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希孟還有哪些作品,有蓋章的嗎除了千里江山圖外,請指教!
目前傳世的作品留是千里江山圖了
② 《千里江山圖》的賞析
賞析:全卷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復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台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後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延綿不絕。江河用墨色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傑作。
畫中遠近山水,氣勢開闊,村舍集市、漁船客舟、橋梁水車和林木飛禽,筆墨工緻,位置得宜;全卷青綠重設色,表現了山河秀麗。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傢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千里江山圖》是宋代青綠山水畫中具有突出藝術成就的代表作。該畫卷中的「青綠山水」,是用礦物質的石青、石綠上色,使山石顯得厚重、蒼翠,畫面爽朗、富麗,色澤強烈、燦爛。有時山石輪廓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輝煌效果,被稱為「金碧山水」。
它是隋唐時期隨著山水畫日趨成熟、形成獨立畫科時,最早完善起來的一種山水畫形式。 2017年2月25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了《千里江山圖》特種郵票通景版票一套9枚。
③ 求王希孟千里江山高清圖電子版
千里江山圖》是宋代著名山水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王希孟的山水畫富麗細膩、氣勢磅礴,是宋代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圖》上面除了有蔡京的題跋外,還留有「梁清標印」、「乾隆御覽之寶」等二十多方印章。如今,《千里江山圖》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運用「深遠」的構圖法,把近景、中景、遠景結合在一起,結構嚴謹,布局巧妙,給人以「咫尺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覺,開辟了山水畫藝術的新天地,令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在這幅山水巨作的背後,還隱藏著一段宋徽宗慧眼選人才,王希孟嘔心瀝血繪國畫的故事。 宋代孫紹遠在《聲畫集》中,將載錄的唐宋題畫詩稱為「聲畫」,是取「有聲畫,無聲詩」之意。然而真正以繪畫形式將天籟之音作為描摹對象,卻起於文人畫對「逸品」境界的追求,即表現一種超脫世俗、得之自然的閑情逸致。
④ 求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的介紹說明。
千里江山圖》是宋代著名山水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王希孟的山水畫富麗細膩、氣勢磅礴,是宋代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圖》上面除了有蔡京的題跋外,還留有「梁清標印」、「乾隆御覽之寶」等二十多方印章。如今,《千里江山圖》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運用「深遠」的構圖法,把近景、中景、遠景結合在一起,結構嚴謹,布局巧妙,給人以「咫尺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覺,開辟了山水畫藝術的新天地,令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在這幅山水巨作的背後,還隱藏著一段宋徽宗慧眼選人才,王希孟嘔心瀝血繪國畫的故事。
宋代孫紹遠在《聲畫集》中,將載錄的唐宋題畫詩稱為「聲畫」,是取「有聲畫,無聲詩」之意。然而真正以繪畫形式將天籟之音作為描摹對象,卻起於文人畫對「逸品」境界的追求,即表現一種超脫世俗、得之自然的閑情逸致。
⑤ 在節目《國家寶藏》中出現的《千里江山圖》作者是
王希孟
國家寶藏第一期節目中還原了宋徽宗和王希孟的這段伯樂相馬的故事,李晨扮演的宋徽宗也讓人印象深刻。最令人好奇的是這位年僅十八歲就創作了《千里江山圖》的天才少年王希孟。
⑥ 千里江山一日還的解釋
應該是:千里江陵一日還
出自: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千里江陵一日還翻譯:
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
⑦ 為啥《千里江山圖》上題跋的是蔡京,而不是宋徽宗
宋徽宗乃書法大家,瘦金體獨步天下,為何其不在圖上提拔?江山圖、帝王字,豈不更相得益彰?我絲毫不懂書法,但看一下瘦金體,也能看出瘦金體帶有遒美,逸趣的極強特點和風格,其配花鳥畫更為貼切,配這千里江山之圖明顯不搭啊。宋徽宗有極高的藝術修養,明白還是蔡京的字配之最為貼切。
⑧ 農行發行千里江山是一面含金還是兩面含金
農行發行千里江山,
據說是兩面含金。
只能可詢問農業銀行客服。
農業銀行客服的解釋最權威。
⑨ 《千里江山圖》是想像出來還是真實存在作者怎麼樣了
《千里江山圖》由北宋畫家王希孟所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長約12米,縱長近半米,由一副整絹畫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至於作者王希孟,也存在很多謎團。首先關於其是否姓“王”仍無定論,因為原作上落筆只有“希孟”二字。史料關於他的記載也寥寥數筆,只知道他十多歲入宮學畫,被宋徽宗賞識。後在趙佶的教導下,技藝日漸精湛。最後用了半年的時間完成了《千里江山圖》,年僅十八。
但在畫完這千古名作後不久,希孟就杳無音信。有人推測他可能英年早逝,只為世人留下了這幅囊括他一生心血的畫作。
⑩ 《千里江山圖》要表達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感
《千里江山圖》要表達作者:愛國的情感
外文名:Thousands mile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創作背景:北宋末期,宋金形成軍事對峙之勢,北宋的王室衰微,國土淪喪,民不聊生,在朝野內外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愛國主義力量。其中,以青年學生為主流的愛國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對朝廷軟弱無力的政治、軍事,他們僅僅將富國強兵以收復山河的理想寄託在自己的藝術文化創造中。
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將軍權和政權分離之後,就進入了文治社會,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漢代以來逐漸發展起來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現的印刷術,都影響了文人藝術創作的主題。繪畫從解答「人與社會」的問題,轉向了解答「人與自然」的問題。
構圖:《千里江山圖》畫卷構圖周密,色彩絢麗,用筆精細,成功地採用了散點透視法,將主題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綿延的山體為主要表現對象,自然而連貫。
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貫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巧妙地連成一體,靈活地體現了「景隨步移」的藝術效果,將不同視點的印象統一起來,巧妙地組織了空間。
歷史傳承:《千里江山圖》自北宋末,幾百年間不知輾轉何處,清初時收入內府,溥儀出宮時,攜出該畫卷。不知何因,《千里江山圖》流落民間,中國解放後,才由國家購回。