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出的物權法解釋 09司考要考么
一查大綱就知道了。
看民法後面附的法律法規里有沒有。
㈡ 關於物權的司法考試問題請高人指教
這個你要區分質押物權與抵押物權、留置物權,其中抵押物權內只要抵押合同成立,抵押物權容即告成立,但是未登記的不能對抗登記的。而質押物權則以交付質物為成立要件,如果交付後由拿回來的,那就屬於「流質」了。至於留置物權則是法定物權,不需要什麼合同,以本人佔有為條件。
總的來說,你說說的只是針對抵押物權來說的。
㈢ 求高人回答司法考試民法中的他物權都有哪些
他物權有:
1、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內使用權,去年容考了2分左右,每年的分值都不大。
2、所有的擔保物權: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質權。重點是抵押權和留置權。分值2到4分左右。一般會與所有權、以及物權公示原則的試題涉及在一起考,主要題型就是一個動產或不動產輾轉反側、求最後歸屬。
㈣ 【司考復習】能通俗的解釋一下《物權法》第27條嗎有幾個地方看不懂
1、這里的物權,應該是所有權。
2、約定生效時候成立,你這約定什麼時候生效,就什麼時候成立。不用區分書面還是口頭。
3、不矛盾
㈤ 司法考試:關於物權變動及善意取得
建議買本物權法教材自己解決
㈥ 司法考試民法中引起物權的消滅的原因有哪些
物權消滅,是指物權因法律行為或因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不復存在。它可以分為物權的絕對消滅與相對消滅。絕對消滅指物權客體滅失,不可能於該物之上再存在一個物權。相對消滅指物權移轉,一主體物權消滅,另一主體則對該物享有物權。
(1)因法律行為而消滅,指因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而消滅物權的情形。其方式包括拋棄、合同和撤銷權之行使。其中,拋棄主要指為消滅物權所為之單獨行為。在這些情形中,物權權利人應向登記機關進行消滅物權的意思表示並辦理塗銷登記,否則,不發生物權消滅的效力。
(2)因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消滅。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標的物消滅,此時應依社會觀念判斷標的物是否消滅。二是因法定期間之完成而消滅,如抵押權因主債權的消滅而消滅。三是混同,即同一物的所有權及其他物權,歸屬一人。但如物權之存續於所有人或所有人以外的物權人本人或第三人有法律上利益時,物權並不因此而消滅。一般情況下,因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致使物權消滅時,無須進行登記。
(1)混同。物權消滅原因的混同,是指兩個無並存必要的物權同歸於一人的法律事實。這時的混同雖然表現為權利的混同,但實際上卻是權利與義務的混同。物權混同時,對混同的效力有不同的主張:兩物權混同時,其中一物權被他物權吸收而消滅;由於同一物上所有權或他物權的同時存在,或定限物權與以其為標的其他定限物權同時存在,並無不可,且其在不動產登記上有一定效力,因此,物權不因混同而消滅;兩物權混同時,原則上其中一物權消滅,但該物權對本人或第三人有利害關系時不消滅。
(2)拋棄。拋棄是指權利人不將其物權移轉於他人而使其物權歸於消滅。拋棄是單獨行為。拋棄物權,應有意思表示。
(3)標的物滅失,是物權消滅的當然原因。
(4)因法定原因而消滅。例如,采礦權因法定原因而被撤銷。
(5)法定期間之經過
(6)他人因時效取得物權而使原物權消滅。因時效完成而取得所有權的,不僅原所有權消滅,而且存在於該標的物上的其他物權也消滅。因時效完成而取得其他物權的,原存在於該標的物上的不能相容的同種物權也消滅。
(7)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消滅。擔保物權以所擔保的債權存在為前提,因此,所擔保的債權消滅時,擔保物權也消滅。應注意,最高額抵押權在其存續期限未屆滿前,並不因其所擔保的債權額為零而消滅。
㈦ 【物權法】【司考】關於物權和債權的問題
戴某有權在自己債權范圍內優先受償(20萬元及利息);若玉器價值仍有剩餘,版則張某有權主張,若權玉器價值仍有剩餘,剩餘價值返還李某。可以通過拍賣、評估等方式實現。若玉器價值剛好20萬元,則李某與戴某也可以協商用玉器代償借款。
戴某、張某均無權直接要求得到玉器。物權效力優先於債券;不等於直接取得物權。
與開始的問題沒有本質區別:並承諾一旦不能還債,願以該玉器作價抵債。 該條款屬於流質條款無效,約定只有後來約定方有效。當然戴某也可還要求先受償,回答與原來一樣
㈧ 司法考試民法:物權返還請求權和佔有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又是那個司考題,權利人有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和原物返還請求權,兩者皆可對無權佔有人主張,現在大陸就這個立法和研究水平,不可能深入到什麼侵奪佔有的善意的特定承繼人。按你的「首先另外還有」一個個來。
首先,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佔有回復請求權、佔有返還請求權,是對物權法245條的不同叫法,是保護佔有的形成權,說的都是一回事。
另外,c可以直接對丙行使34條原物返還請求權,該物權請求權沒有除斥期間限制。也可以對丙行使245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受1年除斥期間限制。可以直接對丙行使此兩項權利,也可以曲線救國請求甲讓與甲對丙的權利再由自己向丙行使,路徑不同但殊途同歸,乙的目的是回復佔有狀態,乙可以自由選擇,c選項盡管繞彎路也是路徑之一所以正確,c選項正確也並不排斥乙選擇直接行使自己對丙的權利。甲對丙和乙對丙的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不是同一個請求權,甲的請求權是因合同關系的消滅丙對甲的有權佔有轉為無權佔有。乙對丙直接行使的請求權,是乙自己對無權佔有人的請求權。乙可以直接行使自己的請求權,也可以把甲對丙的權利先拿過來,再由自己對丙行使,你可以說乙這樣干是脫褲子放屁沒有意義,但不能否認乙可以脫褲子放屁,更不能禁止乙脫褲子放屁,這是考題玩邏輯。
還有,這個題目給出了時間條件,租期1年,租期屆滿,就說明過了1年。間接的給出了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因1年的除斥期間經過不能行使的條件,所以d說可以行使是錯的,錯在後半句沒有考慮245條第二款的除斥期間。
至於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對佔有侵奪人的承繼人如何行使,不是這個題的考點。日本民法典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台灣民法典用了幾個條文來規定侵奪佔有和侵奪佔有的概括承繼,也未對佔有物返還請求權能否向侵奪佔有的善意的特定承繼人行使作出規定,台灣都還存在爭論,大陸物權法就用了侵佔兩個字來規定該形成權的行使對象,關於侵奪佔有的承繼人對瑕疵的概括承繼和特定承繼連概念都沒有,更不要說進一步對侵奪佔有物的特定承繼人的善意惡意作出區分了,現在就考這個,未免太超前了。這個題就這么簡單,考隱藏的1年除斥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