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防用地下車庫可以買賣使用權嗎
1、建議委託律師調查取證維權。
2、如果地下室停車位沒有依法取得預售許可證,版也不是開發商獨立出資建權造,那麼開發商出售、計程車位的行為涉嫌違法、侵權。
3、如果地下室並沒有經過人民防空管理機關作為獨立人防工程規劃、報建、審批、驗收、備案,那麼地下室既使算是「人民防空洞」,也屬於結合民用建築建造的業主共有產業,不屬於開發商所有。
4、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均由全體業主民主選舉、選聘,不合格的可以依法罷免。
Ⅱ 帶防空洞的地下室施工怎麼辦理施工許可證
辦理施工許可證時,需提交下列材料:
1、項目立項批文(發改局)
2、土地使用證書(國土局)
3、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4、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5、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報告書
6、建設單位辦理工程報建手續
7、中標通知書或工程報建審核書
8、消防審核通知書(消防隊)
9、人防審核通知書(人防辦)
10、施工單位提交資質、資格證書
11、辦理工程質監手續
12、按規定辦理監理手續
13、施工單位為工人繳納意外傷害保險
14、已辦理施工合同、監理合同及廉政合同
15、有施工必須的資金資信證明
16、州外施工單位辦理入州許可證
17、預繳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工程造價3%;工程結束退還)
1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條件
Ⅲ 人防工程歸誰所有由誰使用
一、歸誰所有
單建的人防工程投資者比較明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投資主體是國家。所以,國家享有該類人防工程的所有權。結建人防工程的所有權比較難以認定,《人民防空法》第22條規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修建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因此,城市新建民用建築,必須修建人防工程。但該法並沒有明確此類人防工程歸誰所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37條的規定,國防資產歸國家所有。而人防工程亦屬於國防資產,因此,結建的人防工程所有權應歸國家所有。
二、由誰使用
關於人防工程的使用權,《人民防空工程平時開發利用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人民防空工程平時開發利用應當堅持有償使用、用管結合的原則,平時由投資者使用管理,收益歸投資者所有。《人民防空法》第5條,人民防空工程平時由投資者使用管理,收益歸投資者所有。《人民防空工程建設管理規定》第51條規定,防空地下室所需資金由建設單位籌措。依據上述規定,小區內的人防工程是由建設單位(即開發商)按國家有關規定投資建設的,因此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應由開發商使用管理並享受收益。
有觀點認為,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的投資人應是全體業主,因為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雖由開發商投資建設,但開發商已將該費用列入開發成本,並最終體現在房價中,所以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實際投資人應是全體業主。這種觀點值得商榷,按照《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第9條規定,人防工程面積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可以看出,人防工程建設成本雖對房價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購房者購房款中並未直接包含人防工程建設費用。因此,小區內建設的人防工程的投資人應為開發商,而非全體業主。
綜上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人防工程的所有權歸國家享有,開發商雖然是投資人也無權出售作為國家財產的人防工程的,但作為投資人其有權按規定使用管理人防地下室,並享受收益。
Ⅳ 國家對地下商業街的人防工程的產權怎樣規定的
屬於防辦,只能租不能售
Ⅳ 開發商參與建設的人防工程使用權應該歸誰所有
業主主張人防車庫的所有權,主要理由是人防建設成本進入了房價。這個理由無論在法律上還是情理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1、 成本與所有權無關。成本是經濟學概念,只是用來計算收益的。是否支付成本,與是否取得所有權沒有必然聯系。(比如一棟三層樓房的成本是10萬元,我只出5萬元,相當於成本的一半,但產權人同意轉讓給我,我就取得了這棟樓的全部所有權;反之,如果產權人一層樓就要價20萬,我同意成交了,也就只能取得一層樓的產權,不能說我已經支付了你整棟樓的成本,你整棟樓都要歸我。)另外現行商品房定價實行市場認知定價模式,商品房銷售價格與成本無必然聯系。
2、 業主是消費者不是投資者,將消費直接等同於投資,這根本就是基本邏輯關系錯誤。消費跟投資可以說是經濟行為的兩面,投資是為了生產產品以滿足消費並賺取利潤,如果將消費等同於投資那整個經濟社會都會因為邏輯關系錯誤而不存在。就本案來說如果業主作為消費者購買房屋後因房屋價格內包含某項(人防工程)成本,使得業主變為該項成本(人防工程)的投資者,享有收益權。如果觀點成立,那業主購買的房屋本身的建造成本也包含在房屋價格內,按照上述觀點推斷業主是該建造成本的投資人應對其所創造利潤享有收益權,就是說開發商開發產品過程中承擔了所有風險,最終利潤應由業主享受,業主才是真正投資人,開發商應將房屋成本以外的利潤部分還給業主。如果將這種邏輯關系進一步放大到生活中的所有行業那結果將不敢想像。因此這種邏輯關系顯然是錯誤的。
3、 從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角度來分析,業主的共有部分只能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法定共有;二是天然共有;三是約定共有。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來源。 從這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第一,法律沒有像規定物業管理用房那樣,規定車位車庫或者人防設施為業主共有,因此這部分不屬於法定共有;第二,作為具有獨立使用價值和可區分的物,車位車庫可以單獨作為所有權的標的,它不是民法上的從物,也就不屬於天然共有的部分;第三,只要建設單位在銷售房屋時,沒有作出人防車位屬於全體業主的允諾,就排除了約定共有。一一排除了法定共有、天然共有和約定共有之後,就可以確定人防車位不是共有的,而屬於專有部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建築區劃內符合下列條件的房屋,以及車位、攤位等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專有部分:(一)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二)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三)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建設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第九條明確規定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且本案小區公用面積內也並未計入人防工程面積,因此業主所購房屋面積內並未包含人防工程部分。
4、 《物權法》第三十條規定,因合法建造房屋的事實行為設立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建造建築物的行為成就,即產生所有權,建設單位是原始所有權人;消費者購買房屋後所購房屋的所有權由開發商轉移至消費者,但消費者未購買部分(如人防工程)不發生轉移。《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物權法》第七十四條則規定得最為具體: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因此對規劃用於停放機動車的車位、車庫,建設單位有權處分,包括出售、出租和附贈。
Ⅵ 如何界定人防工程的權屬問題
依法配建的人防工程和人防部門投資建設的人防工程,其產權屬於國家所有;依法配建面積之外建設的人防工程,其產權屬於投資者所有。 凡是由人防主管部門利用人防易地建設費投資建設的自建工程、指揮工程、重要的公告工程、幹道工程和由人防主管部門代表政府撥款、提供物資修建的早期單位工程(80年代中期以前),以及履行《人民防空法》規定的人民防空建設義務修建的人防工程、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及其附屬設備設施、口部管理房、偽裝房等均屬於人防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國家,由各級人防主管部門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管理權。 根據《人民防空法》第22條的規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修建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因此結合新建民用建築修建防空地下室是每個建設單位應盡的人民防空義務,如同依法繳納的易地建設費屬於人防建設經費,歸國家所有一樣,在依法配建范圍內建造的社會結建防空地下室,其產權也應當歸國家所有。因此建設單位依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行為不是投資行為,而是履行人民防空建設義務的行為。 在依法規定配建標准以外由建設單位建設的兼顧人民防空需要的地下民用建築,其產權歸建設單位所有。
Ⅶ 人防工程的地下閑置停車場可以更改為商業用途嗎如若可以,怎麼辦理手續
你好,目前為止各地的規定都不同,以下方法僅供你參考,有很多地方的人防在建設完畢後都可以到當地的人防辦辦理相關的人防工程平時使用證的,有了平時使用證開發商就可以把人防工程以出租或者以使用權的形式賣給客戶了,只要是不破壞主體結構一般的商業用途應該是沒事的,但是要強調的是,人防工程中的人防門和戰時封堵是不能拆除的,人防的牆體也是不能隨意打洞的否則一旦查出後果很嚴重的。要想商業用途首先要徵得開發商同意然後到獲得使用權才行,具體需要咨詢當地人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