一致的總結與歸納,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9]:
(一)權利性質上的差異
物權與債權,作為對財產權的基本區分,其性質是不同的。具體而言,物權為支配權,債權為請求權;物權為絕對權,債權為相對權;物權具有排他效力、優先效力、追及效力,債權則無這些效力,債權實行平等原則。
(二)權利客體的不同
物權的客體,由其性質所決定,只能是物,且原則上只能是有體物、獨立物、特定物;權利只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能作為物權的客體,如權利質權、權利抵押權。債權的客體既不是物,也不是債務人的人身,而是債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
(三)主體的不同
物權的權利主體為特定的人,義務主體為權利主體以外的不特定的任何人;而債權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均為特定的人,稱為債權人和債務人。
(四)所涉及的利益的不同
物權因為是一種對世權,所以它不僅涉及當事人的利益,而且也涉及國家、社會乃至第三人的利益。債權則不同,它涉及的通常是當事人雙方的利益,雖然也存在三個當事人訂立一個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和"第三人負擔合同"的情形,但它所涉及的仍然是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債務人與第三人的利益、債權人與第三人的利益)。
(五)權利效力和所及的范圍
物權的效力為對標的物的支配力,債權的效力為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請求力。物權人可以對抗除他自身以外的任何人,物權人以外的所有的人均為義務人,負有不得侵害、妨害物權人行使其物權的義務。亦即,物權的效力可以向任何人主張,故屬於絕對權、對世權;債權因屬於相對權,所以其效力只及於特定的債務人,債權人只能向特定的債務人主張債權,故債權又被稱為對人權。
然而,即便理論上將物權與債權相對性確定得再周嚴,劃分得再詳細,仍難以阻礙物權與債權之間出現融合和滲透。
從立法角度考慮,物權與債權的區分與獨立是抽象思維的結果,事實上,兩者之間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合性,譬如,債權反映的人與人之間的流轉關系實質上必然包含部分支配關系,但抽象將其忽視,為的是更好的研究問題,更好地分析財產在不同法律關系中的作用。這種法律上的技術化處理的後果能夠有利於分析解決法律問題,但是卻是人為的劃分,當中的標准僅僅能夠反映一般的規律,對於特殊的現象,用一刀切的區分確實不恰當的,因為在邏輯上仍然存在兼具物權和債權特性的權利類型,在事物的發展中仍然存在物權與債權之間互相轉化的過程。
從現實角度考慮,社會實際生活的內容是豐富多彩、復雜多樣且交錯更迭的。一事物與他事物的區分往往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物權與債權的關系也是這樣。現實生活中的物權與債權和理論常有一定的差異,二者在某些特定部分處於模糊狀態,其內容、效力和作用等方面會體現出一定的融合和交錯現象,由此便根據實際經濟生活的需要出現了物權債權化和債權物權化的現象。
⑦ 債權的物權化是什麼意思
債權的物權化很多時候是就租憑權而言,即「買賣不破租賃」。具體而言,回如果出租不動產人在租答期未到時就將不動產轉讓他人時,承租人的租賃權並不因此而消滅。
在民事法律關系的架構中,債本發生於特定人之間,其效力不涉及債權人和債務人之外的第三人。但是,隨著交易領域的擴大和交易形式的多樣化,特定人之間的關系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因第三人的「入侵」而遭到破壞。
為了鞏固債的關系,保護交易安全,債法理論對傳統的債的本質作某些修正,擴張了債權的效力范圍,使債權在特殊情形下有了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因為債權具有了一些突破相對性的效力,學理上稱此為,債權的物權化。
(7)倉單物權化擴展閱讀:
傳統債權理論認為債權是一個相對權,其權利的對象直接指向的是人而非物,是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為給付行為。在權利實現的安排順序上並沒有如同物權般規定有先後,因其在權利的效力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得平等受償。
然而在債權物權化的進程中,出現了在特定情況下,某些債權較之於其他權利具有特定的優先效力。譬如破產法上的工人工資優先權;海商法上的船舶優先權;民用航空法上的民用航空器優先權;合同法上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等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債權
⑧ 租賃權的物權化
租賃權是債權,卻享有物權式的保護。
買賣不破租賃就是最好的體現。
⑨ 倉單是物權憑證嗎可以轉讓嗎
倉單(Warehouse receipt)是保管人收到倉儲物後給存貨人開付的提取倉儲物的憑證。倉單除作為已收取倉儲物的憑證和提取倉儲物的憑證外,還可以通過背書,轉讓倉單項下貨物的所有權,或者用於出質。
可以轉讓:存貨人在倉單上背書並經保管人簽字或者蓋章,轉讓倉單始生效力。存貨人以倉單出質應當與質權人簽訂質押合同,在倉單上背書並經保管人簽字或者蓋章,將倉單交付質權人後,質押權始生效力。
倉單生效必須具備兩個要件:
1、保管人須在倉單上簽字或者蓋章
保管人在倉單上簽字或者蓋章表明保管人對收到存貨人交付倉儲物的事實進行確認。保管人未簽字或者蓋章的倉單說明保管人還沒有收到存貨人交付的倉儲物,故該倉單不發生法律效力。當保管人為法人時,由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的代理人及雇員簽字;當保管人為其他經濟組織時,由其主要負責人簽字;當保管人為個體工商戶時,由其經營者簽字。蓋章指加蓋保管人單位公章。簽字或者蓋章由保管人選擇其一即可。
2、倉單須包括一定的法定必要記載事項
依《合同法》第386條的規定,倉單的法定必要記載事項共有八項:
(一)存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倉儲物的品種、數量、質量、包裝、件數和標記;
(三)倉儲物的損耗標准;
(四)儲存場所;
(五)儲存期間;
(六)倉儲費;
(七)倉儲物已經辦理保險的,其保險金額、期間以及保險人的名稱;
(八)填發人、填發地和填發日期。倉單是提取倉儲物的憑證。
⑩ 倉單和提單的區別
提單(BILL OF LADING,簡稱B/L),是貨物的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貨物後簽發給托運人的一種證件。提單既是貨物的收據,更是物權憑證,還是承運人與托運人之間的運輸協議的證明,非常重要。收錢的時候沒有提單是萬萬不能的。
倉單又叫進倉單,是出口人將貨物送進保稅倉庫待裝貨櫃時領取的入庫單。
通俗地講,貨主把貨物交給海運承運人,總得有個收據吧,提單可以起這個作用。那買家憑什麼收貨呢?還是憑提單。賣方從運輸方那裡得到提單以後,把它轉交給買方。轉交的過程也是收錢的過程。所以說,提單對收錢很重要。
在裝船之前,所有的貨都要先送進海關保稅倉庫,然後再裝集裝箱,送到輪船上去。貨進倉庫的時候,也要有一張進倉單。否則賣家如何證明或已交到海運承運人指定的地方?憑什麼去換提單?最後,憑什麼收錢?這樣講應該能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