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 悲慘世界音樂劇
因有隱情,只好隱名。雖然去年的計劃流產,但據說中文版的努力仍在進行,在網路的貼吧和優酷的視頻中,都能找到些譯文和譯唱的初樣。
http://tieba..com/f?kw=%B1%AF%B2%D2%CA%C0%BD%E7&t=4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028624.html
❷ 《悲慘世界》音樂劇有30周年演出嗎
三十周年,目前沒消息,巡演就更無眉目了。不過,早先在吧里,有相關知情人士透露過,大家紛紛猜測到LM。可能是巡演也可能是中文版,這就不好說了。其實,LM演出不易與它本身的特點與「我地特色」有關,不便多談。期待吧,也許,消息到來就只是 One day more .
❸ 為什麼《悲慘世界》這部音樂劇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悲慘世界是雨果寫的一本特別著名的小說,對於很多中國的小夥伴來說,也是從小就有機會去閱讀的一本外國小說,因為在我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很多語文老師都會推薦我們去閱讀這樣的一本小說,就是因為這樣的小說,特別的有魅力,特別的能告訴我們很多的事情。
我們很多人都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看這本小說的,那麼當我們經過若干年之後,可能對裡面很多事情都忘記了,剛突然有這樣的一部音樂劇,我們去看的時候,就會更加的容易受到裡面的一些情節的感染設置會議進行小時候閱讀的經歷,而這一點就自然而然的能夠使大家更能夠接受這個音樂劇了。
❹ 學校社團排演音樂劇《悲慘世界》是否涉嫌侵權
"根據著作權法第 21 條的規定,作品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自作者死亡後第 50 年的 12 月 31 日止"。
所以,對於一般高校的文藝社團,在未向演員支付作為演出對價的酬金,又是面向公眾無償開放,符合「免費表演」的,應當沒有侵犯著作權的風險。
所有專業或者不專業的回應,都因脫離了現行法語境的就事論事而值得商榷,而唯有張小涼的「不侵權」的答案,看似正確,卻被折疊了。
❺ 悲慘世界為什麼被百度雲封了,只是一部歌劇而已!
不知道為什麼封了,看過的最好影片之一,因為是歌劇,起先不喜歡,但看一遍就喜歡了,看了兩遍,很震撼,看完觀眾都不走起立鼓掌,上座率很高,但很快就下架了!!!
❻ "悲慘世界"音樂劇
只有音樂會版,沒有現場演出版視頻。
❼ 哪個版本的《悲慘世界》音樂劇最好
《悲慘世界》英文版音樂劇目前市面上容易見到的有六個版本:
1985 Original London Cast,即倫敦首演版,雙CD;
1987 Original Broadway Cast,即百老匯首演版,雙CD;
1988 The Complete Symphonic Recording, 即交響樂完全版,三CD;
1996 10th Anniversary Concert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 即十周年夢幻陣容版音樂會,雙CD&DVD;
2010 New 25th Anniversary Proction (Tour Cast), 即25周年巡迴陣容版,雙CD;
2010 25th Anniversary: The Musical Event of a Lifetime. 即25周年紀念音樂會,DVD.
「個人認為,看視頻當然是看十周年版,聽CD的話,首先推薦交響樂完全版,其次倫敦首演版,第三25周年巡迴陣容版,最後狂熱粉絲也可以收一份百老匯版。25周年紀念音樂會則比較適合用來看布景和Eponine.」
❽ 四大音樂劇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改自法國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說,在英國公演於1985年。之後,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斷的演出,在近幾年,它的影響也波及到亞洲,《悲慘世界》有日文版(其他語種還有法語、西伯來語、匈牙利語、西班牙語、德語等),而在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國都已經或是將要有它的演出。也因為如此,它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音樂劇,當然也許更多人聽說過的《悲慘世界》是雨果的小說。不過也因為原書的名氣太大,音樂劇在一開始很受評論家的排擠。有些人認為它不該把嚴肅的東西音樂化褻瀆了名著,另一些人則認為音樂加上嚴肅主題是糟蹋了音樂劇。誰想觀眾的反應卻十分積極,票房的收入相當好,就這樣劇團支持過了最艱難的初始階段。之後不久《悲慘世界》就轉到倫敦西頭(英國舞台劇中心)後來又越洋過海到美國的百老匯,自此一發而不可收。舞台劇在全世界七十多個城市公演,直到現在,十五年後的今天,仍在匈牙利,德國和日本連續公演。1995年10月8日,在倫敦聖阿伯特劇場(St. Albert Hall)舉行的十周年的晚會上,《悲慘世界》最優秀的演員聚集一堂,最後由十七位來自不同國家Valjean出場,用各自的語言演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這也說明該劇在各個國家的知名程度。
《悲慘世界》與大多數音樂劇相比,它的劇情要哀傷沉重得多,也有很多嚴肅悲壯的歌,偶爾一兩個輕松的或是悠揚的歌馬上又會被鐵和血的聲音蓋過。
❾ 《悲慘世界》音樂劇的問題
音樂劇沒看過啊,只能根據書和電影說說了
悲慘世界音樂劇,首先是悲慘世界,然後才是音樂劇形式,音樂劇形式本身可以給悲慘世界充入一些內容,本質仍然是悲慘世界,傳達的仍然是作者、讀者、綜合理解創作人員的思想,先有雨果思想體系以及創作文本,後有理解與再創作。
1我了解的《悲慘世界》應該就是整個世界的悲慘的,是很多人的悲慘世界,更顯著地體現在下層人民身上。原因從雨果想要表達的意思和實際傳達的信息上看,應該包括源遠流長的制度問題、觀念信仰問題、和人性問題等等
用實際例子解釋,比如冉阿讓僅僅偷了一個麵包就被判五年徒刑,因為逃跑一直搞到刑期十九年之久;再如沙威一直堅信要消滅一切犯罪的丑惡的東西,結果追著冉阿讓那麼久到最後卻被冉阿讓救了,得到的結果顯示善和惡是與非的評定無法簡單評定,這造成他信仰危機,構成追求和理想的東西崩塌,最後自殺;又如收養珂賽特那對夫婦,對芳汀欺騙敲詐,對珂賽特各種虐待,為一己私利做各種壞事。
2光明和希望,最明顯的應該是又那個主教的思想開始,震撼了冉阿讓的心靈,讓他從那被個他威脅的、所盜竊東西的主人、甚至起過惡念想傷害的人那裡受到感化,並終身按照善念的指引做事情,永遠做對得起良心的事情。
有些事件非常震撼人心,比如冉阿讓踩住一個伐木少年的硬幣不給之後,他想到主教的話,那裡是一個內心劇變的高潮,應該會有明顯的觀點闡述。結尾的時候,冉阿讓把珂賽特交給馬呂斯,快要死去時,回顧自己的人生是按照主教影響下的善念善行去做的。
3我印象最深刻的
冉阿讓隱姓埋名已經有事業成就,做各種善事有很好名聲時,得知一個人被當成自己、被判搶奪伐木少年硬幣之罪後,他連夜駕車趕去法庭,一路上出過幾個小問題,比如沒有車,車輪壞掉之類的,他內心非常得不想再承受牢獄之災,不想被打回原形,想自己可以用現有的東西做更多好事,找了借口後有覺得不行,不能讓人代替受過,他不斷想事的同時是盡全力去找途徑趕到法庭的,他內心掙扎的同時,更體現他所遵行的理念。這一段格外內體現他的內心世界和性格,一直到他在法庭上高聲說出自己是冉阿讓,真得特別讓人心情激盪。
(稍後一點,他離開法庭馬上要去接珂賽特,又面臨追捕,躲到一個修女那裡,那個修女從不說謊,大家都知道,當人追問修女見到冉阿讓沒有,修女看見了,但毫不猶豫地說謊沒有,這個我也一直覺得很感動。所謂的信仰,所謂堅持的原則,在面對真正的善時被折彎也不一定)
以上是我的感受,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音樂劇藝術,和文學本身相通,希望能有一點幫助······
❿ 悲慘世界 音樂劇和小說之間的區別
聽的到與聽不到,想像的到與想像不到,情節刪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