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水資源所有權等同於水流嗎,它們是在沒有特定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屬於國家嗎
水資源所有權的客體是水資源。水資源包括經人類控制並直接可供灌溉、發電、給水、航運、養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能等同於水流。物權法和憲法明確規定,水資源的所有權屬於國家
❷ 農村承包地,地下歸誰所有權
農村承包地的地下應該歸國家。比如地下水,地下礦藏,地下石油,天然氣等。
❸ 地下水個人能不能買賣
地下水可以通過降雨或者河流補給,然後隨著重力的作用流到低處。假如我們在一個地區長時間抽出來的水量大於補給的水量,那就是超采,超採的表現就是地下水位在下降。
每年抽出來的1萬億立方米的水裡面,1/4是超采。兩個最突出的典型案例,一個是印度的干河谷,另外一個就是華北平原。這說明華北地區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地區。以華北地區舉例:華北地區是中國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主產區,同時也是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由於用水量遠超水資源承載能力,華北平原是我國地下水超采最嚴重的地區。據測算,每年華北地區超采55億立方米左右,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區。
地表水大量缺失的原因:80年代中國有超過10億的人口,糧食緊張。農民最開始用地表水灌溉,後來因為生產需求大,地表水不夠就開始抽地下水。由此開始,地下水就以每年0.5到1米的速度在下降。圖中可以看到,水位線從1964年到1993年一直在下降。
GRACE是觀測地球重力場變化的衛星。現在超採的量甚至大到可以從衛星上監測到它。由圖可知在2002年到2012年之間,各地方的重力變化情況。重力變少了就是藍色的,也表示質量變少了。
地下水超採的問題
抽水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因為從水位很低的地方抽水上來需要更多的電能
井的抽水量會越來越少。水量不斷減少就難以維持現在的糧食產量。
在缺糧之前,超采也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後果,包括濕地變干,河流枯竭,地面沉降,還有海水入侵,這些問題會導致地下水的水質持續惡化。這些現象在河北省就已經非常普遍了,甚至有的地方地面沉降有兩米多
❹ 所有權和使用權
你好:錢的所有權還是屬於債權人的,債務人只是擁有使用權,是的。
❺ 國外部分國家水權制度的發展
4.1.1 美國
美國的水權制度以法律為主,呈現東西部地區差異。美國的水權屬於財產權,與土地所有權相連。美國水權分為河岸權、優先專用權、混合水權和公共水權四種。水權的分配主要是優先專用權的申請。對於水權的轉讓,河岸權等作為私有財產可以轉讓,節水者可以轉讓水定額可取補償。水價則是由調水工程受益者一次性支付資源水價。美國建立了比較發達的水權交易市場、水權交易機構—水銀行和水權中間服務。美國還對許多大型水利工程給予政策制度和資金的支持。
4.1.2 日本
日本現代的水權體系始於1896年頒布的《河川法》。《河川法》規定,河流中的水資源屬於公共財產,任何人想取水必須徵得相關政府部門許可。但法律同時也規定,已經存在的用水單位對水的取用得到法律的默許,這種水權制度稱為「慣例水權」。隨著水利工程的發展,慣例水權也逐步向一般水權(即「許可水權」)轉變。此時,原來的用水單位需要放棄以往的權利而去獲得新的許可水權。大部分的慣例水權都通過這種方式得以改造。
對於新的水權需求,國土交通省會根據該河流的水流態勢,在滿足老用戶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新的水權。如果水資源量不足,政府則會要求新的用水單位建設新水庫或參與到一個水利發展規劃之中。
總之,日本的水權制度隱含著一個原則,即:尊重已經形成的權屬格局,後來者主要通過另闢來源滿足自身需要。
4.1.3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州政府,水權類型分為三類:一是批發水權,即授予灌溉和供水職能的管理機構電力公司的水權;二是許可證,即授予個人及管理工程直接取水用水的權利,有效期15年;三是用水權,即與土地相關的農戶灌溉、生活和畜牧用水權利。水的分配,早期是用水戶申請,州政府批准。現在是通過政府實行水權拍賣,水權交易取得。以上三種水權可以臨時或永久轉讓,也可在區內外轉讓,也可部分轉讓。水價完全由市場決定,主要是拍賣及招標方式。
4.1.4 瑞士
瑞士水資源產權制度經過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的發展和演變,水權逐漸從各州(或地方)轉向聯邦,地下水和一些噴泉也從私有化轉向公有。
4.1.5 英國
英國的水資源經過了從地方分散管理到流域管理的歷史演變。目前實行的是中央水資源按流域統一管理和水務私有化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4.1.6 法國
法國採用「議會式」的流域委員會及其執行機構——流域水管局來統一管理流域水資源。城市水務管理是將資產所有權轉讓給私營企業經營,實行有計劃的委託管理,即租讓和特許,水權及水利資產歸城鎮所有。
4.1.7 西班牙
西班牙《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國家所有,國家的水管理原則是實行按流域管理。根據法律,全國跨大區的河流共成立了9個「流域水文地理委員會」,統一管理所在流域的水事務。
4.1.8 伊朗
伊朗採用跨行政區域統一管理的模式實現總體的水資源供需平衡,設立統一的稅務局統籌管理水價制定、水資源分配和污水處理。
❻ 怎樣處理水面、灘塗所有權和使用權方面發生的爭議
1、如果灘塗抄屬於海域,會產生以下法律效果:(1)灘塗所有權只能屬於國家,因為海域屬於國家所有;(2)利用灘塗的單位或個人可擁有的權利,限於對灘塗的使用權;(3)灘塗使用權的設立、移轉、消滅等,須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作產權登記;(4)灘塗按海洋功能區劃予以管制;(5)對灘塗使用的行政管理等,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2、如果灘塗屬於土地,會產生以下法律效果:(1)灘塗所有權既可以屬於國家,也可以屬於農民集體;(2)灘塗利用者可擁有的權利,既可以是所有權,也可以是使用權;(3)灘塗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以及灘塗使用權的設立、移轉、消滅等,均須在土地管理部門做不動產登記;(4)灘塗按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劃分實行用途管制[1](P1872)(5)對灘塗使用的行政管理等,應由土地管理部門負責。
❼ 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普遍而言,所有權就是到晚上,用畢需要置放的合法地方,就是具有所有權。
只能白天領出,借出加以使用,晚上或者用畢要歸還的,就是使用權。
❽ 水資源的使用權問題
首先,根抄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襲憲法》第九條的規定,水流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因此地下水資源與土地是沒有關系的,甲方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根據本案的情況,雖然甲方在乙方使用的土地上打井,但這是乙方事先同意的,況且打井的行為也沒有影響乙方土地的正常使用,所以無論甲方乙方都有取水使用的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九十九條規定,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獨占自然流水,影響他方正常生產生活的,他方有權請求排除妨礙;造成他方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由此可見,乙方不但無權獨占水源,而且如果要強行收回的話,還應賠償乙方的損失。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如果甲方取水使用的行為如果妨礙了乙方對土地的使用,那麼乙方就應當另尋水源,而甲方給予一定的補償。
❾ 中國有沒有關於 地下水使用 的法律法規
地下水資源與保護的法律法規雖然已包括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中,但並沒有具體和明確化,也沒有地下水資源交易的法律制度等。
匱乏的水資源已經成為部分地區發展的制約因素,在一些地方,為了獲取水資源,人們不惜過量開采地下水,而企業向地下含水層排污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多年來大量開采地下水,已成為一些地區,特別是華北、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解決水資源嚴重不足的途徑,時至今日地下水嚴重超采和污染的後果已經凸顯,到了亟須治理的關鍵時刻。
據此前媒體報道,全國地下水的年均超采量達到215億立方米,佔地下水供水量的20%,地下水超采區的總面積近19萬平方公里。而據北京市水務局此前公布的數據,從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億立方米,已累計超采50億~60億立方米地下水。
建議要建立健全地下水資源與保護的法律法規及標准,盡快制定有關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水權交易、水位調控、水質保護、節水及明確所有權和使用權劃分的專門性法律法規及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