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礦業權是物權嗎

礦業權是物權嗎

發布時間:2021-08-18 07:25:29

① 礦業權是什麼性質的權利

(1)礦業權是從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中派生出來的使用權。國家作為礦產資源的所有者通過設立礦業權,將礦產資源的勘查權和開采權出讓給其他民事主體,收取權利金和相關補償費用,並通過對礦業權交易市場收取一定的稅費,使國家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礦產資源所有者的經濟利益。

露天礦開采現場(2)礦業權為用益物權,必須經過主管部門的登記才能生效,適用於不動產法律法規的調整原則。

(3)礦業權為財產權,礦業權人依法對其礦業權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

(4)礦業權不包含土地使用權及其他相關權利。

② 礦業權的由來是什麼

礦業權的思想萌芽是從羅馬法開始的,羅馬法中提出了物權的概念。在古羅馬時代,礦產資源就被歸為物的范疇,於是從所有權和他物權中引申出最古老的礦業權意識。實際上,在古羅馬時期,國家就享有礦產資源所有權,但國家可以把有些礦產出租給貴族和私人開采。如在馬其頓,很多自由人直接從國家和私人的礦產中租下單個礦坑,這些小礦主要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產品。凡願意開採的人,個人可得每個礦坑中產品的一半,另一半歸國家。
在西方,現代礦業權制度同礦業一樣,是伴隨著19世紀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而發展的,並且在不斷完善。工業革命使礦業地位達到頂峰,礦產資源的發現和開采,礦產品的生產和利用,成為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支撐點和基礎。礦業的基礎產業地位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因此大多數的國家在法律中規定,所有地下礦產資源為國家所有。凡是要從事地下探礦和采礦的個人和企業,必須向國家繳納一定的費用,辦理相應的手續,才能取得探礦和采礦的許可證。

③ 礦業權基本概念

礦產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礦產資源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國家對礦產資源具有排他的完全的權利,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礦產資源所有權。為了保證礦產資源的可利用性,促進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國務院必須將對礦產資源的一定權力下放,由此產生了礦業權制度。礦業權是指由國家相關部門授予的、在規定期限內對規定區域礦產資源進行勘查、開採的權利。由此可見,礦業權的本質是從礦產資源所有權中分離出來的依法對特定的礦產資源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按照礦產資源開發的階段,我國將礦業權劃分為探礦權和采礦權,即礦業權是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合稱。探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並優先取得作業區礦產資源采礦權的權利。取得勘查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稱為探礦權人。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利。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稱為采礦權人。采礦權有露天(地上)、井下(地下)兩種開采方式,對敞露地表的采礦場進行開採的稱為露天采礦,採用露天采礦方式的采礦權為露天采礦權;井下采礦權的采礦方式有別於露天采礦權的采礦方式,一般適用於礦體埋藏較深,在經濟上和技術上不適合於露天開採的礦床,採用通過開掘井巷的方法進行采礦工作的采礦權。

200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而此條規定位於第三編「用益物權」之下,由此可見,礦業權屬於用益物權的范疇。由此,礦業權的私權地位得到了法律的確定,礦業權人的合法權利得到了保障。礦業權取得後,任何第三人不法侵佔、妨礙行為,礦業權人均可依法主張其取得礦業權,從法律上具有物上請求權和受侵害損失的追及權力,通過民事法律程序維護自身的權力。

④ 什麼是礦業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礦業權是指礦產資源使用權,包括探礦權和采礦權。前者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後者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采礦產品的權利;根據《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礦業權經依法批准,可以轉讓他人。礦業權的價值是礦業權人在法定的范圍內,經過資金和技術的投入而形成的,應當依法受到保護。
礦業權是我國法律在礦產資源所有權基礎上設定的,賦予公民、法人勘查或者開采礦產資源的權利。礦業權分為探礦權和采礦權。探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利。

⑤ 礦業權與礦產資源所有權的聯系與區別是什麼

礦業權包括采礦權和探礦權,是進行采礦活動和探礦活動之前必須取得的資格,否則是非法采礦或探礦。礦產資源所有權屬於國家所有,任何個人和團體不能擁有礦產資源所有權。
兩者的聯系是開采或勘探礦產資源必須取得礦業權,礦業權僅僅是取得開采或勘探礦產資源的權力,礦產資源仍然是國家的,即礦產資源所有權是國家的。區別就是,礦業權是使用權,礦產資源所有權是物權。

⑥ 礦產資源所有權是重要的財產權

礦產資源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自然資源。這個利用價值既包括它本身的使用價值,也包括社會承認的價值。礦產資源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社會極為稀缺又十分珍貴的財富。在我國不僅人均佔有量小,而且相對需要而言又供不應求。對它的有償屬於國家對重要財產的有償,受產權制度的調整。《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還明確指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包括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等各類財產權。」也就是說,產權是各類財產權的總稱,是財產所有者用合適的辦法處理自己財產的權利,包括對財產的佔有、使用、支配和交換等權利,也包括人們從財產的使用和交換中取得收益的權利。礦產資源財產權屬於物權,是權利人依法支配一定的物,並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權利;物權是直接支配特定的物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條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其構成有三大支柱:

(1)所有權,屬於自物權。是物權中最為完全的權利,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其中處分權是所有權各項權能的核心,它直接涉及物的歸屬。

(2)用益物權,屬於他物權。是指所有權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體對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為目的的權利。它以所有權中的佔有、使用、收益為內容,不具備處分權和恆久性,受所有權人對其內容的限制。

(3)擔保物權,也屬於他物權。它是利用物的交換價值保障債權的實現,也就是債務人通過物的抵押來取提債務。

礦產資源的產權屬於不動產的物權,可以分解為自物權和他物權。在他物權中主要是用益物權,也就是探礦權和采礦權。探礦權是對礦產資源勘查的使用權。采礦權是對礦產資源開採的使用權。礦業權人在使用過程中,只有規定的專項使用權,沒有資源的所有權。因此,礦產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不管如何流轉,其資源所有權始終控制在國家手中。只有開采之後,礦產資源被消耗了,並按消耗量繳納資源補償費,國家所有權才由實物形態轉化為價值形態。這種權益執行的是我國財產權制度,而不是稅收制度。一定要把強化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指導思想調整到產權制度的軌道上來,不要糾纏於「稅費改革」。

1.產權首先是財產主體對財產所擁有的排他性、歸屬性的權利

這種排他性、歸屬性集中體現了人和人之間的經濟權利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權不是指人和物之間的關系,而是指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而清晰的產權界定,就是要賦予主體。在處理財產權的經濟關系中,以權利的激勵,鼓勵其理直氣壯地保護自身的合法財產,並採取最為有效的方式利用資源,以提高資源價值。為了落實產權制度,礦產資源有償使用採用「資源補償費」形式是可行的。但必須直接同礦產資源消耗量掛鉤,不能間接地運用回採率同礦產品銷售收入掛鉤;同時堅持「物有所值」,全面實現其價值,不允許任何形式的侵犯。為此,必須強化管理,把礦產資源價值形態管理同實物形態管理結合起來,把礦產資源補償費收繳落實在礦產資源消耗量(儲量)上。這樣做必然涉及3個重要的指標:如何核定礦產資源量的存量;如何核定已經消耗的礦產資源量;實際消耗的礦產資源量和實際產出的礦產品對比。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要做到以下方面:

(1)要為每一個開採的礦山核定礦產資源存量。為此,首先必須確定雙方都認可的工業指標,並按此標准核定雙方都認可的資源量。這個資源量就是國家提供的礦業生產要素。在實際使用中,如果突破原來的工業指標,擴大了資源量,對增加的部分可以減少或免收資源補償費;如果達不到原來的工業指標,縮減了資源量,對減少的部分視作已經消耗量,照收資源補償費。

(2)要按年度對每個開采礦山實際消耗的資源量進行核定。這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工作,但必須逐步全面推行。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體現出財產所有者對自己財產的職責。

(3)有了上述兩個指標就可以按年度對每一個礦山或企業的資源消耗率進行考核,驗證其對礦產資源的使用是節約了還是浪費了。

2.產權制度在賦予主體權利激勵的同時,對權利的行使也要給予責任的約束

約束產權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防止濫用權利。這種責任約束對礦產資源這個財產尤其重要。因為它的經濟屬性和自然屬性有許多特點,一定要針對這些特點進行約束:

(1)它是耗竭性資源,在人類所經歷的年代是不會再生的。這就要考慮在使用中的代際公平和同代人之間的公平,不能在激勵機制刺激下只管當前,不管長遠;只顧局部,不管全局。

(2)它賦存於相互依賴的生態系統之中,開發它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某種破壞,而這種破壞又常常表現為外部性。所以在有償使用中必須平衡各種補償成本,不能片面追求產權主體的收益。

(3)它的生產周期比較長,從開始找礦到最終產出礦產品,要跨許多年份。因此在核准使用權年限上必須充分考慮它的自然周期,不能只考慮資源所有者的利益得失。

(4)礦產資源作為自然資源與其他社會資源(如人力資源)比較,在一定時期內增值和貶值幅度大,在確定礦產資源有償使用標准時要充分考慮這個特點,從長計議。

(5)它的短缺性在我國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在有償使用中必須給予充分考慮。要在保護中有償使用,不能片面追求「保發展」。為此,也應當像土地那樣有「紅線」。要充分利用礦產資源所有權是全體國民所有的特性,對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行為加以有效約束。

3.在市場經濟中,必須以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以資源價格為信號,引導資源的合理流動

必須把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收繳標准看成資源價格。下工夫研究、提出我國礦產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由於礦產資源的所有權是國家壟斷,所以它的價格形成只能是「國家定價」,但這個定價必須充分考慮影響因素。主要是:

(1)勘查和開發礦產資源的成本及其社會平均利潤。這個成本和利潤不是指具體礦區的成本利潤,而是抽象的、理論上的概括,也就是說,礦產資源的凈價值等於其被開采之後獲得的礦產品銷售收入減去它的所有勘查開發成本利潤的剩餘。之所以稱為「凈價值」,主要指這個「剩餘」。有剩餘就是礦產資源;沒有剩餘就是廢石。因為從實際看,沒有剩餘,也就沒有人去勘查、開發。發達國家的一些礦山,因環境成本增加而被廢棄,就因為沒有「剩餘」。所以,礦產資源的數量,將會隨著勘查、開發的平均成本利益的變化而變化。

(2)礦產品價格。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產礦產品的都是企業,而企業是以贏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當礦產品價格上漲時,如果它的利潤率不變,其成本空間就可以提升,這時原來不是礦產資源的就有可能構成礦產資源,進而礦產資源總量就可能增加。例如,湖北大冶附近的含鐵河砂、福建紫金山低品位金礦等,都是由非礦產資源轉化為礦產資源的。反之亦然。

(3)具體礦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豐度。這是礦產資源凈價值形成的一個主要特點。因為所謂礦產資源,是由一系列技術經濟參數所決定的,而這些參數是在多次地質活動中形成的。所以它的有用組分含量、厚度、所處地質條件等必然各異,它的經濟價值不可能相同。這就使勘查開發的成本支出雖然相同,但所獲得的經濟收益不一樣。地理位置的差異也是如此。

(4)礦業權和礦產品的供求狀況。礦產品的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必然通過價格反映出來,並傳導給礦業權,造成礦業權的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從而影響礦產資源價格的上漲或下降。

依據這些因素及其權重,構建「模型」,政府定價。由於天然形成的礦產資源,既存在絕對收益,又存在級差收益,而級差收益,除了天然形成的之外,還同投入有關。所以,級差收益不宜全部歸資源所有權佔有。正因為如此,礦產資源價格應當分成兩個部分,即:①基準價,是礦產資源所有權的絕對收益;②級差調節價,是礦產資源級差收益中歸資源所有者的部分。

有了礦產資源「價格」,礦產資源的所有者可以利用這個杠桿,在礦產資源使用者體制內形成節約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長效機制。比如,當礦產資源的供給出現供不應求時,就會通過價格的上漲傳導給使用礦產資源的企業,進而造成礦業成本的提高。企業為了贏利,就會主動採取經濟或技術措施,節約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以降低資源消耗,把資源漲價造成的損失通過企業內部自己消化。在日常,把礦產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管理,企業也會按照「物有所值」購入,並且會像對待資金、勞動力要素那樣嚴格控制它的成本。在產出既定礦產品的情況下,盡可能少地消耗礦產資源;或者在消耗既定礦產資源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產出礦產品。這就自動構建了節約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長效機制。

4.產權管理要有相應的機構,並必須付出必要的管理成本

把礦產資源所有權的權益作為財產權管理起來,涉及許多技術和專業問題,需要有相應的管理人員和條件,現有的人員和條件顯然不能適應。同時考慮到它的工作量之大、觸動面之廣,應當實行分級管理,把源於國務院的管理許可權分礦種向下委託,分成國家級、省級和縣級。石油、天然氣、鈾礦等由國家直接管理;數量大的非金屬礦(包括砂石等建築材料)由縣級管理;其餘的礦產資源由省級管理。三級管理所形成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實行專存專用,規定各級有權動用的比例。在使用方向上除了用於研發礦產資源代用品,開發節約與合理使用礦產資源的技術外,還可以建立「礦產資源收益基金」,用於全民的福利事業。

對礦產資源補償費收入的管理必須徹底擺脫部門觀念,實行收支兩條線,既不能坐支,也不能用於補償礦產勘查。因為礦產勘查的投入是用企業成本補償的,它自身要實行良性循環。把資源補償費用於礦產勘查,等於鼓勵加速礦產資源的勘查,進而加快開采和耗竭,與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的宗旨相悖。事實上,對資源的有償使用,其本身就是對礦產資源消耗的一種限制、一種制約,不能「使反勁」。

⑦ 礦業權的性質是什麼

礦業權和土地使用權一樣,需經過行政許可後方能成為財產權。

⑧ 礦業權 屬於哪一類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礦業權屬於無形資產。
礦業權是指礦產資源使用權,包括探礦權和回採礦權;故礦業權屬於無形答資產中的土地使用權。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通常包括以下7類: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7)商業秘訣

⑨ 采礦權的法律性質

鑒於礦產資源及礦區的特殊性質和重要地位,采礦權不可避免折射出鮮明的行政色彩。但濃厚的行政色彩掩蓋不了采礦權作為一種民事財產權的本質,采礦權作為一種特別法上的物權,具有諸多用益物權的屬性,應在特別法中詳細規定並予以具體調整。 對於采礦權究竟為何種性質的物權,理論界爭論頗多。有的學者認為包括采礦權在內的自然資源使用權應作為一種用益物權,本質上屬於大陸法系的地役權范疇。此種觀點值得商榷。地役權的傳統定義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之權,英美法中也有地役權(easement)概念,是指一個人在他人土地上存在的一種利益,其主要特徵表現為一種土地負擔。顯而易見,英美法中關於地役權的概念較大陸法系寬泛的多。英美法將地役權分為以需役地的存在為前提的從屬地役權(隸屬的)和不以需役地存在為前提的形式地役權,前者如引水權,後者如采礦權。這種形式地役權主要指土地收益權(利潤),包括取水權、采礦權、伐木權、捕撈權等。但這只能說明采礦權可以劃入英美法地役權范疇,而非權利內容炯異的大陸法的地役權范疇,因此不能將其簡單納入大陸法系一般用益物權的范疇,而應將其作為特別法上的物權而存在。
所謂特別法上的物權,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經過行政特別許可而享有的可以從事某種國有自然資源開發或作某種特定的利用的權利。特別法上的物權是與政府的行政審批緊密相聯,其與大陸法系傳統的用益物權概念存在很大差別:
(1)特別法上的物權依特別法而設立,而用益物權依據普通法而設立。
(2)特別法上的物權雖然是項民事權利,但對其規制的法律卻是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具有公法色彩;而規制用益物權的法律完全是私法。
(3)特別法上的物權的取得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相聯系;而用益物權的設立與行使雖也受行政管理,但主要是用途和規劃方面的管理,並不影響其自主設定。
(4)特別法上的物權的標的物在法律上視為消耗物,以初級產品的取得為目的;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在法律上視為不可消耗物,以在保持法律上認定的標的物原有狀態下的使用為目的。
(5)特別法上的物權強調對標的物有節制的利用,用益物權強調對標的物的充分利用。 采礦權主體是指經國家礦管部門審查批準的,獨立享有礦產資源開采權利並承擔相應法律義務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對此《法國礦業法》規定,國內外一切人均能平等取得礦業權,只是必須證明他有管理事業的資格,以及取得礦業許可須有必要的資歷。我國原先將采礦權主體局限於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我國公民,而簡單的將具備資質、資金充裕的其他形式主體排除在外,無疑限制了采礦權經濟價值的充分發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采礦權的主體范圍不斷擴大,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合作制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均可成為采礦權人,因此我國現階段,采礦權主體原則上為中國的法人、公民和其他組織,同時允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按中國法律及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中國及其管轄的其他海域開采礦產資源。但在此應然范圍內的主體只有具備了特定的行為能力及相關實質要件,方能成為實然的采礦權主體。《實施細則》第11~14條分別對國有礦山企業、集體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及個體采礦者的資質要求做出了不同規定,其共同必備的實質要件大致包括:
(1)開采范圍與其開采能力、礦山服務年限相適應;
(2)對擬開採的礦產資源實施合理的開采方案;
(3)保障安全生產的能力;
(4)環境保護、防治污染的能力;
(5)承擔與開采礦產資源直接相關的其他連帶責任能力。
中國法律所確認的上述對采礦權主體的資質要求,有兩點缺憾,應在今後立法中予以改善:第一,現行制度混淆了礦山企業的資格與特定采礦權的主體的資格。從《礦產資源法》的規定來看,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是根據批准開辦國營礦山企業的批准文件來頒發采礦許可證的,即對采礦權主體資格的審定的依據就是礦山企業的成立條件,只要是由有關機關批准成立的礦山企業就能取得采礦權,而不論其是否具備采礦條件。但,只有當礦山企業滿足特定的資質要求等實質要件方可成為采礦權主體,用企業的主管單位對其成立的行政批件代替礦管機關對采礦權主體資格的審查,勢必會導致采礦權的盲目授與。第二,中國以所有制形式對采礦權主體的資質條件做了不同規定,並以法律形式認可了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主體取得采礦許可證的不同條件和程序,從而確立了采礦權主體的不平等性,規定國有礦山企業居於主導核心地位,對於一些重要礦區有專屬開采權。用所有制形式劃分采礦權主體並不科學,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便於國家控制管理,但卻更大程度上阻礙了礦產資源的價值實現和采礦權的保護。企業現實具備的技術設備和資金實力應是采礦權人資質的唯一客觀標准,若將所有制形式作為頒發采礦許可證的依據,則混淆了礦山企業的資格與特定采礦權主體的資格,這種濃厚的行政色彩極大限制了采礦權取得程序中競爭機制的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法達到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基於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及可持續發展的考慮,現階段我國已確立了采礦權的有償取得制度,最主要的取得方式就是申請登記方式。申請登記制度就是采礦人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申請,提交有關資料,經登記管理機關准予登記後依法繳納采礦權使用費等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而根據所開採的礦產資源及礦區的不同,所提交申請的登記管理機關級別也不相同。如對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內、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的開采,登記管理機關為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而對上述礦區以外的礦產,其儲量規模在中型以上的礦產資源的開采,其登記管理機關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根據申請人所提交的相關材料予以審查,在收到申請40日內,對符合要求者予以采礦權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不予登記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向采礦權申請人說明理由。
當然,對一些特殊礦產採取特別勘探開采方式的,探礦權人可以通過特別的申請程序而取得采礦權。如探礦權人申請石油、天然氣滾動勘探開發的,依照《勘查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申請,提交有關資料,經批准辦理登記手續,可以領取滾動勘探開發的采礦許可證;另外《勘查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進行勘查時,發現符合國家邊探邊采規定要求的復雜類型礦床的,可以提出開采申請,經登記管理機關批准辦理采礦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
當有多家礦山企業或個體戶欲申請采礦權時,若完全採取申請在先原則勢必會使得一些技術、資金、管理處於優勢地位的礦山企業無法取得采礦權,無法充分實現效益。為了消除這種尷尬,國家可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由開發方案優越的投標人或價高的受賣人取勝。該方式更大程度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日益受到青睞。我國在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中已採用了類似方法。

⑩ 采礦權屬於土地使用權嗎

二者不是直接包含的關系。
采礦權是他物權中的用益物權。采礦權,是以礦產資源內的開發容利用並獲得收益為基礎,具有嚴格的排他土地使用權,即為一切依法或依合同使用他人土地的權利,也就是經濟上的「土地使用」加法律上的「權利」。這里指的土地使用權,是指根據法律特別規定的土地使用權制度而設定的土地使用權,主要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而設定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但又不限於此。

閱讀全文

與礦業權是物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