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0年房屋產權到期後房子歸誰土地又歸誰
70年產權取消的謠言一直在網上瘋傳,房地產稅加快進入立法、中央取消房產證70年許可權。那麼70年產權是什麼呢?難道辛辛苦苦一輩子用了幾代人的血汗錢還沒住怎麼樣就不屬於自己了?
70年房產權到期後房子歸誰呢?
房子70年到期,其實是指商品房70年的土地使用權期限,而土地使用權是房屋產權的組成部分之一。依照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居住用地的最高年限為70年。但是70年到期後,房子是不會收回的,土地使用證上產權到期之後,會自動續取。也就是說,國家不會贖回房屋,它是自動劃分到房主的名義下。
1、房屋所有權是永久的,沒有期限限制。
2、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因為土地屬於國家,國家通過土地有期出讓方式,授予用地人不同年限的使用權(住宅70年,工業/科教文衛體/綜合類50年,商業/旅遊/娛樂類40年)。
產權時間是從開發商拿到地時算起 並不是拿到房產證時
舉例說明:從開發商拿地到開工建設,再到房屋建成業主入住,這之間的時間不等,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土地被開發商拍下之後,由於種種原因遲遲未開工,甚至被多次倒手,十幾年過去之後才開始開發。買家到手後,產權會無辜縮水許多。
產權滿70年的三種處理方式
1.續取房產
2007年的《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的,自動續期。也很有可能不需要補交費用。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續期價格或將按照當時樓面毛地指導價格。然住宅產權期滿後可自動續期。但再次申請土地使用需要補繳多少土地出讓金,應該以什麼樣的標准補繳,擁有房屋產權的業主是否願意繳,能否繳得起,一旦有房屋業主不願意繳納,土地上的房屋該怎麼處理?這一系列的問題暫時還沒有明確的政策能夠回答。
2.繳納稅費
業內人士預計:70年後或者未來十幾年,國家會有法律出台來明確房子產權,大概率情況是房子還是你的,不過估計要繳稅了,根據房屋面積的大小來定。
需要屆滿期前一年申請續費。《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二條和《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有相關規定內容。補的費用不會超過5位數。
3.國家收回享政策性補償
根據《物權法》中解釋: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根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應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
真能等到70年期滿的房屋比例不會太大
土地使用權可以延長到70年,但事實上,大部分房屋等不到70年期限屆滿就會被拆除。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曾表示,因為規劃改變等問題,「中國許多房子的壽命只有25至30年。」
明源地產研究院的王恆嘉表示: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我國重點房屋設計壽命為100年,一般為50年,現實中,卻經常有還很「年輕」的房子成為危房。
70年中房屋成為危房怎麼辦?
使用權不足70年的,到期可以交費或無償續滿70年;若70年中房屋成為危房,業主可以聯合起來在原地重建,如果房屋還在設計使用期限內就成危樓,原開發商還在,則需要承擔責任。70年裡需要重建的危房很多,考驗業主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力。這也是開發商的機會,很有可能會有專門乾重建的開發商出現。
房子沒了我們還是業主嗎?
一起來看一個極端案例:上海湯臣高爾夫園區物業狀告其業主張某,要求其繳納物業費,但事實上該地塊上的別墅已經被除,成為空地。法院最終認為:不存在房屋實體不能成為免除業主交納物業費義務的理由。業主資格的取得事實上不僅基於權利人對房屋的所有權,同時也基於權利人對房屋所對應的土地的使用權。也就是說,房子沒有了我們依然還是業主。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6-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⑵ 拆遷之後原址的土地使用權歸誰所有
一般來講,房屋拆遷補償包含了房屋所在的地價的補償 。除非在房屋拆遷補償的協議中另有約定。你沒看到過你們拆遷的房屋的評估報告嗎?
⑶ 土地使用權歸誰所有
第一,你擁有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第二,國有土地使用權包括佔有、使用、收內益和處分的權利,在容你出租給對方後,雖然對方擁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但不擁有處分權,未經你的同意不能轉租,或用於其它用途,
而你可以將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等進行法律允許范圍內的處分。
其實就像出租房屋,你擁有所有權,將房子出租給他人,雖然同樣擁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但不代表就是所有權人。
第三、在我國,因為土地的國有制度,所以,不存在土地所有權,所謂的土地使用權其實部分擁有所有權的權能,你所擁有的使用權,和承租方擁有的使用的權利是不一樣的,你的屬於物權,他的屬於債權。
⑷ 土地的使用權歸誰
宅基地有一戶一地的規定,群眾分家違反此規定也是無效的,政府依據法律規定可以使其符合規定,群眾用不著和政府胡攪蠻纏,那樣沒有意義。你們家以前應該沒有房產證,如果縣政府確實辦理了,也違背國家政策,一開始就是無效的,根本不值得一提。地隨房走,如果導致違反宅基地的規定,也可以違反,這么理解純屬瞪眼說瞎話,故意找事
⑸ 土地使用權歸誰所有
現在的土地使用權歸原承包戶,理由如下:
《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
本條第1款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這一規定對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這一規定,除法律對承包地的收回有特別規定外,在承包期內,無論承包方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只要作為承包方的家庭還存在,發包方都不得收回承包地。如承包方家庭中的一人或者數人死亡的;子女升學、參軍或者在城市就業的;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承包方在農村從事各種非農產業的;承包方進城務工的等,只要作為承包方的農戶家庭沒有消亡,發包方都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為避免已有承包地的承包方的繼承人因繼承而獲得兩份承包地,允許發包方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會不斷增加,對於承包方全家離開農村,遷入小城鎮或者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其承包地能否收回的問題,本條第2款和第3款區別不同的情況分別做了規定,以避免發包方隨意收回承包地。
本法所稱的「小城鎮」,包括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關於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其承包地能否收回的問題,中央有關文件曾指出,要積極探索適合小城鎮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對進鎮落戶的農民,可根據本人意願,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也允許依法有償轉讓。
對補充提問的回答:
我在上面已經回答了,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在承包期內,你們全家遷入縣級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如果你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你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另外,按照本條第四款的規定,在承包期內,你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你家在承包地上有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你有權要求發包方給相應的補償。
⑹ 因土地糾紛,在沒有確定土地使用權歸誰的情況
批准土地使用權後政府會登記造冊建立檔案,以後沒有重新審批沒有做出回新決定之前維持原來的答決定,1.不是土地糾紛根本就不存在土地糾紛2.基本不存在不確定土地使用權,除非出現了特別明顯符合收回土地規定的行為,那樣當事人應該有自知之明,就別等著政府公開做出取消使用權收回土地的決定
⑺ 土地被徵用後,土地使用權歸誰
土地被徵用後,其權屬為國家所有,國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以按一定年限出讓給個人或單位使用,並收取土地出讓金等相關費用。
⑻ 人死了,繼承人又有土地,那麼死的那個人的土地使用權歸誰所有
您好,土地繼承人死亡的,
1、被繼承人死亡後,其遺留的合法財產由他人繼承人依法繼承。遺回產分配後,答所有權、使用權即歸繼承人所有。
2、對於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人可依法繼承,並到國土資源局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後續,即確認土地使用權利。
3、對於農村土地使用權中的宅基地使用權,不存在繼承的問題。宅基地使用權人死亡後,宅基地使用由村集體收回,另行分配給其他村民使用。宅基地上有房屋的,房屋可以繼承,在房屋存續期間內,繼承人可以繼續使用宅基地。
4、對於農村土地使用權中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也不存在繼承的問題。承包戶內的人全部死亡的,由村集體收回。承包戶內還有其他人的,其中一人死亡後,其享有的土地份額由其他戶內成員繼續享受。
要是,農村土地情況,人死,這個人名下土地和宅基地,要是沒有親人的話,該村委會會收走,
城市土地使用權,需要死者合法繼承人先辦理土地上住房繼承過戶,憑繼承人房產證再去辦理該土地使用證的繼承過戶,就可以。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