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兩棟樓之間的空地所有權屬於誰
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根據《物權法》:
第七十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公用建築面積的分攤原則如下:
(1)商品房公用面積的分攤以幢為單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本幢不相連的公用建築面積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2)為整幢商品房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該幢樓各套商品房分攤;為局部范圍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攤;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套商品房攤得建築面積的具體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原設計的使用功能。
(1)小區空地使用權爭議報告擴展閱讀:
根據《物權法》: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❷ 小區一樓業主對房前後空地有沒有使用權
若有固定院落即有使用權,若沒有,則不享有使用權。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❸ 小區土地使用權屬於業主
對於城鎮住宅小區內土地使用權的分攤問題,住宅小區內業主分戶小土地證的分攤總面積為各樓房的建築佔地面積,而不是小區業主們所認為的小區內全部土地面積。
❹ 小區地面土地使用權歸屬
現在的土地使用權歸原承包戶,理由如下:
《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本條第1款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這一規定對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這一規定,除法律對承包地的收回有特別規定外,在承包期內,無論承包方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只要作為承包方的家庭還存在,發包方都不得收回承包地。如承包方家庭中的一人或者數人死亡的;子女升學、參軍或者在城市就業的;
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
承包方在農村從事各種非農產業的;
承包方進城務工的等,只要作為承包方的農戶家庭沒有消亡,發包方都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為避免已有承包地的承包方的繼承人因繼承而獲得兩份承包地,允許發包方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會不斷增加,對於承包方全家離開農村,遷入小城鎮或者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其承包地能否收回的問題,本條第2款和第3款區別不同的情況分別做了規定,以避免發包方隨意收回承包地。
本法所稱的「小城鎮」,包括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關於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其承包地能否收回的問題,
中央有關文件曾指出,要積極探索適合小城鎮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對進鎮落戶的農民,可根據本人意願,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也允許依法有償轉讓。
(4)小區空地使用權爭議報告擴展閱讀:
土地使用權關於繼承
1.土地使用權證不可以改成去世的人的名字。
根據(1995)國土[籍)字第26號文頒布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26條關於「土地使用權確定給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和個人」,而死人不會「直接使用」,所以土地局換證時疏於查實登記人是否是「直接使用土地的個人」。
2.如果死者生前使用某片國有土地,其死後的土地使用權是可以繼承的。國務院1990年5.19發布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48條:依照本條例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
❺ 小區內的空地到底是屬於什麼人所有
小區的空地的土地使用權屬於全體業主,因為業主在購買房子的時候已經支付了整個小區的土地出讓金。物業公司可以經過業主委員會批准收取停車費,因為如果免費停車會造成混亂,而且對於沒有車的業主也不公平,但是關鍵是停車費收取後應該用於小區物業的管理,業主委員會應該監督使用。
❻ 空地辦房子不動產權證涉及到鄰居耕不知情況了,辦了合法嗎
由於土地使用權存在糾紛,在土地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的現狀。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相關規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的現狀。
❼ 建小區用地是我家的使用權的土地!為什麼不按土地面積給我家建築平方米
首先要看你家土地的使用權是什麼類型的土地,是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建小區是不按土地面積給你建築平方的。是國有劃撥土地,土地面積算平方但是兌換比例低。是國有出讓土地已經交過土地出讓費,兌換比例是最高的。
❽ 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如何處理
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時怎麼辦?
隨著經濟的發展,宅基地上的房屋在每個家庭中的價值也愈加突顯,糾紛也明顯增多。筆者作為一名房產律師,接到的案件和咨詢中,有相當一部分問題主要集中在:翻建,加建中和鄰居發生是否超占鄰居地盤的糾紛;共用道路、排水的糾紛;宅基地使用權買賣、互換的糾紛;祖宅遺留的宅基地使用糾紛;分家析產但未登記產生的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村委會是否履行宅基地分配的糾;宅基地被徵收後產生的補償款分配糾紛。
那麼遇到這些糾紛該怎麼辦呢?是不是第一時間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呢?有一名網友在平台後方留言訴說了他的遭遇和做法!
該網友陳述,他在農村有一個院落,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在他本人名下,他的房屋有兩排,其中北側的房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側留有南北四五米空地,有一道石頭牆形成院落,但該網友外出打工,整個院落並未有人長期居住。直到2014年,該網友發現鄰居李某修建的房屋院牆已經侵佔了自己的宅基地面積,於是,多次出面要求鄰居李某自行拆除院牆,退還多佔的面積,但李某堅持認為自己的宅基地是從同村村民劉某處購買的,劉某當時提交的建設用地使用證的紅線圖顯示,他現在的院牆在自己的紅線范圍內。雙方互不相讓,最後,該網友起訴到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並明確佔用的部分屬於自己所有。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雙方提交的各自的建設用地使用證和宅基地登記卡,顯示二人的宅基地面積互相有重疊的部分,但這就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權的爭議,非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圍,於是裁定駁回了該網友的起訴,該網友經過上訴,二審維持一審的裁定。
現在該網友非常疑惑,不明白法院這樣裁定的依據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律師說法:
1、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應先由政府解決,只有對人民政府處理決定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